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沙尼亚


请输入要查询的词条内容:

爱沙尼亚


爱沙尼亚共和国是东欧波罗的海三国之一。西向波罗的海,北向芬兰湾,南面和东面分别同拉脱维亚和俄罗斯接壤。1991年,在立陶宛宣布独立以后,爱沙尼亚也跟随独立。首都为塔林。爱沙尼亚的现代国名(Eesti)可能来源于古罗马历史学家塔西佗的著作《日耳曼尼亚志》中描述的被称为Aestii的人群。尽管爱沙尼亚总体资源贫乏,但其土地仍有少量却品种丰富的资源。该国还拥有大量油页岩和石灰石以及覆盖47%领土的森林。由于其高速增长的经济,资讯科技较发达,爱沙尼亚经常被称作“波罗的海之虎”,并被世界银行将爱沙尼亚列为高收入国家。

中文名称:爱沙尼亚共和国

英文名称:The Republic of Estonia

简称:爱沙尼亚

所属洲:欧洲

首都:塔林

主要城市:塔尔图、纳尔瓦等

国庆日:1918年2月24日

国歌:我的土地我的欢愉

国家代码:372

官方语言:爱沙尼亚语

货币:爱沙尼亚克朗(2011年为欧元)

国家领袖:托马斯亨德里克伊尔韦斯

人口数量:134万(2008年底)

主要民族:芬兰乌戈尔民族

主要宗教:基督教路德教派

国土面积:4.52万平方公里

GDP总计:150亿欧元(2008年)

国鸟:家燕

国花:矢车菊

国树:橡树



简介


国名

爱沙尼亚共和国(英语:Republic of Estonia)(Eesti Vabariik)(俄语:Эстонской Республики)

国歌

Mu isamaa, mu ǒnn ja rǒǒm

(我的土地,我的欢愉)

【国名释义】 在波罗的语中意为“水边居住者”

面积

45200平方公里

国旗

呈横长方形,长与宽之比为11∶7。旗面由三个平行相等的横长方形相连组成,自上而下分别为蓝、黑、白三色。蓝色象征国家的独立、主权和领土完整;黑色象征财富,象征国家肥沃的土地和丰富的矿产资源;白色象征吉祥、自由、光明和纯洁。 【国 徽】盾徽。绘有三头伸出红色舌头、扬起尾巴的蓝色的狮子,还有饰物图案。

【时区】 东2区,采用夏时制,冬季时间比北京时间晚6小时,夏季晚5小时。

人口

人口131.8万(2012年1月)。男性占46.4%,女性占53.6%, 。其中城市人口占63%,农村人口占37%。人均寿命72.9岁。爱沙尼亚族占70%、俄罗斯族占25%、乌克兰族占2.1%。

语言

爱沙尼亚官方语言为爱沙尼亚语,与芬兰语很接近。俄语也是重要语言,多数俄罗斯族人也通爱沙尼亚语,从2007年起,俄语学校也逐步增加爱沙尼亚语课程。

爱沙尼亚人宗教信仰不强烈,不到1/3的人口信教,其中大多数为基督教新教路德教会。俄罗斯人信东正教。源于古代拜物教的宗教传统也有一定的保留。

【语言】 爱沙尼亚语为官方语言(Eesti keel)

【货币】欧元(2011年1月1日起开始使用)

宗教

居民多信奉基督教路德教派宗教 ,东正教和天主教。

首都

塔林(Tallinn),始建于1248年丹麦王国统治时期,1991年恢复独立后成为爱沙尼亚共和国首都。塔林市位于爱西北部,濒临波罗的海,历史上曾一度是连接中东欧和南北欧的交通要冲,被誉为“欧洲的十字路口”。塔林港是爱最大的港口。气候受海洋影响明显,春季凉爽少雨,夏秋季温暖湿润,冬季寒冷多雪,年均气温 4.7℃。共分8个区,总面积为158 . 3平方公里。2006年全市人口为39.9万.

【文化古城】塔尔图/Tartu

【名胜】【世界遗产】塔林历史中心(老城)

国家元首

托马斯亨德里克伊尔维斯(Toomas Hendrik Ilves)2006年9月23日当选,同年10月9日就职,任期5年。

节日

独立日:2月24日,为纪念1918年2月24日爱脱离沙俄统治而获得独立;恢复独立日:8月20日,为纪念1991年8月20日爱恢复独立;胜利日:6月23日,为纪念1919年爱抗击德国军队获胜。

地理


自然地理

爱沙尼亚被誉为四周都是海的美丽国度。在这里,日出日落都是从海上升起落下的。

位于东海岸,东与俄罗斯接壤,南与拉脱维亚相邻,北邻芬兰湾,与芬兰隔海相望,西南濒里加湾,边界线长1445公里,海岸线长3794公里。属海洋性气候,冬季平均气温-5℃,夏季平均气温16℃,年平均降水量500-700毫米。

资源地理

自然资源匮乏。主要矿产有油页岩(探明的储藏量约60亿吨)、磷矿(储量约40亿吨),石灰岩等。森林面积211.55万公顷,森林覆盖率达48%,森林蓄积量4.09亿立方米,人均木材拥有量达178立方米。

历史地理

爱民族形成于12~13世纪。曾先后被普鲁士、丹麦、瑞典、波兰、德国等占领和统治。从1710年开始,爱沙尼亚受沙俄统治长达200多年。1918年2月24日宣布独立,成立爱沙尼亚共和国。次日,德军占领塔林。同年11月,苏维埃俄国宣布对爱拥有主权。1920年2月,苏维埃俄国承认爱独立。1939年8月,苏德签订秘密条约,将爱划入苏势力范围。1940年6月,苏联出兵爱,同年7月成立爱沙尼亚苏维埃社会主义加盟共和国。1991年8月20日,爱脱离苏联,宣布恢复独立。9月17日,联合国宣布接纳爱为成员国。2004年3月29日,爱加入北约,5月1日加入欧盟。爱沙尼亚民族历史

爱沙尼亚地区的史前先民是属于芬兰-乌戈尔人的爱沙尼亚族人。至1227年,爱沙尼亚渐被丹麦和日耳曼人的利窝尼亚骑士团(持剑骑士团)征服,基督教因而进入。自此以后,爱沙尼亚多次由北欧各列强统治,其中包括丹麦、瑞典、波兰,最终被俄国兼并。

第一次独立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期的1918年2月25日,爱沙尼亚的德裔居民在德林斯汉森男爵(Baron Dellingshansen)领导下发动暴动,请求德国军队进入爱沙尼亚。根据1918年3月3日俄罗斯苏维埃社会主义联邦共和国(苏俄)与德意志帝国签订的布列斯特和约,苏俄将芬兰、爱斯特兰(爱沙尼亚)、里夫兰(拉脱维亚)、立陶宛和乌克兰地区割让给德国,苏俄军队和俄国赤卫队从这些领土上撤出。之后德国曾试图在被苏俄割让的爱沙尼亚和拉脱维亚地区建立一个从属于德意志帝国的波罗的联合公国,以梅克伦堡的阿道夫弗里德里希公爵为元首。

1918年11月,德国爆发11月革命,随后于11月11日宣布投降。苏俄借机宣布废除《布列斯特和约》,试图收回割让给德国的领土。在这种情况下,爱沙尼亚于1918年11月28日宣布独立,国内的德裔居民组建了志愿军团,和新组建的爱沙尼亚军队一道抵抗苏俄红军和赤卫队的进攻。1919年2月1日,曾经率兵参加芬兰内战的德国将军戈尔茨(Rüdiger von der Goltz)率领由德国军人组成的“自由军团”(Freikorps)前往爱沙尼亚援战,最终令蘇俄政府在1920年2月2日与爱沙尼亚签署《塔尔图和约》,苏俄“无保留地承认爱沙尼亚国的独立,并自动地永远放弃俄国……对爱沙尼亚人民和领土所持有的主权权利”。

被苏联吞并

1939年8月23日,纳粹德国外长里宾特洛甫和苏联外长莫洛托夫签署了《苏德互不侵犯条约》。在条约的秘密附件中,两国划分了在波兰和波罗的海的势力范围:“如果对于……芬兰、爱沙尼亚、拉脱维亚和立陶宛所属的土地进行领土和政治上的重新安排,立陶宛的北部边界应成为德国和苏联势力范围的边界……如果对于属于波兰的土地进行领土和政治上的重新安排,德国和苏联的势力范围大体上应为纳累夫河、维斯瓦河和桑河为界”。

根据这一秘密附件,苏联于9月25日与爱沙尼亚开始谈判,9月28日与其签订条约,取得了在战争期间占领某些港口和军事设施、并在有关地区驻军的权利。1940年6月16日,苏联向爱沙尼亚提出所谓“保证实施互助条约和防止反苏挑衅行为”的要求,随后出兵占领了爱沙尼亚全境,逮捕其政府官员,废除宪法,建立了共产党政府。1941年6月14日,爱沙尼亚经过“公民投票”被并入苏联,成为苏联的加盟共和国。苏联的占领和吞并没有得到美国和西方国家的承认,美国还冻结了爱沙尼亚国家银行存放在美国的黄金。

被苏联吞并后爱沙尼亚的领土变动6月22日,德国入侵苏联,3个星期后即占领了爱沙尼亚全境。爱沙尼亚人视德国军队为“解放者”,并与其展开合作,在武装党卫军中还成立了一个爱沙尼亚师。1944年9月德军从爱沙尼亚撤退时,原爱沙尼亚共和国总理约里乌尔洛特斯宣布成为总统(原总统康斯坦丁帕茨已于1940年被苏联逮捕),并在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组建了流亡政府,该政府一直延续到1992年。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爱沙尼亚损失了22万人,相当于战前人口的1/5。有8万人流亡到西方。

由于爱沙尼亚人与德国合作,因此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遭到苏联的严厉惩罚。苏联红军轰炸了塔林和纳尔瓦等城市,造成大量平民伤亡。苏联重新占领爱沙尼亚后还进行了大规模的逮捕和处决。反抗苏联占领的爱沙尼亚游击队“森林兄弟”一直战斗到1948年(立陶宛、西乌克兰的类似游击队战斗至1950年代),最后一名游击队员在1978年才被逮捕。为了惩罚爱沙尼亚人的合作,苏联还调整了该加盟共和国的边界,把一部分领土转给了俄罗斯。从1949年5月起,苏联开始向西伯利亚流放爱沙尼亚人,并迁入俄罗斯人,以改变该共和国的人口构成。至1952年,爱沙尼亚人在该共和国内的比例已从1941年的90%下降至48%。

斯大林去世后,苏联对爱沙尼亚的控制有所放松。从1950年代后期开始,爱沙尼亚人被允许与外国联系,1960年开通了塔林至赫尔辛基的轮渡。在爱沙尼亚可以自由收看芬兰的电视节目。戈尔巴乔夫时代,对爱沙尼亚的控制进一步放松,该国开始出现持不同政见的政治团体及政党,例如爱沙尼亚人民阵线、绿党、爱沙尼亚民族独立党等。1988年11月16日,爱沙尼亚最高苏维埃通过了关于共和国享有独立于苏联的主权的声明,1989年1月通过了将爱沙尼亚语定为官方语言的法令,同年2月24日恢复了第一共和国时期的蓝黑白三色国旗,8月和11月通过了新的选举法。

第二次独立

1990年2月24日,爱沙尼亚公民经选举产生了成员为464人(包括1940年后被流放的爱沙尼亚人代表35人)组成的爱沙尼亚国会。同年3月选举产生的新一届爱沙尼亚最高苏维埃宣布恢复爱沙尼亚主权,并进入独立前的“过渡时期”。该年5月,最高苏维埃宣布恢复“爱沙尼亚共和国”的国名,并且规定只有经该苏维埃批准通过的法律才可在爱沙尼亚施行。

1991年8月19日苏联发生819政变,爱沙尼亚于8月20日宣布独立。最高苏维埃主席阿诺德吕特尔指示正在芬兰访问的外交部长,在得到政府特别指令前留在那里,以便必要时建立流亡政府。俄罗斯联邦于8月26日发表声明,承认波罗的海三国和其他加盟共和国的独立要求,并且特别指明俄罗斯对三国放弃要求修改边界的权利。

“819政变”失败后,苏联国务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在9月6日决定承认爱沙尼亚、拉脱维亚和立陶宛三国的独立,并委托苏联外交部发表声明,支持这三个共和国加入联合国和以平等的成员身份参加欧洲安全与合作会议。爱沙尼亚领土上的俄罗斯军队于1994年全部撤出,爱沙尼亚于2004年加入了欧盟和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在2007年12月21日成为申根公约会员国。

2006年9月23日,经过两阶段的总统选举,托马斯亨德里克伊尔韦斯当选。

政区地理

全国共分15个省,大小城镇共254个。省名如下:希尤省、哈留省、拉普拉省、萨列省、里亚内-维鲁省、依达-维鲁省、雅尔瓦省、维良地省、耶盖瓦省、塔尔图省、维鲁省、瓦尔加省、贝尔瓦省、帕尔努省和里亚内省。

重要城市

100,000人以上

塔林(Tallinn)

塔尔图(Tartu)

10,000人-100,000人

纳尔瓦(Narva)

科赫特拉-耶尔韦(Kohtla-Järve)

派尔努(Pärnu)

维尔扬迪(Viljandi)

拉克韦(Rakvere)

西拉梅(Sillamäe)

马杜(Maardu)

库雷萨雷(Kuressaare)

沃鲁(Võru)

瓦尔加(Valga)

哈普萨卢(Haapsalu)

约赫维(Jõhvi)

首都

塔林(Tallinn),始建于1248年丹麦王国统治时期,1991年恢复独立后成为爱沙尼亚共和国首都。塔林市位于爱西北部,濒临波罗的海,历史上曾一度是连接中东欧和南北欧的交通要冲,被誉为“欧洲的十字路口”。塔林港是爱最大的港口。气候受海洋影响明显,春季凉爽少雨,夏秋季温暖湿润,冬季寒冷多雪,年均气温 4.7℃。共分8个区,总面积为158 . 3平方公里。2006年全市人口为39.9万。

政治


自1991年恢复独立以来,爱实行多党议会民主制。2006年,爱国内政局总体稳定。9月23日举行总统大选,伊尔维斯当选。积极参与欧盟事务,重视与美战略合作,对俄关系未有明显改善,在多边和国际场合更为活跃。

宪法

现行宪法于1992年6月28日通过,7月3日生效,除序言部分外共分15章、168条。宪法确定,爱是独立主权的民主国家,国家最高权力属于人民,独立和主权至高无上、不可剥夺。爱实行三权分立的多党议会民主制。

司法

分城乡地区法院、上诉法院和最高法院三级。

【国际长途代码】372

【国际域名后缀】EE

【人类发展指数】0.883(准发达国家,2007年数据)

议会

一院制,共101个议席,任期4年。主要职能:通过法律;决定全民公决;选举共和国总统;批准或宣布废除条约;授权总理组成政府;通过并批准国家预算;决定对共和国政府、总理及部长进行不信任投票;宣布全国处于紧急状态;解决宪法所规定的总统、政府、其他国家机关或地方政府职权以外的所有行政问题等。年满21周岁且有选举资格的公民均可竞选议员。本届议会于2007年3月4日议会选举后组成,共有6个政党进入议会,改革党获33席、中间党获26席、祖国联盟-共和国党获23席、社民党获19席。恩娜爱尔玛(Ene ERGMA,祖国联盟-共和国党)当选议长。

政府

2007年3月议会选举后,4月5日,改革党、祖国联盟-共和国党和社民党组成具有右翼倾向的执政联盟。改革党主席安西普连任总理。本届政府为爱恢复独立以来的第12届政府,内阁成员为:总理安德鲁斯安西普(Andrus ANSIP,改革党),外交部长乌尔马斯帕依特(Urmas PAET,改革党),司法部长莱因兰格(Rein LANG,改革党),社会部长马丽特马瑞普(Maret MARIPUU,改革党),环境部长雅努斯塔姆基维(Jaanus TAMKIVI,改革党),文化部长拉依奈雅内斯(Laine JANES,改革党),农业部长赫里尔-瓦里多尔塞德尔(Helir-Valdor SEEDER,祖国联盟-共和国党),教育及科学部长特尼斯卢卡斯(Tõnis LUKAS,祖国联盟-共和国党),经济通讯部长尤汉帕茨(Juhan PARTS,祖国联盟-共和国党),国防部长雅克阿维克索(Jaak AAVIKSOO,祖国联盟-共和国党),地区事务部部长瓦洛雷马(Vallo REIMAA,祖国联盟-共和国党),财政部长依瓦利帕达尔(Ivari PADAR,社民党),内务部长尤里皮赫尔(Jüri PIHL,社民党),人口与民族事务部长乌尔维帕罗(Urve PALO,社民党)。

司法

分城乡地区法院、上诉法院和最高法院三级。爱全国有城乡地区法院4个,另在塔林市和塔尔图市各设1个行政法院,共有法官120人;有上诉法院3个,法官48人。最高法院是爱终审法院,同时履行爱宪法法院职能。最高法院院长马特 拉斯克(Mart RASK),2004年5月1日就任。总检察长诺曼阿斯(Norman AAS),2005年2月7日就任。

政党

主要政党有:

(1)改革党(Estonian Reform Party),执政党,成立于1994年,截至2006年12月31日,共有5832名成员。属右翼自由党,党主席为安德鲁斯 安西普(Andrus ANSIP)。

(2)祖国联盟-共和国党(Pro Patria and Res Publica Union),执政党,2006年6月由“祖国联盟”和“共和国党”合并而成。截至2006年12月31日,共有8700名成员。属右翼政党,该党两主席分别为托尼斯卢卡斯(Tonis LUKAS)和大卫维斯基马基(Taavi VESKIMAGI)。

(3)社会民主党(Social Democratic Party):原名为温和党(The Moderates),2004年2月改为现名。执政党,成立于1996年,截至2006年12月31日,共有3300名成员。属中右倾向的政党,党主席为伊瓦尔帕达尔(Ivari PADAR)。

(4)中间党(Estonian Center Party),在野党,成立于1991年,截至2006年12月31日,共有10000名成员。属中左翼政党,党主席为埃德加萨维萨尔(Edgar SAVISAAR)。

(5)人民联盟(Estonian People’s Union),在野党,成立于2000年,截至2006年12月31日,共有10000名成员。属中左翼政党,党主席为维鲁雷坚(Villu REILJAN)。

(6)绿党(Estonian Greens),在野党,成立于2006年11月,截至2006年12月31日,共有1400名成员。党主席为马列克斯特兰博格(Marek STRANDBERG)。

此外还有爱沙尼亚波罗的海俄罗斯人党(Russian Baltic Party in Estonia)、基督教人民党 (Estonian Christian People''s Party)、社会民主劳工党(Estonian Social-Democratic Labor Party)、民主党(Estonian Democratic Party)、独立党(Estonian Independence Party)、农民党(the Farmers'' Party)、俄罗斯人党(Russian Party in Estonia)和俄罗斯人团结党(Russian Unity Party)等。

政要

托马斯亨德里克伊尔维斯(Toomas Hendrik ILVES):总统。1953年12月26日生于瑞典斯德哥尔摩,自幼在美国长大。1976和1978年先后毕业于美哥伦比亚大学和宾夕法尼亚大学。1984~1988年历任德国慕尼黑“自由欧洲电台”评论员。1988~1993年任该台爱沙尼亚语部负责人。1993~1996年先后担任爱驻美国、加拿大和墨西哥大使。1996年12月至1998年9月任爱外交部长。1999年3月至2002年1月再次担任爱外交部长。2002年、2004年两度当选欧洲议员,任欧洲议会外委会副主席。2006年9月23日当选爱沙尼亚总统。

恩娜爱尔玛(Ms. Ene ERGMA):议长。女,1944年2月29日生于拉克维拉市。物理、数学博士。祖国联盟-共和国党成员。1969年毕业于莫斯科国立大学。1984年获物理和数学博士学位。1972~1988年在莫斯科天文学理事会工作。1988~1997年在爱塔尔图大学任教授。1997~1999年当选爱科学院院士。1999~2003年任爱科学院副院长。2003年3月当选爱第十届议会议长。2006年3月在议会年度例选中当选副议长。2007年4月2日当选爱第十一届议会议长。

安德鲁斯安西普(Andrus ANSIP):总理。1956年10月1日出生于塔尔图市,改革党主席。1979年毕业于塔尔图大学化学系。1979~1981年在塔尔图大学化学院任高级工程师。1981~1983年在苏联海军服役。1993~1995年为塔尔图人民银行董事会成员。1994~1996年任社会银行塔尔图分行行长。1994~1998年任塔尔图电台董事会主席。1995~1996年任利沃尼亚私有化投资基金理事会主席。1998~2004年任塔尔图市长。2004~2005年3月任经济与通讯部长。自2005年4月13日起出任爱总理,2007年4月5日连任。

经济


体制

爱奉行自由经济政策,大力推行私有化,实行零关税和自由贸易政策,经济总体保持发展势头。2006年经济继续保持高速增长,增长率在欧盟内排名第二。爱吸引外来投资大幅增加,失业率明显下降,入盟对爱经济拉动作用持续显现。

总量

2006年主要经济数据如下:

国内生产总值:164.31亿美元

人均国内生产总值:12360美元(2008年已达17454美元)

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11.4%

货币名称:爱沙尼亚克朗(Estonian Kroon----EEK),辅币为分,1克朗=100分。

汇率:1欧元=15.6466爱克朗(实行与欧元固定汇率制);1美元=12.47爱克朗(2006年平均汇率)。

通货膨胀率: 4.4%

失业率: 5.9%

工业

主要工业部门有:机械制造、木材加工、建材、电子、纺织和食品加工业。2006年,制造业产值300.44亿克朗(24.09亿美元)、交通、通讯和仓储业产值216.54亿克朗(17.36亿美元)。主要工业产品:油页岩1410万吨,水泥84.89万吨,木材172.55万立方米,棉纺织品5800万平方米。

农业

农业以畜牧业为主,主要饲养奶牛、肉牛和猪。农业用地143.31万公顷,可耕地111.98万公顷。主要农作物有:小麦、黑麦、马铃薯、蔬菜、玉米、亚麻和饲料作物。2006年主要农产品产量分别为:小麦21.44万吨,黑麦1.79万吨,大麦29.47万吨。肉类9.99万吨,牛奶69.03万吨,鸡蛋1.79亿个。

服务业

2006年旅馆、酒店销售额29.35亿克朗(2.35亿美元),同比增长20.4%。房地产、租赁服务350.58亿克朗(28.11亿美元),同比增长22.8%。服务业从业人员36.29万人。

旅游业

2006年旅馆入住人数为225.95万人次,同比增长9%,其中63%为外国游客。游客主要来自芬兰、瑞典、德国、俄罗斯和英国。主要旅游景点:塔林、塔尔图、帕尔努、萨列马岛、希尤马岛。

交通运输

公路:公路总长52037公里,2006年公路运输乘客1.42亿人次,货物3034.9万吨。

铁路:铁路总长967公里。2006年铁路客运量530万人次,货运量6150万吨。

海运:2006年客运量585.1万人次。共有101个港口,主要有塔林港、西由拉迈港、昆达港、北帕尔迪斯基港、帕尔努港。

空运:2006年客运量146.5万人次,货运量4700吨。

管道运输:截至2006年,爱输气、输油管道总长2270公里。

财政金融

实行平衡预算政策。2006年财政总收入为678亿克朗(54.4亿美元),总支出为626亿克朗(50.2亿美元),分别比2005年增长22.2%和18.8%。收支总体平衡,并略有盈余。

国际收支情况:2006年经常项目赤字总额304亿克朗(24.4亿美元),同比增长67.4%,占GDP总额的14.8%。

外汇储备及外债:2006年外汇储备总额为26.49亿美元,净外债为553亿克朗(44.35亿美元)。

主要银行

汉莎银行(Hansapank):成立于1991年4月30日,资产总额27.7824亿欧元。

联合银行(Uhispank):成立于1992年12月15日,资产总额12.8232亿欧元。

爱沙尼亚诺底亚银行(Nordeapank Eesti):成立于1995年2月27日,资产总额3.627亿欧元。

爱沙尼亚信贷银行(Krediidipank):成立于1997年8月19日,资产总额1.1695亿欧元。

欧盟成员国领导人在2010年6月17日决定,吸纳爱沙尼亚成为欧元区第17个成员。

对外贸易

据爱统计局统计, 2006年对外贸易总额2813.61亿克朗(约合225.63亿美元),同比增长24.8%。其中,进口1619.34亿克朗(约合129.86亿美元),出口1194.27亿克朗(约合95.77亿美元),同比分别增长26.3%和22.8%。与欧盟国家贸易仍处于主导地位,爱欧贸易额占爱进出口贸易额70%以上。

主要进口商品类别依次为:机械设备、电子产品及其零部件等占25.6%,矿产品占14.9%,车辆、航空及船舶占12.2%,五金及其制品占9.7%,化工或相关产业产品占6.7%等。主要出口商品类别依次为:机械设备、电子产品及其零部件等占23.9%,矿产品占16.2%,木材及木制品占9.3%,五金及其制品占9.3%,车辆、航空及船舶占6.8%等。

主要贸易国别:芬兰、俄罗斯、瑞典、德国、拉脱维亚等。

【对外投资】2006年对外直接投资125.8亿克朗(10.1亿美元)。资本主要投向以下国家:德国、拉脱维亚、立陶宛、俄罗斯等。主要投资领域:金融、公共领域、房地产等。

【对外援助】2006年发展合作项目总金额1.2亿克朗(962万美元),其中,外交部发展合作项目金额1500万克朗(120万美元),主要受援国:乌克兰、摩尔多瓦、格鲁吉亚和阿富汗等。

【外国资本】2006年外商直接投资200.6亿克朗(16.1亿美元)。主要投资国为瑞典和芬兰等。主要投资领域:金融、房地产、交通、运输、通讯等。

【外国援助】2006年共接受外国援助45.1亿克朗(约3.62亿美元),主要来自欧盟国家。

著名公司

汉莎银行股份有限公司(AS Hansapank):创建于1992年1月10日,主要从事金融业务,董事会主席Mr. Erkki Raasuke ,总资产为27.7824亿欧元。

爱沙尼亚能源公司(Eesti Energia AS):创建于1998年8月11日,主要从事生产及分配电能业务,董事会主席Mr. Sandor Liive ,总资产为194.81亿克朗。

爱沙尼亚电讯公司(AS Eesti Telecom):创建于1991年4月16日,主要从事电讯业务,董事会主席Mr. Jaan Mannik,总资产为45.24亿克朗。

塔林港股份有限公司(AS Tallinna Sadam):创建于1990年11月14日,从事水运业务,董事会主席Mr. Ain Kaljurand。总资产为49.09亿克朗。

欧元区成员国

本报布鲁塞尔12月30日电(记者谢皓)从2011年元月一日起,波罗的海沿岸小国爱沙尼亚将正式成为欧元区第十七个成员国。

或许由于欧元正经历自问世以来最严峻的生存危机,爱沙尼亚的入盟盛事在此间媒体上几乎找不到庆贺迹象:为数不多的有关报道反之显得相当的低调。

据比利时媒体报道,自2004年5月加入欧盟后,爱沙尼亚多数民众一直赞成以欧元取代本国货币克朗。为能从中央经济快速过渡到市场经济,爱沙尼亚还曾在2007年作过接纳欧元的尝试,后因国内通胀率太高而作罢。新的统计数据显示,2010年爱沙尼亚的GDP增长约为2.5%,2011年增长预期为3.9%。该国2009年的公共赤字占生产总值的1.7%,2010年预期可降到1.3%水平。

爱沙尼亚是继斯洛文尼亚和斯洛伐克之后加入欧元集团的第3个前东欧国家。

人民生活

2006年人均月工资为9351克朗(约750美元),生产价格指数为4.5%,消费者价格指数为4.4%。2006年领取国家养老金人数29.2万人,月均养老金为2558克朗(205美元)。2006年新建房屋面积39.2万平方米,同比增长20.39%。

军事


国防

总统是全国武装力量的最高统帅。国防委员会是总统国防事务的最高咨询机构。国防部是政府执行和实施国防政策的部门。国防军司令是军队最高指挥官。国家实行义务兵役制,服役期8~12个月。

军力

爱国防军总兵力约5000人。

现任国防军司令安茨拉纳茨(Ants Laaneots),国防军总参谋长尼姆瓦利(Neeme Vali)。

文教


教育

实行9年制义务教育。2006年共有学前机构600所,各类中小学校611所,各类技术职业学校68所,高等教育机构42所,其中大学12所。

2006年共有28.2万人在各类学校学习,其中中小学18.4万人,各类技校及职业学校3万人,大学6.8万人。

2006年共有各类公共图书馆564个,各类博物馆209个。

著名高等学校:塔尔图大学(University of Tartu),建于1632年瑞典国王阿道夫古斯塔夫二世(Gustavus II Adoplphus)统治时期,1919年由古斯塔夫学院改称塔尔图大学,被尊为“爱沙尼亚的启蒙圣母”,爱许多政要和知名人士均毕业或曾任教于该校。设有神学、法律、医学、哲学、生物和地理、物理和化学、教育、体育、经商管理、数学和信息科学、社会学等11个学科,下属10个系和研究所。师资人员共1368名,其中教授131名。学生1.8万人。托努莱特萨尔(Tőnu Lehtsaar)目前代理校长职务。

媒体

2006年共发行782种各类期刊杂志,其中包括42种报纸,44种杂志。2006年主要爱文报刊及发行情况:爱沙尼亚晚报(SL Ohtuleht,64800份)、邮差报(Postimees,日报,64100份)、爱沙尼亚快报(Eesti Ekspress,周刊,44600份)、爱沙尼亚日报(Eesti Paevaleht,34800份)等。主要俄文报刊有:爱沙尼亚青年报(Molodezh Estonii,日报、7700份)、每日新闻(日报、8500份)等。

主要通讯社:波罗的海通讯社(Baltic News Service-BNS),成立于1990年4月,私营通讯社,有140名工作人员。

主要电台:

1、爱沙尼亚电台(Eesti Raadio),爱国家电台,建于1926年,每天24小时用爱沙尼亚语、俄语广播。

2、布谷电台,私营电台,成立于1992年,每天24小时用爱沙尼亚语广播。

3、俄罗斯电台,私营电台,1998年建台,每天21小时用俄语广播。

主要电视台:

1、国家电视台(Estonian Television-ETV),1955年建台,用爱沙尼亚语和俄语播放节目。

2、TV3,私营电视台,用爱沙尼亚语播放节目。

3、Kanal 2,私营电视台,1993年建台,用爱沙尼亚语和俄语播放节目。

对外关系 2006年,爱对外交往空前活跃。继续坚定奉行“西靠”战略,进一步拉近与美欧关系;与俄保持距离,政治关系发展缓慢;巩固发展与波海及北欧国家传统友谊;进一步拓展外交渠道,不断提升国际知名度。

外交


同中国的关系

1991年9月11日,中爱两国建立大使级外交关系。1992年初中国在爱设立大使馆。1993年2月,中国向爱派驻大使。爱于1997年在华设立大使馆并派驻临时代办。2002年4月,爱向中国派驻首任大使。

2006年,两国关系稳步发展,友好合作进一步加强。两国高层保持接触,各领域交往继续增多,双边关系总体呈现积极良好的发展态势。10月底,全国政协主席贾庆林访爱,与爱总统、总理、议长就两国政治关系、议会交往、经贸及国际合作等问题广泛深入地交换意见,达成了广泛共识。爱国防部长、议会外委会和爱中友好议员小组代表团相继访华,深入了解我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及内外政策。

2006年,中爱双方分别开展了一系列庆祝建交15周年的活动:李肇星和帕依特外长互致贺电、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举办招待会、中国驻爱大使举行招待会等。

据中国海关统计,2006年中爱双边贸易额7.4亿美元,同比增长100.8%。其中,爱从中国进口4.6亿美元,向中国出口2.8亿美元,同比增长46.5%和394.2%。爱向中国出口的主要商品为:机械设备、电子产品及其零部件等(占81.3%)、五金及其制品(占9.8%)、木材及木制品(占2.5 %)、植物产品(占2.5%)、纸浆、纸张及其制品(占1.2%)等。爱从中国进口的主要商品为:机械设备、电子产品及其零部件等(占54.9 %)、纺织原料及其制品(占12.3%)、五金及其制品(占8.3%)、日杂制品(占7.2%)、塑料、橡胶及其制品(占3.8%)。

双边文化交往较为活跃。双方继续落实《2005-2007年文化交流计划》。我针对爱民众对中华文化兴趣浓厚的特点,利用举办展览、向爱派出文艺团体、举办“中国日”、接受媒体采访等多种形式扩大对外宣传。双方文化团组互访不断,爱儿童艺术团应邀参加了天津国际儿童文化交流活动,我中央音乐学院学生参加了塔林国际钢琴比赛并获得第二名的好成绩。

双方保持军事交往。继中国人民解放军外事代表团访爱后,爱国防部长成功访华。我派出观察员对“爱尔纳突击”国际侦察兵竞赛进行了观摩。

中国驻爱沙尼亚大使:谢俊平。

爱沙尼亚驻中国大使:安德列斯翁卡(Andres Unga,候任大使)。

同美国的关系

视美为“最重要的战略盟国”。2006年爱单方面给予美公民免签待遇;坚持向伊拉克派兵;在政府、议会及民间层面与美展开全方位合作,年内实现两国总统互访。12月,爱议会通过决议,将爱驻伊军队任期延长一年至2007年底。

同北约的关系

2004年3月加入北约以来,一直视北约为安全保障,积极参加北约框架内的活动。爱积极参与北约主导的阿富汗维和行动;积极支持北约创建快反部队;支持独联体国家加入北约,并愿为乌克兰、格鲁吉亚等国入约提供经验。2006年9月,北约民防大会在塔林召开,这是爱首次承担北约框架内的大型会议。2006年11月,北约秘书长夏侯雅伯访爱。

同欧盟的关系

2004年5月加入欧盟,积极参与欧盟各项事务,维护本国利益,爱欧关系进一步密切。2006年5月,爱议会以绝对多数批准《欧盟宪法条约》。爱领导人积极参加欧盟各种会议,并利用出席会议之机,阐述立场,表达关切,力争最大限度地维护爱国家权益。争取早日加入欧元区和申根协定是爱近期主要目标。

同俄罗斯的关系

2006年,爱俄关系尚未出现缓解迹象,政治关系发展依旧缓慢。俄利用爱俄族人地位、边界条约及能源供应等问题继续向爱施压。随着爱右翼政府的成立,爱俄关系更趋复杂化。

同北欧国家的关系

爱与北欧国家历史渊源深厚,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关系密切。2006年,双方继续保持高层互访,总统伊尔维斯当选后首次出访即选定芬兰,总理安西普参加在芬兰举行的欧盟首脑会议、亚欧首脑会议。

同波罗的海国家关系

爱与波海国家关系得到加强,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科技等各方面的沟通与交流频繁。爱与拉脱维亚、立陶宛联名推荐拉总统弗赖贝加为联合国秘书长候选人。6月7日,爱与拉签署《边境地区共同打击犯罪协定》,是两国为加入申根签证协定采取的重要步骤。此外还积极参与“波海及北方国家”框架内的各项活动。

【对打击恐怖主义的态度】爱支持并积极参加国际反恐斗争。2006年继续派军参加北约维和行动,并应美邀请派兵参加伊拉克战后维和行动。

相关分词: 爱沙尼亚 爱沙 沙尼 尼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