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音诺尔苏木


请输入要查询的词条内容:

巴音诺尔苏木


巴音诺尔苏木隶属于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新巴尔虎左旗。辖阿拉达尔图、巴音诺尔、呼格吉乐图、贡布日德、呼吉日诺尔、新宝力格、巴音宝力格、塔日根宝力格、塔日根诺尔、鸿图10个嘎查。



简介


巴音诺尔,蒙古语意为“富饶的泡子”。2001年,塔日根诺尔苏木和新宝力格西苏木合并为巴音诺尔苏木。位于新左旗中部,东经11810′,北纬485′。距阿木古郎镇东24千米,东与鄂温克旗以辉河为界,西连甘珠尔苏木,北、南分别与莫达木吉苏木、乌布尔宝力格苏木接壤。面积2428平方千米。总人口3028人。早在一万年以前旧石器中、晚期,新左旗地区就有古人类“扎赉诺尔人”在此生活。

行政区划


巴音诺尔苏木辖塔日根宝力格、巴音诺尔、呼格吉乐图、呼吉尔诺尔、阿拉达尔图、巴音宝力格、贡布日德、鸿图、塔日根诺尔、新宝力格等10个嘎查。

巴音诺尔嘎查 距县城东南45千米,东与鄂温克旗以辉河为界,南接塔日根诺尔嘎查、巴音宝力格嘎查,西、北与贡布日德嘎查接壤。总面积170平方千米。总人口240人。巴音诺尔,蒙古语意为“富饶的泡子”。嘎查驻地阿拉格花,蒙古语意为“花斑土岗”,以地貌得名。1955年,巴音诺尔成立互助组,1956年成立牧业生产合作社。1958年,改称巴嘎,隶属新宝力格西公社。1984年改称嘎查,隶属新宝力格西苏木。2001年随行政区域隶属巴音诺尔苏木。

呼格吉勒图嘎查 距县城东南30千米,东、南与呼吉日诺尔嘎查相连,西接甘珠尔苏木,北与贡布日德嘎查连接。面积369平方千米。总人口278人。呼格吉勒图嘎查,蒙古语意为“热闹的地方”。嘎查驻地哈日诺尔,蒙古语意为“黑色的湖”,以湖得名。1956年,呼格吉勒图成立牧业合作社。1958年,成立牧业生产队,隶属新宝力格西公社。1984年改称嘎查,隶属新宝力格西苏木。2001年,隶属巴音诺尔苏木。

呼吉尔诺尔嘎查 距县城东24千米,东与巴音诺尔、巴音宝力格嘎查接壤,南连贡布日德嘎查,西依海东公路,北与呼格吉乐图嘎查相接,是巴音诺尔苏木所在地嘎查,面积19平方千米。总人口252人。呼吉尔诺尔,蒙古语意为“碱泡子”。其前身是一座盐碱加工厂(后关闭)。1984年,呼吉尔诺尔嘎查成立,隶属新宝力格西苏木。嘎查驻地达布散诺尔”,系蒙古语,意为“盐湖”,因村西有一盐湖而得名。2001年,归属巴音诺尔苏木。

阿拉达尔图嘎查 距县城49千米,东与鄂温克旗以辉河为界,西、南与贡布日德嘎查连接,北与莫达木吉苏木接壤。面积270平方千米。总人口214人。阿拉达尔图,蒙古语意为“有名的地方”。嘎查驻地胡都根花,蒙古语意为“有井的土岗”,以井和地形得名。1956年,阿拉达尔图牧业合作社建立。1958年改称牧业生产队,隶属新宝力格西公社。1984年改成嘎查,隶属新宝力格西苏木。2001年,归属巴音诺尔苏木。

巴音宝力格嘎查 距县城东32千米,东与鄂温克旗以辉河为界,南连新宝力格嘎查,西接呼吉尔诺尔嘎查,北靠巴音诺尔嘎查、塔日根诺尔嘎查。面积240平方千米。总人口302人。巴音宝力格,蒙古语意为“富饶的泉”。嘎查驻地哈日干特浩来,蒙古语意为“长有灌木的沼泽地”。1955年,巴音宝力格成立互助组,1956年转为牧业生产合作社。1958年改称牧业生产队,隶属塔日根诺尔公社。1984年改称嘎查,隶属塔日根诺尔苏木。2001年,隶属巴音诺尔苏木。

贡布日德嘎查 距县城21千米,东、北与阿拉达尔图嘎查相接,南连呼格吉乐图嘎查、巴音诺尔嘎查,西与甘珠尔苏木接壤。面积223平方千米。贡布日德,蒙古语意为“深深的绿洲”。嘎查驻地巴音查干村,“巴音查干(诺尔),蒙古语意为“富饶的白色的湖”,以湖得名。1955年,贡布日德成立互助组,转年改称牧业合作社。1958年,成立牧业生产队,隶属新宝力格西公社。1984年改称嘎查,隶属新宝力格西苏木。2001年,隶属巴音诺尔苏木。总户数75户。总人口300人。

鸿图嘎查 距县城东11千米,东与呼吉尔诺尔嘎查相接,南连塔日根宝力格嘎查,西接阿木古郎镇,北与呼格吉乐图嘎查毗连。面积9.6平方千米。总人口230人。鸿图附近有鸿图诺尔,嘎查以此而得名。鸿图诺尔,蒙古语意为“天鹅聚集的湖”。嘎查驻地有一座鸿图庙,该庙建于1940年。1955年,鸿图成立互助组,转年建立牧业合作社。1958年改为牧业生产队,隶属塔日根诺尔公社。1984年改称嘎查,隶属塔日根诺尔苏木。2001年撤乡并镇前是塔日根诺尔苏木所在地嘎查。2001年,归属巴音诺尔苏木。

塔日根诺尔嘎查 距县城东南44千米,东与鄂温克旗以辉河为界,南与新宝力格嘎查接壤,西连巴音宝力格嘎查,北靠巴音诺尔嘎查。面积310平方千米。总人口254人。塔日根诺尔,蒙古语意为“富饶的泡子”。嘎查驻地乌兰乌苏,蒙古语意为“红色的水”。1955年,塔日根诺尔成立互助组。1956年转为牧业合作社。1958年成立牧业生产队,隶属塔日根诺尔公社。1984年改称嘎查,隶属塔日根诺尔苏木。

新宝力格嘎查 距县城28千米,东与巴音宝力格嘎查相连,南连乌布尔宝力格苏木,西、北与塔日根宝力格嘎查接壤。面积322平方千米。总人口263人。新宝力格,蒙古语意为“新泉”。嘎查驻地白兴乃诺尔,蒙古语意为“泡边有土房”。1955年,新宝力格成立互助组。1956年,转为牧业合作社。1958年,改称牧业生产队,隶属塔日根诺尔公社。1984年改称嘎查,隶属塔日根诺尔苏木。2001年,归属巴音诺尔苏木。

地理人口


塔日根宝力格嘎查 距县城东南21千米,东与新宝力格嘎查相接,西连阿木古郎镇,南与乌布日宝力格苏木毗邻,北接鸿图嘎查。面积338平方千米。总人口220人。

名称意义


嘎查东部处在吉仁巴尔塔沙带,草场大部分集中在南部锡林草原。塔日根宝力格,蒙古语意为“丰饶的泉水”。嘎查驻地额尔敦陶勒盖系蒙古语,意为“珍宝山丘”。

沿革


1953年,塔力根宝日格成立互助组,1956年,成立牧业生产合作社。1958年隶属塔力根诺尔公社,称牧业生产队。1984年,改称嘎查,隶属塔日根诺尔苏木。2001年,隶属巴音诺尔苏木。

历史


公元前至清朝

公元前209年,东胡被匈奴族击败,属匈奴左贤王辖地。隋唐时,室韦及室韦都督府进行管辖。辽代,由乌古敌烈统军司辖。金代,归东北路招讨司辖。成吉思汗统一蒙古草原后,右翼万户长木华黎统治,后为哈布图哈萨尔封地,元代归岭北行省和林路辖。明朝时,特古斯铁木尔辖游牧地。后置海喇儿千户所等所辖。清朝雍正十二年(1734),清廷自愿入籍的喀尔喀蒙古军臣汗部(今属蒙古国境内)巴尔虎兵丁2984人移住呼伦贝尔地区,按索伦兵制,将其中2400人编为40佐,分隶左右两翼八旗,并任命左右翼总管和副总管。内分四旗,是军政合一的纯游牧旗,两翼放牧地大体在乌尔逊河和呼伦湖两岸。为区别于前两年移住呼伦贝尔地区的巴尔虎蒙古部,新移此地者称新巴尔虎,前移者称陈巴尔虎。由清政府军政处派统领一员进行统辖。

清乾隆八年(1743),清政府停止派统领,由1名副都统总管坐镇呼伦贝尔,归黑龙江将军统辖。新巴尔虎左翼缩建成12个佐,镶黄、镶白两旗住牧在北部,正白旗住牧在中部,正蓝旗住牧在南部。镶黄、正白两旗为一个合旗,设副总管;镶白、正蓝两旗为一个合旗,设一名副总管。

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裁撤呼伦贝尔副都统,该设兵备道加参领衔,兼辖旗务。

民国至今

1927年,新巴尔虎左翼四旗总管额尔钦巴图将总管衙门定居于正白旗头佐游牧地沙赉特氏人祭祀的“十三敖包”(今阿木古郎镇),结束了近200年的游牧式办公生活。

东北沦陷后,1932年,新巴尔虎左翼四旗合并称新巴尔虎左翼旗,任命原左翼四旗总管为伪旗长,并在原总管衙门的基础上组建旗公署。

1945年,属呼伦贝尔地方自治政府辖。

1948年,随同呼伦贝尔盟(以下简称呼盟)隶属内蒙古自治区(以下简称自治区)。

1949年,归呼伦贝尔纳文慕仁盟管辖。

1950年,改新巴尔虎左翼旗为新巴尔虎左翼旗人民政府。

1953年,属自治区东部行政公署辖旗。

1957年,新巴尔虎左翼旗人民政府改城新巴尔虎左翼旗人民委员会。

1958年,全旗各苏木建立人民公社,有2镇9个人民公社,4个牧场。

1959年,国务院批准新巴尔虎左翼旗更名为新巴尔虎左旗。

1968年,成立新左旗革命委员会,各人民公社(镇)相继成立革命委员会。

1969年,新左旗随同呼盟划归黑龙江省管辖。

1979年,新左旗随同呼盟划归内蒙古自治区建制。

1980年,撤消新左旗革命委员会,改称旗人民政府至今。各苏木(镇)相继改称公社管理委员会,1984年,相继改称苏木(镇)人民政府,共有11个苏木、2个镇、1个国营牧场。

相关分词: 巴音 诺尔 苏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