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西米亚王国


请输入要查询的词条内容:

波西米亚王国


古波西米亚王国就是今天捷克共和国摩拉维亚地区以外的地方。捷克共和国西部波西米亚地区的东西南北中捷克都属古波西米亚王国。摩拉维亚地区的南摩拉瓦(南摩拉维亚),北摩拉瓦(北摩拉维亚)不属波西米亚王国。



概述


地理位置

波西米亚王国是中欧的一个国家,国土大部分位于今天的捷克共和国中。王国在神圣罗马帝国1806年解散之前一直是其一部分,之后成为奥地利帝国,1867年又成为奥匈帝国的一部分。一战中这个中欧列强战败后,王国和帝国都不复存在,波西米亚成为新建立的捷克斯洛伐克共和国的一部分。?

尽管在11和12世纪中也有一些波西米亚统治者使用国王的头衔,但王国是在1198年由奥托卡尔一世正式建立的,他的头衔得到了被选为罗马人国王的士瓦本的菲利普的承认以报答其支持他与对立的皇帝奥托四世。1204年,奥托卡尔国王的地位得等到奥托四世和教皇英诺森三世的承认,1212年皇帝弗雷德里克二世颁布的《西西里金玺诏书》明确确认了此事,正式将波西米亚公国升为波西米亚王国。王国在1526年并入哈布斯堡王朝,最终随着奥匈帝国在1918年覆灭而灭亡,最后一位国王,奥地利的查理一世随之退位。之后在布拉格召开的国民议会废黜了哈布斯堡王朝,宣布捷克斯洛伐克共和国建立。

波西米亚地区和克莱德斯科伯国是波西米亚王国的主体,1348年后,查理四世建立了波西米亚国王属地,还包括以下地区:

摩拉维亚边区,955年列奇费尔德战役后被波西米亚统治者普热梅希尔和斯拉夫尼克占有,999年割让给波兰王国,1019/29年又被布莱提斯劳斯一世公爵重新征服(日期不明);

上卢萨蒂亚,在1319年(包岑地区)和1329年被约翰国王并入,下卢萨蒂亚(前卢萨蒂亚边区)在1367年由约翰的儿子查理四世从勃兰登堡藩侯奥托五世手中得到。哈布斯堡的斐迪南二世在1635年的《布拉格和约》中将卢萨蒂亚割让给萨克森选侯国。

西里西亚公国,在1335年扬鲁西姆布卢斯基和波兰国王卡西米尔三世签署的《特伦斯辛条约》中获得。玛利亚特雷莎女王在1742年在《布雷斯劳条约》中将除奥属西里西亚外的西里西亚割让给普鲁士国王弗雷德里克二世。

有时也包括:

1251年得到奥地利公国,1261年得到斯蒂利亚公国,1266年得到埃格兰,1269年得到卡林西亚公国,卡尼奥拉边区和温迪克边区,1272年得到弗瑞里边区,这些都是国王奥托卡尔二世?普热梅希尔争得的,但在1278年的马克菲尔德战役中全都隔给了德意志国王鲁道夫一世。1291至1305年间,文西斯劳斯二世收复埃格兰;皇帝路易四世在1322年(当时还是罗马人的国王)明确将此地封给波西米亚,最终此地也被波西米亚联合统治了。

苏尔茨巴赫附近的上帕拉廷北部(新波西米亚)在1355年由查理四世取得。查理的儿子文西斯劳斯在1400年将上帕拉廷割让给德意志国王鲁伯特统治的帕拉廷选侯国。

普热梅希尔王朝末期和之后的卢森堡王朝统治期间,波西米亚王国是神圣罗马帝国中最强大的国家。国王文西斯劳斯二世在1300年加冕为波兰国王,他的儿子文西斯劳斯三世一年后又成为匈牙利国王。尽管文西斯劳斯三世在1306年被刺杀后他们失去了这两顶王冠,波西米亚的崛起仍在继续,1346年时,波西米亚王国的继承人,卢森堡的查理被选为罗马人的国王,1355年又加冕为神圣罗马帝国皇帝。1356年的《金玺诏书》和之后取得的勃兰登堡选侯国领地使波西米亚王国在选帝上有了两票。查理将布拉格定为帝国首都,他的儿子西格斯蒙德在1385年通过与匈牙利摄政女王玛丽结婚再次取得了这个王国。他的继承人——哈布斯堡家族的“遗腹子”拉斯洛,波迪布莱德的乔治和亚盖沃王朝的统治者——加强了波西米亚作为?帝国中独立国家的地位。结果国王瓦迪斯拉夫亚盖沃被选侯们剥夺了1486年选出哈布斯堡的马克西米连一世为皇帝的选举。1490年,瓦迪斯瓦夫继承了马加什科韦努斯的匈牙利王位,两国被联合统治之后,他与帝国的关系进一步恶化。由于不被认为属于帝国,在1500年的帝国改革中,波西米亚国王领地没有成为帝国大区。

国王路易二世亚盖沃在1526年的摩哈赤战役中早逝,于是波西米亚王国被他的姐夫奥地利大公,哈布斯堡的斐迪南一世,他是皇帝查理五世的弟弟,在1558年又继承了帝位。之后违背当地新教贵族意愿将王国并入哈布斯堡帝国的行为触发了1618年的布拉格窗口事件和三十年战争。他们在1620年的白山战役中战败,波西米亚的自治运动就此终结。帝国在1806年解散,波西米亚王国此后被并入奥地利帝国。在1867年的奥匈协定中,这个省份成为奥地利的一部分。

现在包括波西米亚,摩拉维亚和捷属西里西亚的捷克共和国仍然使用波西米亚王国的一些标志:国会上的双尾狮,国旗上的红白条纹,当初的王室城堡也就是今天的总统办公室。

历史变迁

波西米亚屹立于欧洲中心地带,历史命运山重水复。波希米亚这个名称最早来源于“Bo五”,是公元1世纪当地的凯尔特人部落的名称。后来日耳曼人占据了此地,但这个名字却留了下来。公元5世纪.从东部迁来的斯拉夫人建起波希米亚王国并繁衍出灿烂的文化。七世纪,波希米亚曾经一度成为日耳曼萨摩王朝的一部分。八世纪末,波希米亚地区的布拉格诞生了普谢米斯里德王朝。九世纪普谢米斯里德王朝纳人大摩拉维亚帝国。10世纪起,摩拉维亚帝国没落,在日耳曼人和波兰人的夹缝中,普谢米斯里德家族苦心经营,弗拉吉斯拉夫(V枷‘lav n)二世于1805正式称王,1182年,反扩摩拉维亚为波西米亚王国的疆土。大约一百年后,波希米亚王国曾经壮大到包括现在奥地利甚至匈牙利,成为当时中欧最强大的王国之一。查理大帝由罗马主教加冕,诞生了名义上的帝国,到1254年开始使用神圣罗马帝国头衔。波希米亚王国,与这个试图集权,实质上松散的联盟性质的神圣帝国之间,开始了几百年难解难分的历史纠葛,也开始了在日耳曼和斯拉夫中间挣扎和摇摆的命运。普谢米斯里德王朝完结后,波希米亚由卢森堡王朝统治,卢森堡王朝的查理四世,在1355成为神圣罗马帝国皇帝。查理四世的母亲是布拉格人,他自己大半生居住在布拉格,如果我们承认这个很多人认为有名无实的神圣罗马帝国,布拉格就相当于国都。于是,波希米亚历史上的兴盛也随之而来(在近年的民意调查中,查理四世仍然当选为最伟大的捷克人。)胡斯战争后,主张温和改革政策的“圣杯派”统治波希米亚,后传位给波兰王。从1526开始,作为神圣罗马帝国皇帝的哈布斯堡家族直接入主波希米亚王国将近四百年。1806年8月6日,著名的奥茨特里斯战役(奥匈帝国和俄国联军与拿破仑的战争)之后,哈布斯堡王朝弗兰茨二世放弃神圣罗马帝国帝号,波西米亚王国则自动转成奥地利帝国辖属。1867年,奥地利帝国和匈牙利王国组成“帝国议会所代表的王国和领地以及匈牙利圣斯蒂芬的王冠领地”联盟,就是我们所说的奥匈帝国,波希米亚王国则又成为奥匈帝国的省份。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奥匈帝国解体,举世闻名的无解方程浮出水面,“—个国家究竟是一块土地,还是一群同种同源的人民。如果是同种同源的人民,哪一个共同因素应占优先地位,是种族、宗教还是语言?”无论有没有答案,波希米亚与摩拉维亚、斯洛伐克旧梦重温,1918年建立捷克斯洛伐克共和国,马萨利克(’Fore6Garrigue.Masarvk)就任历史上第一个资产阶级共和国总统。捷克斯洛伐克在资产阶级共和国初建的几十年里,位列世界七大工业国之一,朋友跟我说,当时提倡老百姓到国外度假,因为货币坚挺,消费太高.去法国等地反倒比较划算。其实,这一切要追溯到奥匈帝国时代的波西米亚,帝国70%的工业集中在此,按照斯柯达汽车公司的说法,波西米亚王国曾是欧洲最强的工业国,而不仅仅是之一。

中世纪


中世纪早期

在邻国大摩拉维亚的影响下,居住在今天波西米亚中部的捷克部落在9世纪80年代逐渐在普热梅希尔家族的波日沃伊周围结合为统一国家,他在874年由大摩拉维亚主教梅都迪乌斯施洗礼。在八十年代,他移驻布拉格,开始征服伏尔塔瓦河谷地。刚出现的波西米亚国家(经常被误称为波西米亚王国)在888/890年被大摩拉维亚征服。895年,波西米亚国家成为东法兰克国王卡林西亚的阿努尔夫的附庸。普热梅希尔家族——被称为“捷克人”的一个波西米亚部落的成员,“捷克”这个词就是由此而来——在995年统一了周边的捷克部落,建立了中央集权统治,此时波西米亚国家才正式建立。

由于被匈牙利阻断了与拜占庭帝国的联系,波西米亚国家一直处在神圣罗马帝国的阴影下。950年,强大的萨克森王朝皇帝奥托一世对波西米亚发动了一次远征,要求纳贡;波西米亚国家因此成为帝国的封地,其国王也成为日后七选侯之一。德意志皇帝也继续通过派遣天主教传教士来扩展在捷克地区的影响力。 在博莱斯瓦夫二世统治期间(967-999)中的973年,布拉格主教区建立,从属于德意志的美因兹大主教区,这是一件大事。同时普热梅希尔家族也利用与德意志的联盟与叛乱的地方贵族对抗,巩固自身统治,一直努力维持在帝国内部的自治地位。

在与波兰和匈牙利的一番斗争后,波西米亚王国在11世纪初夺得摩拉维亚。但是摩拉维亚仍是独立的边区,一般由波西米亚国王的幼子统治。由于复杂的王朝内部关系,摩拉维亚与波西米亚王国的联系在11至16世纪期间经常处于紧张状态;在这些时候,摩拉维亚就会直属于帝国。尽管摩拉维亚的命运一直与波西米亚连在一起,总体而言,它很少参与波西米亚的民间和宗教斗争。捷克历史的主线是在波西米亚展开的。

13世纪:成长

13世纪是普热梅希尔王朝最具活力的世纪。德意志皇帝弗雷德里克二世对地中海事务的全力关注和1254至1273年间被称为“大空位时期”的激烈斗争都削弱了帝国在中欧的权威,这就为普热梅希尔趁虚而入创造了机会。同时,蒙古入侵(1220-1242)也将波西米亚王国东方邻居,匈牙利和波兰的注意力紧紧吸住。1212年,自1198年已拥有“国王”头衔的普热梅希尔奥托卡尔一世(1198-1230)援引《西西里金玺诏书》(一份正式诏书?),宣布自己和后裔都享有国王头衔。皇帝批准每一个波西米亚统治者和任命布拉格主教的特权也被撤消了。他的继承人,普热梅希尔奥托卡尔二世(1253-1278)迎娶了德意志公主,巴本堡的玛格丽特,成为奥地利公爵,获得了上下奥地利和斯蒂利亚一部分。他又征服了斯蒂利亚余部,卡林西亚大部和卡尼奥拉的一部分。但是1273年起,哈布斯堡皇帝鲁道夫开始重申帝国的权威。普热梅希尔奥托卡尔在1276年失去了所有在德意志的领地,1278年他还在与鲁道夫的战斗中战死。

13世纪也是大批德意志人迁入的时代,普热梅希尔王朝的国王们经常鼓励移民以削弱捷克贵族的影响力。德意志人居住在波西米亚边境地区的城镇和矿区,有时也在捷克内地就爱那里了德意志人聚居地。斯特里布洛,库特纳霍拉,内梅克布罗德和伊赫拉瓦都是重要的德意志人聚居地。他们带来了自己的法典——条顿法——这构成了日后波西米亚和摩拉维亚商法的基础。德意志人和捷克贵族的通婚也很快变得普遍起来。

国王文西斯劳斯(瓦克拉维)二世成功获得波兰王位,又为儿子取得匈牙利王位。

黄金时代:14世纪

14世纪(尤其是查理四世统治的1342至1378年间)被认为是捷克历史的黄金时代。

1306年,普热梅希尔王朝绝嗣,在一系列王朝战争后,卢森堡家族的约翰被选为波西米亚国王。他的儿子,第二位卢森堡王朝君主查理四世在法国宫廷中长大,抱有普世主义态度。他既加强了王国的力量,也提高了其声望。1344年查理将布拉格主教区升格为大主教区,使其脱离美因茨和神圣罗马帝国的统辖。布拉格大主教得到了为捷克国王加冕的权利。查理抑制了捷克贵族的势力,改良了波西米亚和摩拉维亚的省务管理,还将勃兰登堡(到1415年),卢萨蒂亚(到1635年)和西里西亚(到1742年)纳入捷克王国统治之下。1355年,查理成为神圣罗马帝国皇帝。1356年,他颁布《金玺诏书》确认并完善了皇帝选举的过程,捷克国王成为七选侯之一。波西米亚王国不再是皇帝的封地。查理还使布拉格成为帝国都城。他实施了一大批建筑计划,其中就包括在旧城区东南部建立新城。王室城堡也得到重建。1348年布拉格查理大学的建立具有重要意义。查理的目的是使布拉格成为国际教育中心,大学也被分为捷克,波兰,萨克森和巴伐利亚几个部分,每部分都有一票的决定权。但是查理大学日后将成为激进的捷克民族主义的中心。查理在1378年去世,他的儿子文西斯劳斯四世即位。

15世纪:胡斯运动

胡斯运动(1402至1485年)是一场宗教和民族双重性质的运动。作为宗教改革运动,它代表着对教廷权威的挑战和对国家在宗教事务决定权的要求。作为捷克民族运动,它包含着反帝国和反德意志的含义,因此也被认为是捷克与德意志长期斗争的一部分。胡斯运动也被许多捷克人视为基督教世界新教改革运动的一部分。

胡斯主义是在文西斯劳斯四世统治期间(1378至1419年)兴起的,那是教廷分裂的时代,随之帝国也长期处于无政府状态,此时查理大学的论战就酝酿着这场运动。1403年扬胡斯成为大学校长。作为一个改革派传道者,胡斯支持英格兰约翰威克里夫反教廷反教阶的学说,经常称之为“改革的启明星”。随着胡斯逐渐知名,胡斯主义以其弃绝财富,腐化和天主教会层级制度倾向闻名。它鼓吹威克里夫对神职人员纯洁守贫的学说,还坚持平信徒也应同时享用圣餐和圣酒(天主教会则将圣酒只留给神职人员)。胡斯较为温和的追随者,圣杯派取名于拉丁词sub utraque specie,意为“每种都领有”。一个较为激进的派别很快诞生了——塔波尔派。塔波尔派取名自他们在波西米亚南方的要塞塔波尔,他们拒绝教会的学说,把《圣经》作为所有信仰问题的唯一权威。

胡斯赴任后不久,德意志的神学教授就要求谴责威克里夫的著作。胡斯提出抗议并得到大学中捷克人的支持。由于捷克人在决定政策中只有一票,而德意志则有三票,他们在选举中失败了,正统学说的地位得到维护。之后捷克人一直要求修改大学章程,提出应给本地教工,也就是捷克人,更多的代表权。波西米亚国王文西斯劳斯的优柔寡断更加剧了这场争论。他最初支持任命德意志人充任各种管理职务,这激起了捷克贵族的民族情绪,将他们推到了胡斯一边。德意志教工得到了布拉格大主教日比涅克和德意志神职人员的支持。出于政治原因,文西斯劳斯转而支持胡斯,并与改革者结盟。1409年1月18日,文西斯劳斯签署《库特纳霍拉法令》(它成为欧洲一些重要大学的样本),捷克人将有三票投票权,而外国人只有一票。结果成百上千的德意志教工学生离开,他们又建立了莱比锡大学。?但是胡斯只取得了短暂的胜利。他在布道中反对兜售赎罪券,因此失去了可以得到销售额一部分的国王的支持。1412年胡斯和他的追随者被大学开除,并被驱逐出布拉格。在两年间,改革者在整个波西米亚巡回布道。1414年胡斯被召到康斯坦茨公会议为自己辩护。他在会上被谴责为异端,在1415年被烧死在火刑柱上。

胡斯的死激起了长达几十年的宗教战争,胡斯战争。尽管得到匈牙利和德意志军队的支持,亲教皇的匈牙利国王西格斯蒙德——他在1419年文西斯劳斯死后继承波西米亚王位——多次试图夺取对王国的控制权,但都失败了。在一名捷克自耕农扬日什卡的领导下,塔波尔派进入首都。宗教斗争席卷全国,在德意志人占主导的城镇中尤其激烈。捷克市民和天主教的德意志人分为两派;许多人死于屠杀,大多数德意志幸存者都逃往或被流放到神圣罗马帝国去了。战争改变了波西米亚的面貌,影响直至今天,如果不是因为战乱的话,这里本应该有多得多的德意志人。西格斯蒙德在波西米亚天主教徒的支持下领导或煽动了多次十字军征伐。胡斯战争就沿着这样的模式进行:十字军征伐一发动,温和和激进的胡斯派就团结起来击退进攻。一旦威胁消失,胡斯派军队又会转向蹂躏天主教同情者的土地。尽管很多历史学家将胡斯派刻画为宗教狂热分子,不应该忘记的是,他们是在与不承认胡斯派存在权利的国王和教皇斗争,保卫自己的土地。在日什卡的领导下,他的军队占据了很多城堡,修道院和村庄,驱逐天主教神职人员,没收教会土地。

在与西格斯蒙德的战争中,塔波尔派军队还进入了今天的斯洛伐克。宗教战争中的捷克避难者来到这里定居,1438至1453年间,一个捷克贵族布兰迪的扬杰斯卡控制了从兹沃伦中部到科希策的斯洛伐克南部大部。胡斯派的学说和捷克语《圣经》由此在斯洛伐克人之间传播开来,为日后捷克与斯洛伐克的联系打下了基础。?1437年西格斯蒙德去世后,波西米亚议会选举奥地利公爵阿尔伯特为继承人。但是阿尔伯特也死了,于是他的儿子“遗腹子”拉斯洛——他在父亲死后才出生,由是得名——成为国王。在拉斯洛年幼时,波西米亚由圣杯派贵族组成的摄政会议统治。捷克人的内部分歧时摄政会议的首要挑战。一部分捷克贵族坚持天主教信仰,忠于教皇。1433年,一名圣杯派代表出席巴塞尔公会议,可能是要与天主教会和解。公会议的《巴塞尔宗教协定》接受了胡斯派在《布拉格宗教改革四章》中表达的基本原则:平信徒饼酒同领;自由传播《福音书》;没收教会土地和惩罚公共事务中的罪人。但是教皇拒接接受此协定,捷克天主教徒与圣杯派的和解也就无从实现了。

后来成为波西米亚“国民国王”的伯德布莱迪的乔治成为圣杯派的领袖。乔治任命圣杯派教徒洛基肯的约翰韦布拉格大主教,并成功将更激进的塔波尔派纳入捷克改革教会。天主教派被驱逐出布拉格。拉斯洛在1457年死于瘟疫,1458年波西米亚国会选伯德布莱迪的乔治为国王。但是教皇拒绝承认这次选举。捷克的天主教贵族组成了泽勒纳霍拉联盟,在乔治1471年去世之前一直在挑战其权威。

1471-1526:亚盖沃王朝

胡斯派国王去世后,波西米亚国会选举波兰亲王拉斯洛亚盖沃为国王。1490年瓦迪斯瓦夫成为匈牙利国王,波兰的亚盖沃王朝于是通知统治着波西米亚和匈牙利。亚盖沃国王是波西米亚的遥领国王,他们对王国的影响很小,政府实权于是落到地方贵族手中。捷克天主教徒在1485年接受《巴塞尔宗教协定》,与圣杯派和解。

1526年,瓦迪斯瓦夫的儿子,路易国王在莫哈赤战役大败于奥斯曼军队,不久就去世了。结果土耳其人征服了匈牙利王国的一部分;剩下的部分(主要是斯洛伐克)由于路易国王的联姻协定落入哈布斯堡家族手中。波西米亚国会选皇帝查理五世的弟弟,斐迪南大公继任波西米亚国王。哈布斯堡家族对波西米亚和斯洛伐克将近四百年的统治就此开始。

哈布斯堡统治与三十年战争(1526-1648)


尽管波西米亚王国和摩拉维亚边区都由哈布斯堡家族统治,它们走上的是不同的发展道路。摩拉维亚人承认奥地利哈布斯堡家族的世袭统治权,于是没有发生当地议会与哈布斯堡君主的激烈冲突。波西米亚王国历史悠久的议会则一直准备着保卫他们认为是自己的权利和自由。哈布斯堡家族推行中央集权政策,激发了冲突,而民族和宗教问题又进一步使之复杂化。

最初的冲突:16世纪

哈布斯堡的统治带来了波西米亚议会与之两个世纪的冲突。在斗争中,捷克人损失了一大部分地方贵族,特殊的宗教形式,甚至捷克语的广泛传播也被阻碍。哈布斯堡的中央集权政策自第一位统治者,斐迪南国王(1526-1564)就开始了。他消除波西米亚议会影响的努力遭到顽强抵抗。但是波西米亚议会自身也是分裂的,首要原因就是宗教分野。在几次灵活的政治活动之后,斐迪南建立了哈布斯堡在波西米亚的世袭继承权。议会无权建立选举原则,甚至无权确认国王,这使他们的地位大大降低。

波西米亚的冲突被宗教改革和之后东欧的宗教战争进一步复杂化。捷克改革教会(胡斯教会)的信徒反对天主教的哈布斯堡王朝,后者得到捷克和德意志天主教徒的支持。1517年的路德改革为这场斗争引入了一个新的因素:波西米亚大量德意志市民接受了《改革信纲》(路德宗?和加尔文宗都接受);胡斯派分裂了,其中一个派别选择与德意志新教徒合作。1537年,斐迪南向捷克人作出让步,承认《巴塞尔宗教协定》,接受了温和的圣杯派。但是这次和解为时甚短。

1546年,德意志新教徒团结在施马尔卡尔登联盟下发动了对神圣罗马帝国皇帝查理五世的战争。斐迪南想要支持哥哥,而胡斯派和亲新教的捷克贵族则同情德意志新教诸侯。斐迪南与波西米亚议会的武装冲突在1547年爆发了。但是波西米亚人并不团结;斐迪南取得了胜利,随后捷克叛乱者就遭到了报复。捷克圣杯派贵族的产地被没收,其特权也被废除。四名叛乱者(两名小贵族和两名市民)在王室宫殿前的广场上被处决。胡斯派的一个在叛乱中表现积极的派别,捷克兄弟会的成员此时遭到严厉镇压。他们的领袖约翰奥古斯塔主教被判处16年监禁。已经成为皇帝的斐迪南(1556-1564)在布拉格建立耶稣会学院,将耶稣会传教士引入波西米亚,试图以此扩展天主教在波西米亚的影响。

白山战役

哈布斯堡与捷克之间和天主教徒和新教徒之间的不和在17世纪初期爆发为一场公开冲突。当时捷克人利用两个帝位竞争者的斗争,在1609年援引鲁道夫一世皇帝(1576-1612)允诺对捷克新教教会实行宽容政策的诏书,成功的将查理大学的控制权给予捷克国会,还得到了其他一些让步。鲁道夫的继承人,马提亚斯(1612-1617)是一名狂热天主教徒,迅速转而反对议会。对鲁道夫诏书中对王室和教会领地条款的违背和马提亚斯对狂热天主教顾问的依赖都进一步加剧了紧张局势。1618年,两名天主教帝国顾问被扔出布拉格城堡的窗户,成为波西米亚议会公开放抗哈布斯堡的信号。波西米亚议会决定征召一支军队,驱逐耶稣会,并使波西米亚王位继承实行选举制。他们选出一位加尔文宗教徒,帕拉廷选侯弗雷德里克为波西米亚国王。波西米亚军队现在正与帝国军队对阵。1620年11月8日,捷克议会在布拉格附近的白山大败。

战败的后果:1620-1648

捷克人在白山战役战败后帝国采取的措施有效地确保了哈布斯堡的权威和天主教会的主导地位。许多捷克贵族被处决;其他人被迫离开王国。白山战役后,大约有五分之六的捷克贵族不久后就被流放,他们的领地都被没收了。大批捷克和德意志新教市民逃离。1622年,查理大学与耶稣会学院合并,波西米亚的整个教育体系都被耶稣会控制。1624年所有非天主教牧师都被一道国王法令驱逐了。

《修正土地法令》(1627)为哈布斯堡专制政府建立了法律基础。所有捷克土地都成为哈布斯堡家族的世袭领地。波西米亚和摩拉维亚议会的立法职能都被取消了;之后所有立法都由国王敕令进行,议会只有名义上的批准权。王国的最高长官由当地贵族选任,严格从属于国王。这样波西米亚王国独特的自治权几乎丧失殆尽。哈布斯堡的统治还得到大批从南德意志迁入波西米亚的天主教徒的支持。德意志人得到了大部分被没收的捷克地主的土地,他们成为波西米亚的新贵族阶层。剩下的捷克天主教贵族逐渐放弃了捷克民族主义,成为帝国体?系的忠实仆从。德意志的天主教徒移民还接管了商业和工业。

捷克战败后,宗教战争仍在继续。德意志新教诸侯与神圣罗马帝国皇帝之间进行的三十年战争中,外国势力不断介入,战事早已扩展到德意志之外。捷克人为各方都效力过:大多数叛乱的捷克将军加入新教军队;而华伦斯坦的阿尔布雷希特是帮助帝国中最杰出的捷克人。波西米亚自始至终都是战场。贝瑟伦嘉伯亲王的匈牙利军队在土耳其雇佣军的支援下与皇帝作战,周期性的劫掠斯洛伐克和摩拉维亚。新教的德意志军队和后来的丹麦,瑞典军队也蹂躏捷克的省份。许多城市,村庄和城堡都被摧毁。卢萨蒂亚在1635年并入萨克森。

1648年的《威斯特伐利亚条约》确认波西米亚并入首都位于维也纳的哈布斯堡帝国。波西米亚王国实际上失去了独立地位。

捷克人将接下来的1620/48至18世纪末成为“黑暗时代”。在这百年间,捷克遭到外国军队蹂躏,被德意志化,经济和政治也十分衰弱。波西米亚议会于哈布斯堡专制权力的斗争导致波西米亚议会完全从属于哈布斯堡的利益。白山战役之后,捷克失去了自己的本土贵族阶层,改革教义和生机勃勃的捷克新教文化。随着外国人,主要是德意志人,的涌入,德语在政府和社交场合的地位日渐提高。波西米亚王国现在无非是哈布斯堡帝国的一个省份罢了。

中央集权与民族复兴(1648-1867)


哈布斯堡的团结

1683年,利奥波德一世(1656-1705)击败土耳其人,为匈牙利王国收复故土铺平了道路。约瑟夫一世短暂的统治(1705-1711)之后是查理六世(1711-1740)。1720至1725年之间,查理签署了一系列条约,确认了哈布斯堡家族的各块领地接受在哈布斯堡统治下的统一,并承认哈布斯堡家族包括女性支系的世袭继承权。

开明专制:1740-1815

玛利亚特雷莎(1740-1780)和她的儿子约瑟夫二世(1780-1790)——他在1765年之后成为皇帝和共治者——在位期间实行开明专制。在18世纪启蒙思想家的影响下,玛利亚-特雷莎和约瑟夫致力于对波西米亚王国进行理性而有效的管理。因此他们反对地方特权和议会的权力,推崇通过中央集权的帝国官僚政府进行统治。同时他们还推行改革,取消了反宗教改革的压迫措施,允许世俗的社会进步运动。

玛利亚特雷莎继承哈布斯堡的领地遭到日益强大的霍亨佐伦家族领土野心的挑战。普鲁士国王弗雷德里克二世联合巴伐利亚和萨克森公爵,在1741年入侵波西米亚王国。巴伐利亚公爵查理阿尔伯特被捷克贵族拥立为王。尽管玛利亚特雷莎收复了波西米亚王国大部,1743年在布拉格加冕为女王,除特申,奥帕瓦和克尔诺夫外的工业发达的西里西亚全都割让给了普鲁士。?为了使行政管理更合理,玛利亚?特雷莎推行中央集权和官僚化的政策。波西米亚剩余的部分被直接并入奥地利诸省。王国独立的枢密院被废除,取而代之的是奥地利-波西米亚联合枢密院。捷克议会的最后一点政治权力也被剥夺了,其职能由女王任命的帝国民事官员履行。捷克和奥地利的诸省被细分为若干行政区。德语成为官方语言。

1770-1771年的打饥荒导致国内十分之一的人死亡。

玛利亚特雷莎和约瑟夫二世推行的进一步改革反映了一些启蒙运动的原则,比如废除封建的社会结构,削减天主教会的权力等。玛利亚特雷莎在教育上推行国家主导的德意志化政策,消除了耶稣会的影响,将教育重点从神学转向科学。农奴制在玛利亚特雷莎时期得到改良——强制劳动减少了,农奴们也可以不经领主同意就结婚或变更住所——而到约瑟夫二世时期就直接被废除了。1781年,约瑟夫的《宽容敕令》将信仰自由扩展到路德宗和加尔文宗教徒上。

玛利亚特雷莎和约瑟夫二世的开明专制在近代捷克国家发展的过程中起了重要作用,但是其中也充满了矛盾。一方面,中央集权政策扫除了波西米亚王国独立的最后一点痕迹,还使得帝国行政与贵族德意志化。另一方面,通过废除反宗教改革最恶劣的措施和推行社会,教育改革,他们为经济进步和社会动员的可能性打下了基础。这对波西米亚的影响是多方面的。许多贵族将土地租出去,将利润投到工业企业中,如纺织,煤炭和玻璃加工业等。现在可以自由离开土地的捷克农民迁往城市和加工业中心。之前主要居住着德意志人的城市中,捷克元素越来越多。捷克农民的儿子可以上学;一些人还上了大学,一个新的捷克知识精英阶层出现了。同时,波西米亚人口几乎翻了两番,同样的事情也发生在摩拉维亚。

但是在贵族的压力下,约瑟夫的继任者,利奥波德二世(1790-1792)撤销了很多约瑟夫的敕令,还恢复了一些封建特权(农奴制直到1848年才彻底废除)。弗朗西斯二世统治期间(1792-1835),贵族和教会反动力量集聚起了力量。与革命法国的战争和之后的拿破仑战争使反动运动暂时受阻。1804年,弗朗西斯二世将奥地利(奥地利,波西米亚王国,匈牙利,加利西亚和意大利一部分)整个纳入帝国,而两年后神圣罗马帝国也被正式解散了。奥地利帝国诞生,在新建立的德意志邦联中将起到领导地位。1815年拿破仑被彻底击败后,奥地利外交大臣梅特涅亲王设计的反动政策将主导整个欧洲事务。

开明专制摧毁了波西米亚王国仅存的痕迹。波西米亚本土机关的解散和德语的主导地位似乎威胁到了捷克民族的生存。但是开明专制也为捷克人民提供了新的教育和经济机会。开明君主无意间为捷克民族复兴埋下了伏笔。

民族复兴

. 十九世纪上半叶是中欧民族觉醒的时代。德意志民族主义——被与法国革命军的对抗点燃——和拿破仑的扩张都激发了作为被统治者的斯拉夫人的民族复兴情怀。以共同语言和文化定义的“民族”概念引发了人们的观念觉醒,为日后为争取政治自治的斗争打下了基础。

在贵族大部分是德意志人或被德意志化的波西米亚,捷克民族复兴运动的领袖就是新的知识分子,大多数出身农家。只有一小部分贵族为复兴运动提供了支持。

民族运动的最初阵地是在语言学上。学者试图将本土语言记录下来并使之系统化。1791年查理-斐迪南大学建立了捷克语言与文学教席。但是捷克语言是只被农民使用的地方性语言。使捷克语文学化并将捷克语学习引入学校的任务是由约瑟夫杜布洛斯基和约瑟夫约曼完成的。在他们的努力下,捷克语文学日益繁荣,捷克阅读人数也日渐增加。早期捷克语文学的杰出人物包括:诗人扬卡罗尔(斯洛伐克人),弗朗提塞克赛拉克维斯基,卡雷尔雅罗米尔艾尔班和卡雷尔海尔奈克曼查;剧作家瓦科拉夫克里门特克里希佩拉和约瑟夫卡亚坦;记者布劳纳和卡雷哈维利希克布罗斯基。

捷克复兴运动在捷克学术界的中心,波西米亚王国博物馆建立(1818)后有了组织基础。1827年博物馆开始出版日报,成为第一份长期宣传捷克民族主义的刊物。1830年博物馆吸收了一个致力于出版学术和大众图书的捷克知识分子协会。博物馆中包括爱国学者和贵族,他们努力建立与其他斯拉夫人的联系,使布拉格成为斯拉夫人的学术和文化之都。?捷克复兴运动的主要旗手是弗朗提塞克帕拉基。作为被胡斯派传统的民族精神吸引的摩拉维亚新教徒后裔,帕拉基成为捷克伟大的历史学家。他的不朽著作,五卷本的《捷克民族史》关注的主要是捷克民族为政治自由做的斗争,它是现代捷克人生命和思想的一大支柱。自诩为伟大教育家和捷克兄弟会领袖,扬阿莫斯科曼斯基(夸美纽斯)的后裔和继承人的帕拉基在1848年革命中成为捷克民族的政治领袖。跟随科曼斯基的道路,帕拉基发展出了一套以文化复兴为基础的政治阵地。

1848年革命

法国的1848年革命酝酿着一系列反对专制政府的自由主义和民族主义运动。革命遍及整个奥地利帝国,皇帝斐迪南一世(1835-1848)许诺以宪法和国会为基础重组帝国。

在波西米亚王国,一个包括德意志人和捷克人的国民委员会建立了。但是波西米亚的德意志人倾向于建立一个包括各个德语区的大德意志国家。波西米亚德意志人很快就退出了委员会,预示着之后历史中的德捷冲突。帕拉基提议将奥地利-斯拉夫主义定为捷克民族主义的信条。他鼓吹保留奥地利帝国作为反抗德意志和俄国扩张的缓冲区。他还提议将帝国按照民族联邦花,将波西米亚的德意志区与奥地利合并,而捷克与斯洛伐克另成一体。帕拉基还建议帝国内加起来占多数的各民族斯拉夫人应该组建一个政治实体以维护共同利益。1848年6月,捷克人召开了第一次斯拉夫大会,讨论奥地利帝国的斯拉夫人,包括捷克人,斯洛伐克人,波兰人,鲁塞尼亚人(乌克兰人),斯洛文尼亚人,克罗地亚人和塞尔维亚人政治地位改善的可能性。

捷克民族复兴运动在此之前已经由一些知识分子小团体发动了。最初民族运动限于讨论语言,艺术和文化。但1848年革命期间,捷克人做出了大胆的政治要求。革命还显示出反对哈布斯堡专制统治的德意志自由主义者也是反对捷克民族热情的。很明显的是,捷克民族运动必须同时与哈布斯堡专制统治和敌意日增的德意志民族主义对抗。

革命后的妥协(1848-1867)

1848年革命后,弗朗茨约瑟夫试图维护专制君主制,将所有民族控制在自己手中。但是哈布斯堡王朝经历了一系列失败。1859年,他们在索尔法里诺战役失败后被赶出意大利,1866年,他们在普奥战争中战败,被驱逐出德意志邦联。为了增强自身地位,弗朗茨约瑟夫愿意改善与匈牙利人的关系。最初似乎他也要对波西米亚做出一些让步,但最终皇帝还是在1867年只与匈牙利贵族达成妥协。

奥匈帝国中的波西米亚(1867-1918)


1867年的奥匈妥协方案建立了二元君主国奥匈帝国。帝国的两部分有共同的统治者,实行共同的外交政策,有一定的公共财政。此外,奥地利和匈牙利实际上成为互相独立的国家,有各自的议会,政府,行政和司法机关。

尽管经历了多次危机,二元体制还是一直存在到1918年。这就使得匈牙利人和德意志人分别在匈牙利和奥地利部分占据主导地位。尽管帝国的两部分都有议会,在奥地利推行一系列公民权改革——在1907年实行男性公民普选时达到最高点——之后,捷克人才得以在奥地利的政治生活中日益活跃起来。在1914年之前的几十年间,政府中有一批非德意志部长,甚至还有一位波兰首相,但是在帝国终结之前,奥地利的德意志人一直主导着最高层的政治权力。在地方,各民族在19世纪六七十年代的地方政府改革之后控制了省和区一级的相当权力。帝国既无力,也不愿解决民族问题,在逐步升级的国际危机面前,其议会体制便日渐衰弱。

在奥地利,德意志自由主义者在1867至1879年间把持着议会大权。他们决心维护帝国奥地利部分中德意志人的主导地位。捷克领袖,后来被称为“旧捷克人”,倾向于与保守和德意志化的波西米亚贵族结盟,鼓吹复兴传统的波西米亚自治。他们本质上是想以与匈牙利类似的宪政改革方式复辟波西米亚王国(包括摩拉维亚和西里西亚)。1871年,旧捷克人似乎就要成功了,因为政府同意了将恢复波西米亚王国历史权利的《基本法》。但随之而来的就是德意志和匈牙利自由主义者的暴力抗议,于是《基本法》从未实施过。

针对帝国中斯拉夫人数的增长,德意志自由主义者反对奥地利队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的占领。外交政策被拒绝的皇帝干脆解散了自由派政府,转而让爱德华塔夫伯爵组成保守的“铁环内阁”(1879-1883)。塔夫政府比自由派更多的考虑斯拉夫人,因此得到了旧捷克人的支持。捷克人与塔夫的合作取得了一些重要成果。1880年颁布的语言法令使捷克语在波西米亚政府内部和法律界与德语地位平等。1882年布拉格的查理-斐迪南大学被分为两个部分:捷克部分和德意志部分。但是这些让步似乎并未让崛起的捷克工商资产阶级满足。捷克人和德意志人为了控制行政和教育机关爆发了激烈冲突。尽管一部分旧捷克人试图在1890年达成波德妥协,他们还是被更年轻也更激进的新知识界取代了。第二年,旧捷克人大败于新捷克人,尝试妥协的年代结束了。?在波西米亚,捷克人与德意志人的关系日渐恶化,而摩拉维亚相对而言还比较平静。尽管摩拉维亚的独立行政地位在18世纪就被废除了,1849年它又复辟了。与波西米亚不同,1905年时,占多数的捷克人与德意志人之间在卡雷尔伊曼纽尔齐洛丁治下达成妥协。德语仍然占据微弱的优势,但捷克语言和文化的保存已经得到立法保证。这项妥协在1918年哈布斯堡帝国崩溃之前似乎很奏效。

在帝国的最后十年中,捷克人与德意志人的的蓄意阻挠使议会政治归于无效,政府也频繁呢更迭。新捷克党的重要性在于他们改变了捷克政治的方向。鼓吹民主和社会主义的政党触电了。1900年,大学教授和前新捷克党代表,日后将成为捷克斯洛伐克共和国总统的托马斯马萨里克组建了捷克进步党。捷克进步党的基本目标是追求人民主权下的民族自治,支持议会政治,鼓吹普选权并抵制激进主义。

在世纪之交,一些捷克和斯洛伐克领袖开始使用“捷克斯洛伐克”这个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