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德森氏症


请输入要查询的词条内容:

安德森氏症




概述


安德森氏症(Andersen''s Disease),学名肝糖储积症第四型(GSD IV),乃是安德森先生于西元1956年第一次发表这种疾病,他描述︰这是一种由于肝脏储积了异常的肝糖,进而产生的一种家族性遗传的肝硬化疾病;布朗则在1966年证明了这种疾病,是来自于一种肝糖键结酵素(alpha-1,4-glucan branching enzyme; glycogen branching enzyme ,GBE)的缺乏。

症状


安德森氏症的症状有肌肉瘫痪、心律不整、脊椎弯曲、脸部与手部的不正常发育。这些异常均由单一个基因突变所致。

致病基因


犹他大学的科学家已经发现造成罕见遗传疾病─安德森氏症(Andersen''s syndrome)的突变基因。

安德森氏症一种体隐性遗传的疾病,缺乏此酵素会产生许多缺少支链,呈长链状,如类淀粉的肝糖沉积。但是这种异常的肝糖肝脏储积后的病生理的机转仍然不是很明晰。此症的致病基因,GBE1基因,位于染色体第三对短臂的第一区第四带(3p14),有十六个外显子,大小为116,000个硷基对;是目前唯一已知的与肝糖储积症第四型有关的基因。

研究人员检视了15个安德森氏症患者的基因,结果发现17号染色体的某一个区域与此病有关,这个区域包含3个离子通道(ion channels)基因,其中一个KCNJ2基因已在来自同一家族的安德森氏患者上证明有异常。另外,在这15个无血缘关系的患者身上还发现8个突变点。

KCNJ2基因所制造出来的蛋白质可使钾离子进入细胞内的钾离子通道( potassium channel) – Kir2.1,此离子通道对于肌肉细胞的兴奋性(excitability)有极大影响,因此若基因发生突变,钾离子的运输将受到阻碍,故肌肉与心脏的功能也会受影响。

安德森氏症产生原因


目前已知安德森氏症是由于染色体的基因(KCNJ2)多处突变,导致向内修正钾离子通道(Kir2.1)失去功能所致。在诊断上已知的徵兆包含生长畸形、周期性麻痹、和心律不整等。为了探讨安德森氏症的生理机制以及致病机转,使用了修正后的心脏动态模型(LRD Model)来进行电脑的模拟。在此模型中,为了更精确地计算实际上所面临的问题,加入了动态模拟的钾离子电流运算公式。为了进一步了解KCNJ2基因突变对于心脏动作电位的影响,采用了马可夫的机率方程来模拟钾离子通道的分子行为以及电流变化。实验中发现,若逐步地抑制Kir2.1的导电性将换导致心脏动作电位兴奋后复极化所需的时间增长,并且使得静止模电位产生去极化的现象。当抑制的情形到达百分之九十的时候,会在心脏动作电位上产生早期再极化(Early afterdepolarization),静止膜电位则去极化至-55毫伏特(对照组:-90毫伏特),并进一步造成自发性的动作电位产生(Spontaneous action potential),进而造成心律不整。此时若是细胞外的钾离子升高,会加速上述的现象产生;反之若是细胞外钾离子浓度下降,则可减缓或避免心律不整的情形。肾上腺素刺激除了加速造成心律不整的情形之外,还会进一步造成晚期再极化(Delayed afterdepolarization)。

根据这些实验模拟的结果可以推论安德森氏症所引发的心律不整可能藉由下列因素造成:(1)早期或晚期再极化的发生,(2)不正常的自发性动作电位。此外钾离子浓度的下降以及肾上腺素刺激的作用对心律不整有加成的作用,是故安德森氏症的病人若同时患有低钾型周期性麻痹,运动时很可能会造成心律不整的发生。

相关分词: 安德森 安德 德森 氏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