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制末与世纪末:中国文学文化考论


请输入要查询的词条内容:

帝制末与世纪末:中国文学文化考论




图书简介


帝制末与世纪末:中国文学文化考论

收在这本集子里的十数篇有关中国文学和文化的论义,在时间上分两类,存在一种不和谐的巧合——交错在一个“末”字上。一类属元明清时期,即元末、晚明和清末,在中国历史上皆值皇朝的衰世,另一类有关1990年代,称作“世纪末”,在中国却进入全球化经济起飞,一派生猛闹热的景象。几篇文章仅仅触及文学与文化的几个景点,浮光掠影,却也见得这一年代的众声喧哗…… 说到底,现代性是一种时间意识,一个精巧的时间盒,抵抗死亡的恐惧,忘却烦闷。有关现代性的理论车载斗量,都含有一个基本吊诡,在“现在”的声称中,凸显一种与“过去”决裂的自我意识,由此推动文明的“进步”,但在时间之流里,自我无法为其确定“现在”,任何确定都即刻变成“过去”。

作者简介


帝制末与世纪末:中国文学文化考论

陈建华,著名作家、学者,生于上海。获复旦大学、哈佛大学文学博士。曾任教于复旦大学、美国欧柏林学院,现执教于香港科技大学人文学部。专著有《十四至十七世纪中国江浙地区社会意识与文学》、《“革命”的现代性——现代中国革命话语考论》、《徘徊在现代与后现代之间》(与李欧梵合著)、及散文集《去年夏天在纽约》等。

图书目录


-帝制末与世纪末:中国文学文化考论

漫淡中国文学的自我与时间意识(代序)

世纪末:九十年代人文风景

驴子与镜子:“以史治诗”和“以诗治史”——读王家新《阐释之外》断想

《废都》及其启示:末世文士的历史“覆影”

本土与全球叙事竞争:中国1990年代后期的自山主义和“新左翼”

关于“人文精神”讨论的学术通信

后现代主义现代性——中国文化史研究?

“革命”和“改良”二元思维模式的历史形成——评李泽厚“要改良,不要革命”说

雷文森与儒家中国的现代命运

再谈雷文森与儒家中国的现代命运

徘徊在现代和后现代之间——《李欧梵教授访谈录》前言

“历史的幽魂”——读《李欧梵季进对话录》

情的见证:后现代风月宝鉴——读李欧梵《范柳原忏情录》

帝制末:从元末至晚清

元明之际的诗怪——杨维祯

论杨维祯的戏曲理论与实践

高启隐居青丘时间及事迹考辨

《东堂老》与古典文学中的商人形象

论晚明思潮——一个反儒文化断层

《拍案惊奇》与《十日谈》

黄遵宪《樱花歌》诗旨与德川幕政

林纾与现代“小说”观念的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