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石刻艺术博物馆


请输入要查询的词条内容:

北京石刻艺术博物馆


位于北京市海淀区五塔寺村24号五塔寺内。五塔寺,为真觉寺原称,始建于明永乐中(1403-424),毁于清末,现仅存金刚宝座塔。石刻博物馆的露天陈列,按内容、功用分为八个居区,展出历代石刻文物计500多种,加上库藏的历代石刻,共计千余种。其中有北京地区现存年代最早的石刻《汉故幽州书佐秦君之神道》柱及石阙构件;有珍贵的北朝造象、唐明降历代墓志、金元石雕、清代石享学及法贴和名家书法刻石。《石刻萌史陈列》则展示了上起原始社会、下至明清的石刻文化发展史,再现了人类文明。



简介


北京石刻艺术博物馆位于海淀区西直门外白石桥五塔寺村24号,是一座陈列北京地区石刻文物的专题性博物馆。筹建于1982年,1987年正式成立,占地面积2万平方米,隶属北京市文物事业管理局。

该馆修建在明朝永乐年间(1403-1424)所建的真觉寺遗址上,真觉寺因僻清雍正帝胤禛之讳,改名大正觉寺。寺已于本世纪出被毁,仅存一座塔。这种高台上建有五塔的特殊类型佛塔被称为金刚宝塔。国内现存的只有北京碧云寺金刚塔、西黄寺清净化城塔、云南妙堪寺兰若塔及内蒙古呼和浩特市慈灯寺金刚舍利塔等为数不多的几座了,但时代最早,造型最精美的,还要属真觉寺金刚宝座塔了。

真觉寺金刚塔


真觉寺金刚塔宝座是印度佛陀迦耶精舍形式的佛塔,塔座上雕刻有精美的梵文,内容十分丰富,共有五方坐像1561尊,还有菩萨、天王、罗汉等人物形象和五方佛的坐骑,狮子、孔雀、金翅鸟、象、马等造型。

宝塔内有44级台阶,盘旋而上,通向宝座顶上的罩亭内,罩亭为琉璃砖仿木结构,亭之南北也各开一座券门,通向宝塔顶部的台面,台面四周都有石栏围绕。值得一提的是,中央小塔的塔座南面正中,刻有“佛足”一双,表示佛足遍天下,这种“佛足”雕刻在国内已经不多见了。

发展


真觉寺俗称五塔寺,始建于明永乐年间,成化九年(1473年)建成金刚宝座塔。寺内原有大小殿宇搂阁200余间,清末毁于火,唯塔幸存。

金刚宝座塔简介

金刚宝座塔由塔座、罩亭及五座四角密檐式塔组成,内砖外石结构,周身镌满佛教题材的雕像,是我国现存十余座同类塔中年代较早,结构独特的一座,为重要历史文物,是罕见的大型古代艺术品。寺与塔创建于明永乐年间(1403-1424)。当时一位印度高僧到中国,向明成祖敬献了五尊金佛和金刚宝座塔的建筑规式。成祖朱棣为此高僧修建了真觉寺并建造了金刚宝座塔。是我国现存同样形式塔中较为古老、精美的一座。这种形式源于印度佛陀伽耶精舍,是在高台(金刚宝座)上,建造五座小塔,中间一座较高其余四座次之。真觉寺金刚宝座塔里面用砖砌成,外表用青白石贴面。并在宝座四周、小塔座及塔檐之间,遍刻饰精美的佛教雕刻。手法圆润流畅,是不可多得的明代巨大石雕艺术品。

在造型上吸收了印度的宝座形式,而在建筑结构、艺术和雕刻手法上却显著地表现了中国建筑特有的传统风格。这是我国古建筑和雕刻艺术吸收外来文化成功的范例。一九六一年国务院公布真觉寺金刚宝座塔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一九六二年曾进行修整。十年内乱和一九七六年唐山地震,五塔被人为破坏和自然损毁,罩亭琉璃瓦被揭掉,部分斗拱、椽枋被砸坏,塔基下沉,宝座后部开裂。一九七九年再次修缮,这座古塔才完整地保存下来。

石刻艺术博物馆简介

北京石刻艺术博物馆以巨大精美的古塔为中心露天陈列。按内容及功用分8个陈列区,展出历代石刻文物500余种,加上库藏历代石刻,共计千余种。这里有珍贵的北朝造像、艺术水平极高的金元石雕及唐以后历代墓志,如北京现存年代最早的石刻《汉故幽州书佐秦君之神道》柱及石阙构件,雕镂精湛的清代石享堂、造型独特的纳兰性德夫人卢氏的墓志及《治晋斋》、《敬得堂》等名家书法石刻……这里荟萃了北京石刻艺术,堪称北京碑林。

这里有北京地区现存年代最早的石刻《汉故幽州书佐秦君之神道》柱及石阙构件,有珍贵的北朝造像。唐以后历代墓志,也有艺术水平极高的金、元石雕,雕镂精湛的清代石享堂,还有造型独特的纳兰性德夫人卢氏的墓志,有《诒晋斋》、《敬和堂》等法贴及名家书法刻石,这里可谓北京石刻的荟萃之地,堪称北京碑林,这里用北京石刻的瑰宝,镌写了一部北京石刻文化史!

石刻馆室内厅展出有“真觉寺资料陈列”、“人与石——石刻简史陈列”、“北京地区石刻、石刻露天陈列”。“露天陈列”由石刻石雕、功德碑、墓志铭、书法碑贴、寺庙碑、会馆碑等几部分组成,从不同角度向观众展示了北京地区精美的石雕艺术。

馆内西侧大厅内的《人与石石刻简史陈列》,以图、文、物并举,大环境烘托的办法,展示了上起原始社会,下至明清的石刻文化发展史,再现了人类文明,与馆内的实物陈列相辅相成而又自成体系。此外,陈列品中还拥有象东汉元兴元年(105年)所刻的被誉为“北京第一刻石”的汉阙,能体现碑凿造型变化特征的北宋播景晖遣像碑,具有很高科学价值的宋代针灸穴位碑,体现元代雕刻风格的元大都石栏板及遣型优美的清代石享堂等数件珍品 石刻馆现已发展成为对本市石刻文物进行普查、征集、陈列、展览、研究、保沪、宣传及组织学术交流活动的具有综合能力的专题博物馆。

佛教移植到中土后,在儒道思想的合围下,走向世俗和功利,顿悟成佛代替了累世苦修,不必忍辱牺牲,不必离家出走,只要信真愿切笃行,人人时时处处皆可成佛。易走极端的宗教变得包容万物、平易近人,面目狰狞的诸佛看来和蔼可亲、温情脉脉,玄妙高深的佛法其实简单明了、一语中的。善男信女是现实的,他们烧香拜佛,是为祛病消灾、祀福延年而来,修桥补路、扶贫济困、乐善好施,也是诚心向佛。僧侣尼姑是现实的,他们诵经祷告,是为明心见性、通达极乐而往,关注尘世、珍惜眼前、广种慧根,就是慈航普度。这也许才是真正的觉悟吧?

建筑风格


真觉寺采用典型中国寺庙坐北朝南,沿中轴线建筑殿宇的方式建造,在明初建寺之时,原为多进寺院,据数据记载,在中轴在线的建筑,南起牌楼、山门、天王殿、前大殿、金刚宝座塔、五佛殿及后照殿,东西两侧分别建有钟楼、鼓楼、配殿及僧舍等;清代乾隆皇帝更两次大规模的修缮,使真觉寺成为一座,建筑严谨,俱藏传佛教特色的皇家寺院。

几曾何时,在饱尽历史沧桑之后,真觉寺在本世纪的三十年代,只剩下金刚宝座塔和塔前的两株古银杏树,独自屹立在长河北岸。目前真觉寺的现状,是随着一九八七年北京石刻艺术博物馆的设立,所形成的建筑布局。

在中轴在线有新建的山门,真觉寺前大殿遗址,和金刚宝座塔,塔后的院落,开阔为艺术石刻及法帖碑廊;在西路设有人与石刻简史陈列厅,石雕文物陈列区,宗教石刻陈列区,会馆石刻陈列区;在东路则开辟有石刻综合陈列区,耶酥会士碑陈列区,功德碑陈列区、墓志陈列区等四个展区。

陈列分布


北京石刻艺术博物馆就是以真觉寺金刚塔为中心,在其东、西设八个石刻陈列区:

陵墓内的石刻

陵墓内的石刻

位于金刚塔西南部,主要陈列陵墓内的石刻。其中,清康熙十四年(1675)康熙帝为和硕显亲王富寿的陵墓建造的石享堂,是一座由30余块雕刻组成的石仿木结构建筑,极为精美,还有明代地宫的石椅,陵墓地面上的石像生等。

寺观碑刻

位于金刚塔西北角,主要陈列北京地区大量的寺观碑刻,记叙了寺庙道观的建制、沿革及各种活动。本区内陈列有隆福寺重修碑、东岳行宫重修碑、双关帝庙修葺碑、药王庙建造碑等珍贵石刻。其中东岳庙重修碑为康熙朝大学士明珠重修三座残破旧庙的事迹。此碑雕刻极其精美是寺庙碑刻中的精美。

墓志陈列区

镶嵌在金刚塔西面碑廊内。墓志是埋入墓中记死者姓名、家世和生平事迹的石刻,因在志文后刻有韵体铭文,所以又称墓志铭。墓志铭多为方形或长方形,一般由底、盖两部分组成,底刻志铭,盖篆标题。其中以郭君墓志井盖年代最为久远,据墓志铭记载,锅君唐开元十七年(729)八月十三日卒。海淀区钓鱼台出土。另外,在墓室铭区的北面还建有碑廊。展出的都是刻有故事、佛像的精美浮雕,大多为建筑构件,兼具有很高的实用性和艺术性。

耶稣会士碑

位于金刚塔东北角,此区域陈列的墓碑原位于北京海淀区正福寺耶稣会士墓地。后由正福寺拆迁,而被移送到北京石刻艺术博物馆陈列收藏。耶稣会是天主教修会之一,耶稣会士曾于明清时期来华,在华传教同时,他们把西方近代科学知识传到中国,并将中国文化带回了欧洲。此区域共展出耶稣传教士墓碑36通,其中像蒋友仁、张诚、白晋等很知名的来华传教士墓碑也陈列在此。

祠墓碑刻

位于金刚塔的东面。祠墓碑是指立在祠堂或墓地的碑刻,包括墓碑、神道碑、功德碑等。这些碑刻或者叙述死者的生平,或者表彰其功绩,或者记述其死后追授的荣誉等。这里不但陈列了清初大将孔有德赐谥碑,还有康熙四大辅政大臣之首索尼的诰封碑。该碑阳镌刻索尼自崇德八年(1643)---康熙六年(1667)四次诰封的御制文。背阴刻康熙十年(1671)其子为其立石记功的经过并记述其一生功绩。

综合碑刻

位于金刚塔的东南部,此区域展出的是记载修桥、补路、治河、兴办教育等活动的记事碑和两通形式特别的寺庙碑。其中雍正御制“广宁门新修石道碑”通高644厘米,宽183厘米,厚64厘米。堪称北京石刻艺术博物馆碑中巨制。

会馆碑刻

镶嵌在金刚塔东面的碑廊内。会馆碑刻是记叙各种会馆的创建、沿革及其作用的石刻。同乡会馆专门记述其创建和接待进京官员、应试人员及其它活动的石刻。同业会馆碑则是记述同行业工商业聚会、订立行规、捐款等内容的石刻。

石刻法帖

石刻法帖是摹刻于石板上的书迹,多为历代帝王、名臣和书法家的墨迹,以为师范,供人临摹、欣赏。现在此区域展出的是《正气歌》,选自清人李鹤年辑明代著名书法家的墨迹汇成的《敬和堂帖》,书着为明代书法家文征明(1407-1559)

此外,除了这八个露天石刻展区外,北京石刻艺术博物馆最近几年还在金刚塔北面增修了一栋后罩楼,罩楼内主要是介绍北京地区石刻的分布、特点、历史、及现状等。展出有北京地区现??构件,有北京仅存的最古老的石佛像---魏太合造像,有唐代以后的历代墓志,也有艺术水平极高的金、元石雕。还有造型独特的纳兰性德卢氏的饿墓志,清初四大辅政大臣之首索尼孙女的墓志等。

真觉寺介绍


北京石刻艺术博物馆建于1987年10月,位于真觉寺(俗称五塔寺)内,占地近2万平米,是一座以展示石刻文物为主的专题性博物馆。室外陈列分区分类布展,展品共计372件,反映了北京地区相关历史时期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艺术、宗教、民俗等内容。室内《北京石刻文化展》,概括介绍了石刻文化的起源与发展历程。塔内《真觉寺金刚宝座历史文化展》,展示了真觉寺及金刚宝座的历史与价值。

纪念门票

真觉寺金刚宝座是明代真觉寺的唯一建筑遗存,于1961年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永乐年间,西域番僧班迪达向成祖敬献五尊金佛和中印度金刚宝座规式,受封大国师,赐地兴建寺院。金刚宝座建成于明成化九年(1473年)是仿照班迪达所献古印度比哈省佛陀迦耶大菩提大塔的式样所建。他融合了中外建筑的形式和特点、兼容了藏传佛教文化的内容及中原文化的表现方式,“具体地表现出我国劳动人民灵活运用外来影响的能力”和“有大胆的变化,不限制于模仿的创造精神”。觉寺金刚宝座塔身遍布雕刻,造型古朴优美,是北京石刻艺术博物馆露天展品中的一件巨大的石雕艺术珍品。

北京石刻艺术博物馆是北京地区石刻荟萃之地,是石刻文物,资料收藏、展示、研究和保护利用的专题性博物馆。馆内环境优雅,展品内容独特丰富,是北京旅游休闲不可多得的一个好去处。

真觉寺历史


在北京西直门外,有一条名叫长河的运河,他由西北向东流入京城,在十五世纪至十九世纪时,长河两岸和垂柳成荫,寺庙相连,善男信女往来于暮鼓晨钟的河岸上,这里是京城近郊的朝佛胜地,也是有名的皇家寺院落----真觉寺的所在地。

明永乐年间(公元一四零三年-公元一四二四年),印度高僧班智达来京,向成祖朱棣贡奉金佛五尊和印度金刚宝座塔的图样和规式,班智达后受封为国师,赐金印,成祖并择地于西关外,建立真觉寺,供其居住,这是最早真觉寺的由来。到明宪宗成化九年(公元一四七三年),更更修竣金刚宝座塔,因台座上立有五塔,故寺庙亦谷称五塔寺。

清乾隆十六年(公元一七五一年)和二十六年(公元一七六一年),高宗弘历为母后六十及七十寿辰,两次大规模的修缮主殿、殿宇,曾增建东、西配殿,僧房和碑亭,使寺内殿堂,房舍增至一百九十五间,在修建的时候,并将殿顶改用黄色琉璃瓦,使真觉寺更一跃成为皇家的大寺院,同时,为了避先帝雍正皇帝的名讳,更改寺名为正觉寺。可惜清末的一场大火,烧毁了寺庙内的大部分建筑,留下了金刚宝座塔和部分殿宇。

民国十六年(公元一九二七年),真觉寺由黄姓私人购得。以后,所有殿堂均遭拆毁,只留下金刚宝座塔和塔前的两株大银杏树,一直到民国二十六年(公元一九三七年)才由北平古物保管委员会收回旧基三十亩,并重新修建门楼及院墙。

公元一九六一年,真觉寺被国务院列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并在六十年代及七十年代多次对其进行整修。公元一九八零年成立五塔寺文物保管所,经过多年的征集与筹备,并于公元一九八七年,成立北京石刻艺术博物馆。

金刚宝塔


金刚宝座塔,渊源于印度伽耶金刚宝座塔,为佛教密宗特有的建筑。据佛经上的记载,金刚界人为佛部、金刚部、宝部、莲花部以及羯磨部等五部,每部分别有一个部主,中为大日如来佛,东为阿佛,南为宝生佛,西为阿弥陀佛,北为不空成就佛,这五个部主都有各自的坐骑,依次分别为狮子、象、马、孔雀及金翅鸟,金刚宝座塔是供奉这五部主佛舍利的塔,因此塔上的雕刻也以五部主佛及其坐骑为主要的题材。

在敦煌石窟的壁画,以及五台山南禅寺内唐代的石刻小塔虽都有金刚宝座塔的出现,但在我国现存的十余处宝座塔,都是明、清两代所修建的,其中又以真觉寺这座金刚宝座塔年代最早,距今已有五百年的历史。

这座金刚宝塔,建成于明成化九年(公元一四七三年),座落于寺内的中轴在线,坐北朝南,通高十五点七米,南北长十八点六米,东西宽十五点七米,为内砖外石的结构,宝座南北两面有养券门,南券门上嵌有石匾一方,上刻[敕建金刚宝座],[大明成化九年二一月初二日造]。

塔内设过室、塔室、方形中心柱、佛龛、佛像等。过室南面东西两侧设有楼梯,曲折而上,可达座顶琉璃罩亭。宝座四周,采用[减地平级]的雕记刻手法,从脚到塔顶,无处不雕,无处不琢,内容大部分为密宗题材,以五方佛为主,共计刻有一千五百余尊。

全塔分为座台和座顶两部分。座台为平面矩形,由须弥座和座身组成。须弥座高一点七八米,可分为束腰、枭混淆是非和上下枋;有天王、狮象、马、孔雀和金翅鸟,他们与法轮、金刚杵、宝瓶、福牌交替雕刻在束腰上,上下枭混淆饰,以覆莲瓣花纹,上下枋部分则雕刻大量的梵文与藏文。们于须弥座上的座身,通高七点七米,以短檐把周身分隔成为上下五层,每层四周刻有佛龛,龛内各置坐佛一尊。座台全部以砖石砌成,其造型敦实严谨,周身所饰的浮雕,其雕刻手法流利成熟,纤细流畅,把整座金刚宝座塔,烘托的格外高峻宏伟,华丽庄严。

沿内室两侧的阶梯而上,就是金刚宝座塔座顶的部分。在出口处盖有一座方形圆顶的绿色琉璃罩亭,罩亭的北面出口,即为五塔的中央大塔,高约八米,下层为须弥座,上有十三层密檐,檐间及塔身四周亦刻有佛龛及佛像。塔顶冠以由铜制的仰莲、相轮、华盖及宝珠所组成的塔刹。塔座的南面雕有佛足一对,如真人大小。在佛教建筑上雕刻佛足,他的意义有几种说法,一为像征佛的足迹遍布天下,再者相传是释伽牟尼圆寂时伸出灵床外的双足。信徒膜拜时,以头顶足印,表示对佛的敬仰。据说印度高僧班智取达所带来的五尊金刚佛,就藏在这座塔中。四角的小塔,其建筑格式与中央大塔类似,只是高度上各为七米,塔檐为十一层,连同石制的塔刹,比大塔略低一米。

真觉寺金刚宝座塔,不但在通体雕刻上,手法流畅圆润,其建筑造型,更是细致严谨,并溶合了短檐、斗栱和琉璃罩顶等,中国传统特色的建筑风格,其多元化的艺术造成旨,堪称为明代建筑和石雕艺术的代表作品。

在金刚宝座塔前,有两株相峙而立的古银杏树,与塔同龄,在真觉寺五百多年的沧桑岁月里,只有这两株银杏树,伴随着金刚宝座塔,走过这段荣衰起伏的历史。苍郁葱笼,佛门信徒取其高大健硕,果实纯净,枝叶繁茂,像征佛法宏扬,佛门洁净,因此一般寺院多有种植,真觉寺这两株银杏,屹立在前大殿遗址与金刚定座之间,在这一衰一荣的历史遗迹上,他好像在见证人类历史所走过的沧桑沈浮,实在大觉寺的另一值得关注的景点。

交通资讯


景点位置 北京市海淀区西直门五塔寺村24号开放时间 9:00-16:00

票价(元) 15元,学生半价

每周三免费参观

行车路线 乘320、332、904、特6、716、808路车到国家图书馆下车,沿长河向东行路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