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塔


请输入要查询的词条内容:

长安塔


长安塔位于2011西安世园会园区制高点小终南山上,是2011西安世园会的标志,也是园区的观景塔。

中文名称:长安塔

类别:塔

地点:陕西西安浐灞生态区

竣工时间:2011年

开放时间:2011年4月28日

高度:99米

设计主题:天人长安,创意自然



简介


长安塔位于2011西安世界园艺博览会园区制高点小终南山上,是2011西安世园会的标志,也是园区的观景塔,游人可登塔俯瞰,全园美景尽收眼底。该塔由建筑大师张锦秋院士设计,在设计上保持了隋唐时期方形古塔的神韵,同时增加了现代元素,既体现了中国建筑文化的内涵,又彰显出时尚现代的都市风貌,是生态建筑的实践和示范,建成后的目标是成为提升西安城市建筑文化内涵的标志性建筑。

设计主题


天人长安,创意自然城市与自然和谐共生。

概况介绍


(1)文化的标志性

此塔具有“天人长安”文化的标志性,其形象带有“长安”的特色。此塔根据唐长安宝塔的特点设计成方形,塔外观造型具有唐代木结构塔的造型特点。反映历史上长安人与自然的共生共荣,此塔具有文化的标志性。

(2)时代的标志性

全塔采用先进的内钢框架支撑结构,自重轻、施工快,且钢材为可循环材料,节能环保。屋顶及所有挑檐均采用安全玻璃,与墙体的玻璃幕墙共同构成水晶塔的效果。

(3)尺度的标志性

根据实施性详规,长安塔坐落在小终南山上,是景区的制高点建筑,是主、副两条景观轴的交汇点。对全园成景,同时也是俯瞰全园景观最好的景点。

设计亮点


长安塔外形具有唐代传统木塔的特点:一层挑檐上面有一层凭座,逐层收分,充满韵律。各层挑檐尺寸开阔上扬,体现唐代木结构建筑出檐深远的特色和风采 。

檐下与柱头之间用金属构件组合,是传统建筑檐下斗拱系统的抽象和概括。玻璃幕墙退在外槽柱内侧,通过玻璃肋与柱、梁固定。一系列处理使唐风唐韵的建筑充满了现代感。

长安塔大量采用钢结构和相关构件,具有自重轻、强度高、抗震性能好、便于工业化生产等优势,而且节能省地、可循环利用,建造和拆除时对环境污染较少,被誉为21世纪的“绿色建筑”。

结构及技术


长安塔保持了隋唐时期方形古塔的神韵,同时增加了现代元素。长安塔由全钢结构加上超白玻璃幕墙组成,塔高99米,地上部分分为7层明层和6层暗层,加上地下1层,共计14层。所谓明层,就是四面玻璃通透,全自然采光;而暗层被屋檐遮挡,四面是墙壁,需要灯光照明。这样,从外观看,这仍是一座7层“佛塔”。塔采用钢结构框架,屋顶和所有挑檐都采用透明的安全玻璃,墙体也采用玻璃幕墙,保留了唐代传统的挑檐结构,构成水晶塔的效果,充满了现代感,是俯瞰园区的最佳景点。

长安塔采用了大量钢结构、玻璃和不锈钢,虽然先期投入大,但利于可持续发展。张锦秋说,这座塔要符合现代人的审美观念和对环保的追求,科技含量必不可少,“钢结构自重轻、强度高、抗震性能好,而且节能省地、可循环利用,对环境污染较小。”长安塔既体现了中国建筑文化的内涵,又彰显出时尚现代的都市风貌,是生态建筑的实践和示范,已成为提升西安城市形象的标志性建筑,被建筑界誉为21世纪“绿色建筑”的典范。

长安塔空调系统的冷热源全部来自地源热泵,有效利用可再生资源,用电量只有传统中央空调的40%左右,并且几乎没有温室气体和“三废”排放。此外,塔上的景观灯,全部采用LED灯,不仅节能环保、寿命长,而且色彩变化丰富。

设计理念


长安塔的设计主题是天人长安,创意自然。根据实施性详规,长安塔坐落在小终南山上,是景区的制高点建筑,是主、副两条景观轴的交汇点。对全园成景,同时也是俯瞰全园景观最好的景点。该塔具有“天人长安”文化的标志性,其形象带有“长安”的特色。此塔根据唐长安宝塔的特点设计成方形,塔外观造型具有唐代木结构塔的造型特点。反映历史上长安人与自然的共生共荣,此塔具有文化的标志性。

据张锦秋院士介绍,“长安塔不是简单的观光塔,而是文化标志性建筑,首先要体现中国传统的‘天人合一’的自然观、宇宙观哲学思想。这就要求塔与周围的山水融为一体,塔成为自然环境的有机组成,同时人在塔中也有融于自然、能与自然互动之感。”

另一方面,作为西安的地标性建筑,要表现西安千年古都的背景,必须蕴含这个城市的历史信息。塔在中国传统文化里象征着吉祥。但张锦秋并没有简单地仿古。“历史已经翻过了1000多年,浐灞(世园会址所在地)是一块充满现代感的土地,如果这个塔造得跟唐代一模一样,就不是西安的新地标了。”她在长安塔的设计中,突出了鲜明的时代精神。

设计把握了远观塔势、近赏细形的原则。远望长安塔,具有唐代方形古塔的造型特色,每一层挑檐上都有一层平座,逐层收分,韵律和谐。各层挑檐体现了唐代木结构建筑“出檐深远”之势。但檐下与柱头间却用金属构件组合,抽象地概括了传统建筑檐下斗拱系统。玻璃幕墙设在外槽柱内侧,通过玻璃肋与立柱和横梁固定。这一系列处理,使长安塔蘸满唐风唐韵,又不失晶莹剔透的现代感,它生于斯、长于斯,而非“天外来客”。

张锦秋说:“长安塔,‘天人合一’是它的‘灵魂’,唐风方塔是它的‘形态’,现代钢结构是它的‘骨架’,而蕴含高科技的超白玻璃和不锈钢的造型构件则是它的‘肌肤’。

在塔的内部空间,建筑师也试图创造一个永恒的绿色环境。张锦秋提出把塔的7个明层的塔心筒墙面视作一幅巨画,用油画的手法绘出一组菩提树林,菩提象征着圣洁、和平、永恒。这是园中塔、塔中树的生动畅想。在建筑师、画家、室内设计师的密切合作之下,这个畅想终于成为现实。

设计特色


长安塔外形具有唐代传统木塔的特点:一层挑檐上面有一层凭座,逐层收分,充满韵律。各层挑檐尺寸开阔上扬,体现唐代木结构建筑出檐深远的特色和风采。

檐下与柱头之间用金属构件组合,是传统建筑檐下斗拱系统的抽象和概括。玻璃幕墙退在外槽柱内侧,通过玻璃肋与柱、梁固定。一系列处理使唐风唐韵的建筑充满了现代感。

长安塔大量采用钢结构和相关构件,具有自重轻、强度高、抗震性能好、便于工业化生产等优势,而且节能省地、可循环利用,建造和拆除时对环境污染较少,被誉为21世纪的“绿色建筑”。

设计者简介


张锦秋,中国建筑西北设计研究院总建筑师,中国首批命名的十五位“建筑设计大师”中唯一的女性,也是首批中国工程院院士中水利、土木、建筑学部内的唯一女性。

1936年,张锦秋出生于四川成都。1960年,她毕业于清华大学建筑系。1966年起,张锦秋开始在中国西北建筑设计研究院从事建筑设计,曾参与过毛主席纪念堂的方案设计。1991年,她获得首批“中国工程建筑设计大师”称号,并就任中国建筑西北设计院总建筑师。1994年,张锦秋当选为首届中国工程院院士,2001年,获得首届“梁思成建筑奖”。

张锦秋主持设计了包括陕西历史博物馆、唐华宾馆、钟鼓楼广场、华清宫唐代御汤遗址博物馆等在古城西安涌现的诸多被誉为“新唐风”的出色建筑。2000年底,她被评为首届“梁思成建筑奖”九位国内建筑界顶尖级建筑大师之一,也是唯一的女性获奖者。从第二届开始,这个奖项每届只从全国众多的候选人中产生一位。

相关分词: 长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