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染病


请输入要查询的词条内容:

传染病


1 人与动物之间相互传播的一类疾病

传染病〔Infectious Diseases〕是由各种病原体引起的能在人与人、动物与动物或人与动物之间相互传播的一类疾病。病原体中大部分是微生物,小部分为寄生虫,寄生虫引起者又称寄生虫病。有些传染病,防疫部门必须及时掌握其发病情况,及时采取对策,因此发现后应按规定时间及时向当地防疫部门报告,称为法定传染病。中国目前的法定传染病有甲、乙、丙3类,共39种。



^特点


传染病的特点是有病原体,有传染性和流行性,感染后常有免疫性。有些传染病还有季节性或地方性。传染病的分类尚未统一,有人按病原体分类,有人按传播途径分类。传染病的预防应采取以切断主要传播环节为主导的综合措施。传染病的传播和流行必须具备3个环节,即传染源(能排出病原体的人或动物)、传播途径(病原体传染他人的途径)及易感者(对该种传染病无免疫力者)。若能完全切断其中的一个环节,即可防止该种传染病的发生和流行。各种传染病的薄弱环节各不相同。在预防中应充分利用。除主导环节外对其他环节也应采取措施,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预防各种传染病。

^特征


^有病原体

每种传染病都有其特异的病原体,包括病毒、立克茨体、细菌、真菌、螺旋体、原虫等。

^有传染性

病原体从宿主排出体外,通过一定方式,到达新的易感染者体内,呈现出一定传染性,其传染强度与病原体种类、数量、毒力、易感者的免疫状态等有关。

^有流行性、地方性、季节性

1.流行性 按传染病流行病过程的强度和广度分为。散发:是指传染病在人群中散在发生;流行:是指某一地区或某一单位,在某一时期内,某种传染病的发病率,超过了历年同期的发病水平;大流行:指某种传染病在一个短时期内迅速传播、蔓延,超过了一般的流行强度;暴发:指某一局部地区或单位,在短期内突然出现众多的同一种疾病的病人。

2.地方性 是指某些传染病或寄生虫病,其中间宿主,受地理条件,气温条件变化的影响,常局限于一定的地理范围内发生。如虫媒传染病,自然疫源性疾病。

3.季节性 指传染病的发病率,在年度内有季节性升高。此与温度、湿度的改变有关。

^有免疫性

传染病痊愈后,人体对同一种传染病病原体产生不感受性,称为免疫。不同的传染病、病后免状态有所不同,有的传染病患病一次后可终身免疫,有的还可感染。可分为下几种感染现象。

1.再感染 同一传染病在完全痊愈后,经过一定时间后,被同一种病原体感染。

2.重复感染 某种疾病在发病中,被同一种病原体再度侵袭而受染。血吸病、丝虫病、疟疾最为常见。

3.复发 发病过程已转入恢复期或接近痊愈,而该病原体再度出现并繁殖,而原症状再度出现。伤寒最为常见。

4.再燃 临床症状已缓解,但体温尚未正常而又复上升、症状略见加重者。见于伤寒。

^感染


^概念

感染(infection)是病原体与人体之间相互作用的过程。病原体入侵机体,突破防御功能,生长、繁殖,引起病理生理变化。

^类型

1首发感染(primary infection),人体初次被某种病原体感染。有些传染病很少出现再次感染,如麻疹,水痘,流行性腮腺炎等。

2重复感染(re-infection)人体在被某一病原体感染的基础上再次被同一种病原体感染的感染。常于血吸虫和钩虫病等。

3混合感染(co-infection)人体同时被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病原体感染。较少见。

4重叠感染(super infection)人体在被一种病原体感染的基础上再被另外的病原体感染。临床多见,如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重叠戊型肝炎病毒感染。

5继发感染(secondary infection)在重叠感染中,发生于原发感染后的其他病原体感染。如病毒性肝炎继发细菌,真菌感染。

^表现

1清除病原体

2隐性感染

3显性感染

4病原携带状态

5潜伏性感染

病原体

感染过程中病原体的作用

1侵袭力(invasiveness)

2.毒力(virulence)

3数量(quantity)

4变异性(vairability)

^传播


传染病传播transmission of infectious disease

病原体从已感染者排出,经过一定的传播途径,传入易感者而形成新的传染的全部过程。传染病得以在某一人群中发生和传播,必须具备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三个基本环节。

传染源 在体内有病原体生长繁殖,并可将病原体排出的人和动物,即患传染病或携带病原体的人和动物。患传染病的病人是重要的传染源,其体内有大量的病原体。病程的各个时期,病人的传染源作用不同,这主要与病种、排出病原体的数量和病人与周围人群接触的程度及频率有关。如多数传染病病人在有临床症状时能排出大量病原体,威胁周围人群,是重要的传染源。但有些病人如百日咳患者,在卡他期排出病原体较多,具有很强的传染性,而在痉咳期排出病原体的数量明显减少,传染性也逐渐减退。又如,乙型肝炎病人在潜伏期末才具有传染性。

一般说来,病人在恢复期不再是传染源,但某些传染病(伤寒、白喉)的恢复期病人仍可在一定时间内排出病原体,继续起传染源的作用。

病原携带者指已无任何临床症状,但能排出病原体的人或动物。携带者有病后携带者和所谓健康携带者两种。前者指临床症状消失、机体功能恢复,但继续排出病原体的个体。这种携带状态一般持续时间较短,少数个体携带时间较长,个别的可延续多年,如慢性伤寒带菌者。所谓健康携带者无疾病既往史,但用检验方法可查明其排出物带病原体。这种人携带病原体的时间一般是短暂的。

病动物也是人类传染病的传染源。人被患病动物(如狂犬病、鼠咬热病兽)咬伤或接触病动物的排泄物、分泌物而被感染。

人和动物可患同一种病,但病理改变、临床表现和作为传染源的意义不相同。如患狂犬病的狗可出现攻击人和其他动物的行为,成为该病的传染源之一,而人患此病后临床表现为恐水症,不再成为该病的传染源。

传播途径 指病原体自传染源排出后,在传染给另一易感者之前在外界环境中所行经的途径。一种传染病的传播途径可以是单一的,也可以是多个的。传播途径可分为水平传播和垂直传播两类。

由于生物性的致病原于人体外可存活的时间不一,存在人体内的位置、活动方式都有不同,都影响了一个感染症如何传染的过程。为了生存和繁衍,这类病原性的微生物必须具备可传染的性质,每一种传染性的病原通常都有特定的传播方式,例如透过呼吸的路径,某些细菌或病毒可以引起宿主呼吸道表面黏膜层的型态变化,刺激神经反射而引起咳嗽或喷嚏等症状,藉此重回空气等待下一个宿主将其入,但也有部分微生物则是引起消化系统异常,像是腹泻或呕吐,并随着排出物散布在各处。透过这些方式,复制的病原随患者的活动范围可大量散播。

易感人群 是指人群对某种传染病病原体的易感程度或免疫水平。新生人口增加、易感者的集中或进入疫区,部队的新兵入伍,易引起传染病流行。病后获得免疫、人群隐性感染,人工免疫,均使人群易感性降低,不易传染病流行或终止其流行。

^空气传染

有些病原体在空气中可以自由散布,直径通常为5微米,能够长时间浮游于空气中,做长距离的移动,主要藉由呼吸系统感染,有时亦与飞沫传染混称。

^飞沫传染

飞沫传染是许多感染原的主要传播途径,藉由患者咳嗽、打喷嚏、说话时,喷出温暖而潮湿之液滴,病原附着其上,随空气扰动飘散短时间、短距离地在风中漂浮,由下一位宿主因呼吸、张口或偶然碰触到眼睛表面时黏附,造成新的宿主受到感染。例如:细菌性脑膜炎、水痘、普通感冒、流行性感冒、腮腺炎、结核、麻疹、德国麻疹、百日咳等等。由于飞沫质、量均小,难以承载较重之病原,因此寄生虫感染几乎不由此途径传染其它个体。

^粪口传染

常见于发展中国家卫生系统尚未健全、教育倡导不周的情况下,未处理之废水或受病原沾染物,直接排放于环境中,可能污损饮水、食物或碰触口、鼻黏膜之器具,以及如厕后清洁不完全,藉由饮食过程可导致食入者感染,主要病原可为病毒、细菌、寄生虫,如霍乱、A型肝炎、小儿麻痹、轮状病毒、弓型虫感染症(T. gondii),于已开发国家也可能发生。有时,某些生物因体表组织构造不足以保护个体,可能因接触患者之排泄物而受到感染,正常情况下在人类族群中不会发生这种特例。

^接触传染

经由直接碰触而传染的方式称为接触传染,这类疾病除了直接触摸、亲吻患者,也可以透过共享牙刷、毛巾、刮胡刀、餐具、衣物等贴身器材,或是因患者接触后,在环境留下病原达到传播的目的。因此此类传染病较常发生在学校、军队等物品可能不慎共享的场所。例如:真菌感染的香港脚、细菌感染的脓包症(Impetigo)、病毒在表皮引起增生的疣,而梅毒的情况特殊,通常是健康个体接触感染者的硬性下疳(chancre)所致。

性传染疾病包含任何可以藉由性行为传染的疾病,因此属于接触传染的一种,但因艾滋病在世界流行状况甚为严重,医学中有时会独立探讨。通常主要感染原为细菌或病毒,藉由直接接触生殖器的黏膜组织、精液、阴道分泌物或甚至直肠所携带之病原,传递至性伴侣导致感染。若这些部位存有伤口,则病原可能使血液感染带至全身各处。

^垂直传染

垂直传染专指胎儿由母体得到的疾病。拉丁文以“in utero”表示“在子宫”的一种传染形式,通常透过此种传染方式感染胎儿之疾病病原体,多以病毒、和活动力高的小型寄生虫为主,可以经由血液输送,或是具备穿过组织或细胞的能力,因此可以透过胎盘在母子体内传染,例如AIDS和B型肝炎。细菌虽较罕见于垂直感染,但是梅毒可在分娩过程,由于胎儿的黏膜部位或眼睛接触到母体阴道受感染之黏膜组织而染病;且有少数情况则是在哺乳时透过乳汁分泌感染新生儿。后两种路径也都属于垂直感染的范畴。

^血液传染

主要透过血液、伤口的感染方式,将疾病传递至另一个个体身上的过程即血液传染。常见于医疗使用注射器材、输血技术之疏失,因此许多医疗院所要求相关医疗程序之施行,必须经过多重、多人的确认以免伤害患者,于捐血、输血时,也针对捐赠者和接受者进一步检验相关生理状况,减低此类感染的风险,但由于毒品的使用,共享针头的情况可造成难以预防的感染,尤其对于艾滋病的防范更加困难。

呼吸道传染病:流行性感冒,肺结核,腮腺炎,麻疹,百日咳等 (空气传播)

消化道传染病:蛔虫病,细菌性痢疾,甲型肝炎等 (水,饮食传播)

血液传染病:乙型肝炎,疟疾,流行性乙型脑炎,丝虫病等 (生物媒介等传播)

体表传染病:血吸虫病,沙眼,狂犬病,破伤风等(接触传播)

性传染病: 淋病、梅毒、艾滋病等

^诊断


诊断主要根据病历纪录理学检查以及摄影图像(例如X光)但感染症最主要的诊断工具还是微生物培养,在培养基中提供适当物质,并置入患者检体样本培养,常用来诊断葡萄球菌或链球菌的细菌性感染。部分病媒无法被人工培养,尤其是多数病毒和钩端螺旋体。过去已发展出利用血清学标记物检查患者,甚至包括运用抗体作为检查方式之一。更新的技术可直接使用血液或分泌物中所含病毒或病原相关蛋白质等.作聚合酶连锁反应,不仅检验速度快,准确率亦大幅提升。

鉴别病原

过去根据柯霍氏法则的验证程序,可以大致确认疾病的病原是否具有传染性,这个法则成功地验证结核分支杆菌为结核病的病原;但有许多情况下这个法则无法如期运作。

确认流行范围

流行病学的发展对族群中的疾病研究也相当重要,当传染病爆发时,必需仔细分细事件为偶发性(sporadic)、地方病、流行病、大流行,以利医疗团队、公共卫生部门采取适当的应对措施。

^消毒


^目的与方法

传染病消毒是用物理或化学方法消灭停留在不同的传播媒介物上的病原体,藉以切断传播途径,阻止和控制传染的发生。其目的:(1)防止病原体播散到社会中,引起流行发生。(2)防止病者再被其他病原体感染,出现并发症,发生交叉感染。(3)同时也保护医护人员免疫感染。

仅靠消毒措施还不足以达到以上目的。须同时进行必要的隔离措施和工作中的无菌操作,才能达到控制传染之效。不同的传播机制引起的传染病,消毒的效果有所不同。肠胃道传染病,病原体随排泄物或呕吐物排出体外,污染范围较为局限,如能及时正常地进行消毒,切断传播途径,中断传播的效果较好。呼吸道传染病,病原体随呼吸、咳嗽、喷嚏而排出,再通过飞沫和尘埃而播散,污染范围不确切,进行消毒较为困难,须同时采取空间隔离,才能中断传染。虫媒传染病则采取杀虫灭鼠等方法。

^消毒的种类

分疫源地消毒和预防性消毒两种。疫源地消毒是指有传染源(病者或病原携带者)存在的地区,进行消毒,以免病原体外传。预防性消毒是指未发现传染源情况下,对可能被病原体污染的物品、场所和人体进行消毒措施。如公共场所消毒,运输工具消毒,饮水及餐具消毒,饭前便后洗手均属之。医院中手术室消毒,免疫受损严重的病人,如骨髓移植病人预防性隔离及消毒措施亦为预防性消毒。

疫源地消毒又分为随时消毒和终末消毒二种。随时消毒是指及时杀灭并消除由污染源排出的病原微生物而进行的随时的消毒工作。终末消毒是指传染源住院隔离,痊愈或死亡后,对其原居地点进行的彻底消毒,以期将传染病所遗留的病原微生物彻底消灭。在医院中传染源停止隔离出院后,对物品及病房的消毒亦为终末消毒。

^消毒效果检查


目前检测多仍采用一此条件致病菌为间接指标。肠道传染病以大肠杆菌为指标,呼吸道传染病以溶血性链球菌为指标。肝炎病毒近年表面抗原,DNA聚合酶以及电镜观察,甲肝病毒分离等为指标。如消毒前后均未检出大肠杆菌或溶血性链球菌,则可以消毒后自然菌总数率低的百分率评价,消毒后自然菌总数下降80%以上为效果良好,降低70%为较好。减少60%以上为一般,减少60%以下为不合格。

具体检查方法:

1.物品表面检查 在消毒物品相邻部位划出2个10cm2范围,消毒前后别以无菌棉签采样,接种后培养24~48小时观察结果。

2.排泄物检查 消毒前后各取0.2ml排泄物的稀释液接种肉汤管,37℃培养24小时后再取样转种相应的培养基,24~48小时后观察结果。

3.空气消毒效果检查 一般用自然沉降法。消毒前后在消毒的空间不同平面和位置。放置4~5个平面,暴露5~30分钟后盖好,培育24~48小时观察结果。

^治疗


当检验结果为阳性,必需尽快了解该种病原性的微生物对药物的敏感度或是抗药性(antibiotic resistance)以决定对患者施用抗生素的种类和剂量,依据抗药型(antibiogram)给予患者最有利的治疗方式,可减少广效抗生素(broad-spectrum antibiotic)的使用,进而减少可能产生之抗药性。

^致病状况


^世界主要致死传染病概况

世界卫生组织搜集全球死亡数据,以下表列为2002年世界主要致死疾病,这些疾病都造成至少10万人死亡,1993年数据随表附加以兹参考。需特别注意表中前三名致死单一疾病分别是艾滋病、结核和疟疾,尽管几乎所有的疾病所造成的死亡案例皆逐步减少,但死于爱滋者却以四倍成长,而百日咳、小儿麻痹、白喉、麻疹和破伤风等儿童疾病,此外儿童也在腹泻、下呼吸道感染中占很大的百分比。

排名 死因 2002年死亡百万人数 占所有死亡% 1993年死亡百万人数 1993年排名

无 所有感染症① 14.7 25.9 16.4  32.2%

1 下呼吸道感染 3.9 6.9  4.1 1

2 艾滋病 2.8 4.9  0.7  7

3 肠胃炎② 1.8 3.2  3.0  2

4 结核 1.6 2.7  2.7  3

5 疟疾 1.3 2.2 2.0  4

6 麻疹 0.6 1.1  1.1  5

7 百日咳 0.29 0.5  0.36  7

8 破伤风 0.21 0.4  0.15  12

9 脑膜炎 0.17 0.3  0.25  8

10 梅毒 0.16 0.3  0.19  11

11 B型肝炎 0.10 0.2  0.93  6

12-17 六种热带疾病③ 0.13 0.2 0.53 9,10, 16-18批注:

①下呼吸道感染包含许多种肺炎、流行性感冒和支气管炎。

②造成肠胃炎的生物有许多种,包含霍乱、肉毒杆菌、大肠杆菌等等。

③六大热带疾病包含:查格斯氏病、登革热、丝虫病、利什曼原虫症、蟠尾丝虫症、血吸虫病和锥虫病。

④其它死因包含母体和出生状况(5.2%)、营养缺乏(0.9%)、非传染因素(58.8%)和伤残(9.1%)

^大流行

当一个传染性疾病影响到一个广大的地理区域,就称为大流行,中文惯称瘟疫。除可造成死亡、摧毁城市、政治、国家、瓦解文明,甚至可以歼灭族群、物种,若人类有幸得以控制疫情,则可能更加健全医疗质量、改革制度,进而提升人类福祉。

^新兴疾病

有时微生物和宿主和谐共生共存或互不侵犯,常见于热带地区发源之病毒、某些昆虫、猿、猴或其它物种,由于两方在平衡中共同演化,通常宿主已具备相当程度之抵抗力,同时这些微生物也演化出更有力的致病能力,但当这些微生物由长期共同演化的物种传染至其它毫无抵抗能力之物种时,可能会产生疾病,却对原先共存之物种不造成实质影响,尤其当转移的物种之间基因表现相似度越高,生物体内的辨识能力也较相似,此时受感染的机会也会大幅提升。换句话说,对于新接触微生物的物种若因此染病,则这个微生物对新的宿主而言是一种病原,对于原先共存之物种,这种微生物不造成疾病,则不为其病原。多数人类新兴传染病及其传播都与人为活动有关,由于环境受到改变,某些区域性的微生物可藉此取得新的生态平衡,甚至引发大流行。

病原毒力和传染之间的关系相当复杂,而且也深深影响着病原的长期演化,由于微生物和宿主之间的共同演化出新病原需要时间,在一般情况下,病原要找上先锋的攻击目标并非易事,通常需要直接地破坏环境平衡,或是藉生态变化,引发物种迁徙,甚至人为消灭之病原,可由实验室演化后释出。通常首次流行时,由于医疗、公共卫生经验不足,死亡率将最为严重,但若是快速致死的疾病,宿主很可能在病原开始蔓延之前死亡,而毒力对宿主生理运作的改变,也将影响传播的结果,例如呼吸道感染可促使患者将病原咳至空气散布,霍乱则可藉由爆炸性的腹泻增加分布的面积。

^法定传染病


由于已知传染性疾病中,部分可对人类造成重度伤害,或是可能引发大流行,许多国家因此借用政府的公权力,协助医疗体系严密监控这类疾病的发生及后续发展,避免疫情扩大,这些传染病特称为法定传染病,在相关法律下,通常医师有义务依照疾病分级,在指定的时间内或以规范的流程对卫生主管机关进行通报。

^分类管理


《传染病防治法》根据传染病的危害程度和应采取的监督、监测、管理措施,参照国际上统一分类标准,结合中国的实际情况,将全国发病率较高、流行面较大、危害严重的37种急性和慢性传染病列为法定管理的传染病,并根据其传播方式、速度及其对人类危害程度的不同,分为甲、乙、丙三类,实行分类管理。

^甲类传染病

甲类传染病也称为强制管理传染病,包括:鼠疫、霍乱。对此类传染病发生后报告疫情的时限,对病人、病原携带者的隔离、治疗方式以及对疫点、疫区的处理等,均强制执行。

^乙类传染病

乙类传染病也称为严格管理传染病,包括: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艾滋病、病毒性肝炎、脊髓灰质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麻疹、流行性出血热、狂犬病、流行性乙型脑炎、登革热、炭疽、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肺结核、伤寒和副伤寒、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百日咳、白喉、新生儿破伤风、猩红热、布鲁氏菌病、淋病、梅毒、钩端螺旋体病、血吸虫病、疟疾、甲型H1N1流感(原称人感染猪流感)。对此类传染病要严格按照有关规定和防治方案进行预防和控制。其中,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炭疽中的肺炭疽、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和甲型H1N1流感这四种传染病虽被纳入乙类,但可直接采取甲类传染病的预防、控制措施。

^丙类传染病

丙类传染病也称为监测管理传染病,包括: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风疹、急性出血性结膜炎、麻风病、流行性和地方性斑疹伤寒、黑热病、包虫病、丝虫病,除霍乱、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伤寒和副伤寒以外的感染性腹泻病。对此类传染病要按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的监测管理方法进行管理。

2008年5月2日,卫生部已将手足口病列入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的丙类传染病进行管理。丙类传染病也称为监测管理传染病,对此类传染病要按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的监测管理方法进行管理。

《传染病防治法》还规定,国务院和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可以根据情况,分别依权限决定传染病病种的增加或者减少。

^人畜共通传染病

人畜共通传染病指任何可以经由动物传染给人类或由人类传染给动物的传染病,透过人畜之间直接传播,或是借由病媒传播(例如蚊子),将病原体带入另外一个生物体上,而这些病原体包括真菌、细菌、病毒和原生动物。使用拉丁字母的语言中,该词汇多来自希腊文,由表示动物的“zoon”加上代表疾病的“nosos”,两词融合为一,这一类传染病当中有许多会造成患者严重的生理变化。

多数人类史前史都经历采集渔猎(hunter-gatherers)的过程,这些部落个体数少,也少和其他聚落接触,因此建基于缺乏相对应免疫力的流行病或大流行病,就会在部落交流或战争发生时造成悲剧。就生物学的观点,为了延续后代生存,生物性的病原必须演化成慢性感染症,与宿主共存较长的时间,或是在自然界有人类以外的储存宿主(reservoir)以利其他动物经过时借机传播开来,但事实上有些疾病对人类而言只是偶然不幸,而人类在某些情况下仅是终端宿主(dead-end host),亦即病原体进入人体后,或可完成繁衍,或无法走过完整的生活史而存于体内,却无法再传染给其他个体,这类情况发生在如狂犬病、炭疽、兔热症、西尼罗河病毒等等疾病,因此可推论,有些疾病仅在人类与动物之间共通,却不成为流行病。

许多疾病,甚至包括流行病,都起于人畜共通的特性,要分别哪些疾病从动物传演化成可以感染人类并不简单,但有证据显示麻疹、天花、流行性感冒、白喉等皆是如此。而艾滋病、感冒和结核也都来自人类以外的物种。今日人畜通病已在国际间引起密切关注,因为它们通常是过去未被发现的疾病,或是毒力在演化过程中增强,或偶然传入不具对抗该疾病之免疫力的族群或物种,主要产生感染物种范围变化的因素为人与野生物种的接触。

1918年,流行性感冒病毒的一支,因遗传物质不稳定的特性不断变异、重组基因,终于引发全球西班牙流行性感冒,造成大量人口死亡。

1999年,西尼罗河病毒由非洲传入美国纽约市,在3年内散布到全美国内。

1999年,马来半岛爆发立百病毒,乃是起于猪圈受到野生蝙蝠携带的病毒影响,并在猪只体内继续变化,由于猪只在遗传学中的地位与人类更接近,终于感染了当地农民,并造成105人死亡。

2002年,中国广东爆发非典型肺炎,今日称SARS,乃是由蝙蝠传入人类物种。

21世纪初许多科学家更担心禽流感会透过变异影响人类,却因人类族群多无相对应的抵御能力,而可能成为人类的浩劫。由于禽流感可以感染猪只和鸟类,若目前已存在之人猪共通流感病毒和禽流感病毒同时感染一只猪,并且交换病毒组成,将有机会使原本不具感染人类能力的病毒,成为人类的威胁。

^报告时限


责任报告单位和责任疫情报告人发现甲类传染病和乙类传染病中的肺炭疽、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脊髓灰质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的病人或疑似病人时,或发现其他传染病和不明原因疾病暴发时,应于2小时内将传染病报告卡通过网络报告;未实行网络直报的责任报告单位应于2小时内以最快的通讯方式(电话、传真)向当地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并于2小时内寄送出传染病报告卡。对其他乙、丙类传染病病人、疑似病人和规定报告的传染病病原携带者在诊断后,实行网络直报的责任报告单位应于24小时内进行网络报告;未实行网络直报的责任报告单位应于24小时内寄送出传染病报告卡。

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收到无网络直报条件责任报告单位报送的传染病报告卡后,应于2小时内通过网络直报。

其他符合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标准的传染病暴发疫情,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信息报告管理规范》要求报告。

^预防措施


根据中国《传染病防治法》(1989年发布)的规定,预防、控制和消除传染病的发生与流行是各级医务人员的神圣职责。因此临床医师在搞好临床诊断与治疗工作的同时,也应努力做好传染病的预防工作。

传染病预防措施可分为:①疫情未出现时的预防措施;②疫情出现后的防疫措施;③治疗性预防措施。

^预防性措施

防小儿春季传染病的食疗法

在疫情未出现以前首要任务是做好经常性预防工作,主要内容如下:

1.对外环境中可能存在病原体的实体应进行的措施 改善饮用水条件,实行饮水消毒;结合城乡建设,搞好粪便无害化、污水排放和垃圾处理工作;建立健全医院及致病性微生物实验室的规章制度,防止致病性微生物扩散和院内感染;在医疗保健机构也应大大贯彻《食品卫生法》以及进行消毒、杀虫、灭鼠工作。虽然上述工作主要由卫生防疫及环境监测部门牵头执行,但临床医师也应积极配合。

2.预防接种(vaccination)又称人工免疫,是将生物制品接种到人体内,使机体产生对传染病的特异性免疫力,以提高人群免疫水平,预防传染病的发生与流行。

^防疫措施

是指疫情出现后,采取的防止扩散、尽快平息的措施。

从病人的角度来讲,关键在早发现、早诊断、早报告、早隔离。

1.早发现、早诊断:健全初级保健工作,提高医务人员的业务水平和责任感,普及群众的卫生常识是早期发现病人的关键。诊断可包括三个方面:临床、实验室检查及流行病学资料。临床上发现具有特征性的症状及体征可早期诊断,如麻疹的科氏斑、白喉的伪膜等。但有时应有实验室诊断,方才较为客观、正确,如伪膜涂片查出白喉杆菌。在传染病诊断中,流行病学资历料往往有助于早期诊断,如病人接触史、既往病史和预防接种史等。此外,年龄、职业和季节特征往往对早期诊断也有重要参考价值。

2.传染病报告:疫情报告是疫情管理的基础,也是国家的法定制度。因此,迅速、全面、准确地做好传染病报告是每个临床医师的重要的法定职责。

^控制与消灭


^疾病的控制谱

各种传染病因其特异的流行环节、特征及不同的外界环境,因而它们的预防目标也有很大的差异。在目前,绝大多数传染病只能以控制发病与防制流行为目标。极少数疾病由于条件成熟,措施有效,可以达到消除的要求。极个别的疾病在条件成熟的前提下,在世界各国协同努力下,可以达到消灭的目标。传染病的预防从控制到消除再到消灭在疾病预防策略和措施上所显示的差异,称为疾病的控制谱(spectrum of disease control)。为了预防疾病,促进人类健康,人们期望对目前不易控制的疾病逐步得到控制,在此基础上才能迈向消除,最终才能达到消灭的目标。这个过程既是人类美好的理想,也是极其艰巨的历程,要达到这个目标,有赖于科学进步,其中也包括流行病学的进步及有关条件的准备。

控制(control)是指降低疾病的发病率和(或)现患率。有些疾病的控制效果明显,对策与措施一旦实施,发病率下降显著,如脊髓灰质炎疫苗对脊髓灰质炎,麻疹疫苗对麻疹,改善饮水供应对慢性水型伤寒流行。也有些疾病或由于流行环境复杂,或现阶段尚缺少有效对策与措施,故即使采取措施,效果并不明显。目前尚有不少疾病属于此种情况。

消除(elimination)是指在一个地区范围内,采取有效的预防策略与措施,使某种传染病消失。此地区的范围可大至一个国家、一个大洲,但并非全球。就预防观点看,消除疾病在质量要求上远非如同消灭那样严格,例如,WHO于1989年宣布到1995年全球消除新生儿破伤风。它只要求从此不再出现新生儿破伤风患者,但不要求把外界环境中的破伤风芽孢完全消除。又如,美国于1978年提出“消灭本土麻疹”。所谓“本土麻疹”是指只限于美国国内发生的麻疹,不包括从国外传入的麻疹。即使如此,美国本土麻诊至今尚未消灭。但美国本土麻诊的发病率确已明显下降。

消灭(eradication)是指某传染病的传播自消灭之日起永远终止,并达到全球所有国家永不再发生该种传染病。消灭不仅指临床症状的病例,而且也将可作为传染源的携带者或隐性感染者以及存在于外环境中的病原体均包括在内,此外还需达到即使不再进行预防接种或采取其他任何预防措施,再也不会遭受该病的危害。只有在这种条件下,才能被认为该传染病已经消灭。在目前达到消灭要求的只有天花一个病种。由此可见,与消除的要求相比,消灭的要求更为严格。

有人将消除与消灭两个术语相混淆,常常把消除当成消灭的同义词。严格地讲,在术语的概念上是错误的。

^选择消灭病种的基本原则

消灭疾病是人类与疾病斗争的良好意愿,但不可能随心所欲地把任何疾病都当成被消灭的对象。怎样才能把一种病选作疾病的消灭对象?首先,该病在科学上存在着消灭的可行性;其次,国家有消灭该病的意向和相应的措施;第三,公众对该病有较强的灭病意识,并积极支持或参与灭病计划。这三条原则是相互联系的,三者不可缺一。

所谓科学上具有灭病的可行性,简言之,必须在认识疾病发生和流行的基础上掌握该病流行病学上的薄弱环节,在与它作斗争中“有机可乘”。例如,有些传染病的传染源仅限于人类,没有带病原体的动物宿主,同时也没有无症状病原携带者;而另一些病,既有人类传染源,又有动物宿主,甚至还有病原携带者。两者相比,显然在与疾病作斗争中前者较易,后者较难。也就是说,前者在流行病学上存在着薄弱环节,有机可乘,较容易消灭,后者尚“无懈可击”,“无隙可乘”。

国家对该病是否有消灭意向,主要取决于政府对该病的危害性的认识,消灭疾病的预期花费的承受力和可能的财力、物力、人力投入和对疾病消灭以后效益的估量。

群众对消灭疾病是否支持,与群众所遭受该疾病的危害程度、自我保健意识、文化与卫生水平和生活质量相关。此外,疾病的危害程度,对唤起公众的灭病意识也很有作用。

消灭疾病在科学上的可行性是长期以来人类与疾病作斗争的经验总结,其中特别是在1977年取得全球消灭天花的伟大成就以后,更加认识到,只有在加强流行病学及相关学科对传染病的研究,在切实掌握该病的流行规律、控制与消灭的有效措施以后,人们才能抓住疾病的薄弱环节,采取有效措施,达到较好的灭病效果。

2 史蒂文索德伯格执导电影《传染病》

《传染病》是曾导演过《毒品网络》、《切格瓦拉》、《十一》《十二》《十三》怒汉系列等的美国著名导演史蒂文索德伯格的最新力作。影片讲述了一种靠着空气与接触就能传播的致命病毒,几天之内,它就席卷了全球。世界各地的医疗组织争分夺秒的研究病毒的抗体,普通人则为自我的生存做殊死挣扎……然而,死亡的人数越来越多,病菌更加肆虐,一种末世的情绪笼罩在了人们的心头。对传染病的恐惧开始变得和病毒一样可怕,并且传播得更快--在这种情况下,人类要何去何从呢?

中文名:传染病

外文名:Contagion

其它译名:世纪战疫、全境扩散

制片地区:美国

导演:史蒂文索德伯格

编剧:斯科特Z本恩斯

类型:剧情,惊悚,科幻

主演:马特达蒙,裘德洛,玛丽昂歌迪亚,凯特温丝莱特

片长:103分钟

上映时间:2011年9月9日

分级:USA:PG-13

对白语言:英语

色彩:彩色

imdb编码:tt1598778



^电影剧情


影片讲述了一种靠着空气与接触就能传播的致命病毒,几天之内,它就席卷了全球。世界各地的医疗组织争分夺秒的研究病毒的抗体,而普通人则为自我的生存做殊死挣扎…… 一个出国旅行者正准备把信用卡递到酒吧侍者的手上,一个商务会议在一片握手和问好中开始,一个男人在公交车上咳嗽……这些本没有关联的事情被一种传染病联系在了一起。

贝丝埃姆霍夫从香港出差回到明尼阿波利斯,身体不适,她觉得这只是坐飞机时间太久的结果。可是不料,两天之后她却死在了急诊室。医生告诉她悲痛的丈夫,这个女人的死因不明。

很快,相似的病例相继出现:先是剧烈的咳嗽、随后是高烧不退,接着是昏迷、脑出血,最后就是死亡。更为可怕的是,这种症状的患者正在全世界范围内出现,明尼阿波利斯、芝加哥、纽约、伦敦、巴黎、东京、香港都出现了病例。这种传染病以不可预知的速度传播着,2个人、4个人、16个人,随后就是成百上千上亿人。医学无法解释和治疗这种新出现的病症,只能任由其肆无忌惮地传播。

全球性的恐慌开始产生。

在美国疾控中心,研究员们被动员起来对这种病毒进行研究,希望能破解出它的生物学密码,并以此为契机制作到治疗疾病的药物。部门主管齐弗博士为了能尽快找到攻克病毒的方法,不惜将年轻的女医生派往第一线工作。而与此同时,他在世界卫生组织的医学家们正在全力制作防疫疾病的疫苗。

死亡的人数越来越多,病菌更加肆虐,一种末世的情绪笼罩在了人们的心头。人们开始歇斯底里地要保住自己和家人的性命,治安一步一步变得混乱。一个活跃的专栏作家声称ZF在这件事情上消极应对,而且没有告诉人们病毒背后的真相。

对传染病的恐惧开始变得和病毒一样可怕,并且传播得更快--在这种情况下,人类要何去何从呢?

^演职员表


^演员表

角色 演员 备注

Thomas Emhoff 马特达蒙/Matt Damon

Dr. Leonora Orantes 玛丽昂歌迪亚/Marion Cotillard

Dr. Erin Mears 凯特温丝莱特/Kate Winslet

Beth Emhoff 格温妮丝帕特洛/Gwyneth Paltrow

Haggerty 布莱恩科兰斯顿/Bryan Cranston

Alan Krumwiede 裘德洛

Dr. Ellis Cheever 劳伦斯菲什伯恩/Laurence Fishburne

Ally Hextall 詹妮弗艾莉/Jennifer Ehle

Russian Spy Natasha Ivanova

Lorraine Vasquez Monique Curnen

Rafik Amr Waked

Pamela Neal 瑞贝卡斯宾塞/Rebecca Spence

Saudi Representative Sarab Kamoo

Damian Leopold 阿敏罗德/Armin Rohde

Office Worker Debbi Burns

Doctor Dave McNulty;Mark Roman;Thomas W. Stewart;Paul D. Morgan;Russ Panzarella

CDC cleaning personal Thomas Kosik

Dr. Brad Einhorn Chris D. Thomas

Lt. Col Ginsburg Steven James Price

Rafik''s Lawyer John Hoogenakker

Deidre James Deanna Marks

Little Girl Jessica Gonzales

Indian Doctor Usman Ally

Vaccinated Citizen Zane McIntosh

Scott Joshua Weinstein

Federal Official #2 Guy Massey

Michael Giannes - Minnesota Department of Health Shannon Edwards

FBI Agent Bennie Bell

Hayes Valley Resident Michael Meyerson;Wendy Tremont King

Morgue Worker Howie Johnson

Dr. Haddad Ahmed Boulane

Reporter #3 (as Kimber Classon) Kimberley Closson

Pharmacy Clerk Melanie Case

University Doctor Thomas Edson McElroy

Shivering Man Jason Babinsky

Night Manager Conrad Clifton

Dr. Adam Ritmiller - CDC Dan Latham

School Official Rick Uecker

Protester Pat Frey

Reporter #4 Joshua Rollins

National Gaurd Sergeant Duke Czlonka

ER Doctor Stef Tovar

News Reporter Philippe Debaty

Interviewee Eduardo Ambriz DeColosio

Package Handler Errol Suleyman

Cameraman Jonathan Pessin

Vaccine Patient Vinnie Langdon

ER Nurse Sue Redman

Andrew Brian J. O''Donnell

Nurse Catherine Kim Poon

Interviewee #3 Sarah Kliban

CDC employee Tony Lee Gratz;Steven Rohlf

Casino Security Guard 卢文康

University Nurse Suzanne Lang

Official #1 Micheal Ingersal

Sick Patient Shavonne Caldwell

Mrs. Tatum Tracey Kaplan

Shopper Bob Kolbey

Jonathon Neal Robert G Beck

Medical Staff Sandy Rouge

Reporter #2 Christian Heep

Dire Asian man Jimmy Chung

Nervous Guy #3 Mark Czoske

Woman at Food Drop Delicia Dunham

Clark Emhoff Griffin Kane

Virus Patient Robert Cure

Survivor Steven Rohlf;Gary Levens

FEMA agent Olson Douglas Dircks

Delivery Man Michael Rebresh

Japanese Official Hee-Wan Kwon

The English Official Anthony Bowker

Pilot Charles Rasmussen

Steven J. Liam George Hurley

Angry Person Adam Blaszkiewicz

Concerned Citizen Henry Louis Adams Jr.

Protester (uncredited) Henry Louis Adams Jr.

Family Member (uncredited) Maura Antas

Pfizer Tommy Bartlett

Roche Board Member (uncredited) Tommy Bartlett

Washington DC Civilian - Video Camera Operator (uncredited) Bryan Basil

Senate Staffer (uncredited) Tommy Beardmore;David Weiss

Department of Health worker (uncredited) Andrew Biesen

Airport passenger (uncredited) Sonia N. Bishop

Tallest of the 2 Police officers checking Dr. Leonora Orantes''s ID inside the WHO building (uncredited) Raphael Bonacchi

Extra (uncredited) Chrys-Anthony Booker;Nick Hribar;Jerry Mack;Duncan Maxwell;Jason Neisewander;Dakota Raen Robbins;Tim Tanovan;Carl Ryan Wendling;Connie Wendling

Fisherman (uncredited) Jack Bronis

Photographic Journalist (uncredited) Gene Bryant

Lieutenant Levy (uncredited) Shirin Caiola

Anxious Virus Patient (uncredited) Kelly Carevic

Diner Patron (uncredited) Cabran E. Chamberlain

Sick Boy (uncredited) Mattias Christensen

CDC Employee Roberta Chung

Pandemic Flu Survivor (uncredited) Roberta Chung

Angry person and woman at food drop (uncredited) Jaime Churchill

Vaccine recipient (uncredited) Liz Clare

Swanson (uncredited) Larry Clarke

Senate Employee (uncredited) Brian Coash

Reporter (uncredited) David Cohen;Thurston Hill;Iris Kohl;John Thurner;Giota Trakas

Dennis French (uncredited) Enrico Colantoni

Airport Passager (uncredited) Andrew Dasz

Pharma (uncredited) Jeffery Davis

Looter (uncredited) Joe DeVito

Airline Passenger (uncredited) Corianna ''Cori'' Di Julio

Senator (uncredited) Tony Domino

Ahraf (uncredited) Anas Elbaz

CDC Representative (uncredited) Adam Fendelman

San Francisco cop (uncredited) Michael Sean Freeman

Senate Observer (uncredited) Logan Fry

Vaccine Patient (uncredited) Kenley Gaffke;Jesse Muick

Lieutenant Commander Williams (uncredited) 内森盖斯特/Nathan Geist

Lounge Person (uncredited) Brant Joseph Gniewek

Production Assistant (uncredited) Jennifer Gorka

Airport Passenger (uncredited) Angelina Grace

Airport Limo Driver (uncredited) Jim Hager

Indian Rep (uncredited) Kamal Hans

Nurse (uncredited) Jaime Lynn Henderson

HR Worker (uncredited) John Hines

Passerby (uncredited) Russell Honeywell

CDC Military Officer (uncredited) Bill Ibrahim

London Lounge Patron (uncredited) Felicia June

Inoculated Citizen (uncredited) Alexander Kanellakos;Anthony Santana

On-air Reporter (uncredited) Andrew R. Kaplan

Infected Extra (uncredited) Benny Kong

Pharmaceutical Executive (uncredited) Don Kress

CDC Employee (uncredited) Al Kwok;Bea Kwok;Michael A. MacRae;José María Mendiola;Marla Seidell;Jeremy Ray;Audra Todd

Police Officer (uncredited) Mike Leeder

WHO Employee & CDC Worker (uncredited) Yohanni Liman

Sickly Victim (uncredited) John Lobato

Bus Rider (uncredited) Bill Lumbert

Concerned Citizen (uncredited) Patterson Lundquist;Ylian Alfaro Snyder

Pharmacy Fighter (uncredited) Carl Marino

African American Journalist (uncredited) Nathyn Masters

Print Journalist (uncredited) Timothy W. Mather

Photographer (uncredited) Thomas McCormick

School Nurse (uncredited) Teri McEvoy

Press Member (uncredited) Samuel Meadows

Board of Trade Executive (uncredited) Steve Mikula

News Reporter (uncredited) Lourdes Nadres

Department of Health Official (uncredited) Steven Hugh Nelson

Dustin Friel Military M.D. Scientist with the CDC (uncredited) Jim Nieciecki

Looter Russ Panzarella

Man at Food Drop (uncredited) Russ Panzarella

Pharmacy Rioter (uncredited) Jonathan Retamoza-Davila

Female Senate Staff (uncredited) Sara Ritz

Survivor (uncredited) Timothy D. Rossi

Model (uncredited) Alla Royfman

Polish Maid (uncredited) Helen Sadler

WHO employee (uncredited) Walt Sloan

News reporter (uncredited) Gregory Marshall Smith

Freshly Scrubbed (uncredited) Scott Stangland

Member of Congress (uncredited) January Scarpino

National Guard (uncredited) Ethan Stone

London Club Waitress (uncredited) Denice Storey

Sick patient (uncredited) Stephanie Swearingen

Girl on Stretcher (uncredited) Alli Urbanik

Doctor (uncredited) Russell Wait;Michael White

CDC employee (uncredited) Roger Wiggins

Female CDC Doctor (uncredited) Susan Williams

Mini Bus Driver (uncredited) Simon Yin

Capital Police Officer (uncredited) Robert A. Young

^职员表

▪ 制作人:Zakaria Alaoui;Chu Chen On;Contagion;格里高利雅各/Gregory Jacobs;Michael Polaire;Michael Shamberg

▪ 导演:史蒂文索德伯格/Steven Soderbergh

▪ 副导演(助理):Brendon Breese;Yann Mari Faget;Eric Richard Lasko;廖益民;Sunni-Ali Powell;Mohammed Hamza Regragui;Andy Spellman

▪ 编剧:斯科特Z本恩斯/Scott Z. Burns

▪ 配乐:克里夫马丁内兹/Cliff Martinez

▪ 剪辑:Stephen Mirrione

▪ 选角导演:Carmen Cuba

▪ 艺术指导:霍华德卡明斯/Howard Cummings

▪ 美术设计:Abdellah Baadil;David Lazan

▪ 视觉特效:Thomas J. Smith

▪ 布景师:Cindy Carr

^角色介绍


索德伯格的电影,从处女作《性、谎言和录像带》、到耀眼的《十一罗汉》系列,再到《切格瓦拉》和《告密者》,他的电影里一向不缺少明星的加盟。这部《传染病》也不例外,马特达蒙、玛丽昂歌迪亚、格温妮丝帕特洛、布莱恩科兰斯顿、凯特温丝莱特、裘德洛、劳伦斯菲什伯恩和约翰哈克斯组成的演员班底璀璨得让人倒抽一口气。更让人意外的是格温妮丝帕特洛在影片开始后不久就死了,成为了最大的龙套。

这些大牌演员来参演本片的理由都差不多--被故事所吸引。主演马特达蒙刚刚和索德伯格合作过《告密者》便马不停蹄地出现在了《传染病》中,他说:“索德伯格和我开玩笑说,看完剧本后一定要记得洗手,否则的话就会患病。我带着期待读完了剧本,觉得这个故事并不是我开始想象的那么简单,因为它不仅仅是一部恐怖片,而是一部讲述人内心恐惧的电影,很多人都会从中得到共鸣。”在影片中扮演了医生的凯特温丝莱特说:“剧本描绘了一个大恐慌和传染病爆发的背景,在这种背景下,导演很容易地就能攫取到不同的人的不同反应,我觉得这是很棒的设置,因为在极端条件下人类的反应会愈发地趋近于本能。而他也能更好地去展示出人性。”而与温丝莱特扮演的医生性情相反的是裘德洛扮演的激进分子,他一直认为ZF在传染病的事情上不作为,裘德洛说:“我的角色是一个阴谋论者,他认为ZF是传染病的幕后策划,于是他开始散播自己认为的真相,那就是ZF是事件的幕后黑手。这个角色在影片中是一个导火索,他直接引发了人们之间的恐慌和不信任。当然,我觉得这也是一个点睛之笔,如果人们在这部电影里团结一致抵抗病魔的话,电影就会缺失很多意义了。”

对于自己的演员阵容,索德伯格异常满意,他说:“有了好的演员可以把电影的维度和广度拉得更大,可以把更多的内容和细节通过他们的表演展示出来,尤其是那种恐慌和信心并存的状态,如果没有这些演员的话,我真不知道这拍出来会是什么样子。影片中唯一不恐慌的就是格温妮丝帕特洛,因为她还没有来得及恐慌就死了。”

^影片花絮


本片是在《天才雷普利》之后,马特达蒙和格温妮丝帕特洛的首次合作。影片在亚特兰大、芝加哥、明尼阿波利斯、旧金山、迪拜、日本、瑞士、英国、巴西、俄罗斯、马来西亚、香港等地区取景拍摄。

影片原计划在2011年10月21日上映,后来提前到了2011年的9月9日。

影片的俄罗斯片名由9个字母组成,这并不是一个单词,而是9个城市名的组合。在俄罗斯版的海报上,这九个城市名中有一个字母是大写的,9个大写字母就组成了影片的俄罗斯名。这九个城市在影片中都出现了,分别是:喀山、亚特兰大、旧金山、芝加哥、巴黎、日内瓦、伦敦、东京和彼尔姆。其中喀山和彼尔姆是两个俄罗斯城市。

索德伯格对3D的兴趣可以追溯到当初他去《阿凡达》摄影棚探班,当时他对《阿凡达》的3D效果就赞不绝口,那次之后他就动了亲自拍摄3D电影的念头。

^影片评价


本片是一部能吓死人的传染病题材惊悚片,看完后一定会有想要洗手的强迫症。

——《娱乐周刊》

如果本片是索德伯格隐退前的第一部告别电影的话,那它无疑提醒了观众他的正式退休将为我们带来怎样的损失。

——《村之声》

压力巨大的情节只有演员们的出色表现才能让人信服。

——《好莱坞记者报》

^获奖记录


# Title weekend  Locations  Avg. Total Wks. Dist.

1 《传染病》Contagion $23,135,000 -- 3,222 -- $7,180 $23,135,000 1 Warner Bros.

2 《帮助》TheHelp $8,691,000 -40% 2,935 92 $2,961 $137,092,658 5 Disney / DreamWorks

3 《武士》Warrior (2011) $5,607,000 -- 1,869 -- $3,000 $5,607,000 1 Lionsgate

4 《罪孽》TheDebt $4,904,650 -51% 1,876 50 $2,614 $22,001,606 2 Focus

5 《哥伦比亚人》Colombiana $4,000,000 -46% 2,354 -260 $1,699 $29,778,706 3 Sony / TriStar

6 《人猿星球前传》Riseof the Planet of the Apes $3,875,000 -51% 2,887 -306 $1,342 $167,835,831 6 Fox

7 《鲨鱼惊魂夜3D》SharkNight 3D $3,533,000 -58% 2,848 42 $1,241 $14,797,179 2 Relativity Media

8 《阿波罗18号》Apollo18 $2,913,000 -67% 3,330 2 $875 $15,000,954 2 Weinstein Company

9 《我们的傻老哥》OurIdiot Brother $2,761,000 -49% 2,396 -159 $1,152 $21,420,009 3 Weinstein Company

10 《非常小特务4》SpyKids: All The Time in the World $2,506,000 -48% 2,544 -463 $985 $34,227,586 4 Weinstein Company

^影片制作


^创作背景

人类的困境《传染病》的灵感来源于数次谈话,当时史蒂文索德伯格和本片的编剧斯科特Z本恩斯正在忙于制作《告密者》。本恩斯回忆说:“我和索德伯格在段时间里常常要坐飞机飞来飞去,于是我们就聊起人们在旅行之后总是会显得很疲倦,有的人甚至还会大病一场。然后,我们就萌生了要制作一部电影的念头。这个‘生病’的源头被留了下来,渐渐被推及成了人们在公共场所容易受到侵害的想法。我觉得集体受到袭击的情节应该很有代表性,而且也能折射出人性的内容。”虽然影片讲述的是一个关于传染病的故事,但是在导演史蒂文索德伯格看来,这部电影讲述的人类的某种困境,他说:“我总是在脑子里幻想人类的一种几乎无法解决的困境,死亡如同时钟一般准确的来临,但是人们却无计可施,只能眼睁睁地看着。这个复杂情况下的人的选择,是我感兴趣的内容。”

对于一个导演来说,拍摄一部能让所有人都感同身受的影片非常难得,因为有题材、有剧本、有投资的情况并不多见,而且索德伯格对题材要求极为苛刻,这样的题材能落到他的手中,就更为难等可贵了。索德伯格说:“这种题材挺少见的,碰到了就要抓住机会。而且本恩斯的剧本非常好,既有发人深醒的内容,又不缺乏商业性的元素。这其实是一部严肃的关于全国性恐慌的电影,我觉得剧本里的故事和现今世界的格局很相似。医疗问题、ZF工作问题、人人自危的问题。实际上,这就是一个小社会,从电影里我们能看到现在社会的困境、症结和问题所在。”

真实的科学在本恩斯动手写作剧本之前,他找了不少传染病学领域内的专家咨询一些内容,而且他自己也开始做起了病理学的研究。本恩斯拜访的那些科学家无一例外地对他要写的故事很感兴趣,而且都提供了最为专业和尖端的建议。除此之外,他们还打开了自己实验室和研究中心的大门,让编导和演员进门参观。他们详细解释了自己的工作、研究对象和研究器材,以及目前的研究进展。这些人中,哥伦比亚大学传染免疫中心的负责人,利普林博士最为热情,他不仅提供了第一手的资料,开放了自己的实验室,而且还经常前往片场探班,进行现场指导。

索德伯格说:“当我们走进那些实验室的时候,我唯一能做的就是聆听专业人员的讲解,然后记住一些专业上的内容,记录下仪器的样子和使用方法,以及专业人员的言谈风格。因为我想在电影中完全还原一个现实的科学世界,让观众见到最真实的现实。”为了能把真实的科学体现在电影中,剧组按照大学实验室的规制设计了研究室的场景,而且还找来了利普林博士为影片中的“虚拟病毒”设计了一个符合科学规范的3D模型。这个模型会在电影中起到极为关键的作用。

科学界的鼎力支持,给索德伯格了一种矛盾的感受,他说:“一方面我明白了在科学界有很多未解之谜的存在,如果哪一天真的来了一个什么超级细菌,我们就玩完了。而另一方面,当我看到这么多高智商的脑袋在为科学作出贡献的时候,我又感觉到放心,因为把自己的未来交到这些人的手中,还不算太坏。所以我就在影片中加入了两种情绪,一种是负面的,一种是积极的。我想从中表达出一种对自然的敬畏,同时又让人们对科学充满信心。”

^制作发行

制作公司

Double Feature Films[美国]

Participant Media(in association with)

Regency Enterprises

华纳兄弟影片公司[美国](presents)

Imagenation Abu Dhabi FZ(as Imagenation Abu Dhabi) (in association with)

发行公司:

华纳兄弟影片公司[美国](2011) (USA) (theatrical)

Warner Bros. GmbH[德国](2011) (Germany) (theatrical)

Warner Bros. Española S.A.[西班牙](2011) (Spain) (theatrical)

华纳兄弟公司[法国](2011) (France) (theatrical)

华纳兄弟公司[英国](2011) (UK) (theatrical)

华纳兄弟公司[意大利](2011) (Italy) (theatrical)

Warner Bros. Entertainment(2011) (Canada) (theatrical)

华纳兄弟公司[比利时](2011) (Belgium) (theatrical)

华纳兄弟公司[荷兰](2011) (Netherlands) (theatrical)

华纳兄弟公司[新加坡](2011) (Singapore) (theatrical)

Acme Film(2011) (Lithuania) (theatrical)

Columbia TriStar Warner Filmes de(2012) (Portugal) (theatrical)

Village Films[希腊](2011) (Greece) (theatrical)

华纳兄弟公司[阿根廷](2011) (Argentina) (theatrical)

华纳兄弟公司[日本](2011) (Japan) (theatrical)

特技制作公司:

Method Studios[美国](visual effects and animation)

其他公司:

Alcomm SystemsIT Services (San Francisco)

Chapman and Leonard Studio Equipmentcamera dollies

DTC Grip & Electricgrip and lighting equipment

Direct Tools & Fastenersexpendables

Dolby Laboratories[美国]sound mix

Gallagher Entertainmentinsurance

Go For Locationslocations website hosting

Hollywood TrucksEntertainment Transportation

Movie Movershair and makeup trailer

October Pictures Limited[中国香港]production services: Hong Kong and Macao

Pivotal Post[美国]Avid HD Editing Equipment Provided By

Red Digital Cinemacamera equipment provided by

Transportation Resourcestransportation equipment

Rich King Casting[美国]extras casting

Digital Media Services (DMS)digital asset management

FotoKemdigital intermediate

Goldcrest Post Production Facilitiessound post-production

Masterwordscutting continuity

PJF Productionstitles

Swelltone Labs[美国]post-production sound services (as Swelltone Labs New Orleans)

WaterTower Musicsoundtrack

^相关报道


由名导史蒂文索德伯格执导的灾难惊悚片《传染病》日前曝光了影片的正式海报,六位大牌主演劳伦斯菲什伯恩、玛丽昂歌迪亚、马特达蒙、裘德洛、凯特温丝莱特、格温妮斯帕特洛神情各异,强劲的卡司阵容令人期待。在海报上我们还可以看到,《传染病》将以IMAX形式上映,这也是索德伯格首部IMAX电影,影片的北美公映日期定于今年9月9日

其实,这张正式海报取材自早先发布的一组角色海报,增肥扮颓的马特达蒙神情紧张,文案中的“不要告诉任何人,不要接触任何人”的词句则昭示出传染病蔓延的可怕;裘德洛身着透明的塑料防护衣与防护头罩,造型怪异;黑人影星劳伦斯菲什伯恩和奥斯卡影后凯特温丝莱特手持电话;玛丽昂歌迪亚与另一位影后格温妮斯帕特洛则表情惊恐,整组海报颇具视觉冲击力。

影片灵感来源于SARS,讲述了一种靠着空气与接触就能传播的致命病毒,几天之内席卷了全球。世界各地的医疗组织争分夺秒的研究病毒的抗体,而普通人则为自我的生存做殊死挣扎……故事跨越四大洲,类似《撞车》式的群戏剧本让人不寒而栗。外景地包括日内瓦、东京、亚特兰大、芝加哥、澳门、香港、伦敦、摩洛哥等城市。香港影星何超仪与徐天佑也参加了香港和澳门戏份的拍摄。

《传染病》剧本由《谍影重重3》的编剧斯科特Z本恩斯创作,影片还将参加月底开始的威尼斯电影节。

9月3日,威尼斯电影节上,尽管《传染病》的强大阵容未能悉数抵达威尼斯,但号召力依旧惊人,3日举行的新闻发布会再现人山人海、摩肩接踵的热闹景象,是当天所有发布会中人气最旺的一场,甚至有拥趸提前数小时到场,只为求得一个签名。

索德伯格凭借《毒品网络》赢得奥斯卡最佳导演奖项。他的电影《性、谎言和录像带》曾摘得戛纳电影节的金棕榈奖。索德伯格表示《传染病》是一部“现实而直接”的影片,电影中没有任何对肆虐全球的金融危机的暗喻,病毒就是这部影片的“主角”。

为何组织如此强大的演员阵容?索德伯格说,在《传染病》中他需要尽可能多的明星,因为在影片中观众在短时间内会接触到大量人物、接收到大量信息,因此存在一些“参照”对于观众们很有帮助。

达蒙和索德伯格有过多次合作经历,配合可谓十分默契,2009年两人曾携《告密者》来到水城,参加当年影展。达蒙告诉记者,《传染病》的拍摄过程中并未出现什么特别的困难,和索德伯格合作时,自己总是感到非常开心。

在影片中,达蒙扮演一位普通父亲,他的妻子和小儿子被病毒夺走了生命,幸运的他对病毒免疫,但他必须竭力保护“硕果仅存”的女儿。在电影中领教了病毒的杀伤力之后,身为父亲的达蒙说他在现实生活中谨慎了不少,在派对中从碗里拿花生米都要三思而后行,对于孩子更是倍加照顾。有时孩子睡着,他要检查他们是否还在呼吸。“夫人在家给我起了个绰号,叫‘红色警戒’。”达蒙笑着说。

帕特洛当天和索德伯格、达蒙一同到场,她扮演的是“普通父亲”的妻子。在电影中她曾背叛自己的丈夫。有记者问她是否认为电影中她的角色感染病毒死亡是对出轨行为的“惩罚”,帕特洛坚定地说“不”。“如果真是这样,在今天这个发布厅没几个人能活下来,或许会(比我想的)更少。”

3 游戏作品《传染病》


^游戏信息


中文名称: 传染病

英文名称: Contagion

游戏类型: FPS

发行时间: 2012年

制作发行: Monochrome

^游戏介绍


2012年已经在向我们招手,这年头那些丧尸传奇继续引领着游戏的潮流。如果有独立开发工作和Project Zomboid类似的做法,或者继承《杀戮间》的成功,无论哪种都难以改变目前的状况。我并不是说独立游戏不好,独立游戏拥有创意,是的,但谁又敢说我们没有能力横扫那些丧尸呢?

《传染病》(Contagion)为我们提供了这种服务。这是Monochrome的第一个项目,这个开发组由Brian Comer组建而成,由于他极度热爱半条命的Mod-《Zombie Panic》,由此诞生了这个游戏。两者间的不同或许只有价格。《传染病》PC版的发布将带有一丝商业味道,不过目前价格尚未明了。

相关分词: 传染病 传染 染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