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七年”文学历史评价与人文阐释


请输入要查询的词条内容:

“十七年”文学历史评价与人文阐释




图书信息


作 者:吴秀明编

丛 书 名:

出 版 社:浙江大学出版社

ISBN:9787308052023

出版时间:2007-04-01

版 次:1

页 数:476

装 帧:平装

内容简介


《“十七年”文学历史评价与人文阐释》精选了2006年4月21日至23日在浙江杭州联合组织召开的“文化生态环境与‘十七年’文学历史评价”国际学术研讨会上的45篇论文。书中从不同角度对“十七年”文学中的文学文本与思想文本、“十七年”文学的发生史及叙述史、“十七年”文学的文学政治环境、“十七年”文学体制的建立、“十七年”文学在20世纪中国文学中的地位、“十七年”文学经验的文学史意义等问题展开了探讨与讨论,并提出了不少颇具新意和启发性的观点,充分揭示出当下“十七年”文学研究中一些既受到广泛关注、同时又极富挑战性的命题和问题。《“十七年”文学历史评价与人文阐释》按内容大致分为以下三辑:总体历史评价、文化现象阐释、作家作品解读。

目录


第一辑 总体历史评价

关于“十七年”文学研究的历史反思——以赵树理小说为例——董之林

一体与异质的复杂缠结——论“十七年”文学的矛盾性特征及其整体研究的几点思考——吴秀明

人民文学:未完成的历史建构——旷新年

现代民族共同体的想象与认同——论“十七年”文学的现代性品格——张志忠

重构现代性:国家意志与文学使命——略论建国后“十七年”文学的现代性——黄健

社会主义伦理与“十七年”文学生态——毕光明

主体资格的认定与文学话语权的分配——对建国后“十七年”文学创作生态环境的反思——郭剑敏

重在深层的清理与反思——论“十七年”文学中精神结构及质素与今天精神世界建构之关系——傅书华

论“十七年”文学的忧患意识——兼与夏志清教授商榷——张锦

政治哲学视野中的“十七年”文学——肖伟胜

当代开国文学的建构及其文学形态——南志刚

五个“关键词”的修订与当代文艺思潮的演进——王尧

“革命通俗文艺”文学史论断的批判——兼论当代“红色大众文艺”的特殊形态——刘起林

第二辑 文化现象阐释

从胡风悲剧看当代知识分子的生态环境与人格自塑——张光芒

“自我”叙述与知识者的历史想象——从五四到“十七年”再到“新时期”——荆亚平

知识分子文学话语权力的“隐性”叙述及终结——“十七年”文学的一种文本解读——段怀清

皈依与反叛——“十七年”传统历史文学创作中的知识分子叙事——陈建新、张玲燕

冷战的焦虑:“十七年”文学的文化心态与特征——朱水涌

《文艺报》“编者按”简论——程光炜

在焦灼与兴奋中趋向大同:“十七年”作家体制心理的生成——以全国第一次文代会为中心——斯炎伟

重返文学的现场——建国前后文艺副刊考古手记之一——郝富强

工业题材与国家工业化的想象——对“十七年”与“文革”上海文学的一种考察——张鸿声、李力

乡村生态与“十七年”农村题材小说——贺仲明

历史幽灵的复现:从革命历史小说到新革命历史小说——刘复生

风俗化政治与文学叙事魅惑——以“萧也牧批判”为个案的一种考察——周保欣

“十七年”文学中的集体写作现象平议——黄擎

“十七年”文学中文化“恋父”心理分析——以《青春之歌》、《创业史》和《艳阳天》为中心——李遇春

论建国后乡村题材作品的非乡土化特征——王文胜

中国与美国的理想主义者——“十七年”电影与早期好莱坞“西部”电影之比较——[美]史瞻

“十七年”时期中国动画电影的独异性——郑淑梅、吴晓静

戴着镣铐的舞蹈——关于60年代历史剧大讨论的思考——杨利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