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工业大学研究生院


请输入要查询的词条内容:

北京工业大学研究生院


北京工业大学(英文:Beiji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英文缩写:BJUT)简称北工大,创立于1960年,是一所以工为主,理工、经管、文法相结合的多科性市属重点大学。1981年成为中国教育部批准的第一批硕士学位授予单位,1985年成为博士学位授予单位。1996年12月学校通过国家“211工程”预审,正式跨入国家二十一世纪重点建设的百所大学的行列。



学校简介


北京工业大学创建于1960年,是一所理、工、经、管、文、法相结合的多科性重点大学。1981年国家教育部批准我校为第一批硕士学位授予单位,1985年成为博士学位授予单位。1996年12月,学校通过了“211工程”部门预审,1998年9月通过了“211工程”立项审核,成为国家面向21世纪,重点建设的百所重点高校之一。2011年3月份正式成立研究生院。是北京地区211高校之中,设立研究生院为数不多的重点高校之一。北京地区目前设立研究生院的高校有: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人民大学、北京工业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北京科技大学、中国农业大学、北京交通大学等。

学校共有21个教学院所:机械工程与应用电子技术学院、电子信息与控制工程学院、建筑工程学院、环境与能源工程学院、应用数理学院、计算机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人文社会科学学院、软件学院、生命科学与生物工程学院、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外国语学院、艺术设计学院、实验学院(与通州区人民政府合作举办)、继续教育学院、体育教学部、激光工程研究院、固体微结构与性能研究所、循环经济研究院,高等教育研究所,以及与社会力量合作创办的独立学院——北京工业大学耿丹学院。 学校现有16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68个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28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142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涉及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理学、工学、管理学等8个学科门类;15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工程、工商管理、建筑学、应用统计、国际商务、工程管理等6个专业学位硕士培养类别;47个本科专业。拥有光学工程、材料学、结构工程3个国家重点学科,34个北京市重点学科;新型功能材料、传热强化与过程节能2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3个省部共建重点实验室,13个北京市级重点实验室或研究基地,以及精密超精密加工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国家级产学研激光加工中心和中德激光技术中心、教育部数字社区工程中心、汽车结构部件先进制造技术教育部工程中心等。截至2010年底,学校有教职工3000余人,其中专任教师1500余人。教师中有全职两院院士6人,博士生导师222人,正高级职称人员315人。在校生28000余人,其中研究生8000人,全日制本科生12000余人,继续教育本科生8000余人。 建校50年来,北京工业大学已为北京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各个领域培养了10万余名学生(其中硕士、博士研究生1万余人),他们在各条战线上发挥着骨干作用。北京工业大学已经成为北京市高素质、高层次人才的培养基地,科技创新与研究开发基地和社会服务的重要基地。 展望未来,学校将深入贯彻落实第四次全教会与《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精神,坚持“立足北京,融入北京,辐射全国,面向世界”的办学定位,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学科建设为龙头,坚持育人为本的理念,坚持科研优先发展;以国家战略和北京经济社会发展重大需求为导向,走内涵建设和特色发展之路,着力提升学校的核心竞争力,着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着力提高综合办学水平和社会影响力,到2020年,把北京工业大学建成为国际知名、有特色、高水平的研究型大学。

办学思想


进入新世纪的北京工业大学已向教学、科研、服务三者并重的方向有了大的发展。学校依据“立足北京、融入北京、辐射全国、面向世界”的办学指导思想,确立了“科学定位、找准目标、办出特色、发挥优势”的十六字方针,紧密围绕北京市重点发展的电子信息、生物工程及新医药、 光机电一体化、新材料、环境保护与资源、城市建设与管理等高新技术支柱产业及相关行业的需求,对学科结构进行了大幅度的调整与优化,形成了“纵横”交错的学科体系。

我校研究生教育坚持“科学定位,找准目标,发挥优势,办出特色”的办学理念,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学校的学位与研究生教育,以适应国家需求、北京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为导向,以培养高素质人才为根本,以提高教育质量和学科水平为核心,大力推进素质教育,努力增强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坚持育人为本、创新为魂。按照“创新环境,优化结构,提高质量,适应需求,规范管理”的方针,以规范化、信息化、高质量和研究生教育创新工程,推进内涵式发展,带动研究生培养质量的全面提升。

师资力量


目前全校有81个硕士学位授予点和18个工程硕士授权培养领域和MBA专业学位授权;8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37个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15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81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9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学科覆盖面涵盖理工经管文法哲教等8 大门类。设有光学、材料学、结构工程3个国家级重点学科及14个北京市重点学科、18个北京市重点建设学科,新型功能材料、传热强化与过程节能、3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12个北京市高新技术实验室和重点实验室,以及国家级产学研激光加工中心和中德激光技术中心,教育部数字社区工程中心等。

学校现有全日制在校本科生11362人、研究生4381人(其中博士生726人),此外还有专业学位研究生900多人。现有专任教师1520人,其中正高职称教师288人、副高职称教师742人,具有博士学位教师占专任教师总数的46 %;有博士生导师198人、硕士生导师750人,具有博士学位的导师占导师总数的61%。拥有中国科学院院士和中国工程院院士8位、“长江学者”特聘教授3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7人、“国家级教学名师奖”获得者1人、国家级教学团队1个、教育部创新团队1个、北京市学术创新团队16个。

学校重视基础性研究、高新技术研究和应用研究,承担了一大批包括“973计划”、“863计划”、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国防预研重点、企业技术改造等重大、重点项目。目前,我校承担“973”计划课题15项、“863”计划课题38项、国家支撑计划课题29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149项

学院设置


机械工程与应用电子技术学院

电子信息与控制工程学院

建筑工程学院

环境与能源工程学院

应用数理学院

计算机学院

软件学院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生命科学与生物工程学院

经济与管理学院

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

人文社会科学学院

循环经济研究院

外国语学院

实验学院

继续教育学院

艺术设计学院

北京工业大学耿丹学院(独立学院)

研究中心


重要中心、研究院、研究所、实验室

激光工程研究院

固体微结构与性能研究所

国家产学研激光技术中心

中德激光技术中心

教育部新型功能材料重点实验室

教育部数字社区工程研究中心

教育部传热强化与过程节能重点实验室

北京市大学科技园北工大软件园

北京市交通工程重点实验室——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

光电子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博士后流动站

★机械工程

材料科学与工程

电子科学与技术

土木工程

环境科学与技术

光学工程

数学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管理科学与工程

力学

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

物理学

生物医学工程

重点学科


通过“211工程”建设,研究生的学习和研究条件不断得到改善,学校拥有大量国内外先进的仪器设备和图书文献,建立起一批现代化的教学、科研基地。近年来,学校取得科研成果1000多项,科研经费逐年大幅度增长。根据《2006年高等学校科技统计资料汇编》(教育部科学技术司编)统计数据:我校“十五”期间累计到校科研经费10.9亿元;2005年到校科研经费3.07亿元,列全国高校第29名;2007年到校科研经费3.84亿元。科研经费的70 %左右来自纵向科研课题。

学校积极开展国际合作与交流,先后与美国、德国、英国、日本、加拿大、俄罗斯等国家和地区40多所大学建立了校际之间的合作、联合培养研究生和青年教师,建立了国际合作研究基地、中德激光技术中心。

国家级重点学科

★光学

材料学

结构工程

北京市重点学科

★机械设计及理论

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

结构工程

环境工程

交通运输规划与管理

计算机应用技术

管理科学与工程

光学工程

学术团体

中国钢结构协会空间结构分会

中国水泥协会新型干法水泥分会

中国现场统计研究会

中国自动化学会智能建筑与楼宇自动化专业委员会

中国材料研究学会环境材料分会

中国力学会力学史和方法论分会

中国人工智能学会

中国计算机用户协会显象应用分会

中国软件行业协会嵌入式系统分会

中国老教授学会理工专业委员会北京工业大学科技老教授协会

“九五”“211工程”重点学科建设项目

1. 微电子器件及其应用

2. 新材料与成型技术

3. 激光应用技术

4. 先进制造关键技术及其基础

5. 交通运输规划与管理

6. 计算机应用技术

“十五”“211工程”重点学科建设项目

1.新材料设计及其制备加工技术

2.激光与现代制造技术

3.城市抗震减灾与水环境恢复

4.新医药与生物工程

5.信息光电子技术与应用

6.智能交通技术与系统

7.环境与能源工程

8.计算机交互与智能软件

9.数字化和计量化的经济评价与管理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