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串列加速器核物理国家实验室


请输入要查询的词条内容:

北京串列加速器核物理国家实验室


北京串列加速器核物理国家实验室(简称串列实验室)成立于1988年,是我国低能核物理研究基地,依托于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核物理研究所,主要开展核物理基础研究、核数据测量、核物理应用和交叉学科的研究。现任串列实验室主任张焕乔院士,学术委员会主任胡仁宇院士。

串列实验室的主要设备是一台大型静电式HI-13串列加速器和各种物理实验终端设备。该串列加速器是我国八十年代初从美国高压工程公司引进的,1983年底开始安装调试,1987年通过国家验收正式投入运行。

串列实验室自成立以来,一直按照对国内外开放的国家实验室模式管理与运行。国内50多个研究机构在HI-13串列加速器上共开展了300多个课题的实验研究,同时,还与来自英国、美国、韩国、日本、俄罗斯、德国、意大利等国的科学家进行了合作研究。在基础性研究、核技术应用以及核数据研究等方面取得了一批具有国际、国内重要影响的科研成果。20年间共获得了各种奖项110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和三等奖各1项;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5项,三等奖3项;国家科学技术奖一等奖6项,二等奖10项,三等奖5项;中国核工业总公司科技进步奖一等奖8项,二等奖26项,三等奖35项;中核集团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l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2项;吴有训物理奖5项。在国际和国内核心期刊上发表论文共1120篇,其中,520篇被SCI收录。

HI-13投入运行20多年来,提供了从氢到金的40多种离子束流,累计开机8万多小时,供束7万多小时,平均每年可提供3300小时,这是目前国际上同等装置的水平。

串列实验室坚持鼓励创新,加强管理,成为国家级重要研究平台,为我国核科学技术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一是通过基础性研究,为提高我国在国际核物理界的地位发挥了重要作用,成为我国低能核物理对外开放的一个重要窗口;二是通过应用性基础研究,为我国资源、环境、材料、生命科学等学科的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促进了我国核技术应用的发展;三是通过对核数据研究,为国家重点核科学工程的发展提供了重要数据,加速了核装置技术的发展;四是通过串列实验室多年的研究工作,为国家培养了一批核科技高级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