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耘支教团


请输入要查询的词条内容:

春耘支教团


“春耘”支教团详细资料

一、成立背景

鉴于当代中国偏远农村中小学教学设施落后,师资力量匮乏,教学结构单一,而在校大学师范生由于长期的理论学习缺乏实践能力使得理论知识未能充分地用于实践。在这种“需”与“求”的矛盾中,学院团委积极转变观念,本着“理论指导实践,实践充实理论,义务奉献社会,培育祖国花朵”的宗旨,以热忱之心为在校本科生的学习实践铺石筑路,成立“春耘”支教团。

二、相关介绍

春耘正式成立于2004年,成立之初,春耘仅是教育学院学生会的全体成员的一个实践的平台,支教活动也仅局限在农林小学一所农村小学。06年,春耘本着“服务于农村留守儿童”的宗旨首次面向全校招收支教教师,使春耘的活动范围扩大到了3所小学(农林小学,红岩小学,澄江小学)。春耘也慢慢地发展成为一个有原则,有严格管理的一个系统化的志愿者活动组织。

“春耘”代表着支教教师带着春天般的温暖,在那些相对落后的留守儿童聚集的村小学辛勤耕耘,为使花朵开得更艳而努力。春耘是志愿者活动,是支教教师利用空余时间无偿到小学支教的活动。在平时支教活动中,车费、所需教材、教学用具都由支教教师自己承担。在支教团中流行这样的一句话“在春耘,没有利益,只有无限欢声笑语”。

成立春耘,不仅使在校大学生有了一个广阔的实践平台,而且偶尔也为那些办学条件较差的农村小学,带去了新鲜的知识。五年的成长历程,春耘现在已经成为西南大学十佳志愿者服务品牌之一。2004年,春耘支教团在农林小学支教,2005~2006年春耘在农林小学、红岩小学支教。2007年在农林、红岩、澄江3所小学进行支教活动。2008年,春耘在农林、施家梁小学支教。现在,春耘支教团作为免费教育师范生社团——未来教育家联盟的支教部,成为免费教育师范生实践平台。

目前支教团共有67名支教教师,其中35名在农林小学进行支教。农林小学是北碚区蔡家镇教管中心下属的一所乡村小学。学校共有15名教师,包含1一位校长,139名学生。学校的大部分学生是留守儿童。春耘针对学校的实际情况,在农林小学开设了英语课,音乐课,舞蹈课,语言课,手工制作课,美术课六门课程。即将新开设的课程有书法课,写作课,自然科学实验课,计算机培训课。

08年下学期,春耘的课程设置将会有较大变动。英语课将严格按照教学大纲以在职教师的标准组织教学、作业、考试。同时增加音乐,舞蹈,自然科学课的上课次数。逐步形成春耘的特色课程。

三、发展构想

本学期“春耘”支教将继续成为社团的常规工作,并将拓展支教思维,完善支教体系,整合支教资源

1、利用学院资源,拓展支“教”范围

此学期将在原有支教的基础上,思考除课堂教学之外的其他支教形式,考虑设置“春耘”助教员、科研员、调研员、监督员等职位,从而解决教学岗位少与人数众多的冲突问题。

2、改革“春耘”机制。完善支教体系

进一步完善社团的管理体制,包括春耘的监督体制、评审体制、日常管理体制等,并制定一定的应急机制。

3、对外加强联系,整合支教资源

通过与各支教团体的联系,商讨合作方式,整合西南大学社团的支教资源。

4、联合进行课题研究,提高师范生科学研究水平

通过与学校的沟通,参与学校的部分课题研究,如施家梁小学的德育课题研究(包括三“生”德育与和谐德育),为师范生提供课外科学研究的

5、完善各项工作,将支教团队打造成为免费教育师范生服务社会的平台

支教团的宗旨即是,“理论指导实践,实践充实理论,义务奉献社会,培育祖国花朵”。目前支教教师中大部分为免费教育师范生,针对此实际和农村教育的实际,“春耘”支教团将努力把自己打造成免费教育师范生服务社会,履行社会责任,提高教学技能的实践平台。

四、管理制度(见附录)

相关分词: 春耘 支教团 支教 教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