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金背啄木鸟


请输入要查询的词条内容:

大金背啄木鸟


大金背啄木鸟(学名:Chrysocolaptes lucidus)是鴷形目啄木鸟科的鸟类。嘴长而直,鼻孔长且扩张。脚格外强壮,大趾发达,爪长而强。外侧尾羽较尾上覆羽略长。是一种色彩艳丽的啄木鸟。非常似金背三趾啄木鸟,但体型略大,具两条黑色颊纹至颈侧相连,具四趾而非三趾。雌鸟顶冠黑色具白色点斑。 鉴别特征为鼻孔裸露,背羽金橄榄色而无斑;有羽冠,颈后面白色,腰红色。喜欢较开阔的林地及林缘。成对活动,有时錾木声很大。分布于印度、中国、菲律宾及大巽他群岛。

中文学名:大金背啄木鸟

拉丁学名:Chrysocolaptes lucidus

界:动物界

门:脊索动物门

纲:鸟纲

目:鴷形目

科:啄木鸟科

种:大金背啄木鸟

亚种:13种

命名时间:Scopoli, 1796

英文名称:Greater Flameback

英文名称:Greater Goldenback



外形特征


大金背啄木鸟身长约31厘米。头顶及冠羽深红色,后颈白色;背、肩及翅(除初级飞羽及外侧覆羽暗褐色而有白点斑外)全橄榄色;腰深红色;尾上覆羽及尾黑色。有一道白眉纹并一宽黑的眼后纹延至颈侧。颊、颏、喉白,有5道狭形黑横斑;下体余部暗白色,各羽有黑色边缘(在胸处较宽,腹处最细)。

雌鸟全头顶及羽冠黑色缀以白点,其余同雄鸟。

幼鸟头色似雌鸟。雄者头顶红色很快出现,渐至羽冠。

虹膜红黄色;嘴石板灰色;跗蹠和趾淡绿褐色。

分布范围


分布于印度次大陆及中国的西南地区,包括印度、孟加拉、不丹、锡金、尼泊尔、巴基斯担、斯里兰卡、马尔代夫以及中国西藏的东南部地区等。中南半岛和中国的东南沿海地区,包括缅甸、越南、老挝、柬埔寨、泰国以及中国的东南沿海地区、香港、海南岛。太平洋诸岛屿,包括中国的台湾省、东沙群岛、西沙群岛、中沙群岛、南沙群岛以及菲律宾、文莱、马来西亚、新加坡、印度尼西亚的苏门答腊、爪哇岛以及巴布亚新几内亚。

生活习性


大金背啄木鸟喜欢较开阔的林地及林缘。成对活动,有时錾木声很大。 叫声响亮刺耳,具爆破音的尖叫声,似特大蝉鸣。

亚种分化


(13种)1. Chrysocolaptes lucidus socialis(Koelz,1939)分布于印度西海岸。

2. Chrysocolaptes lucidus guttacristatus(Tickell, 1833)分布于印度西北部,尼泊尔,中国云南,泰国和印度支那。

3. Chrysocolaptes lucidus stricklandi(E. L. Layard, 1854,)分布于斯里兰卡。

4. Chrysocolaptes lucidus chersonesus(Kloss, 1918)分布于马来西亚半岛,苏门答腊和爪哇西部。

5. Chrysocolaptes lucidus andrewsi(Amadon, 1943)分布于婆罗洲东北部。

6. Chrysocolaptes lucidus strictus(Horsfield, 1821)分布于爪哇东部。

7. Chrysocolaptes lucidus kangeanensis(Hoogerwerf, 1963)分布于爪哇东部沿海,巴厘鸟和康厄安岛。

8. Chrysocolaptes lucidus haematribon(Wagler, 182)分布于菲律宾北部(吕宋岛,波利洛,马林杜克和卡坦端内斯)。

9. Chrysocolaptes lucidus erythrocephalus(Sharpe, 1877)分布于巴拉巴克,巴拉望和卡拉群岛。

10. Chrysocolaptes lucidus xanthocephalus(Walden & E. L. Layard, 1872)分布于蒂考岛,马斯巴特,帕奈,基马拉斯和内格罗斯。

11. Chrysocolaptes lucidus rufopunctatus(Hargitt, 1889)分布于萨马尔,比利兰海峡,莱特,卡利科安,保和岛和帕纳翁。

12. Chrysocolaptes lucidus lucidus(Scopoli, 1786)分布于巴西兰和棉兰老岛西部(三宝颜半岛)。

13. Chrysocolaptes lucidus montanus(Ogilvie-Grant, 1905)分布于棉兰老岛(除西部)和西莫尔。

保护级别


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ver 3.1:2009年鸟类红色名录。列入国家林业局2000年8月1日发布的《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

相关分词: 大金 啄木鸟 啄木 木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