毕路拯


请输入要查询的词条内容:

毕路拯


毕路拯,男,北京理工大学机械与车辆学院博士、副教授。主要从事感知与测控技术、人机工程与人机交互、行为与认知建模、以及它们在智能交通系统、车辆安全、界面设计、心理测量和人才选拔等方面的应用。主持教育部博士点基金、留学回国启动基金, 校基础研究基金和院优秀青年教师基金,国家自然基金和博士点基金以及其它横向课题。分别和美国密歇根大学, 美国通用先进技术中心(以色列)以及德国柏林工业大学都有很好的学术交流。

个人简介

2004年于北京理工大学机械与车辆工程学院获得工学博士学位并留校任教。现为北京理工大学机械与车辆工程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感知与测控技术、人机工程与人机交互、行为与认知建模、以及它们在智能交通系统、车辆安全、界面设计、心理测量和人才选拔等方面的应用。2007.9-2008.9在国家公派留学资助下,于密西根大学工业工程系和交通研究院以访问学者的身份从事有关排队网络认知建模和驾驶建模的研究。在包括国际权威期刊IEEE Transactions on Intelligent Transportation Systems和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Human-Computer Interaction等国内外专业学术期刊和国内外学术会议上发表论文近30篇,其中10多篇被SCI、EI检索。本人现为IEEE 会员, 也是国际权威期刊IEEE Transactions on Intelligent Transportation Systems 和IEEE Transactions on Systems, Man, and Cybernetics Part A 的论文评审人。博士论文被评为北京理工大学优秀博士论文,获校级教学成果一等奖一项。现主持教育部博士点基金,教育部留学回国启动基金, 校基础研究基金和院优秀青年教师基金,也参与过多项国家自然基金和博士点基金以及其它横向课题。分别和美国密歇根大学, 美国通用先进技术中心(以色列)以及德国柏林工业大学都有很好的学术交流。

办公地址:北京理工大学求是楼301

教育背景及职业经历

2009- 北京理工大学机械与车辆学院 副教授

2008- 北京理工大学机械与车辆学院 硕士研究生导师

2007-2008 密西根大学(University of Michigan, Ann Arbor)

工业工程系及交通研究院 访问学者

2004-2008 北京理工大学机械与车辆学院 讲师

2000- 微软认证系统工程师

1999-2004 北京理工大学机械与车辆学院 工学博士

1995-1999 烟台大学机械系 工学学士

专业方向

机械工程

(1) 智能控制与检测技术

(2) 先进制造与生产系统

研究兴趣

(1) 感知与测控技术

(2) 行为及认知建模

(3) 智能人机系统

(4)人机工程与人机交互(包括:脑机接口)

(5) 适应性界面设计

(6) 脑与心理测量

教学

机械工程测试理论及应用 (研究生)

数字信号处理

网络通讯技术及编程实践

人因工程学

脑与心理测量

负责的在研项目

教育部博士点基金

教育部留学回国启动基金

校基础研究基金

院优秀青年教师基金

学术和社会兼职

IEEE 会员,中国人类工效学学会会员

IEEE Transactions on Intelligent Transportation Systems 和IEEE Transactions on Systems, Man, and Cybernetics Part A 的论文评审人

欧美同学会会员

近三年第一作者主要论文

[1]Luzheng Bi,Omer Tsimhoni,and Yili Liu, “Using Image-Based Metrics to Model

Pedestrian Detection Performance with Night Vision Systems” IEEE Transactions on

Intelligent Transportation Systems (Regular Paper), vol.10, no.1, pp.155-164,

March 2009. (SCI and EI,Impact Factor:2.844)

[2]Luzheng Bi,Omer Tsimhoni,and Yili Liu,“Using the Support Vector Regression Approach to Model Human Performance” IEEE Transactions on System, Man, and Cybernetics Part A (Under Review)

[3]Luzheng Bi,Xinan Fan,and Yili Liu, “Effects of Symmetry and Number of Compositional Elements on Chinese Users’ Aesthetic Ratings of Interfaces: Experimental and Modeling Investigations,”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Human-Computer Interaction (In Press, SCI)

[4]Luzheng Bi and Yili Liu, “MODELING DRIVER CAR-FOLLOWING BASED ON THE QUEUING NETWORK COGNITIVE ARCHITECTURE” ICMLC 2009.(EI)

[5]Luzheng Bi and Yili Liu, “Modeling Driver Speed Control with the Queuing Network-Model Human Processor (QN-MHP)” IEA 2009. (Invited Paper).

[6]Luzheng Bi, Xinan Fan, Guixin Zhang,Yili Liu, and Zhilong Chen, “Effects of Symmetry and Number of Compositional Elements on Chinese Users’ Aesthetic Ratings of Interfaces” IEA 2009. (Invited Paper)

[7]Luzheng Bi, Ran Zhang,and Zhilong Chen, “Study on Real-time Detection of Alertness Based on EEG,” 2007 IEEE/ICM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Complex Medical Engineering, pp:1511-1515,May 2007.(EI)

相关分词: 毕路拯 毕路 路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