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气环流四步教学法


请输入要查询的词条内容:

大气环流四步教学法




大气环流四步教学法


“大气环流”部分是“地球上的大气”一章的重点之一,也是该章的难点之一。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掌握引起“大气环流”的诸因素,在教学中我采用了“假设条件---推翻假设---步步深入---得出结论”的“四步法”:

第一步,由热力环流导入大气环流,提出“大气环流”的概念,指出引起大气环流的因素是很多的。为了简便起见,我们先提出三个假设条件:①地球不自转;②太阳总是直射赤道;③地表是均匀的。若三个条件成立,则引起大气环流的因素就仅是高低纬度之间的受热不均。教师边绘图边讲解在这一个因素作用下形成的“赤道与极地间的单圈环流”。

第二步,回过头来分析第一个假设条件是否成立。结果显然是不成立。既然不成立就必须得考虑这个因素,即考虑受热不均和地转偏向力两个因素,自然就得出“三圈环流”的结论,教师边讲解边引导学生绘图分析。

第三步,再分析第二个假设条件是否成立。结论是不成立,即在“三圈环流”基础上必须考虑太阳直射点移动的因素。得出“近地面气压带风带的位置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随着季节变化而移动”的结论。至于移动规律,可以让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推出来。

第四步,再分析第三个假设条件是否成立,从而引出“海陆分布对大气环流的影响”。引导学生看“世界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得出“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使气压带分割为一个个的气压中心”,而且“海陆上不同季节气压中心的性质不同”。气压中心性质的变化又势必会影响大气的运动,这就自然而然地过渡到“季风环流”了。

课的最后,通过小结总结引起大气环流的诸因素以及每个因素对大气环流的作用,使学生形成一个完整的概念。我们发现,这一内容用这种方法教学,学生易于接受,印象深刻,而且这种方法鼓励学生动脑动手,既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又培养了学生的地理技能,效果较好。

大气环流四步教学法剽窃事件


《大气环流四步教学法》是原山东省淄博师范学校特级教师秦克铸发表于《地理教学》1991年第5期的文章。后遭到四川省成都市金堂县淮口中学现任校长、成都市地理骨干教师陈微勇的全文剽窃,剽窃文章发表于《成都教育学院学报》(也叫《成都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1年第1期,并被《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等多家期刊数据库收录,侵害了作者的合法权益。作者秦克铸于2009年4月发现文章被剽窃,遂与剽窃者陈微勇取得联系,要求陈微勇:在刊登剽窃文章的期刊上发表声明,公开道歉;与《知网空间》、《万方数据》等联系,撤下剽窃文章;赔偿损失。但剽窃者陈微勇拒不道歉。对此,《大气环流四步教学法》作者秦克铸出于无奈,只好发表此声明,以正视听,并借网络力量,强烈谴责陈微勇的剽窃行为!

注:作者秦克铸发表此声明之前,曾用短信告知陈微勇。

与原文比,陈微勇的剽窃文章只是根据原文意思,增加了赤道与极地间的闭合环流、三圈环流、气压带风带的移动三幅图,文章标题改为《“大气三圈环流”四步教学法》,文字增加了“即1月全球气压带风带南移,7月北移”等字样。可笑的是,这唯一的一处变动,所表达的意思还是完全错误的!

重庆地理教研网、学科教育网等网站,转帖此文,却注明是“佚名”或“本站原创”,有欺世盗名之嫌。

为此,《大气环流四步教学法》作者秦克铸严正声明并强烈谴责上述剽窃、欺世盗名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