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


请输入要查询的词条内容:

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


波黑共和国位于原南斯拉夫中部,介于克罗地亚和塞尔维亚两共和国之间。1945年,南斯拉夫各族人民取得反法西斯战争胜利,成立南斯拉夫联邦人民共和国(1963年改称南斯拉夫社会主义联邦共和国),波黑成为南斯拉夫联邦的一个共和国。首都萨拉热窝。波斯尼亚与黑塞哥维纳在南斯拉夫时期便是联邦内较贫穷的地区之一,独立后又发生了内战,经济受到严重损害。目前波黑经济正在渐渐复苏,同时还要进行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的转型。该国在行政及管理上被分成三个实体,其一为波黑联邦(又称穆克联邦),另一为塞族共和国,再次为布尔奇科特区。

中文名称: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

英文名称:Bosnia and Herzegovina

所属洲:欧洲

首都:萨拉热窝

主要城市:巴尼亚卢卡,图兹拉

国庆日:10月15日

官方语言:波斯尼亚语,塞尔维亚语

货币:波黑第纳尔

人口数量:383万人

主要民族:穆斯林族,塞尔维亚族

主要宗教:伊斯兰教,东正教,天主教

国土面积:51129平方公里



简介


【货币】 波黑第纳尔【国 庆 节】 10月15日

【时 差】 比北京时间晚7小时

【国际电话】 00387

【域 名】 ba

【气 候】 南部属地中海型气候、北部属温带大陆性气候

【名 胜】 萨拉热窝普林西普桥

【工 业】 木材、钢铁、卷烟、制糖、制革等

【农 业】 谷物、蔬菜、甜菜、亚麻、烟草等

【矿 产】 煤、铁、铜、锰、铅、汞、银等

国名

英语:Bosnia and Helzegovina

波斯尼亚语/克罗地亚语:Bosna i Hercegovina

塞尔维亚语(西里尔字母版):Босна и Херцеговина

汉语简称:波黑

【国名释义】 “波斯尼亚”得名于“波斯尼亚河”,塞尔维亚语意为“寒冷”或“清澈”;黑塞哥维那”源自古高地德语,意为“公爵”。

首都

萨拉热窝(Salajevo)

面积

51129平方公里

人口

383万人

语言 塞尔维亚-克罗地亚语

民族 穆斯林族40%、塞尔维亚族30%、克罗地亚族17%、阿尔巴尼亚族、匈牙利族等

宗教

伊斯兰教、东正教、天主教、基督教。1996年,其中波黑联邦(即穆克联邦)2253606人,塞族共和国139.1万人。主要民族为波斯尼亚族,占48%(简称波族,即波黑穆斯林人),约180万人,克罗地亚族占14.3%,约45万人,塞尔维亚族占37.1%,约135万人。主要宗教为伊斯兰教、东正教和天主教(其中绝大多数波族人信伊斯兰教,绝大多数塞族人信东正教,绝大多数克族人信天主教)。官方语言为波斯尼亚语、塞尔维亚语和克罗地亚语。

国旗

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国旗是长方形的,长宽之比为2:1。蓝色旗面,图案为金黄色大三角形,沿三角形的一条边还有一排白色星星。大三角形的三条边象征组成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共和国的三个主要民族,即穆斯林族、塞尔维亚族和克罗地亚族。金色即太阳之光辉,象征着希望。蓝底色和白色星星象征着欧洲,标志着波黑是欧洲的一部分。

国徽

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国徽为蓝盾。一道白色的宽条斜贯盾面,上下各有三朵黄色百合花点缀盾面。黄色三角形代表组成国家的三个地区,也代表太阳,象征对和平的渴望; 蓝色和星星象征这个国家与欧洲、欧洲联盟以及欧洲议会的关系。

地理


自然地理

波黑共和国位于原南斯拉夫中部,介于克罗地亚和塞尔维亚两共和国之间。面积51129平方公里。萨瓦河(多瑙河支流)为波黑北部与克罗地亚的边界。南部在亚得里亚海上有一个20公里长的出海口。海岸线长约25千米。地形以山地为主,平均海拔693米,迪纳拉山脉(也叫“狄那里克阿尔卑斯山脉”)的大部分自西北向东南纵贯全境 ,最高山峰为马格里奇山,海拔2386米。境内多河流,主要有奈雷特瓦河、博斯纳河、德里纳河、乌纳河和伐尔巴斯河。北部为温和的大陆性气候,南部为地中海型气候。

资源地理

矿产资源丰富,主要有铁矿、褐煤、铝矾土、铅锌矿、石棉、岩盐、重晶石等,其中煤炭蕴藏量达38亿吨。图兹拉地区食用盐储量为欧洲之最。波黑拥有丰富的水资源,潜在的水力发电量达170亿千瓦。森林覆盖面积占波黑全境面积的46.6%,其中65%为落叶植物,35%为针叶植物。

历史地理

波黑地区自新石器时代就有人类居住。早期居民为伊利里亚人。该地于公元前168年由罗马帝国占领。455年时东哥特人将该地区占领,6世纪时东哥特人被东罗马帝国击败,现波黑南部地区一度成为东罗马帝国的一部分。

6世纪末7世纪初,部分斯拉夫人南迁到巴尔干半岛,在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等地定居。阿瓦尔人于6世纪和7世纪时开始入侵,克罗地亚人和塞尔维亚人也相继进入巴尔干半岛。在接下来的几个世纪内,波斯尼亚以及黑塞哥维纳地区多次分属周围的各个国家。1377年时Tvrtko Kotromanić(特弗尔特科科特罗曼尼奇?)建立了一个独立的波斯尼亚公国,曾是南部斯拉夫人最强盛的国家。但1463年时奥斯曼帝国入侵,波斯尼亚被兼并。

在奥斯曼帝国统治下,许多波斯尼亚人由基督教改信伊斯兰教,渐渐形成了波斯尼亚穆斯林民族。虽然当地的穆斯林与塞尔维亚族人都使用塞尔维亚语,但在民俗习惯、道德标准和价值观念等方面却存在着较大的差异。

1878年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纳成为了奥匈帝国的领地。1908年被奥匈帝国占领。1914年6月28日,奥匈帝国皇子弗郎茨费笛南在萨拉热窝被塞族民族主义者所刺杀(参见萨拉热窝事件),导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

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南部斯拉夫民族成立了塞尔维亚人-克罗地亚人-斯洛文尼亚人王国,1929年改称南斯拉夫王国,波黑是其中的一部分,被划分为几个行政省。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由于被德、意法西斯扶植的“克罗地亚独立国”傀儡政权实行种族灭绝政策,30万塞尔维亚人惨遭杀害,从此,塞尔维亚与克罗地亚两族结下了世仇。1960年代末,当时的南领导人铁托(克罗地亚人)和卡德尔(斯洛文尼亚人)曾决定将波黑的穆斯林列为一个民族,同时鼓励其他共和国的穆斯林加入波黑,致使波黑穆斯林人口超过塞族人口。

1945年,南斯拉夫各族人民取得反法西斯战争胜利,成立南斯拉夫联邦人民共和国(1963年改称南斯拉夫社会主义联邦共和国),波黑成为南斯拉夫联邦的一个加盟共和国,其边界采用的是奥斯曼帝国时期的边界,和实际民族分布颇有出入。

1991年南斯拉夫社会主义联邦共和国开始解体,波黑联合执政的穆斯林民主行动党、克罗地亚民主共同体和塞尔维亚民主党在未来的国体问题上发生严重分歧,穆斯林族和克罗地亚族担心受塞尔维亚控制而主张波黑独立,塞尔维亚族则要求该共和国留在南斯拉夫内。1991年10月15日,由穆斯林和克罗地亚人占多数的波黑议会宣布波黑为主权国。1991年1月9日,波黑塞族领导人宣布单独成立“波黑塞尔维亚人民共和国。”1992年2月举行全民投票以寻求独立。1992年3月初,全民公决赞成波黑共和国独立,但该共和国中的塞族人进行了抵制。波黑塞族人随即在塞尔维亚的支持下以武力方式寻求加入塞尔维亚,内战爆发。波黑内战中共有二十万人死亡,超过二百万人流离失所。1992年4月6日,波黑塞族人“议会”宣布“塞尔维亚共和国”独立。1992年4月爆发了旷日持久的波黑内战。1992年5月22日,联合国接纳波黑共和国为正式成员国。1994年3月,波黑穆斯林族和克罗地亚族达成协议,合并为穆-克联邦,并同克罗地亚共和国组成联邦。1995年3月6日克罗地亚和波黑、穆克联邦签订建立三方联合司令部协议。1995年12月14日,解决波黑冲突的《波黑和平协议》正式签字仪式在法国总统府爱丽舍宫隆重举行。波黑总统伊泽特贝戈维奇、克罗地亚总统图季曼和塞尔维亚总统米洛舍维奇在《波黑和平协议》(代顿协议)上签了字。根据该协议,1995年11月21日,波黑划分为穆克联邦和波黑塞尔维亚共和国两个实体,萨拉热窝划归穆克联邦统辖。12月22日,波黑政府宣布,结束在波黑领土上的战争状态。1996年9月14日,波黑进行了首次大选。国际组织对大选情况表示满意。1996年10月3日,在法国总统希拉克的主持下,波黑共和国总统伊泽特贝戈维奇和南联盟塞尔维亚共和国总统米洛舍维奇在巴黎签署了一项《共同声明》,宣布波黑和南联盟决定建立大使级外交关系。

波黑战争结束后,北约在波黑继续驻扎维和部队,2004年底起由欧盟的力量所取代。

政区地理

波黑由两个实体组成,即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纳联邦(中文又称穆克联邦)以及塞族共和国。位于东北境的布尔奇科市不属于任何一个实体。

穆克联邦分为十个州,州下再分市镇:

乌纳-萨纳州

波萨维纳州

图兹拉州 泽尼察-多博伊州

波斯尼亚-波德里涅州

中波斯尼亚州

黑塞哥维那-涅雷特瓦州

西黑塞哥维纳州

萨拉热窝州

西波斯尼亚州

塞族共和国分为七个地区,区下再分市镇:

巴尼亚卢卡地区

别利那区

多博伊区

索科拉茨区

斯尔比涅区

特雷比涅区

弗拉塞尼察区

穆克联邦首府为萨拉热窝。塞族共和国法定首府为萨拉热窝,实际首府为巴尼亚卢卡。

主要城市

萨拉热窝

巴尼亚卢卡

图兹拉

首都萨拉热窝(Sarajevo)是波黑的第一大城市,全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的中心,同时也是常驻波黑国际组织的集聚地,有36个国际组织和机构以及非政府组织的代表处集中于此。面积142平方公里,人口31万(2002年)

政治


政体

波黑主席团由三人所组成,每人各属一个民族(穆族、塞族、克族),任期为四年,四年中每人轮流就任八个月主席团主席的职位。主席团成员由人民直选,其中穆克联邦选出穆族、克族成员,塞族共和国选出塞族成员。

主席团提名部长会议主席,由议会通过。部长会议主席负责任命各部长。

议会

波黑议会拥有立法权,分为两院:人民院有15名成员,每个民族各5名;代表院有42名代表,三分之二来自穆克联邦,三分之一来自塞族共和国。

司法

波黑宪法法院掌握波黑最高司法权,由9名法官组成,其中四人为穆克联邦所选出,二人由塞族共和国选出,三人由欧洲人权法院选出,并且不能是波黑或波黑邻国的公民。

政要

历任国家元首

波黑总统(1990-1996)

阿利雅伊泽特贝戈维奇(1990.6-1996.9.18) Alija Izetbegovic

波黑主席团轮值主席(1996年至今)

1996.-9-1998.9第一届主席团于1996年9月组成。

主席团成员为: 阿利雅伊泽特贝戈维奇(Alija Izetbegovic,波族)、克雷西米尔祖巴克(Kresimir Zubak,克族)和莫姆契洛克拉伊什尼克(Momcilo Krajisnik,塞族)。

1998.9-2002.10第二届主席团于1998年9月组成。

主席团成员为:阿利雅伊泽特贝戈维奇(Alija Izetbegovic,波族)【后被贝里兹贝尔基奇(Beriz Belkic,波族)取代】、安特耶拉维奇(Ante Jelavic,克族)【后被约佐克里扎诺维奇(Jozo Krizanovic,克族)取代】和日夫科拉迪希奇(Zivko Radisic,塞族)。

2002.10-2006.10第三届主席团于2002年10月组成。

主席团成员为: 苏莱伊曼蒂希奇(Sulejman TIHIĆ,波族),米尔科沙罗维奇(Mirko Sarovic,塞族)【后被博里斯拉夫帕拉瓦茨(Borislav PARAVAC,塞族)取代】和德拉甘乔维奇(Dragan Covic,克族)【后被伊沃米罗约维奇(Ivo Miro JOVIĆ,克族)取代】。

2006.10-2010.10第四届主席团于2006年10月组成。

主席团成员为: 内博伊沙拉德马诺维奇(NEBOJŠA RADMANOVIĆ,塞族)、泽利科科姆希奇(ŽELJKO KOMŠIĆ,克族)和哈里斯西拉伊季奇(HARIS SILAJDŽIĆ,波族)。

2010.10-2014.10第五届主席团于2010年10月组成,任期四年。

主席团成员为:内博伊沙拉德马诺维奇(NEBOJŠA RADMANOVIĆ,塞族)、泽利科科姆希奇(ŽELJKO KOMŠIĆ,克族)和 巴基尔伊泽特贝戈维奇(BAKIR IZETBEGOVIĆ,波族)。

历任政府总理

波黑部长会议主席(政府总理)

尤雷佩利万 (1990.12.20-1992.11.9) Jure Pelivan

米莱阿克马季奇 (1992.11.10-1993.10.25) Mile Akmadzic

哈里斯西拉伊季奇 (1993.10.26-1996.1.30) Haris Silajdzic

哈桑穆拉托维奇 (1996.1.31-1997.1.3) Hasan Muratovic

两总理:哈里斯西拉伊季奇 Haris Silajdzic (1997.1.4-1999.2.3)

and博罗博西奇 Boro Bosic (serb) (1997.1.4-1999.2.3)

两总理:哈里斯西拉伊季奇 Haris Silajdzic (1999.2.4-2000.6.6)

and斯韦托扎尔米哈伊洛维奇 Svetozar Mihajlovic (1999.2.4-2000.6.6)

斯帕索耶图舍夫利亚克 (2000.6.7-2000.10.17) Spasoje Tusevljak

马丁拉古日 (2000.10.18-2001.2) Martin Raguz

博日达尔马蒂奇 (2001.2-2001.6.22辞职) Bozidar Matic

兹拉特科拉古姆季亚(2001.7.18-2002.3.15) Zlatko Lagumdzija

德拉甘米凯雷维奇(2002.3.15-2002.12.23) Dragan Mikerevic

阿德南特尔兹奇(2002.12.23-2007.1.11)Adnan Terzic

尼古拉什皮里奇(2007.2.9-2012.2.10)Nikola Spiric

维科斯拉夫贝万达(2012.2.10-现任 )Vjekoslav Bevanda

军事


国防

2003年12月,波黑通过《国防法》,设立统一国防部。2007年1月,塞尔莫齐科蒂奇(SELMO CIKOTIĆ)出任波黑国防部长。米拉丁米洛伊契奇(MILADIN MILOJČIĆ)少将出任波黑武装力量联合参谋长。波黑武装部队总兵力为16,000人,其中包括10,000名职业军人、1,000名文职人员和5,000名预备役人员。其中军官占20%,士官占30%,士兵占50%。

波黑战争

1992年4月~1995年12月,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简称“波黑”)三个主要民族围绕波黑前途和领土划分等问题而进行的战争。1991年6月起,前南斯拉夫开始解体。波黑(前南6个共和国之一)穆斯林、塞尔维亚和克罗地亚三个主要民族就波黑前途发生严重分歧:穆族主张脱离前南独立,建立统一的中央集权国家;克族也主张独立,但希望建立松散的联邦制国家;塞族则坚决反对独立。1992年3月3日,波黑议会在塞族议员反对的情况下正式宣布波黑独立。4月6、7日,欧共体和美国相继予以承认。塞族随即宣布成立“波黑塞尔维亚共和国”,脱离波黑独立。波黑3个主要民族间的矛盾骤然激化,导致“波黑战争”爆发。

经济


体制

矿产资源丰富,主要有铁矿、褐煤、铝矾土、铅锌矿、石棉、岩盐、重晶石等。水力和森林资源丰富,森林覆盖面积占波黑全境面积的46.6%。波黑在南斯拉夫时期便是联邦内较贫穷的地区之一,独立后又发生了内战,经济受到严重损害。目前波黑经济正在渐渐复苏,同时还要进行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的转型。

战火燃起后,经济损失巨大,已不能正常运转。

总量

GDP (2008年)总量184亿美元,人均约0.48万美元。

波黑货币为可兑换马克,曾经和德国马克保持一比一的汇率。德国马克由欧元所取代后,可兑换马克继续和欧元保持固定的汇率。

工业

主要工业有电力、煤、铁、铝、拖拉机、小汽车、电视机等。工业有木材、钢铁、卷烟、制糖、制革等部门。

外贸

在对外贸易方面,1990年出口额为28.76亿美元,进口额为25.48亿美元。主要贸易伙伴是克罗地亚、意大利、斯洛文尼亚、德国、奥地利等。

旅游

内战前旅馆服务业比较兴旺,旅游业设施较齐全,有浴场、汽车宿营地、温泉和疗养胜地等。主要旅游区是亚得里亚海海滨区和萨拉热窝附近的冬季体育中心。

农业

经济以农业为主。主要农产品是谷物、蔬菜、甜菜、水果、亚麻、烟草、肉类,奶。牲畜以养羊为主。旅游业地位重要。

交通

交通运输以公路和铁路为主。公路长22 000千米,铁路长1 000多千米。有4个国际机场。

波黑位于前南斯拉夫联邦的中心地区,部分连接南斯拉夫和欧洲的重要交通干线通过波黑。交通运输以铁路和公路为主。公路全长2.1万千米。有机场,英文名:Sarajevo International Airport;三字代码:SJJ;四字代码:LQSA),也称为布特米尔机场,是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主要的国际机场,位于新墨西哥州6.1公里。

人民生活

1992年爆发战争后,人民生活水平急剧下降,食品和医药用品极端匮乏。国际社会向波黑提供大量人道主义援助。 1995年代顿波黑和平协议签署后,人民生活逐步有所改善。2009年,波黑人均净月工资752可兑换马克,约合561美元。

外交


建交

至1998年底,已有125个国家承认波黑,119个国家与波黑建交,在萨拉热窝目前共有42个使馆、领事馆和外交办事处,25个国际组织代表处。

波中关系

1995年4月3日,中国和波黑建立大使级外交关系。

文教


教育

实行小学4~8年、中学4年的教育制度。著名高校是巴尼亚卢卡大学、莫斯塔尔大学和图兹拉大学等。有小学2211所,中学241所,大学有萨拉热窝大学等。

媒体

2004年波黑全国共发行各类报刊138种。主要报刊有:《每日之声报》、《解放报》、《独立报》、《塞族之声报》、《自由波斯尼亚周刊》等。全国有电视台35家。主要电视台:波黑联邦电视台、塞族共和国电视台以及HAYAT电视台、OBN电视台、99独立电视台等私人电视台。全国有电台117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