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财经大学社会与行为跨学科研究中心


请输入要查询的词条内容:

东北财经大学社会与行为跨学科研究中心


2008年9月,东北财经大学社会与行为跨学科研究中心正式成立。中心目前设有行为金融学实验班项目,每年从全校在读大二学生中选拔30名左右学生进入该项目,本科毕业前择优推荐免试攻读研究生。

跨学科中心推行的是植根于中国社会,以问题为导向的跨学科教育,其主旨是将以往教科书导向的应试教育改造为能够适应互联网时代知识学习和创造过程的问题导向的跨学科教育。整个教育方案特别强调对西方社会科学知识的学习要经过本土社会现象的批判性思考,划定理论在中国社会的适用范围,并“注重寻求具有全球意义的本土知识”。因此,跨学科本身并不是目的,而是因求解中国社会根本问题不得不整合不同学科理论,故而在事后自然呈现出“跨学科”的形态。简言之,这一教育理念以“问题导向”为核心,在求解过程中自然衍生出“跨学科”,同时辅之以“行为导师”制度,形成三位一体的人才培养模式。

跨学科最早由西方提出,肇端于社会科学领域日益严重的“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经验科学远离经验的弊端。19世纪上半叶以前,西方的学术领域包括两部分:一为人文领域,二为科学领域。世俗化运动之后,大学独立于宗教,加之工业化进程的推进,使得大学的经费来源由教会田产收入转向整个社会。经费的充裕诱发了资源分配上的争夺,进而演化为院系分科制度。华伦斯坦的考证表明,19世纪后半叶以来,西方大学的人文学院、科学学院、人类学院(英国为东方学院)相继独立,后者进一步分化为社会科学的各个门类,最终发展成为20世纪初的西方学术分科制度。进入20世纪末期,学术分科制度内在的弊端在西方日益显现,尤其是在社会科学领域,这一问题尤为突出。从20世纪90年代起,西方社会的跨学科研究和教育应时而生。

就中国而言,20世纪初,救亡图存引发了西学东渐并进而形成全盘西化的思潮,西方当时盛行的学术分科制度随之而入。但由于中国传统学问的特点是有整体感的、不可分割的,由此也引发了延续150多年虽时隐时现仍绵延不绝的学科之争。近年来,由于行政体制和市场经济的冲击,教育目标进一步转化为各种数量化的指标。尽管存在诸多重大问题亟待审视和求解,但人们对社会根本问题的感受和深入求解缺乏兴趣,同时,既有的教育和科研体制却在不停地复制和强化对枝节问题的求解,并引发急功近利的学术不端行为。因此,推行植根于中国社会、问题导向的跨学科教育具有学术和现实的双重紧迫性。

在国内,跨学科教育理念最先由汪丁丁教授提出,社会与行为跨学科研究中心的成立就是其跨学科教育思想的实践。问题导向的跨学科教育的关键词是“问题”。生活在中国社会中的个体而言,未来将面对的问题包括人生问题和中国问题。对它们的求解要求学生不得不跨越许多原本互不相涉的学科,问题越根本,带动的知识结构越全面;并且通过这一教育过程,开发未来生活和工作中独立解决重大问题时不可或缺的综合判断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跨学科教育要求教师将某一知识领域提炼为若干核心概念,以问题为导向,推行“课程包”教学模式。以社会与行为问题课程包为例,该门课程涉及3门课程,环环相扣,融为一体。在《社会与行为心理学》课程中,提炼出三个核心概念“社会认知”、“人际关系”和“群体影响”,分别对应于家庭、学校和社会三个事件域。本系列课程首先由心理学教师讲授第一个核心概念及其对应的现实世界的问题,之后由从事心理学计量的老师与学生一道设计适用于中国社会的量表,对该核心概念进行度量,然后由统计学专业专长于社会调查的老师带领学生设计问卷、调查数据。经此三轮滚动式教学,《社会与行为心理学》课程的三个核心概念讲授完毕。此后,所获得的数据转入《统计方法与统计软件》课程进行更为深入的数据分析。在此过程中需要补充的数学和统计基础知识将由《跨学科定量分析基础》课程根据进度及时调整予以补充。由此,三门课程以三个核心概念为纽带,融理论学习、量化分析、社会调查于一炉,形成一个有机整体,同时推动教师之间知识结构的互补,实现教学和科研的跨学科。

跨学科教育主张“知行合一”,在主课和辅课之外,特别重要的是行为评价。中心设置“行为导师”,其职责是协助专业课教师,帮助学生明确人生计划,理解中国社会及其核心价值观,理解中国人的行为方式。行为导师对学生的评价,以“行为端正”和“心智修养”为基本依据,辅之以下列三维度的评分:分析与判断的能力、合作与领导的能力、表达与营销的能力。在日常课程之外,行为导师广泛听取学生对课程内容与讲授方法的意见,并尽可能单独听取每一学生所遭遇的人生问题。行为导师可将这些意见与问题直接报告学术委员会主席。此外,行为导师与各科教师和跨学科中心学术委员会主席定期商谈,为每一位学生提供三个维度的参考评分。每次评定时,经充分讨论,然后根据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阿罗发展的博达(Borda)计票法在三个维度上分别对每个班级的所有学生进行排序,之后加权平均。在毕业实习期间,学生使用以上三维度的各自参考评分——三维空间内的反映其本人和所在群体人格发展的点的轨迹——与实习单位接洽并争取获得最适合学生个性发展的工作机会。

目前行为金融学实验班项目已招收两届学生,在读学生受到了各方面的普遍好评。《中国教育报》2009年11月8日第一版以《东北财大教改试验田促学生成长》为题对此进行了详细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