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湖抗日战斗


请输入要查询的词条内容:

大湖抗日战斗




背景


民国30年(1941年)4月21日,福州沦陷。23日,国民政府军政部第十三补充兵训练处处长李良荣请缨参战。遂委任李良荣为第25集团军第一纵队司令,担负闽江北岸抗战任务。4月底,李良荣率领装备团在南平誓师后开到闽侯江洋附近。日军占领福州后,继续向西郊桐口、徐家村一带推进,铃木岭三大佐率领一个加强联队,向福州西北大湖地区“扫荡”。5月21日,日军铃木岭三部兵分两路向内线进犯,一路由大小北岭推进,另一路1000余人分乘28艘汽艇溯闽江而上,从白沙登陆后向北运动。

战斗过程


李良荣即以装备团第三营为前卫营,从江洋南进阻击。23日凌晨,前卫营尖兵连进至秦洋村与日军先头部队遭遇,尖兵连抢占制高点漈头顶。日军乘尖兵连立足未稳,集中兵力向峰顶猛攻。尖兵连居高临下,以火力杀伤日军。激战数小时,日军后续部队赶到,以1个大队兵力包围漈头顶,在4门山炮、6架飞机掩护下向尖兵连冲击。由于地形对日军不利,久攻不下。尖兵连连长许祖义命2个排固守高地,自率1个排乘隙冲下制高点与前卫本部会合。日军措手不及,于该排突围后才抽调百余兵力追击,因山路崎岖迂回,未能追上。

秦洋遭遇战发生后,李良荣和团长肖兆赓率领后续部队赶到,决定让尖兵连继续牵制日军,待其疲惫再将其诱进大湖,分别击破。为此,装备团主力部署在战场侧后,以便向大湖转移,后因前卫营第八连占领的一个山头,受到另一部日军攻击,伤亡惨重而撤退。装备团主力遂向大湖东南转移,前卫营余部向大湖以西转进,于转进途中设置疑阵,造成守军战败向古田撤退的假象,以迷惑日方。从白沙进犯的日军认为,当面守军主力已被击败,便急速向大湖集中;从大小北岭进犯的日军未遭抵抗,先期到达大湖地区。两路日军在大湖汇合后,主力驻在郎官村,其余分驻后塘、大湖厝、大湖店各村。其前沿警戒侧重于西北雪峰寺方向,有部队巡逻。在其东南通往寨上村路口及东北三叉路口仅各设1哨所,通往江洋的隘口寨头门(又称寨上关)并不设防。24日晚,装备团主力从江洋向大湖运动,25日凌晨抵寨头门南坡,大部进入北坡下隐蔽,一部占领寨上村。天刚亮,副团长郭志雄带领20余名会讲福州话的突击队员,化装成清早下田的农民,分头接近日军两个哨所,刺死哨兵。7时许,战斗首先在后塘村打响,接着各村也发起战斗。在后塘村,进袭分队堵住日军住房(村民陈修灿厝)前后门,扔进大量手榴弹,而后越墙进屋与残寇拼杀。此战,全歼日军1个中队。在双髻山下的大湖厝,进击分队逐屋与日军近战,日军1个中队大部被歼,少数被困拒降自杀。在大湖店,双方隔着开阔水田开火,互相冲杀,各有伤亡。战斗不到15分钟,日军向寨上村炮击,郎官村日军主力全部参战,双方为争夺盆地内各高地展开激烈战斗。副团长郭志雄率部向日军重机枪阵地冲击时,不幸中弹牺牲。兵士们见副团长牺牲,义愤填膺,高喊“为副团长报仇!”迅猛冲进阵地,消灭日军。随后日机临空轰炸扫射,因双方混战,日空军火力无法发挥。战斗至14时,日军开始退缩,最后死守郎官村。装备团在三天激战中消耗较大,且无援兵,无法全歼坚守的日军,遂于16时主动撤退。第二天,龟缩在郎官村的日军逃回福州。

战斗结果


此役,击毙日军300余人,装备团牺牲200余人。从此,日军再不敢深入福州内地。大湖战斗胜利,极大鼓舞福建人民的抗战热情。1943年,福建省政府拨款在大湖浮岛山山顶为阵亡官兵建立“大湖抗日阵亡将士墓”(系陈仪所题),蒋介石、顾祝同与国民政府七十军军长陈孔达分别题写“气作山河”、“功昭闽海”、“精忠贯日”等词句。战后,为纪念先烈,当地政府把“寨上关”改称“志雄关”。

相关分词: 大湖 抗日 战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