崩溃的脸皮:吴洪森随笔散文集


请输入要查询的词条内容:

崩溃的脸皮:吴洪森随笔散文集




图书信息


出版社: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第1版 (2004年1月1日)

平装: 358页

开本: 32开

ISBN: 9787563343331, 7563343334

条形码: 9787563343331

尺寸: 21 x 14.8 x 1.9 cm

重量: 381 g

作者简介


吴洪森,1953年出生于上海,1985年考入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读研究生,1988年毕业并获硕士学位,1991年移居美国,1994年起在香港新闻界工作至今。发表过文学创作及学术论文等50余万字。曾获江西省优秀品奖(1984)、香港新闻界总冠军奖、最佳特写奖、一般新闻亚军奖(1998)、《当代作家评论》优秀评论奖(2000)。

内容简介


本书分为三部分,分别是“偷点白开水——文化篇”、“以轻盈承受重合之重——文学篇”和“动身时刻”。“文化篇”主要是关于社会现象和人们当下的文化心理的随笔,同时兼及书评,它的侧是对社会现象的关注与主析,有很多独到的分析和结论:“文学篇”主要是文学评论以及对总分文学理论、信仰、美学问题的理论探讨,其中又可分为对中国当代文学创作及作家的评论、对外国文学的评论及关于文学的理论探讨:“动身时刻”,则是作家的散文创作,他的散文创作多取自自己的生活经历,铅华洗尽,朴实无华,却自有一种感人的力量。因此, 这本书实际上是一部随笔、散文、评论合辑。

媒体评论


这本集子初看起来有点乱,形式包括随笔、散文、对话、时评、理论等多种体裁,内容则涉及文艺、经济、政治、历史、哲学、科学等多门学科,不大符合一般文集的规范。读完以后才知道,这一点也许与作者生活际遇的纷杂有关。江西插队、上海读书、美国打工、香港卖文……作者苦斗于新旧两境,突围于东西两域,被放逐在时代与社会的巨大震荡之中,生活如万花筒里翻旋的碎片。其实,很多中国人都有这样的遭遇,稀奇古怪却也丰富多彩,常令西方的同代人惊羡。较之发达国家诸多体制化人生模式,较之某些稳定、安逸但多少有些单调乏味的从业生涯,万花筒中任取一角,都可能是传奇。

经验就是创造之源与文化之母。中国当代人因其承受了一个文明古国和贫穷大国的世纪巨变,承受了革命时代与市场时代双重高压之下太多的伤痛与抗争、迷失与苏醒、困顿与奋进,具有得天独厚的人生经验资源,所以中国成为全球范围内新的文化创造舞台,这大概不会让人特别难以理解。本书作者就是这个舞台的入场者之一,多年来他就像一个快枪手,直逼现实,直抒胸臆,其写作的率真、热情、敏捷、尖锐、机智以及执著,都深深烙下了一个漂泊者的经验印痕,刻下了一个求索者的知识轨迹,透出了文坛上一个快枪游侠汉子的勃勃生气。

我是一口气饶有兴味地把这本书读完的。看得眼花缭乱之余,也疑心作者的兴趣似乎过于多样,或者说人生际遇驱使他的兴趣过于多样。于是他是一个有理论兴趣的记者,一个有新闻兴趣的作家,一个有文艺兴趣的学人,身怀多艺,身兼数职,身在曹营心在汉,打一枪换一个地方,善于游击而似乎无意于坚守。这样,他使各种文体都有了新的动力,有了更多的写作自由,文章显得广博活跃,却也在某些匆忙之处显得不够专深,留下了一些有意思的话题尚待拓展,留下了一些言说还可斟酌、推敲、清理以及批评。人生就是一本大书。书中有人,人中有书。有一种人,活力有余而定力不足;也有一种人,活力不足而定力有余。前者可能失之浮浅,后者可能失之僵固,二者皆为创造之忌。我与本书作者处于同样的时代与社会,因此常警示自己年少不可浮浅,年老不可僵固,猜想本书作者大概也会有这样的自我鞭策吧。

目录


偷点白开水—文化篇

文化创造财富

对人的尊重要落实到钱上

无形的围墙

人口流动与理性思维

筑起我们新的长城—兴建树葬陵园拱卫首都北京

老百姓支撑着教育

股份制岂能换汤不换药

自由主义经济已经失灵—读《金融风暴与亚洲新格局》有感

恐怖的防疫针

广谱抗生素的道德危机

谁能改变这样的酒宴文化?

也来一篇翻案文章

朝鲜战争谁输谁赢?—读《毛泽东、斯大林与韩战》

抵抗与顺应—评黄仁宇《资本主义与二十一世纪》

五四启蒙的偏颇

乡镇企业与知青运动

皇帝可不可以有爱情

为何称“商人”

黄帝尧舜垂衣而治

姜太公钓谁?

金赛革命的启示—读《金赛传》有感

但愿费正清后继有人

犹太人的互助与扩张

读《德国的浩劫》

香蕉人

陈寅恪:平生所学唯余骨

无价的逃生

战犯改造

屁股与尊严

偷点白开水

家庭第一还是爱情第一

没有“屄”的字典

崩溃的脸皮

生命的根本在腹部

难以理解的象征行为

全民的心理体操

——论游戏

一个梦境的启示

——论禅宗

死亡性创造

上帝的后悔

人是想像的动物

人不能没有信仰

巫术的功能

巫术与宗教

信仰的力量

东西方面临的共同挑战

印第安青年为何自杀率高

关注重大命题的历史研究

——读余荚时《中国近世宗教伦理与商人精神》

人类需要“大重建”

——读福山《大分裂:人类本性与社会秩序的重建》

文化复兴的起点

以轻盈承受生命之重—文学篇

动身时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