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鲁特姓


请输入要查询的词条内容:

阿鲁特姓


阿鲁特[阿鲁特、阿勒特、阿勒坦,读音作ā lǔ tè(ㄚ ㄌㄨˇ ㄊㄜˋ),满语为Arute Hala]

一.姓氏渊源:

单一渊源:源于蒙古族,出自元朝时期蒙古阿儿剌部,属于以部落名称汉化为氏。

据史籍《清朝通志氏族略蒙古八旗姓》记载,蒙古族阿鲁特氏,亦称阿勒坦氏、阿勒特氏,世居察哈尔,源于元朝时期蒙古阿儿剌部,其始祖为孛端察儿,与成吉思汗铁木真同宗,以部为氏,为阿儿剌部的一个分支,世居察哈尔地区(今河北张家口一带,包括河北、内蒙乌兰察布盟、锡林郭勒盟一部、山西部分地区)。后有鄂温克族、满族引为姓氏者,满语为Alte Hala、Arute Hala。

蒙古族、鄂温克族、满族阿鲁特氏,在清朝中叶以后多冠汉姓为金氏、元氏、何氏等。

二.郡望:

察哈尔:中国旧省级行政区,简称“察”,以察哈尔蒙古族命名,宋、元两朝时期称察哈尔路,归属察哈尔万户所辖,其时地域包括河北、内蒙古乌兰察布盟和锡林郭勒盟一部、山西等地部分地区,主体地域为内蒙古锡林郭勒盟。察哈尔建省于民国元年(公元1912年),治所在张家口(时称张家口厅,原名张垣)。张自忠将军曾任察哈尔省主席。在清朝时期,察哈尔不是一个省,而是叫“张垣特区”。民国二年(公元1913年),察哈尔改为察哈尔特别区,有六个旗和十一个县,即张北、多伦、沽源、商都、宝昌、康保、兴和、陶林、集宁、丰镇和凉城。民国十七年(公元1928年) 察哈尔成为一个省,兴和、陶林、集宁、丰镇和凉城划入绥远省,并自河北省口北道宣化府划入以下十县:宣化、赤城、万全、怀来、蔚县、阳原、龙关、延庆、怀安、涿鹿,全部的旗隶属于锡林郭勒盟。察哈尔省自1937~1945年被日寇占领并成为德穆楚克栋鲁普领导的日控制区蒙疆的一部分。察哈尔民众抗日同盟军由冯玉祥将军和吉鸿昌将军在张家口成立于民国二十二年(公元1933年)3月26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行政区划重新进行了调整。1952年,察哈尔省废设,现主要在内蒙古自治区境内,也有部分地区划入北京市和河北省。

三.历史名人:

阿鲁特崇绮:(公元~1900年待考),蒙古族,字文山;满洲镶黄旗人,初为蒙古正蓝旗。

阿鲁特崇绮是大学士赛尚阿之子,历任工部主事,清同治三年状元(公元1864年),累官至户部尚书。

阿鲁特崇绮的一妹一女同为清同治皇帝的后妃,妹妹即恭肃皇贵妃,女儿即孝哲毅皇后。阿鲁特崇绮是国学大师启功先生的“三外曾祖”,他是整个清朝时期唯一的一位蒙古族状元。

八国联军入侵北京时,在慈禧太后离开北京之前,任命阿鲁特崇绮为留京办事大臣。

阿鲁特崇绮是被两宫太后钦点的状元,女儿进宫是在他做了状元之后。慈禧太后虽然对阿鲁特崇绮的女儿百般刁难,但是对他这个国丈却一直重用。

清同治皇帝逝世后,阿鲁特崇绮探明了慈禧太后对皇后的意思,知道天命难为,就帮助女儿自杀。后来的启功在提到这一段悲凉往事,说皇后死志已定,叫来阿鲁特崇绮,问该怎么死。阿鲁特崇绮跪在外面,问“不吃行不行”,皇后说行,于是绝食而死。皇后即死,慈禧太后去了心头大患,就过往不咎,命令厚葬,谥号孝哲。

皇后死后,阿鲁特崇绮仍旧做他的官,几次升迁,最高做到户部尚书。阿鲁特崇绮对慈禧太后一直很忠心,后来清光绪皇帝搞戊戌政变失败,遭慈禧太后软禁,已经归隐的阿鲁特崇绮被慈禧太后重新启用。当时,他和大学士徐桐都主张废了光绪皇帝,甚得慈禧太后心意。清光绪二十六年(公元1900年),慈禧太后立爱新觉罗溥俊为大阿哥,也就是皇太子,准备逐渐取代光绪皇帝。阿鲁特崇绮则被指定为爱新觉罗溥俊的老师,这足以看出慈禧太后对爱新觉罗崇绮的重用。

阿鲁特崇绮是个非常传统的人,对“忠孝节烈”深信不疑,由此可以解释为何慈禧太后逼死他女儿后,他却仍然效忠慈禧太后。阿鲁特崇绮不但反对康有为的维新变法、而且相信义和团。怎奈义和神功挡不住列强的洋枪洋炮,妄想利用义和团来教训洋人的慈禧朝廷,也在八国联军的炮声中苍狂西逃。阿鲁特崇绮崇绮起先是受命留守北京,但不久就跟着文渊阁大学士瓜尔佳荣禄一起西逃,没有带家眷。他逃到保定,就没有再走了。

庚子之乱,以中国大败而告终,一大批当时支持义和团的大臣都丢了性命。在北京城抵挡了一段时间,阿鲁特崇绮终因实力不济,败退到保定,洋人的残酷杀戮让他觉得光复失地无望,自己最终难逃其咎,于是留下“圣驾西幸,未敢即死,恢复无力,以身殉之”的遗书自尽身亡。

其后,阿鲁特崇绮在北京的家人全部自尽殉节。至于大阿哥爱新觉罗溥俊,因为洋人的反对,而终究没能做成皇帝。

阿鲁特氏:(公元?~1908年待考),蒙古族,大学士阿鲁特赛尚阿之女,状元阿鲁特崇绮之妹;蒙古正兰旗人。著名清同治皇帝庄和皇贵妃。

她是孝哲毅皇后的姑母,清穆宗同治皇帝爱新觉罗载淳的进妃。清光绪年间晋为贵妃。清宣统初年(公元1908年)崩,谥“庄和皇贵妃”。

阿鲁特氏:(公元1857~1875年),女,蒙古族,阿鲁特崇绮之女;蒙古正兰旗人。著名清朝同治皇帝孝哲毅皇后。

阿鲁特氏在十四岁时,由慈禧太后选定进宫,大婚后,阿鲁特氏与同治皇帝的感情很深,夫妻恩爱,为人也不错。从立后的那一天起,慈禧就不喜欢阿鲁特氏。后来又见载淳与皇后感情甚密,相敬如宾,而被封为慧妃的凤秀之女常被冷落,慈禧更加愤怒,经常干预帝后的私生活。由于阿鲁特氏不随流合污,不善讨好,更看不惯慈禧的独裁霸道,因此受到慈禧太后的冷落。

清朝皇后中有好几个出身蒙古族,因为满族统治者从来没有信任过汉人,他们像防黑客一样防了汉人二百多年直至灭亡。但是面对这么大一个国家,单凭满族的实力是不够的,于是,蒙古族就成了他们所一直信赖的左膀右臂。有清一朝,满人是皇帝,蒙古人就是亲王,满人是皇后的老公,蒙古人就是皇帝的老婆,这种关系就像满人是东家,蒙古人是管家。

阿鲁特氏咸丰四年甲寅农历7月1日(公元1854年7月25日)生,清同治十一年农历2月3日(公元1872年3月11日)册立为皇后,农历9月14日(10月15日)子时迎娶,年十九岁,比载淳大两岁。清同治十三年(公元1874年)农历12月,清德宗光绪皇帝爱新觉罗载湉即位,奉两宫皇太后命,封阿鲁特氏为嘉顺皇后。

同治皇帝崩后,阿鲁特氏对自己前程感到绝望“以寡嫂居中宫不成体统”,又对慈禧专横、阴毒、暴虐充满怨恨,收到其父无字书信后吞金屑求死,抢救暂缓,又绝食。清光绪元年乙亥农历2月20日(公元1875年3月27日)寅刻薨,仅二十二岁,时距清穆宗崩才七十余日,农历5月上谥曰孝哲嘉顺淑慎贤明宪天彰圣毅皇后。农历9月,暂安梓宫于隆福寺。清光绪五年农历3月26日(公元1879年4月17日),合葬惠陵,升祔太庙。清光绪三十四年(公元1908年)农历10月,清宣统帝爱新觉罗溥仪入嗣清穆宗,于清宣统元年(公元1909年)农历4月加上尊谥“恭端”二字,因此孝哲毅皇后的全谥为“孝哲嘉顺淑慎贤明恭端宪天彰圣毅皇后”。

阿鲁特氏出身蒙古正兰旗,父亲是大状元,户部尚书崇绮。自从她嫁入爱新觉罗氏的那天起,她就与慈禧结下了深怨:第一,她是慈安皇太后提出的候选人;第二,她是“辛酉政变”中被赐死的郑亲王端华的外孙女;第三,她很不听慈禧的话。所以慈禧视之若仇人,经常没事找茬欺负她,同治皇帝死后不满百日,她愤然自杀于储秀宫,清光绪五年(公元1879年)与同治皇帝同葬于惠陵。

在民国版的《清史稿》中,作者认为阿鲁特氏是一个颇不幸的女人,在同治皇帝死后不满百日,她即愤然自杀于储秀宫。但想不到,这么一位刚烈的女人未能好死,死后也未能安宁。

惠陵是在同治皇帝死后才开始营建的,仅用了三年时间,但耗资同样巨大,共耗费白银四百三十六万两(合今人民币八亿六千八百万元)。然而惠陵前后被盗三次,第一次是民国三十四年(公元1945年),后两次分别是民国三十五年(公元1946年)、民国三十七年(公元1948年),系同一伙国民党军匪所为。

这伙盗墓贼剥光了阿鲁特氏的衣服寻找宝物,最后不死心,又剖开了她的肚子:原来传说阿特鲁氏是吞金自杀,遂引起盗墓贼寻宝邪念。其实阿特鲁氏是绝食而亡的。后来有民国政府调查人员进入惠陵地宫后看到,阿鲁特氏的尸体被扔在地宫的东南角,肠子淌在外,双目微闭,面容完好,整个尸体尚未失水、萎缩,肌肉富有弹性,关节可以正常转动。

令人大惑不解的是,检查阿鲁特氏的尸体后,未发现做过任何防腐处理,却保存得和三十三年后做过严格防腐措施的慈禧太后尸体一样完好,实是迷团一件。

相关分词: 阿鲁特 阿鲁 鲁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