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生态景观格局及生态环境效应


请输入要查询的词条内容:

城市生态景观格局及生态环境效应




图书信息


作者:夏北成

出版社: 科学出版社; 第1版 (2010年11月1日)精装: 330页

正文语种: 汉语

开本: 16

ISBN: 7030292766, 9787030292766

条形码: 9787030292766

产品尺寸及重量: 26 x 18.8 x 2.2 cm ; 1.1 Kg

内容简介


《城市生态景观格局及生态环境效应》以城市生态环境为研究背景,从城市生态景观的格局及动态探讨生态景观的环境效应。全书共四篇14章。内容包括城市植被、森林、绿地、廊道和城市热岛等多方面的生态环境要素以及各环境要求的生态环境效应。生态景观是城市生态系统中最宝贵的生态资源,深人研究发挥城市生态景观的环境效应,可为解决城市环境问题提供理论依据。

《城市生态景观格局及生态环境效应》可供从事环境科学、生态学的科研与教学人员,从事环境保护、环境管理和生态环境评价等方面的管理人员,在环境科学、环境保护、地理规划、生态学农业环境保护等多领域的相关人员和学生、研究生以及关心环境保护和生态保护的有关人员阅读。

目录


前言

第一篇 城市景观生态学及景观格局

第一章 城市生态学与城市景观生态学

1.1 城市化与城市生态学

1.2 城市景观生态学研究的进展

1.3 城市景观生态学研究的内容与方法

第二章 广州市生态景观格局动态

2.1 广州城市生态景观及其要素的研究现状

2.2 研究方法

2.3 土地覆盖景观的数量结构与动态变化

2.4 景观格局特征及其动态变化

2.5 景观特征的时空与梯度分异

第三章 深圳市生态景观格局

3.1 数据分析与现场调查

3.2 深圳市生态景观空间格局分析

3.3 深圳市景观类型的特征

3.4 深圳市景观格局梯度分析

3.5 小结

第四章 城市热环境与热力景观

4.1 城市热环境研究概述

4.2 城市热环境的观测与诊断分析

4.3 城市热环境数值模拟研究

4.4 热环境空间格局研究及遥感技术的应用

4.5 城市热环境及热力景观空间格局研究

4.6 城市热力景观空间格局动态演变特征

第二篇 城市植被景观生态学

第五章 城市植被覆盖度动态与空间结构

5.1 基于遥感影像的植被覆盖度

5.2 广州市植被覆盖的数量结构与动态

5.3 广州市植被覆盖度的等级结构与变化

5.4 广州市植被覆盖度景观特征

第六章 城市森林景观格局与动态

6.1 城市森林景观研究

6.2 城市森林景观规划研究

6.3 广州城市森林空间格局动态变化

6.4 深圳城市森林小群落的空间动态

6.5 城市森林meta种群及其结构特征

第七章 植被初级生产力估算

7.1 植被净初级生产力的概念及其研究意义

7.2 NPP的研究现状

7.3 NPP估算的尺度问题

7.4 基于遥感技术的NPP估算原理

第八章 基于景观尺度的城市植被初级生产力估算

8.1 研究区选择及区域概况

8.2 数据处理

8.3 土地利用/土地覆盖分类

8.4 自然地理胁迫因子

8.5 厦门市植被NPP估算及其动态分析

第三篇 城市绿地与廊道景观

第九章 城市绿地景观与廊道景观

9.1 城市绿地与植被覆盖研究

9.2 廊道景观研究

9.3 城市景观生态效应研究

第十章 广州市绿地景观格局及其环境效应

10.1 广州市中心城区绿地分布及景观格局

10.2 绿地数据源及分类处理

10.3 广州市绿地景观数量结构

10.4 绿地景观格局及其环境效应

第十一章 广州廊道景观格局

11.1 绿色廊道及其结构

11.2 广州市绿色廊道体系空间格局

11.3 廊道景观的热环境效应分析

第十二章 广州市廊道景观生态环境效应

12.1 基于3s技术地表温度的反演

12.2 基于3s技术的廊道景观热环境效应

12.3 廊道景观与缓冲区土地利用变化的环境效应

12.4 廊道景观对城市热岛的缓解作用

第四篇 城市热环境景观生态学

第十三章 珠江三角洲城市群热环境时间变化特征

13.1 珠江三角洲城市群平均气温变化趋势

13.2 珠江三角洲城市群年平均温度时间尺度特征

13.3 珠江三角洲平均温度时间尺度提取和分离

13.4 珠江三角洲城市群月平均温度时间尺度特征

13.5 珠江三角洲城市群热岛强度变化特征及其形成机制

第十四章 城市热环境与大气环境的关系

14.1 广州城市热岛强度年、季时间尺度分析

14.2 广州典型时刻的城市热岛强度功率谱特征

14.3 广州城市热岛与大气环境质量在时间尺度上的响应关系

14.1 广州城市热岛强度时空分布的季节变化特征及其环境效应

主要参考文献

序言


人类在追求发展的过程中引发了许多不利于自身发展的问题,其中环境问题是最突出的,而最受关注的是生态环境的变化。目前普遍认为环境问题是社会发展的第一瓶颈,只要人类还继续追求发展,环境问题仍将层出不穷。然而,由问题而科学,这就是环境科学的产生背景及其发展的过程——问题导向型科学。环境问题集中的区域是与人[1数量或经济强度相关的,因此城市必然是问题最突出的区域。城市化是人类文明进程的主要标志,而城市化进程中城市格局的形成多数都是人类设计的(即所谓规划),但设计者们却并未曾经历过高度的城市化,因此所设计的“现代化”城市在格局上是不可能完善的,其中最突出的问题要数环境问题,特别是与景观有关的环境问题,但当试图解决这些问题时,却常常是顾此失彼。环境科学是为人类发展服务的应用科学,城市作为人类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交通、人口与财富的中心地带,就是最重要的研究对象和实践学科发展的试验场。因此,城市区域是我们研究环境问题的最好场所,也是最具重要性的。

在环境科学研究的问题中,地表覆盖的变化是最直接的和最容易认识的,如占用农田而兴建的城市、填海造地和修建公路等。土地利用覆盖变化是表观的,对这些表观变化导致的后果……环境效应进行研究,也就是最迫切的、最需要的且最受关注的,尽管人们为此已经付出了很大的努力但至今却未能获得全面解决问题的对策。因此,继续开展研究和点滴的学术积累都将是人类在这方面进步所不可少的过程。

土地利用覆盖变化直接表现为区域景观的变化,以景观生态学的方法研究区域土地利用覆盖变化正是景观生态学研究的热点领域,也是全球环境变化研究的主要内容之一。城市区域的发展或变化状况是与经济发展水平和人民生活质量紧密联系的,在经济发达地区城市生态环境更加受到关注,人们在享受良好的物质生活的同时对生态环境或生态服务的享受就有了更高的追求,研究城市区域生态效应也就更有意义。显然,与一切景观要素的空间特征类似,人口、城市建设和经济的布局等都有一定的字间格局,可对应区域生态景观效应及生态服务需求的空间关系。当生态服务需求与生态功能效应的格局相吻合时,生态效应的实际效益就达到最大化。当然,生态效益的最大化仅是一种追求,或许就是我们设想的最优规划——一种人类生活的理想状态。而为实现这种理想状态,就需要多学科持续的研究和点滴的积累,进而在城市格局、生态景观以及生态服务需求之间寻求町能的最优解。

在目前的很多关于生态问题的研究中,对生态环境效应的量化是一个焦点,量化问题很复杂,且有较大的技术难度和环境信息获取的难度。例如,我们曾经试图将行政区域的大气污染指数与区域的地表覆盖变化进行关联研究,却因很多空间信息缺失而没有获得理想结果。类似的问题还有很多,这主要是因为获取信息的过程不是一个纯科学的过程,在行政区域内获取的环境信息难以匹配自然区域的特点和地理空间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