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贡献分配:两手分工并用——解决我国分配问题的对策思考


请输入要查询的词条内容:

按贡献分配:两手分工并用——解决我国分配问题的对策思考


《按贡献分配两手分工并用——解决我国分配问题的对策思考》本书本着致力于基本解决我国分配问题,在突破既有思路,创建新的思路,实现从公有制、计划经济、按劳分配“三位一体”思路向国民收入评判体系。



作者:汤英牛著

ISBN:10位[7505864343]13位[9787505864344]

出版社:经济科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7-1-1

定价:¥28.00元

内容提要


国民收入分化扩大机制、国民收入整合缩小机制“一个体系两个机制”思路转变中,提出了一套“按贡献分配”即“按对现代社会正常运行贡献大小程度分配”的理论方案。

编辑推荐


本书本着致力于基本解决我国分配问题,在突破既有思路,创建新的思路,实现从公有制、计划经济、按劳分配“三位一体”思路向国民收入评判体系。国民收入分化扩大机制、国民收入整合缩小机制“一个体系两个机制”思路转变中,提出了一套“按贡献分配”即“按对现代社会正常运行贡献大小程度分配”的理论方案。

书评


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副所长王振中曾说,如果蔡继明百年之后,墓碑上应该刻下这样的墓志铭:“这里安息的是一个言必称价值的人。”

王振中的话至少概括了蔡继明近二十年学术生涯的主旋律。早在1988年,蔡继明就与导师谷书堂合作发表了《按贡献分配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原则》一文,此为我国学术界最早提出按贡献分配的分配原则。2002年,“确立劳动、资本、技术、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原则”写进了中共十六大报告。

目录


前言

第一篇天下定于一而动于异——解决我国分配问题的理论对策思考一

一、国家稳定发展是治国理论的逻辑起点

(一)治国旨在实现国家稳定发展

(二)国家稳定与国家发展是辩证统一的

(三)正确处理国家稳定与国家发展的关系

二、天下定于一而动于异

(一)天下定于一而动于异的形成说明

(二)天下定于一而动于异的阐述论证

三、马上夺天下不能马上治天下

(一)文武之用,各随其时

(二)奉行建设理论,扬弃革命理论

(三)实行建设体制,否定革命体制

(四)反对极端偏激,坚持辩证适度

第二篇分配问题现已成为世界性难题——解决我国分配问题的现实对策思考二

一、分配问题现已是个“世界级”大难题

(一)分配问题同自由放任主义并行

(二)国家干预主义没能解决分配问题

(三)传统社会主义也没能很好解决分配问题

(四)历史留下了一些有益的经验和做法

二、分配问题主要根源于价值理论滞后

(一)古典劳动价值论是片面落后的价值理论

(二)经典劳动价值论还需进一步发展完善

(三)效用价值论是主观性的价值理论

(四)均衡价值论是有缺陷的价值理论

三、准确把握马克思恩格斯思想观点至关重要

(一)马克思恩格斯思想观点体现革命批判性

(二)马克思恩格斯思想观点具有深重的时代印记

(三)马克思恩格斯政治经济学说是“治富”理论

四、按劳分配与构建和谐社会存在差距

(一)马克思恩格斯的分配制度安排与现实有出入

(二)我们既行的分配制度政策需要调整变革

五、中国具有率先破解分配难题的优势条件

(一)中国具有率先破解分配难题的理论条件

(二)中国具有率先破解分配难题的制度优势

(三)中国具有率先破解分配难题的挑战机遇

(四)中国具有率先破解分配难题的其他优势条件

第三篇实行按贡献分配——解决我国分配问题的方案对策思考三

一、奉行现代社会正常运行价值论

(一)现代社会正常运行价值概述

(二)按贡献分配遵循价值规律

二、把握按贡献分配的关键要点

(一)按贡献分配总的目标

(二)按贡献分配总的要求

(三)按贡献分配重要依据

(四)按贡献分配主要原则

三、明确按贡献分配的主要内容

(一)按贡献分配思路体制内容

(二)按贡献分配分类方法内容

(三)按贡献分配主要形式内容。

四、实行按贡献分配的主要任务

(一)推进分配思想理论变革

(二)大力优化国家体制结构

(三)建立完善分配体制机制

(四)建设改善分配法规环境

第四篇建立现代社会保障体系——解决我国分配问题的方案对策思考四

一、现代社会保障内容概括分析

(一)现代社会保障的主要形式内容

(二)政府保障是现代社会发展的产物

(三)政府保障与家庭保障已成为一对矛盾

二、现代社会保障的目标要求和问题原因

(一)现代社会保障的目标与要求

(二)现代社会保障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三、解决现代社会保障问题的思路方法

(一)解决政府保障问题是关键

(二)用辩证方法解决政府保障问题

(三)结合现实国情解决现代社会保障问题

四、明确政府“控高保低”机制主要内容

(一)政府保障分配的主要形式及其要点

(二)政府赋税分配的主要形式及其要点

(三)建设现代社会保障体系的主要任务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