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出性老龄化


请输入要查询的词条内容:

产出性老龄化




产出性老龄化


产出性老龄化(productive ageing),又称“生产性老龄化”,最早由美国学者巴特勒提出。其一般被界定为“发挥个人能力从事商品和服务生产的老龄人口的任何活动,而这种贡献并不考虑老年人是否得到报酬。”

产出性老龄化的功能


从实现方式看,产出性老龄化包括了两个面向的活动:一是“外向性”活动,如继续就业、做志愿服务、照料他人。二是“内向性”活动,如继续学习、发展能力、自我实现等。虽然前者相对而言更富“利他”色彩,但后者无疑也为老年人参与社会提供了可能。由此,老龄化作为人口演变的自然过程就被赋予了积极功能,具体表现为以下方面。

(一)改善个人及家庭的福祉

首先,产出性活动有助于增加老年人的收入,提高其自养能力,因而可以减少老年人对亲属的依赖,并促进家庭资本存量的增加。其次,老年人参与社会的过程也是发展能力、拓展社会资本和继续社会化的过程,因而有利于其维持自信心和效能感。再者,老年人参与社会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离群索居对身心功能造成的损害,促进了健康老龄化。

(二)助益经济发展

首先,产出性老龄化倡导老年人延长职业生涯,可以为经济发展储备更丰富的人力资本。其次,老年人继续就业也意味着养老金发放时点的延后和社会转移支付压力的减轻。而且,推迟退休也往往伴随着社会保险缴费期的延长,因而有助于社会保障资金的积累。再者,老年人提供志愿服务、非正式照顾,参与社区建设,也可以降低公共服务的成本,进而对经济发展产生一定的支持作用。

(三)有利于推进社会建设

首先,老年人运用知识和经验,发挥专业和特长,可以补充机构正式服务的不足。例如,我国老龄委发起的“银龄行动”就动员了许多老年知识分子为有需求的人士提供医疗服务、文化教育和技能培训,取得了很好的社会效益。其次,老年人参加社区组织、互益团体,从事慈善或公益活动,有助于促进社会团结与社会和谐。再次,老年人照顾家人、关爱他人,也有助于融洽代际关系,推动利他主义精神的传承。产出性老龄化为应对“人口革命”提供了一个潜在的积极视角,即推动老年人参与社会、发挥能力不仅可使老年人自身和家庭获益,而且也能够对经济发展与社会建设做出贡献。

产出性老龄化要警惕的3个误区


一是如果将产出性参与“义务化”,就会加剧老年人的不公平感;

二是如果只关注“老年精英”的社会参与,就会加剧老年群体内部的阶层分化;

三是如果不能关照老年人口的多样性需求,就会降低产出性老龄化的效果。

相关分词: 产出 老龄化 老龄 龄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