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学工学院节能与动力工程研究所


请输入要查询的词条内容:

北京大学工学院节能与动力工程研究所




概况


北京大学工学院节能与动力工程研究所隶属于工学院能源与资源工程系,主要研究领域为射流及燃烧装置、湍流基础研究等。

所领导


米建春

目前任职:

北京大学教授(博导)、特聘研究员节能与动力工程研究所所长

教育经历:

1983:华中科技大学动力系获学士学位

1986:华中科技大学动力系获硕士学位

1995:澳洲Newcastle大学机械工程系获博士学位

研究领域:

流体湍流基础、节能燃烧技术以及工业燃烧烟气污染控制

背景资料:

历任澳大利亚ADELAIDE大学高级/主任研究员、ADELAIDE大学兼职教授,湖北省“楚天学者”,北师大兼职教授,北京大学教授。曾负责过多项澳政府基金和工业支持的重要研究项目。已发表科技论文一百余篇(大多为第一作者);拥有多项发明专利,包括在美国(2004)、欧洲(2004)、中国(2003)、澳大利亚(2002)和新西兰(2003)等获授权的国际发明专利。是国际一流学术杂志包括《流体力学杂志》、《流体物理学》、《物理评论E》等的特邀审稿人;澳政府研究基金申请的评审专家。多次担任国际流体力学学会会议、澳亚流体力学学会会议的分组执行主席。

米建春教授发展了各种射流及燃烧装置:如自激发抖动射流喷嘴技术及利用抖动射流技术的高效低污染燃烧器(已商品化的气体燃烧器,可降低NOx排放约50%,节省燃料约5%);在工业燃烧烟气的污染控制方面做过一些工作,如通过聚合使亚微米级的烟尘‘长大’且便于去除;另外,已发展数种国际领先的新型气体火焰稳定器,它们都能在~15级飓风下保持火焰不灭。

在湍流基础研究方面,米建春教授不仅通过实验揭示了诸如射流和尾流这些典型的自由剪切流动中无序小结构与拟序大结构之间的依存关系,也特别弄清了这些湍流的混合特性及其应用。具体贡献的例子如下:

发现并总结剪切流中湍流标量概率密度与标量及其耗散率互依性的内在关联(2006);

首创简单快速的数字叠代过滤法处理测量的速度信号并同时找到 Kolmogorov 微尺度(2005);

利用非稳定性理论分析及计算揭示了在一定条件下轴对称射流自激发陀螺旋动现象(2004);

首创简单有效的频谱法估算测量分辩率对湍流量测量结果的影响(2003);

发现喷嘴出口几何条件对整个湍流射流场(包括自相似区)发展的显着影响(2001);

发现并评估大尺度间歇率及平均剪切率对湍流结构在惯性区的显着影响(2001);

发现非轴对称突扩入口对自激发射流抖动过程的强化和形式的多样化(1996-2000)。

这些基础研究的重要成果相继发表在国际物理学及流体力学领域最权威的学术刊物上,在国际上被同行专家广泛引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