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学五四文学社


请输入要查询的词条内容:

北京大学五四文学社


北京大学历史最悠久、贡献最突出的文学社团之一。成立于1956年,她的创建者,是一群有着共同理想的年轻人,他们最纯洁的信念孕育了“五四”,同时他们先锋的姿态也确立了校园文坛乃至中国文学界中五四文学社的地位。而冯至、吴组缃等著名的老诗人、老作家,也以他们丰富的作品奠定了文学社最初的文学底蕴。如今,五四以每周一次的诗会讨论为核心活动,并在每年春天举办“未名诗歌节”。

五四文学社历史


一九五六年--一九六六年

五四文学社的第一个十年。在此期间出现于文坛和学界的有谢冕、孙玉石、钱理群等人。现在,他们都是北大中文系的教授和五四文学社的顾问。

一九七九年--一九八九年

这十年中从“五四”出现的文坛新秀群星灿烂。从陈建功到刘震云、张承志、张蔓菱、黄蓓佳、查建英、少君,以小说成名的一代扶摇直上。同时海子、骆一禾、西川作为中国诗坛中第三代诗歌的代表迅速崛起。他们之后的戈麦、西渡、臧棣、王清平、蔡恒平成为过渡时期诗歌的优秀写作者。同时,由五四文学社编选并以半公开形式出版的“北京大学五四文学社未名湖丛书”推出了《新诗潮诗集》(上、下)、《青年诗人谈诗》和社员臧棣编选的《未名湖诗选集》成为一代代诗歌青年的重要读物,对北大诗歌及中国诗坛有着无可忽视的影响。

一九八九年至今

一九八九年对汉语诗歌有着重大的意义,由于诗人海子的自杀和年中的政治事件,诗歌作为一项运动已经结束,诗歌进入到个体化写作。九十年代初,出自“五四”的冷霜、冯永锋、胡续东、王雨之、刘国鹏、吴浩、吴文尚、迟宇宙以及其后考入北大读博并加入"五四"的姜涛、周瓒等人坚持诗歌创作,继续探索汉语诗歌的先锋形式及发展方向。其中,冷霜、胡续东、周瓒、姜涛、王雨之成为当下诗坛年轻一辈的中间力量。而九五级至九八级的老社员及老社长王敖、王海威、缪川、马雁、曹疏影在时间和磨练之中创作出了一批在校内外较有影响的诗作;同时,王雨之、马雁等“五四”老社员还在坚持进行小说创作。

八十年代,五四文学社在校园内盛及一时,但八十年代末至九三年由于学生心理大幅度灰暗的背景一度沉寂。九三年之后五四文学社重新恢复活力,在九三至九五年独特的叛逆思潮影响下,曾一度僭越到与摇滚乐、现代艺术、校园抗议活动相关的事件中,带来另种维度的威望和声名。

九五年后,五四文学社继续其踏实、勤恳、先锋的传统,除创作及社员内部交流外,主要活动为举办著名作家、诗人、学者及艺术界知名人士的讲座、对话;举办在文学界较有影响而又与广大社员、同学关系较密的各种交流、研讨活动及诗歌朗诵会;以及编辑社刊--五四文学社最初的社刊叫《未名湖》,后来又陆续办过《天方》、《第三者》、《炎土》、《抽屉》--同时五四文学社以艺术上一贯的先锋姿态积极尝试并推进文学和其它艺术形式的交汇互纳,如九九年与北大剧社合作编排上演的诗剧《太阳》(海子遗作),二零零零年与北大音协合作举办的“音乐与诗歌”朗诵会等。

自2000年起,五四文学社将未名湖诗会扩大为每年一度的“诗歌节”--中国第一个诗歌节,至今未名诗歌节已成功举办了八届,每届诗歌节的时间为期一个月,活动包括大型朗诵会,讲座、专场朗诵会等,在学校及诗歌界产生广泛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