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沙尼亚文学


请输入要查询的词条内容:

爱沙尼亚文学


爱沙尼亚人民从12、13世纪以来,经常遭受异族的入侵与统治。最初的文学是民间口头创作,1535年用爱沙尼亚文出版了路德新教的教义问答,19世纪中叶民族文学才开始诞生。



创建者


爱沙尼亚民族文学的创建者费尔曼(1798~1850)和克列茨瓦尔德(1803~1882),首先开始搜集有关爱沙尼亚人民史诗《卡列维波埃格》的资料。费尔曼死后,克列茨瓦尔德继续完成这一巨著的编辑工作,奠定了爱沙尼亚民族文学的基础。19世纪70年代到80年代,爱沙尼亚政论家卡雅科布松(1841~1882)、女诗人柯伊杜拉(1843~1886)、小说家鲍恩晓埃(1862~1923)等人继续发展爱沙尼亚的文学,他们的作品中表现出了爱国主义的精神。柯伊杜拉的诗集《田野的花朵》(1866)和《埃玛欧基的夜莺》(1867),充满对祖国的热爱,为爱沙尼亚人民所传诵。她同时又是爱沙尼亚戏剧的创建者。

现实主义


从18世纪末叶起,现实主义在爱沙尼亚文学中迅速发展,以维尔德(1865~1933)的作品为代表。他的长篇小说《在严峻的土地上》(1896)、《铁手》(1898)和描写爱沙尼亚农民反对农奴主伯爵统治的斗争的三部曲《马赫特拉之战》(1902)、《安尼卡的请愿者》(1903)、《先知马特斯维特》(1905~1908),最早提出了尖锐的社会问题。

无产阶级文学


1905至1907年的俄国革命在爱沙尼亚促进了无产阶级文学的诞生。诗人佩格尔曼(1875~1938)、利连巴赫(1870~1928)、苏伊茨(1883~1956)和散文作家图格拉斯(1886~1971)等人的作品,都反映了人民的革命愿望。他们也是文艺团体“青年爱沙尼亚”的组织者。在资产阶级统治的年代里(1920~1940),坦姆萨列(1878~1940)、休蒂斯泰(1899~1945)、巴尔巴鲁斯(瓦列斯,1890~1946)、奥雅科布松(1904~1963)、桑佩尔(1892~1970)等进步作家,都继续发展了现实主义和民主主义的传统。坦姆萨列的揭露资产阶级统治的五卷史诗性长篇小说《真理与正义》(1926~1933),是这种倾向的最有代表性的作品。

1940年爱沙尼亚加入苏联以后,作家们积极参加了新社会和新生活的建设,奥雅科布松、休蒂斯泰、巴尔巴鲁斯等人成为苏维埃文学的创建者。卫国战争期间,出现了一批年青的作家,如女诗人瓦阿兰迪、诗人斯穆尔(1922~1971)和帕尔维等人。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斯穆尔、瓦阿兰迪、桑佩尔等人的诗歌,奥雅科布松和斯穆尔的剧本,西尔格(1904~1970)和欣特(1909~ )等的长篇小说,都是有代表性的作品。此外,新的作家中,还有米扬尼克(1905~1966)、列别列赫特(1910~1960) 、托奥明格、劳德等许多人。

尽管在十八世纪宗教改革时,当JJKöhler将圣经新约翻译成爱沙尼亚语的时候,爱沙尼亚书写化的语言就已存在;但直到十九世纪,一些令人注目的爱沙尼亚文学作品才开始陆续出现,这些作品也见证了当时爱沙尼亚全国性的浪漫主义运动的开端。这也促使了Friedrich Reinhold Kreutzwald开始去收集爱沙尼亚民间的一些诗歌,并将之整理与出版成册,最后成了Kalevipoeg这一部作品,此作品可说是爱沙尼亚国家的史诗。这也促使了Friedrich Reinhold Kreutzwald开始去收集爱沙尼亚民间的一些诗歌,并将之整理与出版成册,最后成了Kalevipoeg这一部作品,此作品可说是爱沙尼亚国家的史诗。此年代目睹了以爱沙尼亚语来写作的诗人与小说家的堀起,其中以Lydia Koidula为代表人物。

随着政治上的独立,爱沙尼亚的现代作家,如知名的Jaan Kross,也开始叱咤文坛。随着政治上的独立,爱沙尼亚的现代作家,如知名的Jaan Kross,也开始叱咤文坛。之后进入二次世界大战时期,文学的发展在爱沙尼亚受到压抑。之后进入二次世界大战时期,文学的发展在爱沙尼亚受到压抑。而在现今的爱沙尼亚,文学又恢复了它应有的地位,尤其是侦探小说,在当下的爱沙尼亚国内可说是大行其道、广受欢迎。而在现今的爱沙尼亚,文学又恢复了它应有的地位,尤其是侦探小说,在当下的爱沙尼亚国内可说是大行其道、广受欢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