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隐孢子虫


请输入要查询的词条内容:

小隐孢子虫




小隐孢子虫(学名:Cryptosporidium parvum)是引起隐孢子虫病的其中一种病原寄生虫,主要寄生在哺乳动物的肠道。

感染的主要途径是饮用了含小隐孢子虫卵囊(Oocysts)的水所引起。在健康的人类宿主体中,132个卵囊就可引起感染症状,小隐孢子虫的生活史和其他隐孢子虫属的种相似,在受感染的肠道细胞中,可以发现孢子体(sporozoites)和裂殖子(merozoites)。

在患有爱滋病或正在接受免疫抑制疗程的免疫功能不全的病患,也有感染小隐孢子虫的风险,严重可能会致死。

诊断是否被小隐孢子虫感染,可用血清测试,或使用acid-fas染色法配合显微镜观察。

小隐孢子虫是经水传染的重要寄生虫,对氯化有耐受性,在含氯浓度1000mg/L的水中,可存活24小时。

基因体


小隐孢子虫的基因体(2004年定序结果)约有10.4Mb,共8条染色体,每条染色体约为1.04-1.5Mb大小,染色体上不具有转座子。它和其他顶端复合生物亚门的生物不同,小隐孢子虫的质体或粒线体上不具有基因。

生活史


小隐孢子虫的孢子期(卵囊期)可以在宿主以外的环境中长时间生存,甚至可以耐受一些常见的消毒手续,例如氯消毒。

小隐孢子虫的生活史包括了无性时期和有性时期。当小隐孢子虫的卵囊被宿主摄入体内后,会在小肠的部位破囊,释出孢子体(sporozoites),孢子体附着并侵入小肠绒毛的上皮细胞,接着孢子体发育成为营养体(trophozoites),营养体发育进入第一型裂殖体(Type 1 meronts),第一型裂殖体具有8个第一型裂殖子(Type 1 merozoites) 。有些第一型裂殖子可再继续感染宿主。此为无性生殖时期。

第一型裂殖子若发育为第二型裂殖体(Type II meronts) ,则开始进入有性生殖时期。第二型裂殖体具有4个第二型裂殖子(Type II merozoites),这些裂殖子被释出后,可附着于小肠的上皮细胞,有些裂殖子会发育成为大配子体(雌)(macrogametocyte),有些会发育成为小配子体(雄)(microgametocyte),大配子体会形成单一个大配子(macrogamete),而小配子体会形成16个小配子(microgamete),若小配子与大配子结合成为合子(zygotes),则会继续发育成薄壁卵囊或厚壁卵囊,20%的卵囊会形成薄壁卵囊,具有感染宿主的能力和进行有性和无性时期的循环。厚壁卵囊则可以存活于一般环境中。

相关分词: 小隐 孢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