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学工学院微纳米热质传递与能源效率实验室


请输入要查询的词条内容:

北京大学工学院微纳米热质传递与能源效率实验室




概况


实验室组建于2007年夏,目前拥有约10位人员,软硬件设施完善。实验室提倡学术自由,开展高质量对外交流与合作,旨在为同学的科学探索和素质修养搭建良好平台;随时欢迎各年级各地有志青年进入实验室进行开拓。 实验室研究包含三个方向。其一为热物理基础及热能利用,如微电子冷却中的微液层蒸发,沸腾换热与汽泡动力学,散体换热以及其他典型工业热过程中的节能减排问题等;其二为生物传热以及肿瘤冷热疗,主要是细胞层面的冷热传递和响应,以及生物微流芯片内热传递和颗粒输运控制研究;其三为系统性能源评估与诊断,包括工业系统能效分析以及更大层面如城市的能效评估诊断等。课题涉及社会发展之需要,得到国家、部门和业界大力支持

背景


能源供应以及环境状况的日益恶化已经成为全球人类面临的挑战。我国要在2010年前将单位GDP能耗降低20%,对清洁能源开发以及能源高效利用提出迫切要求。实验室以热质传递为主线,在与物理化学、生物、纳米科技等学科的交叉前沿上探索各种尺度下的能量传递、转化和相关效应,解析宏观过程、深入浅出探索开源节流之法;同时与工程实践结合发展最优方案,力争为节能及环保事业做出贡献。

指导教授


王昊

背景资料

北京大学工学院特聘研究员,微纳米热质传递与能效实验室负责人。致力于能源、电子及生物领域内的热科学研究。在微尺度汽液相变、界面效应、可吸入颗粒物捕集及生物冷热疗方面取得诸多成果。其中,从微观角度对沸腾核化形态以及汽泡动力学过程进行认识,扩展传统沸腾研究框架并提供新的沸腾强化途径;对三相接触线附近纳米到微米尺度薄液膜形态及其高效换热特性进行透彻研究,相关工作引起学界及业界关注;结合先进微观测及流控技术,在可吸入颗粒物污染控制和肿瘤冷疗方面取得一系列创新成果并展示热科学在相关领域的潜力。

发表论文50余篇,SCI论文约25篇,SCI引用超过120次,申请专利约10项。

工作经历

2007-至今 北京大学特聘研究员

2004-2007 美国 Purdue University 机械工程系CTRC中心博士后

教育经历

2004 清华大学热能工程系工学博士(优秀博士毕业生,航天海鹰杯学术新秀)

2001 清华大学热能工程系工学硕士

2000 清华大学热能工程系工学学士

研究领域

汽液相变与界面热质传递

微纳米可吸入颗粒物热及流体力学捕集

细胞层面传热及生物热响应

太阳能低成本热利用

负责项目

接触线上蒸发液层内的传递过程, 01/2008-12/2010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基于肿瘤纳米磁热疗的细胞层面传热研究. 01/2009-12/2011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油砂分离技术经济分析, 09/2007- 06/2008 中石油合作项目

城市能源绩效评估体系研究, 09/2008- 09/2010 美国SAP公司合作项目

Intellectual Venture多项发明专利合作, 美国IV(高智)投资公司长期合作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