滇西兰坪—思茅盆地TSM分析


请输入要查询的词条内容:

滇西兰坪—思茅盆地TSM分析




基本信息


【书名】《滇西兰坪—思茅盆地TSM分析》

【作者】 陈跃昆

【ISBN】 978-7-5625-2430-4

【印次】 1版1次

【开本】 16K 【编辑】 段连秀

【字数】 442千字

【日期】 2009-11-01

【定价】 68.00元 【专业】 地质钻探、矿产资源勘查

【出版】 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

【类型】 地学、资源类专著

内容提要


本书主要针对滇西地区和兰坪—思茅盆地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以朱夏院士的“活动论构造历史观”为指导,以朱夏盆地分析的TSM程式为基本思路,以构造研究为主线,以油气选区评价为目的,强调盆地原形恢复与后期改造、油气成藏与保存、造山带与盆地、地质与地球化学和地球物理的有机结合。

目录


第1章 绪 论(1)

1.1 研究意义(1)

1.2 国内外研究历史、现状与存在问题(3)

1.3 研究思路(8)

第2章 区域地质与地球物理场特征(1 2)

2.1 地层分布与划分对比(1 2)

2.1.1 元古界(1 2)

2.1.2 下古生界(1 3)

2.1.3 上古生界(1 4)

2.1.4 中生界(23)

2.1.5 新生界(3 1)

2.2 主要断裂与稳定地块(33)

2.2.1 主要的断裂构造带(33)

2.2.2 主要的大陆地块(3 6)

2.3 岩浆活动与分布规律(3 7)

2.3.1 花岗岩浆活动(3 7)

2.3.2 基性、超基性岩浆活动(40)

2.3.3 火山活动(42)

2.4 变质作用与主要变质带(4 5)

2.4.1 变质作用简况(4 5)

2.4.2 无量山一营盘山变质带(4 6)

2.5 综合地球物理场分析(4 9)

2.5.1 岩石物性(4 9)

2.5.2 重力场特征(5 1)

2.5.3 磁力场特征(5 2)

2.5.4 其他地球物理特征(5 2)

2.5.5 隐伏断裂及火成岩体分析(5 5)

2.5.6 三个构造界面的推断解释(5 7)

2.5.7 地质一地球物理综合解释剖面(59)

本章小结(62)

第3章 区域构造背景及演化(GT)(63)

3.1 特提斯洋与阶段划分(63)

3.1.1特提斯概念(63)

3.1.2 特提斯演化阶段(63)

3.2 滇西晚古生代冰碛岩的属性(64)

3.2.1 冰碛岩的分布与特点(64)

3.2.2 与全球冈瓦纳大陆冰川的对比(65)

3.2.3 古山链与近源沉积分析(66)

3.3超镁铁岩、火山岩形成的构造背景(67)

3.3.1 分布特征与研究方法(67)

3.3.2 判剐结果与分析(70)

3.4构造单元划分(79)

3.4.1 划分原则(79)

3.4.2 划分结果(80)

3.5 区域构造演化(81)

3.5.1 古全球构造阶段(81)

3.5.2 中间过渡阶段(83)

3.5.3 新全球构造阶段(83)

本章小结(84)

第4章 盆地原型分析(P) (86)

4.1 盆地原型分类(86)

4.2 晚古生代盆地原型(87)

4.2.1 晚古生代沉积古地理(87)

4.2.2 晚古生代盆地原型(92)

4.3 中生代盆地原型(100)

4.3.1 澜沧江断裂带对盆地的控制作用(100)

4.3.2 潞西超镁铁岩、火山岩带所反映的盆地原型(100)

4.3.3 中生代砂岩的构造地球化学(101)

4.3.4 中生代沉积古地理(103)

4.3.5 中生代盆地原型(1O7)

4.4新生代盆地原型(109)

4.4.1 新生代盆地分布特征(109)

4.4.2 滇西走滑拉分盆地的类型及形成机制(109)

本章小结(113)

第5章 盆地构造热演化(3T) (114)

5.1 构造处境(Tectonic Setting)(114)

5.1.1 构造位置(114)

5.1.2 盆地构造单元(114)

5.1.3 主要构造带特征(115)

5.2 盆地形成演化与迭加改造史(Time)(116)

5.2.1 晚古生代一中生代盆地构造演化(116)

5.2.2 新生代构造形变与改造历史(118)

5.3 热体制(Thermal Regime)(140)

5.3.1 盆地热史恢复方法(140)

5.3.2 有机质成熟度及烃源岩热演化史(141)

5.3.3 裂变径迹分析(148)

5.3.4 石英结晶度指数分析(151)

5.3.5 流体包裹体分析(155)

本章小结(161)

第6章 盆地4S(162)

6.1 沉降作用及沉积作用(Subsidence and Sedimen.tation)(162)

6.1.1 盆地沉降作用分析的原理和方法(163)

6.1.2 晚古生代的盆地沉降作用和沉积作用(165)

6.2 构造应力场(Stress C。ndition)(166)

6.2.1 构造应力场研究简况(166)

6.2.2 有限元应力场分析方法(167)

6.2.3 印支期区域构造应力场与位移分析(167)

6.2.4 燕山_直山早期的区域构造应力场与位移分析(169)

6.2.5 喜山中晚期的区域构造应力场与位移分析(172)

6.2.6 印支_直山期构造应力场总结(176)

6.3 逆冲推覆构造与盆地风格(Style)(177)

6.3.1 逆冲推覆构造特征(177)

6.3.2 逆冲推覆的时限与规模(184)

6.3.3 兰坪一思茅盆地的风格(187)

6.3.4 兰坪一思茅盆地与楚雄盆地的关系(190)

本章小结(203)

第7章 盆地4M(205)

7.1 形成油气的物质基础(Material) (205)

7.1.1 烃源岩(205)

7.1.2 储集层(209)

7.1.3 盖层(217)

7.1.4 生储盖组合(220)

7.2 油气运移与圈闭(Migration and Non—migration)(221)

7.2.1 油气运移分析(221)

7.2.2 油气显示(225)

7.2.3 油气圈闭(228)

7.3 油气保持(Maintenance)(232)

7.3.1 影响油气保持的主要因素(233)

7.3.2 油气保持条件评价(236)

本章小结(241)

第8章 油气评价(HC)(243)

8.1 油气系统分析(243)

8.1.1 油气系统概念(243)

8.1.2 油气系统划分(243)

8.1.3 上三叠统一下白垩统复合含油气系统(245)

8.1.4 T3—K1油气系统演化(245)

8.2 油气资源量估算(Quantity)(247)

8.2.1 历次油气资源量估算方法(247)

8.2.2 历次资源评价分析(249)

8.3 主要位置(Location) (25O)

8.3.1 勘探领域与层系(25O)

8.3.2 有利区带优选(252)

8.3.3 有利勘探目标分析(254)

本章小结(259)

参考文献(26O)

相关分词: 滇西 兰坪 思茅 盆地 TSM 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