钓鱼台村


请输入要查询的词条内容:

钓鱼台村


钓鱼台村(东经12027′30北纬3639′3″)位于山东省青岛市莱西夏格庄镇镇驻地西南9公里处。明万历四十二年(1614年)四月初十日,孙姓从平度孙家汇迁此建村。稍后,于姓从平度于家峪迁此定居。村南靠五沽河,河南岸有一十余平方米的土台,历经河水冲激,不倒不塌。且此台所长山枣树针尽为屈钩。因名此台曰钓鱼台,遂指台称村名钓鱼台。居住姓氏有孙、于、宋、耿、王等。2001年有居民160户,545口人,1230亩耕地。



经济状况


以蔬果种植与奶牛养殖业为主。2004年,全村有蔬菜大棚100亩,一般种植园地400亩,果园120亩,奶牛存栏180头。2004年,经济总收入达到781万元,人均纯收入达到5240元。

社会事业


截止2004年,全村修整街道3条,建幼儿园1处,家家通了自来水。95%以上的农户用上了彩电,有线电视入户率达65%,50%的农户拥有冰箱、洗衣机等家用电器,90%的农户购置了农机具,10%的农户拥有汽车、联合收割机等大型农机。115户安装了固定电话,摩托车已成普通的代步工具。

南阳 钓鱼台村


在南阳有许多钓鱼台遗址,传说都是东汉严子陵的隐居钓鱼之处。严子陵原姓庄,名光,字子陵,少与刘秀游学于长安,后助刘秀建立东汉,被封以高官。他不愿做官享受荣华富贵,反而去做一个凡人百姓,到处耕钓为生。刘秀驾崩后,为避明帝刘庄讳,改庄光为严光。据明《嘉靖邓州志》记载,严子陵不是浙江余姚人,而是南阳新野人,所以,他辞官后在南阳多处留下了钓鱼台,仅笔者所知,在南阳有9个钓鱼台:

宛城钓鱼台


宛城钓鱼台位于宛城区原环城乡钓鱼台村,东濒白河,西临邕河。据清光绪南阳县志载,此处是东汉严子陵的钓鱼台。北宋庆历年间,范仲淹任邓州知州,闲暇游览了钓鱼台,写下了《钓鱼台》诗云:“漠包六合网贤才,一个冥鸿惜羽毛。世祖功臣三十六,云台争似钓台高。”

新野钓鱼台在新野县城西南隅15公里白河右岸,有一钓鱼台遗址,传为东汉严子陵回乡的钓鱼台。五代诗人杜荀鹤作《经严陵钓台》诗曰:“苍翠云峰开俗眼,泓澄烟水浸尘心。唯将道业为芳饵,钓得高名直至今。”

内乡钓鱼台


据清代内乡县志载,清八景之一的“钓台烟雨”,在大桥乡灵山下湍河北岸的钓鱼台,明代诗人许宸有诗咏之:“无数闲人说子陵,一竿湍水钓鱼曾。富春近峙名山在,短碣犹存太史称。漠漠鸿翔天外路,萧萧林隐雨中僧。高风到处争留迹,满眼何人避缴缯。”

邓州钓鱼台邓州有三处钓鱼台,一是城西北钓鱼台村;二是严陵河故事桥南岸处钓鱼台,后人为纪念严君改河名为严陵河;三是十林镇水文站湍河北岸,原村名为子陵岗,后改为赵岗,明万历年间还有严陵祠,旁有严陵洞。清初邓州人、雍正皇帝的老师彭始抟之父彭而述游览后作《子陵钓矶》云:“只合先生理钓纶,虽逢天子不称臣。自知帝座客渔父,肯把云台污故人。投饵自甘同豫且,得渔且莫是龙鳞。不应占尽江边石,除却南阳又富春。”

唐河钓鱼台在唐河县城以西桐河南岸,有子陵钓台,今废。清康熙六年唐县知县田介慕名谒拜后,写下《寻子陵钓矶处》诗咏吊:“台上周回看列山,平峦如画又如环。千林红树参差处,一带烟城香霭间。水静曾无飞鸟集,溪深时有野云还。当年果使子陵在,尽可披裘把钓闲。”

南召钓鱼台


南召县云阳镇西7.5公里的空洞山有子陵洞,洞深莫测,内有石坑、石砚,洞外不远有钓鱼台,世传严光曾在此居住钓鱼,有诗云:“泉滴山空号富春,石泉石砚像如新。洞溪也有钓台在,地属南阳应是真。”

方城钓鱼台在方城县古庄店,名曰子陵钓矶。清雍正河南通志载,唐代大诗人刘禹锡曾游此作诗曰:“一片临流气势雄,垂柳相依绿溶溶。子陵一去无人钓,吩咐苍台碧藓封。”

其他


除了以上严子陵钓鱼台外,在南阳汉代管辖的叶县、湖北枣阳,也有严子陵钓鱼台和祠庙,这更能说明,严子陵是新野人。从诗中看,严子陵在故乡南阳一带隐居钓鱼,后来又到浙江富春山隐居钓鱼。严子陵抛弃高官厚禄,隐居不仕,披羊裘,耕钓终生,这和人们深恶痛绝的卖官鬻爵现象形成了极大反差,难怪历代名人都写诗歌咏严子陵和钓鱼台。南阳诸多的钓鱼台是不可多得的文化遗产,也是进行廉政文化教育和发展旅游业的好教材、好资源。

相关分词: 钓鱼台 钓鱼 鱼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