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


请输入要查询的词条内容:

读书


1 汉语词汇

读书指获取他人已预备好的符号并加以辨认、理解、分析的过程,有时还伴随着朗读、鉴赏、记忆等行为。这些符号最常见的是语言文字,其他还有音符、密码、图表等也在此列;一般获取过程使用眼睛观看,也包括盲人用触觉来识别凸字等其他获取方式。



^读书释意


词语:读书

拼音:dú shū

基本解释:

1.看着书本出声读或默读.英文:read

2.正式学习一个科目或课程,读书很用功.英文:study

详细解释:

1.阅读书籍;诵读书籍。《礼记文王世子》:“秋学礼,执礼者诏之;冬读书,典书者诏之。” 唐 韩愈《感二鸟赋》序:“读书著文,自七岁至今,凡二十二年。”明赵震元《为李公师祭袁石■(袁可立子)宪副》:“舞象采芹,弱冠□璐振臂,当国家之巨艰,读书鄙腐儒之章句。”夏丏尊叶圣陶 《文心》十四:“正是王先生 的声音,原来王先生在读书。”

2.核对入椁物件的单子。《礼记杂记》:“荐马者哭踊,出乃包奠而读书。” 孔颖达 疏:“书,谓凡送亡者賵入椁之物书也。读之者,省录之也。”

3.宣读盟辞。《谷梁传僖公九年》:“ 葵丘 之会,陈牲而不杀,读书加于牲上,壹明天子之禁。”

4.上学;学习功课。《明熹宗实录》卷四十二:“天启三年十二月(二十七日)壬子,荫总督宣大王国桢子之仲、登莱巡抚袁可立子枢、通政使吴用先子 、河南巡抚冯嘉会子映鸾、太常寺卿桂有根子高攀各入监读书。” 郭沫若 《我的童年》第一篇二:“我们的三叔祖、大伯父都是进了学的。但是行二的我们三伯父,行三的我们父亲,因为家业雕零,便再没有读书的馀裕了。” 浩然 《石山柏》:“我发觉,山里的孩子不仅聪明、记忆力强,而且对读书都是非常地新奇和认真。”

^内涵


读书,读一本好书,让我们得以明净如水,开阔视野,丰富阅历,益于人生。人一生就是一条路,在这条路上的跋涉痕迹成为我们每个人一生唯一的轨迹,此路不可能走第二次,而在人生的道路上,我们所见的风景是有限的。书籍就是望远镜,书籍就是一盏明灯。让我们看得更远、更清晰。同时也让我们知道谁与我同行,又有谁看到了怎样的风景,我们又该如何进行自我的追求与调整。在和他人所见的比较中,选择自己的路,也不错过他人遇到的、我们就不仅局限于视野所能领略的画面,古人就有“博百家所长,为我所用”的读书情怀。

^陆九渊《读书》


读书切戒在慌忙,

涵泳工夫兴味长。

未晓不妨权放过,

切身须要急思量。

^诗意

读书要注意不能慌忙

慢慢地用功去读,才会觉得意味深长

有不明白的地方不妨暂且放过去

与自己切身相关的需要认真思考。

^陆游《读书》

读书四更灯欲尽,胸中太华蟠千仞。

仰呼青天那得闻,穷到白头犹自信。

策名委质本为国,岂但空取黄金印。

故都即今不忍说,空宫夜夜飞秋磷。

士初许身辈稷契,岁晚所立惭廉蔺,正看愤切诡成功,已复雍容托观衅。

虽然知人要未易,讵可例轻天下士。

君不见长松卧壑困风霜,时来屹立扶明堂。

^朱樵论读书


读书有两种。一种读书是灌输性的,也叫上学,它规定了时间,规定了地点,而且还是以老师讲授为主,书只是一种工具而已。也就是说,到了一定的年龄,在规定的时间里,你必须到规定的地方,在老师的讲授或者监督下读完规定的书本。而在另一个时间里,你又必须离开那个地方,同时也离开老师,离开书本。这种读书当然不是由着你来的,你感兴趣也好,不感兴趣也好,都得读,至少读九年,这是法律规定的。但这种读书有一个好处,那就是不管你学到了多少知识,按照读书的年份,它可以在形式上给你一个证明,你也可以把它看成是一种身份:高中、大专或者大学。拿着这个不同的证明,踏上社会后你就会得到不同的待遇,也就是说,你这条鱼是放在沟里,还是放在河里,或者是海里,差不多就凭这个证明了。所以,这种基本上可以决定命运的读书,不管你喜欢读也好,不喜欢读也好,甚至是恨着读也好,你都得拼命去读,为父母,为自己。

另一种读书是吸收性的,当然也可以是消遣性的,它没什么规矩,不分时间和地点,也没有别人指导或者干扰,书是你唯一的对象,你爱怎么读就怎么读。你可以在午后风景优美的湖畔读,你也可以在汽车火车飞机上读,你甚至可以半夜起来在卫生间里读。你可以是一个三岁小孩趴在地上三分钟读三本书,你也可以是一个百岁老人戴着眼镜手里还拿着放大镜一分钟读一个字。你可以读一本很严肃很有意义的书,你也可以读一本十分无聊的书。一句话,就是完全由着你来。但这种无限的可以却也带来无限的可能,也就是说,一本书可能会改变你的一生。你可能读书读成了一个伟人,你也可能读书读成了一个坏人。纯真的先贤说:读书使人进步。事实上,读书也可能使人退步。因为书也有好坏之分,那就要看你读什么样的书,怎么去读,怎样去理解一本书。

我和大多数人一样,虽然喜欢那种没有规矩的读书,但自己还是给自己作了一些规定。

比如:低级趣味的书不读,故作深奥实际上没什么花头的书不读,有关邪教和教人歪门邪道的书不读。还有,内容潮湿阴冷的书也不读。原本一张红光满面的脸,读这种书读得脸色铁青发灰,还整天板着,好像是别人欠他多还他少似的,那才不值得。读书就要读得心情舒畅,读得心胸开阔,读得满腹经纶。除了读什么书要有选择,还要认真去读,这样才能真正读懂一本书。除了这些,我读书不喜欢赶时髦。这几天常有人问我:余华的《兄弟》你看过吗?我说没有。又问:那么热的书你也不看一看?我就说以后抽空看。书又不是茶,有冷有热。书更不是蔬菜,一定要读个新鲜。上个世纪七十年代末,刚刚宣布恢复高考的几个月里,一些既不参加高考又不懂数学的年轻人,因为要赶时髦,嘴上也挂着《高等代数》、《解析几何》什么的,真是莫名其妙。

^世界读书日


“世界读书日”全称“世界图书与版权日”,又译“世界图书日”,最初的创意来自于国际出版商协会。197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向全世界发出了“走向阅读社会”的召唤,要求社会成员人人读书,使图书成为生活的必需品,读书成为每个人日常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1995年,国际出版商协会在第二十五届全球大会上提出“世界图书日”的设想,并由西班牙政府将方案提交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后来,俄罗斯认为,“世界图书日”还应当增加版权的概念。于是,1995年10月25日——11月16日召开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二十八次大会通过决议,正式确定每年4月23日为“世界图书与版权日”。这一天也是作家塞万提斯和英国著名作家莎士比亚的辞世纪念日。

^中国

1997年1月,中国中央宣传部、文化部、国家教委、国家科委、广播影视部、新闻出版署、 中国总工会、共青团中央、全国妇联九个部委共同发出了《关于在全国组织实施“知识工程”的通知》,提出了实施“倡导全民读书,建设阅读社会”的“知识工程”。这是以发展图书馆事业为手段,以倡导读书、传播知识、推动社会文明与进步为目的的一项社会文化系统工程。

2000年,全国知识工程领导小组把每年的12月定为“全民读书月”,这是实施全国“知识工程”的重大项目。几年来,在全国各地都组织举办了丰富多彩的宣传活动。

2004年,“全国知识工程领导小组”将每年的“全民读书月”活动交由中国图书馆学会负责承办。中国图书馆学会为了实施"倡导全民读书,建设阅读社会"为宗旨的"知识工程",进一步激发全民读书的热情,推动学习型社会、学习型组织、学习型家庭的建设,准备于今年在全国范围内举办大型活动,让全国公众都知道“世界读书日”。

^英国

当地的庆祝活动可说是搞得最全面,他们更把阅读日提早到3月6日举行,单是学校、图书馆、书店所举办的庆祝活动便已超过1,000项,例如故事人物模仿大赛、午间故事时间、各类型的书展等。今年阅读日的官方网站更在网上举办作家讲座/交流会,以及播放与阅读有关的节目。当地有关机构更向小朋友发出面值1镑的图书日代用券(World Book Day Book Token),让他们到图书日成员书店换购一本喜欢的书。主办单位特别为世界图书日出版6本新书;又设下好书名单,不单向小朋友推荐25本有趣读物,更提供一系列的活动建议,使教师可作为教学参考。

^加泰隆尼亚

当地有一个传统,每到4月23日那段期间,当地便会举办许多大大小小的书展,街上也会有许多摊档,十分热闹。读者每购买一本书,都可获得一枝玫瑰花,所以在世界阅读日那天,你会看到很多人拿著玫瑰在街上走,就像是情人节一样,十分有趣。

^韩国

发行“世界阅读日”邮票,将推动阅读和版权的讯息宣扬开去。当地今年会特别为“世界阅读日”出版一本历奇故事书,向小孩讲解什么是版权,希望藉此提高年青一代对版权的认识。除此之外,当局也发行“世界阅读日”邮票,将推动阅读和版权的讯息宣扬开去。出版社在4月23日当天寄出35000册图书,免费送给当地学校。举办慈善拍卖,15幅来自当地艺术家的作品的收益将用作推动青少年阅读。此外,更有新书或旧书的捐赠活动。

^日本

东京政府颁布法令,指定4月23日为儿童阅读日,并以培养儿童在语言、想象和敏感度各方面的能力,以助他们更深刻地“体验人生”为长远目标。2005年,日本读卖新闻社对全国的读书情况作了一次调查,结果如下:每天读书1个小时的占14%,读书半个小时的占19%,读20分钟的占10%,读10分钟的占9%,不读书的占27%。

^法国

2004年,24%的法国人读了12本书,55%以上的人读书1至12本。以人口计算,平均每人读书11本。

^故事


^施洋搓脚夜读

二七大罢工著名的工人领袖施洋,幼年家道贫寒,买不起灯油。村里有一座叫隆兴观的古庙,庙里点有一盏长明灯,他就在古庙里读书。冬季寒冷,脚冻得难受。起初他不时地站起来跺脚,后来觉得这样浪费时间,便削了一根圆滑的木棍,放在脚底下,一边读书一边来回用脚搓木棍,搓暖了脚,他又能安心读书了。

^鲁迅卖奖章

鲁迅在南京江南水师学堂读书时,因为考试成绩优异,学校奖给他一枚金质奖章。他没有佩戴此奖章,来作为炫耀自己的凭证,而是拿到鼓楼大街把它卖了,买回几本心爱的书和一串红辣椒。每当读书读到夜深人静、天寒体困时,他就摘下一只辣椒,分成几片,放在嘴里咀嚼,一直咀嚼得额头冒汗,眼里流泪,嘴里“唏唏”时,又捧起书攻读。

^巴金回忆曾经读过的书

著名作家巴金的读书方法十分奇特,因为他是在没有书本的情况下进行的。读书而无书的确算得天下一奇了,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巴金说:“我第二次住院治疗,每天午睡不到一小时,就下床坐在小沙发上,等候护士同志两点钟来量体温。我坐着,一动也不动,但并没有打瞌睡。我的脑子不肯休息。它在回忆我过去读过的一些书,一些作品,好像它想在我的记忆力完全衰退之前,保留下一点美好的东西。”原来他的读书法就是静坐在那里回忆曾经读过的书。

^王亚南绑在柱子上读书

我国著名的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家、《资本论》最早的中文翻译者王亚南,1933年乘船去欧洲。客轮行至红海,突然巨浪滔天,船摇晃得使人无法站稳。这时,戴着眼镜的王亚南,手上拿着一本书,走进餐厅,恳求服务员说:“请你把我绑在这根柱子上吧!”服务员以为他是怕自己被浪头甩到海里去,就照他的话,将王亚南牢牢地绑在柱子上。绑好后,王亚南翻开书,聚精会神地读起来。船上的外国人看见了,无不向他投来惊异的目光,连声赞叹说:“啊!中国人,真了不起!”

^黄侃误把墨汁当小菜

1915年,著名学者黄侃在北大主讲国学。他住在北京白庙胡同大同公寓,终日潜心研究“国学”,有时吃饭也不出书房门,准备了馒头和辣椒、酱油等佐料,摆在书桌上,饿了便啃馒头,边吃边看书,吃吃停停,看到妙处就大叫:“妙极了!”有一次,看书入迷,竟把馒头伸进了砚台、朱砂盒,啃了多时,涂成花脸,也未觉察,一位朋友来访,捧腹大笑,他还不知笑他什么。

^曹禺真读书假洗澡

抗日战争期间,曹禺在四川江安国立剧专任教。一年夏天,有一次曹禺的家属准备了澡盆和热水,要他去洗澡,此时曹禺正在看书,爱不释手,一推再推,最后在家属的再三催促下,他才一手拿着毛巾,一手拿着书步入内室。一个钟头过去了,未见人出来,房内不时传出稀落的水响声,又一个钟头过去了,情况依旧。曹禺的家属顿生疑惑,推门一看,原来曹禺坐在澡盆里,一手拿着书看,另一只手拿着毛巾在有意无意地拍水。

^张曜拜妻为师

清代咸丰年间有个武官叫张曜,因苦战有功,被提拔为河南布政使。他自幼失学,没有文化,常受朝臣歧视,御使刘毓楠说他“目不识丁”,因此改任他为总兵。张曜从此立志要好好读书,使自己能文能武。张曜想到自己的妻子很有文化,回到家要求妻子教他念书。妻子说:要教是可以的,不过要有一个条件,就是要行拜师之礼,恭恭敬敬地学。张曜满口应承,马上穿起朝服,让妻子坐在孔子牌位前,对她行三拜九叩之礼。从此以后,凡公余时间,都由妻子教他读经史。每当妻子一摆老师的架子,他就躬身肃立听训,不敢稍有不敬。与此同时,他还请人刻了一方“目不识丁”的印章,经常佩在身上自警。几年之后,张曜终于成为一个很有学问的人。后来,他在山东做巡抚时,又有人参他“目不识丁”。他就上书请皇上面试。面试成绩使皇上和许多大臣都大为惊奇。张曜在山东任上,筑河堤,修道路,开厂局,精制造,做了不少利国利民之事。因为他勤奋好学,死后皇帝谥他为“勤果”。

^凿壁借光


西汉时候,有个农民的孩子,叫匡衡。他小时候很想读书,可是因为家里穷,没钱上学。后来,他跟一个亲戚学认字,才有了看书的能力。

匡衡买不起书,只好借书来读。那个时候,书是非常贵重的,有书的人不肯轻易借给别人。匡衡就在农忙的时节,给有钱的人家打短工,不要工钱,只求人家借书给他看。

过了几年,匡衡长大了,成了家里的主要劳动力。他一天到晚在地里干活,只有中午歇晌的时候,才有工夫看一点书,所以一卷书常常要十天半月才能够读完。匡衡很着急,心里想:白天种庄稼,没有时间看书,我可以多利用一些晚上的时间来看书。可是匡衡家里很穷,买不起点灯的油,怎么办呢?

有一天晚上,匡衡躺在床上背白天读过的书。背着背着,突然看到东边的墙壁上透过来一线亮光。他嚯地站起来,走到墙壁边一看,啊!原来从壁缝里透过来的是邻居的灯光。于是,匡衡想了一个办法:他拿了一把小刀,把墙缝挖大了一些。这样,透过来的光亮也大了,他就凑着透进来的灯光,读起书来。

匡衡就是这样刻苦地学习,后来成了一个很有学问的人。

^囊(náng)萤映雪

晋朝时候,有一个人名叫孙康,非常好学。他家里很穷买不起灯油,夜晚不能读书,他就想尽办法刻苦地学习。冬天夜里,他常常不顾天寒地冻,在户外借着白雪的光亮读书。

当时还有一个人,名叫车胤(yin),也和孙康一样,没有钱买灯油。夏天夜晚,他就捉了许多萤火虫,盛在纱袋里,用萤光照亮,夜以继日地学习。

^负薪(xīn)挂角

汉朝时候的朱买臣,小时候,家里很穷。为了维持生活,他每天都得上山砍柴,没有时间读书。但是他好学不倦,常常背着柴一边走,一边看书。

隋朝有一个叫李密的人,小时候给人家放牛。每天出去都要带几本书挂在牛角上,趁牛吃草的时候,他就坐在草地上用心读书。

^闻一多醉书

闻一多读书成瘾,一看就“醉”,就在他结婚的那天,洞房里张灯结彩,热闹非凡。大清早亲朋好友都来登门贺喜,直到迎亲的花轿快到家时,人们还到处找不到新郎。急得大家东寻西找,结果在书房里找到了他。他仍穿着旧袍,手里捧着一本书入了迷。怪不得人家说他不能看书,一看就要“醉”。

^华罗庚猜书

著名数学家华罗庚读书的方法与众不同。他拿到一本书,不是翻开从头至尾地读,而是对着书思考一会,然后闭目静思。他猜想书的谋篇布局,斟酌完毕再打开书,如果作者的思路与自己猜想的一致,他就不再读了。华罗庚这种猜读法不仅节省了读书时间,而已培养了自己的思维力和想象力,不至于使自己沦为书的奴隶。

^侯宝林抄书

相声语言大师侯宝林只上过三年小学,由于他勤奋好学,使他的艺术水平达到了炉火纯青的程度,成为有名的语言专家。有一次,他为了买到自己想买的一部明代笑话书《谑浪》,跑遍了北京城所有的旧书摊也未能如愿。后来,他得知北京图书馆有这部书,就决定把书抄回来。适值冬日,他顶着狂风,冒着大雪,一连十八天都跑到图书馆里去抄书,一部十多万字的书,终于被他抄录到手。

^张广厚吃书

数学家张广厚有一次看到了一篇关于亏值的论文,觉得对自己的研究工作有用处,就一遍又一遍地反复阅读。这篇论文共20多页,他反反复复地念了半年多。因为经常的反复翻摸,洁白的书页上,留下一条明显的黑印。他的妻子对他开玩笑说,这哪叫念书啊,简直是吃书。

^高尔基救书

世界文豪高尔基对书感情独深,爱书如命。有一次,他的房间失火了,他首先抱起的是书籍,其它的任何东西他都不考虑。为了抢救书籍,他险些被烧死。他说:“书籍一面启示着我的智慧和心灵,一面帮助我在一片烂泥塘里站起来,如果不是书籍的话,我就沉没在这片泥塘里,我就要被愚蠢和下流淹死。”

^名言


“富家不用买良田,书中自有千锺粟;安居不用架高堂,书中自有黄金屋; 出门莫恨无人随,书中车马多如簇;娶妻莫恨无良媒,书中自有颜如玉;男儿若遂平生志。六经勤向窗前读。”—— 赵恒

读书名言: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杜甫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董迂

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高尔基

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刘向

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冰心

知识就是力量——培根

读一书,增一智。

不吃饭则饥,不读书则愚。

不向前走,不知路远;不努力学习,不明白真理。

树不修,长不直;人不学,没知识。

用珠宝打扮自己,不如用知识充实自己。——谢想云

蜂采百花酿甜蜜,人读群书明真理。

劳动是知识的源泉;知识是生活的指南。

知识是智慧的火炬。

宝剑不磨要生锈;人不学习要落后。

茂盛的禾苗需要水分;成长的少年需要学习。

星星使天空绚烂夺目;知识使人增长才干。

造烛求明,读书求理。

粮食补身体,书籍丰富智慧。

世界上三种东西最宝贵——知识、粮食和友谊。(缅甸谚语)

书籍备而不读如废纸。(英国谚语)

积累知识,胜过积蓄金银。(欧洲谚语)

谦虚是学习的朋友

泰山不是垒的,学问不是吹的。天不言自高,地不语自厚。

水满则溢,月满则亏;自满则败,自矜则愚。

包子有肉,不在皮上;人有学问,不挂嘴上。

不实心不成事,不虚心不知事。不自是者博闻,不自满者受益。

虚心的人,常想己之短;骄傲的人,常夸己之长。

自赞就是自轻。自满是智慧的尽头。

如果有了胡子就算学识渊博,那么,山羊也可以讲课了。

成就是谦虚者前进的阶梯,也是骄傲者后退的滑梯。

吹嘘自己有知识的人,等于在宣扬自己的无知。

言过其实,终无大用。知识愈浅,自信愈深。

讷讷寡言者未必愚,喋喋利口者未必智。

宽阔的河平静,博学的人谦虚。秀才不怕衣衫破,就怕肚子没有货。

山不厌高,水不厌深。骄傲是跌跤的前奏。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怀报国志作孺子牛。

骄傲来自浅薄,狂妄出于无知。骄傲是失败的开头,自满是智慧的尽头。

说大话的人像爆竹,响一声就完了。鉴唯明,始能照物;衡唯平,始能权物。

谦虚是学习的朋友,自满是学习的敌人。

赶脚的对头是脚懒,学习的对头是自满。

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虚心的人学十算一,骄傲的人学一当十。

强中更有强中手,莫向人前自夸口。满足现在的成就,就窒息了未来。

喜欢吹嘘的人犹如一面大鼓,响声大腹中空。

人唯虚,始能知人。满招损,谦受益。满必溢,骄必败。

知识贮藏在谦虚的大海中。(朝鲜谚语)

学问多深也别满足,过失多小也别忽略。(蒙古谚语)

懂得自己无知,说明已有收获。(拉丁美洲谚语)

学问学问,不懂就问

刀钝石上磨,人笨人前学。以人为师能进步。

试试并非受罪,问问并不吃亏。善于发问的人,知识丰富。

不听指点,多绕弯弯。不懂装懂,永世饭桶。

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必有一得。

不能则学,不知则问,耻于问人,决无长进。

学问渊博的人,懂了还要问;学问浅薄的人,不懂也不问。

井淘三遍吃好水,人从三师武艺高。

手指有长有短,知识有高有低。学无前后,达者为师。

边学边问,才有学问。若要精,人前听。

只要是有益的话,小孩的话也要听。

要学蜜蜂采百花,问遍百家成行家。

老姜辣味大,老人经验多。请教别人不折本,舌头打个滚。

怕问路,要迷路。嘴勤不走冤枉路。

不问的人永远和愚昧在一起。(东非谚语)

耳朵没有底,可以从早听到晚。(非洲谚语)

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毛泽东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一艺之成,当尽毕生之力。

一个不想蹚过小河的人,自然不想远涉重洋。针越用越明,脑越用越灵。

学在苦中求,艺在勤中练。不怕学问浅,就怕志气短。

才华是血汗的结晶。才华是刀刃,辛苦是磨刀石。

上如阶尽管费力,却一步比一步高。不经过琢磨,宝石也不会发光。

心专才能绣得花,心静才能织得麻。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日日行,不怕千万里;时时学,不怕千万卷。多练多乖,不练就呆。

只有努力攀登顶峰的人,才能把顶峰踩在脚下。困难是人的教科书。

汗水和丰收是忠实的伙伴,勤学和知识是一对最美丽的情侣。

学习如钻探石油,钻得愈深,愈能找到知识的精髓。先学爬,然后学走。

心坚石也穿。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勤勉是成功之母。

好高骛远的一无所得,埋头苦干的获得知识。百艺通,不如一艺精。

同时赶两只兔,一只也捉不到。一回生,二回熟,三回过来当师傅。

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学习如赶路,不能慢一步。

学问之根苦,学问之果甜。学问勤中得,富裕俭中来。

注意力是智慧的门户。要得惊人艺,须下苦功夫。

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绣花针。拳不离手,曲不离口。

常说口里顺,常做手不笨。最淡的墨水,也胜过最强的记性。

搓绳不能松劲,前进不能停顿。瞄准还不是射中,起跑还不算到达。

没有艰苦的学习,就没有最简单的发明。(南斯拉夫谚语)

谁游乐无度,谁没空学习。(法国谚语)

谁要懂得多,就要睡得少。(亚美尼亚谚语)

知识好象砂石下面的泉水,越掘得深泉水越清。(丹麦谚语)

知识需要反复探索,土地需要辛勤耕耘。(尼泊尔谚语)

学如驾车登山,不进就退。(日本谚语)

读了懂不了,用处也不大。

一窍通,百窍通。——谢想云

心里没有眼,有眼也无用。

仔细考虑一天,胜过蛮干十天。

吃别人嚼过的馍没有味道。

尽信书,莫如无书。——孟子

灯不拨不亮,理不辩不明。

没有意志的人,一切都感到困难;没有头脑的人,一切都感到简单。

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

闻而不审,不若无闻。

读书不知义,等于嚼树皮。

吃饭不嚼不知味,读书不想不知意。

读书不想,隔靴挠痒。

温故而知新。

刀越磨越利,脑越用越灵。

身怕不动,脑怕不用。

强记不如善悟。

思索,就是跟自己争论。(西班牙谚语)

一次深思熟虑,胜过百次草率行动。(南斯拉夫谚语)

知识无底,学海无涯

万川归海海不盈。

山上的石头能背完,河里的流水能舀干,世上的知识学不完。

书囊无底。

生命有限,学问无涯。

走不完的路,知不完的理。

学如积薪,后来者居上。

学到知耻处,方知艺不精。

到处留心皆学问。

泉水挑不干,知识学不完。

做到老,学到老,活到八十还学巧。

聪明的樵夫,应该是既善于砍柴,也善于磨刀的。

聪明来自见多识广。(阿拉伯谚语)

不愿看的人,比瞎子还瞎;不愿听的人,比聋子还聋。(法国谚语)

学者的一天,比不学无术的人的一生还有价值。(阿拉伯谚语)

数不尽的土粒,渡不尽的学海。(蒙古谚语)

知识无底,学海无涯。(蒙古谚语)

时间是宝贵的财富

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

少而不学,老而无识。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太阳落山了,人才感到阳光的可贵。

记得少年骑竹马,转身便是白头翁。

有钱难买少年时。

失落光阴无处寻。

节约时间就是延长寿命。

守财奴说金钱是命根,勤奋者看时间是生命。

时间是最宝贵的财富。

你和时间开玩笑,它却对你很认真。

补漏趁天晴,读书趁年轻。

把握一个今天,胜似两个明天。

清晨不起早,误一天的事;幼年不勤学,误一生的事。

等时间的人,就是浪费时间的人。

最珍贵的财富是时间,最大的浪费是虚度流年。

黑发不知勤学早,白头方悔读书迟。

挥霍金钱是败坏物,虚度年华是败坏人。

谁把一生的光阴虚度,便是抛下黄金未买一物。

珍宝丢失了还可以找到,时间丢失了永远找不到。

懒人嘴里明天多。

一日无二晨,时过不再临。

熟读游泳学,不如下大河

人在山外觉山小,人进山中知山深。

万事莫如亲下手。

荆条编小篮,看着容易做着难。

不见不识,不做不会。

不下水,一辈子不会游泳;不扬帆,一辈子不会撑船。

不爬崎岖的高山,不知大地的平坦。

见识,见识,不见不识。

天平是轻重的衡量器,实践是是非的试金石。

发一回水,澄一次泥;经一回事,长一回智。

有钱难买经验多。

有知识不会运用,如同耕耘而不播种。

闭眼怎看三春井,出水才看两腿泥。

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

听不如看,看不如干。

近水知鱼性,靠山识鸟音。

经常出门的孩子,比父母知道的多。——王佳凤

读千赋者善赋,观千剑者晓剑。

读书如果不与实际结合,知识不过是天空的浮云。——夏君艺

站在森林外边,就不能完全了解森林。

欲知对岸事,就要渡过河。

聪明人听到一次,思考十次;看到一次,实践十次。——谢想云

舞剑是一回事,作战是另一回事。(朝鲜谚语)

打铁才能成为铁匠。(法国谚语)

有的书只要读其中一部分,有的书只需读梗概,而对于少数好书,则要精读,细读,反复读。(培根)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岳飞

^益处


使人更充实、丰富,有知识。使思想训练,境界提升,每天得到的都是二十四小时,可是一天的时间给勤勉的人带来智慧与力量,给懒散的人只能留下一片悔恨。(鲁迅)

强调阅读面一定要广,要不断扩充。保持一生的阅读习惯。不断进步,终生学习。大学毕业后仍要学习。一生中都要不断丰富自己。人是要提高境界的,而人的境界是无止境的。人生应有意义,有价值。要学会自主学习。读书和没读书肯定是不一样的,境界会不同。(如有可能阅读原著),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

^为什么读书


基本经典——人生经典:探索人生的意义、价值、归宿。如:《论语》、《孟子》、《共产党宣言》、《资本论》。

——专业经典:专业历史等

人生与追求因读书而有根据,一旦找到此类书籍就应读熟,作为行为根据。

作为艺术院校的学生一定要有专业的素养,专业知识、专业概念、专业历史都非常重要。

关注相邻学科知识,专业面要广,要明确往往有时候不可能学什么就做什么,必须要有多方面的能力。

读书的纬度。(历史与当代)知识是交叉的,要关注本专业的历史与当代的发展。历史的视野非常重要。例如:从绘画到摄影的转换乃至全面的影象发展。

(图、文、自然的读图时代)

如何找书。图书馆、书店。多逛书店。在书店看书。这反映出你重视什么,重视读书,读书使人变强,给你带来乐趣。使好读书成为伴随你一生的好习惯。一个人的成功并不是偶然的。杂志,专业杂志找一二种,如:《读书》、《艺术当代》。要有知识的扩充和丰富的知识量。可以到邮局去查专业的杂志。网络,网络是学习的阵地,培养专业的素养。

如何读书。精读(字句落实,玩味,背,打扎实基本功,看书要有自己的看法,有别人没看到的东西。)泛读(强调的是知识面,形成知识结构,包括扎实的专业基础,相邻学科基础、人文知识、文、史、哲的底子,要有宽厚的知识背景,要有哲学的特征,时代的特征,对国家命运的关注)浏览(强调信息量,选择性的阅读,有基本的印象,学会选择)

读书的态度。知识改变命运,知识改变气度。读书肯定是有用的,可以提升个人的修养,修养是长期积累而成的,读书并不需要有很明确的目的。我们已经具备自我学习和自我发展的能力,要对读书重视,观念的转变很重要。

学术的态度。学习本应有严肃的态度,要努力,有自觉的意识,学术水平的高低靠积累,不强调客观,强调人自身的努力,是对个人品质的要求。

^闲说“读书”


叶千华

读书看报看电视已成为我们生活的重要节目,尤其是读书给予了我们很多思考和帮助,并使我们养成了购书藏书的爱好。一有时间便与书相伴相爱,打起了交道。我们也由此拥有着各自的心得和见解。

我总是认为,读书与做人做事有着割舍不开的联系,因为觉得读书对人的教育和启示,是其它的事情替代不了的。其作用和享受是影响人生与激励人生获取“财富”最宝贵的东西。读书使我们懂得道理,使我们知道美好,使我们学会思考,使我们更加聪明。不读书人就会荒废,就会失去思考和美丽,失去聪明和品质。一个人假如没有了思考,也就失缺了聪明,不聪明就近于动物和走向愚昧。

读书让我们明白很多,清楚很多,懂得很多。光读书还不够,我们还得以读书的方式来读人、读事,读时代、读社会,读懂城乡、读懂山水,读懂历史,读懂自己。在生活中,不认识人,不认识自己的人不在少数。有的事情不知道是人不会读,还是读不懂,有的东西不知道是人不愿读,还是读不明。很多人倒是读了,却都读糊涂了,读懒惰了,读自私了。原因是他们读来了一点物质上的享受,就不再有更高更雅更善更美的追求了。读书能读到一份工作,读来一个饭碗,也算是没有白读。这是现实中普遍读书的目的。

如果读书不是为了修身养性,不是为了更高境界和其它目的,读书只能是为升官发财和为工作饭碗而经济实惠。读书读到何种地步,达到何种境界,这都是因人因事因环境因条件而不同。读书若读得超凡脱俗,那人的气质、性格、品德、风度、才能和才情等都将是过人的。读书读出思想和智慧,读得不被他人它物所左右所诱惑,这就进入了不一般的生活境界了。

我们读书开始总有目的,因目的不同而要求也不一样,选择的不同,方式方法也不相同。无论读书的结果如何,读书的行为和过程,是熏陶人、教育人、成长人的重要途径。我们的生活本身就是一部书,要学会读、能读、爱读,从读中品,在读中赏。读出自己的一片天地,读出自己的一份心情;读出自己的阳光和雨露,读出自己的养分和空气。这委实是读书带来的益处。它有一种获得知识而增强生活信心的力量,有一种发现美欣赏美又拥有美的机会和能力。读书的美好是不读书的人无法体验和知道的。

读书是为了充实自己,为满足心理和感情的需要。越是充实满足,就越觉得不充实不满足,也就越需要读书。因此,生活的内容就越离不开书。我们读书不仅是解读自己,而且是解读社会和人生。懂得什么书需要精读泛读,什么书需要诵读默读,什么书可读和不可读。其实生活就是读书。读到什么样,读什么?都有自己的爱好和选择。读书的根本就是为做人做事,为提高丰富自己,也是更好地为奉献自己。

^感悟


读书,是一种享受生活的艺术。当你枯燥烦闷时,读书能使你心情愉悦;当你迷茫惆怅时,读书能平静你的心,让你看清前路;当你心情愉快时,读书能让你发现身边更多美好的事物,让你更加享受生活。读书是一种最美丽的享受。“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

读书,是一种提升自我的艺术。“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读书是一种学习的过程,一本书有一个故事,一个故事叙述一段人生,一段人生折射一个世界,“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说的正是这个道理。读诗使人高雅,读史使人明智,读每一本书都会有不同的收获。“悬梁刺股”、“萤窗映雪”,自古以来,勤奋读书,提升自我是每一个人的毕生追求,读书是一种最优雅的素质,能塑造人的精神,升华人的思想。

读书,是一种充实人生的艺术。没有书的人生就像空心的竹子一样,空洞无物。书本是人生最大的财富,犹太人让孩子们亲吻涂有蜂蜜的书本,是为了让他们记住:书本是甜的,要让甜蜜充满人生就要读书。读书是一本人生最难得的存折,一点一滴地积累,你会发现自己是世界上最富有的人。

读书,是一种感悟人生的艺术。读杜甫的诗使人感悟人生的辛酸,读李白的诗使人领悟官场的腐败,读鲁迅的文章使人认清社会的黑暗,读巴金的文章使人感到未来的希望。每一本书都是一个朋友,教会我们如何去看待人生。读书是人生的一门最不缺少的功课,阅读书籍,感悟人生,助我们走好人生的每一步。

读书,可以使人饱览世间万种风情,细品百味人生,在体验审美愉悦的同时,情满意溢其乐不知返。莎士比亚说,书是全世界的营养品。果戈理说,书是嘹望世界的窗口。惠普尔说,书籍是屹立于时间汪洋中的灯塔。培根说,书籍是时代波涛中远航的思想之舟。从这些对书的美誉中,我们不难相信,读书确是医愚、解惑、乐志和忘情的绝好方式。

读书,是一种享受。夜守书斋,远离了城市的喧嚣,避开了尘世的名缰利锁,心之犁铧,于无声中悄然破土,一盏台灯洒下静谧桔黄的柔光,安然静怡,宁神展卷,书里那智慧的生灵又在娓娓倾吐着耐人寻味的哲言,仿佛是说,像热爱生命那样去爱书吧!知识匮乏会浑噩终老,虽然时间丰裕也是庸碌一生。夜更深,人更静,最后吟诵着“万卷古今逍永昼,一窗昏晓送流年”,酣然入梦……

读书,可以让思绪神游中华大地。“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咏这优美的诗句,谁不为祖国山川的多姿多彩而赞叹,“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咏读这优伤的诗句,哪一个浪迹天涯的游子不滋生出绵绵的思乡之情,“僵卧弧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吟诵这铿锵的诗句,谁不萌生出建功立业报效祖国的豪情壮志。

读书,可以让人感悟古人的思虑情思。虽然生命如流水,随即而逝,但我们可以通过读书穿越时光,感叹沧海桑田的变迁,感悟国盛人兴的辉煌。古人们将情寄于笔下,用笔墨为我们留下了壮丽的景色,我们只需要用心去把它们复原,呈现在眼前。

读书,不仅仅是享受景物的婀娜多姿。其实也是在扣问一扇扇古人的心扉,屈原的精忠报国、司马迁的忍辱负重、唐太宗的阔达心胸、明正德的荒谬无稽、岳飞的铁胆忠心……

读书,让我们了解古代中国的兴亡盛衰,让我们感受到了西方爱情的伟大凄美。文学,向世人展现了憧憬与追求,任何人都无法拒绝这样的憧憬与追求。享受读书的乐趣,驾驭着心灵,去穿越时空,感悟自然,神游中西方。书,被人类喻为文明世界的“长生果”。书就是我的一个知心朋友,可以和它共同成长,享受着每一天的快乐。我每天都离不开书,它已是我生命中的一部分,跟着书的步伐,走过千山万水,走进世界的新角落。

读书,因感悟的积累而结果。让读书成为习惯,是一个古老而崭新的话题。关于读什么,怎么读。千百年来,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古人常说:“为学当先立宗旨”、“开卷有益”、“学贵心悟”、“学以致用”……为什么用同样的时间。读同样的东西收获却不同?一个重要原因是用没用心去感悟。

读书,好比采花粉,写作才是酿蜂蜜。把千家的花粉采来,经过自己的酿造,形成了自己的思想,变成了自己的语言,生出了像自己一样风格的文章,这才是最最甜蜜的。过去一味的死读书,我行我素,终归一事无成。如今在读书时,有自己的思想,能表达清楚自己的思想,这才是到了读书的最高境界。

拉开书幕,你能领略到远古的文化幽幽;看到人类进步与落后的相互碰撞;想象出千百年的人世轮回;抚摸到浮光掠影的时代金华。进步与落后泾渭分明;人生理想如彩虹横跨;事业奋斗如朱唇连雅;喜泣悲泪似流水徜徉,人情世故呈大浪淘沙。打开书的首页,融入书的海洋。你可以和远古亲切对话;你能和现代细诉衷肠;你能使人生顿然领悟;你能让心灵得到滋养。

书会告诉你,什么是真善美,什么是假恶丑,什么是天使与鲜花,什么是魔鬼与毒草。书还会告诉你,读书就是阅读人生,阅读生活,阅读快乐。读书就是关照生命,聆听自然,收藏阳光。男人读了书,将更加充实智慧,气宇轩昂;女人读了书,将更加清纯美丽,秀外慧中。

书是一缕阳光,它能融化心间的冰凉,书是一缕春风,它能消除你内心的浮燥,书是一支蜡烛,它能使黑暗的心变得明朗,书是一种营养,它能让你精神强壮,书是一壶绿茶,让我们回味无穷……没去过庐山,却从李白“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中感受到庐山瀑布倾泻而下的壮阔,没有到过泰山,却从杜甫“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中感受到泰山的雄浑高大,没去过云南,却从沈从文中的《边城》中感悟到汇溪小城的妩媚动人。

书是灯,读书照亮了前面的路;书是桥,读书接通了彼此的岸;书是帆,读书推动了人生的船。读书是一门人生的艺术,因为读书,人生才更加精彩!

^十种读书方法


(1)泛读

泛读即广泛阅读,指读书的面要广,要广泛涉猎各方面的知识,具备一般常识。不仅要读自然科学方面的书,也要读社会科学方面的书,古今中外各种不同风格的优秀作品都应广泛地阅读,以博采众家之长,开拓思路。马克思写《资本论》曾钻研过1500种书,通过阅读来搜集大量的准备资料。

(2)精读

朱熹在《读书之要》中说:“大抵读书,须先熟读,使其言皆若出于吾之口;继以精思,使其言皆若出于吾之心,然后可以省得尔。”这里“熟读而精思”,即是精读的含义。也就是说,要细读多思,反复琢磨,反复研究,边分析边评价,务求明白透彻,了解于心,以便吸取精华。对本专业的书籍及名篇佳作应该采取这种方法。只有精心研究,细细咀嚼,文章的“微言精义”,才能“愈挖愈出,愈研愈精”。可以说,精读是最重要的一种读书方法.

(3)通读

即对书报杂志从头到尾阅读,通览一遍,意在读懂,读通,了解全貌,以求一个完整的印象,取得“鸟瞰全景”的效果。对比较重要的书报杂志可采取这种方法。

(4)跳读

这是一种跳跃式的读书方法。可以把书中无关紧要的内容放在一边,抓住书的筋骨脉络阅读,重点掌握各个段落的观点。有时读书遇到疑问处,反复思考不得其解时,也可以跳过去,向后继续读,就可前后贯通了。

(5)速读

这是一种快速读书的方法,即陶渊明提倡的“好读书,不求甚解”。可以采劝扫描法”,一目十行,对文章迅速浏览一遍,只了解文章大意即可。这种方法可以加快阅读速度,扩大阅读量,适用于阅读同类的书籍或参考书等。

(6)略读

这是一种粗略读书的方法。阅读时可以随便翻翻,略观大意;也可以只抓住评论的关键性语句,弄清主要观点,了解主要事实或典型事例。而这一部分内容常常在文章的开头或结尾,所以重点看标题、导语或结尾,就可大致了解,达到阅读目的。

(7)再读

有价值的书刊杂志不能只读一遍,可以重复学习,“温故而知新”。著名思想家、文学家伏尔斯泰认为“重读一本旧书,就仿佛老友重逢”。重复是学习之母。重复学习,有利于对知识加深理解,也是加深记忆的强化剂。

(8)写读

古人云:“不动笔墨不读书”,俗语也有“好记性不如烂笔头”之说。读书与作摘录、记心得、写文章结合起来,手脑共用,不仅能积累大量的材料,而且能有效地提高写作水平,并且能增强阅读能力,将知识转化为技能和技巧。

(9)序例读

读书之前可以先读书的序言和凡例,了解内容概要,明确写书的纲领和目的,有指导地进行阅读。读书之后,也可以再次读书序和凡例,以便加深理解,巩固提高。

(10)选读

就是读书时要有所选择。古往今来,人类的文化宝藏极为丰富。一个人的精力毕竟有限,如果不加选择,眉毛胡子一把抓似地读书,就不会收到好的效果。可以结合自己的情况,有针对性地选择书目,进行阅读,这样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 河北卫视电视栏目

通过与读书有关的对话和访谈,彰显“知识塑就精神,精神改变生活”。以书为载体,结合当前热点话题,以主持人邀请重量级嘉宾,进行思想交流和碰撞,分享“读书改变人生”的经历,并以平民视角对书及与书相关的人进行解读,彰显主流价值与文化品位,体现读书的现实意义和长远价值。

中文名:读书

播出频道:河北卫视

播出时间:每周二 21:20

节目宣传语:读书改变人生

开播时间:2000年6月



节目主持:曹景行 马欣娜 王宁(2000年6月—2011年7月)

^栏目介绍


“养心莫若寡欲,至乐无如读书”——读书养生,读书养性,读书养趣,读书养气。河北卫视《读书》栏目,创办于2000年6月,是目前国内卫视频道中硕果仅存的一档读书类栏目。以作家访谈为主,兼顾最新图书动态信息,雅俗共赏,文娱皆宜。

《读书》自2000年6月开播以来,始终与文化和时代同步,曾先后推出《霜冷长河》 、《一腔废话》、《青狐》、《秦腔》、《姹紫嫣红牡丹亭》、《靠自己去成功》、《檀香刑》、《红楼夺目红》、《遥远的完美》、《轮椅上的绝顶》、《帝王系列》、《细节决定成败》、《联想风云》、《张居正》、《历史的天空》、《张之洞》、《激情燃烧的岁月》、《五月槐花香》、《我的诺曼底》、《告诉孩子,你真棒》等文坛力作近300部。

文坛大家王蒙、陈建功、贾平凹、余秋雨、二月河、梁晓声、铁凝、莫言、冯骥才、梁衡、陆天明、刘震云、唐浩明、毕淑敏、何建明、毕飞宇,著名学者林非、陈漱渝、舒乙,知名人士毛泽东的儿媳邵华、朱德之女朱敏、 周恩来的侄女周秉德、鲁迅之子周海婴、冰心之女吴青等均曾作客《读书》。

《读书》选题不拘一格,含括文学、政治、历史、经济、情感、教育等多种题材。始终以弘扬民族文化、探寻时代生活,折射文化价值,彰显人文关怀为节目宗旨。并以独特的视角、精良的制作记录了鲁迅文学奖、茅盾文学奖、姚雪垠长篇历史小说奖、北京图书订货会等文坛盛事。在业界赢得了良好的口碑和广泛的友谊。

曾几何时,电视读书栏目群雄并起、方兴未艾。几年过去,环顾荧屏,唯河北卫视的《读书》栏目坚守阵地、一枝独秀。在人们不断慨叹世风日益喧嚣、浮华的当下,河北卫视以《读书》栏目,打开写书人、读书人内心萦绕不断的文化情结,解读文字传递的生命讯息,寄托对庸常生活的热忱关注、阐发对宏观世界的文化思考。2009年初跻身广电总局确立的全国二十个示范栏目之列。国家广电总局胡占凡副局长特别批示:“在惟收视率的不良环境下,《读书》能坚守品味和格调,营造文化氛围,实属不易,谢谢大家的执著精神,请注意总结,不断创新。”

通过文字,体察心灵。名为《读书》,实则读人,因为,任何文字,不管是以铁与血、还是用爱与泪写就的,都为我们倾诉着不同的人生。而我们愿意不揣浅陋,以自己的努力在荧屏上为爱书、读书的人,在无涯书海中寻找一条通幽的曲径,在路的那头,有我们的所知所爱,所有加盟这个团队的成员,都是读者脚下的一颗石子、或者,是路旁为行走的人悄然照亮脚下的一盏小橘灯。

栏目形式可以影像化地描述为“围炉话书”:夹叙夹议、声画并貌,彰显主持人的主导性,强化节目的声音和观点,以书(一本或多本)为依托,以作家、评论家和文化人为嘉宾,以作品解析、热点话题、创作细节、作家成长、延伸阅读为核心,以演播室聊天为主要架构,以因书因人而设计的话题调查、背景资料、操作实录、观众反馈、专家评论、故事再现等精悍短片为穿插,以期呈现一种对高雅文化的通俗解读的节目格局、还读书人以读书本身应有、原有的快乐。

^新版节目


新版《读书》节目亮点:

内容:这是一档主张全民参与、全民阅读的读书节目。从传统的读“书”的圈子中跳出来,不仅仅是读“书”,更重要的是,通过“读书”,人们获得了什么,把侧重点放在“读书改变生活、读书改变命运”上,重点用人物事例,用故事,用大家思想的碰撞来传递这一核心理念。节目不但解析、评论作家、作品,讲述创作故事;而且更加关注不同的文化现象及社会话题,具有较强的社会现实意义。通过书、人、人读书的故事,最终反映的是社会与精神。

形式:跳出了主持人加嘉宾,演播室一对一访谈的固有形式,引入了常驻嘉宾团、书友团,代表不同的层面、不同部门,一部分代表权威、一部分代表市场、一部分代表读者,以类似锵锵三人行的泛谈话形式,立体化的、全方面的剖析、解读一个话题。

表现形式:除传统的访谈、外拍VCR等形式外,引入朗诵、情景剧表演等多种电视表现手法,将“阳春白雪”的节目内容用更鲜活、通俗、大众化的形式展现给电视观众,增强节目的可看性,扩大节目的收视群。

3 1979年创刊的杂志

《读书》杂志创刊于1979年,是一本以书为中心的思想文化评论杂志。《读书》关注书里书外的人和事,探讨大书小书涉及的社会文化问题,推介不同知识领域的独立思考,展示各种声音的复杂性和多样性,向以引领思潮为己任。是中国三十年来思想文化变迁的见证者。

《读书》创刊伊始,就发出了反映读书界共同心声的呐喊:“读书无禁区。”其继承了中国知识界的淑世情怀和传统,以思想启蒙作为自己的旗帜,致力于拨乱反正,恢复汉语写作的博雅风范,以其思想的开放,议论的清新,文风的隽永,赢得了读书界的青睐。作家王蒙先生曾说:“可以不读书,不可以不读《读书》。”这句话一度流传众口,体现了读书界对于这个杂志的挚爱之情。

《读书》杂志自从一创刊,就定位为“以书为中心的思想文化评论刊物”。这样的定位,既有别于专业学术研究刊物,也有别于一般大众通俗刊物。她的读者对象是读书界中级以上的知识分子。所谓读书界,意指高度关注思想文化领域以及相应书籍出版的一个读者群。尽管三十年来当代中国经历了种种社会分化,但这样一个读者群体今天依然存在。《读书》过去常年举行的一项活动就叫做“读书服务日”,既体现了杂志的编辑宗旨,也体现了三联书店“竭诚为读者服务”的优良传统。《读书》杂志是一个为知识界服务的刊物,同时也是一个读书界共用的交流思想、知识和文化的平台。她尽力体现当代中国知识人的所思所感,展现他们的知性与感性生活,努力提供为他们所需要的信息,满足他们多方面的文化需求。应当说,《读书》杂志的这一定位,使其在长达三十年的历史进程中,在当代刊物之林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文化个性。

《读书》杂志不是专门的学术刊物,因此,那些只有少数专业研究者才感兴趣的学术专门课题,不是编者关注的中心。《读书》杂志长期致力于从当代学术文化领域中抽绎出具有普遍意义的思想文化内容,将它们呈现给读者。《读书》杂志既非学术也非通俗的定位,决定了她所刊发的文章与学术论文的文体风格迥然有别,她倡导承继中西文化中优美、形象、鲜明、生动的文章传统,希望尽量少用艰深晦涩的专门术语和“行业黑话”写作,以便让隔行的读书人都能够读懂。

从创刊迄今,《读书》杂志已经走过了整整三十周年。作为当代中国思想文化的见证者,《读书》记录了这个时代各种思潮的起伏跌宕,兴衰际遇,也映现出思想文化界忧戚喜乐的感情律动;既形成了一定的品牌优势,也面临着新的挑战。

自由思想,人文关怀。《读书》杂志是以书为中心的思想文化评论月刊,凡是书及与书有关的人、事、现象都是《读书》关注的范围,内容涉及重要的文化现象和社会思潮,包容文史哲和社会科学,以及建筑、美术、影视、舞台等艺术评论和部分自然科学,向以引领思潮而闻名。

《读书》的宗旨是:展示读书人的思想和智慧,凝聚对当代生活的人文关怀。

《读书》创刊于1979年4月10日。杂志的主要支持者与撰稿人多为学术界、思想界、文化界有影响的知识分子。

4 南宋爱国诗人陆游的诗词


^原文:


归志宁无五亩园,

读书本意在元元。

灯前目力虽非昔,

犹课蝇头二万言。

^译文:


归老隐居的志向就算没有那五亩田园也依然如故,读书的本意原在于黎民百姓。

灯下读书,眼神已不比从前,却还是规定自己读完了两万的蝇头小字。

5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出版的图书

《读书(2009年合订本)(套装上下共2册)》分为上下共2册,《读书》杂志自觉弘扬三联书店“紧跟时代前进步伐”、“竭诚为读者服务”的优良传统,发表了许多思想性、学术性俱佳的好文章,凝聚了众多高水平有影响的作者,形成了独具有文化个性的品牌,为推动社会进步、文化发展、学术繁荣,提高民族素质,发挥了积极作用。当今时代,出版面临的内外环境正在发生深刻变化,特别是新技术在媒体中的广泛应用,极大地改变了出版格局和读者的阅读习惯。

书名:读书

作者:《读书》编辑部

ISBN:9787108034533

定价:100元

出版社: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出版时间:2010年04月

开本:16开

^图书目录


上册:

走向开放的中国心智

用解决社会问题的方法应对经济危机

忧患与批判

邂逅口述史,发掘口述史:苏联的人民记忆

从冲绳看起

地方主义与世界主义

五千里恒河的游思

短长书

走出“法学的托勒密体系”(喻中)“存在的就是合理的”不是黑格尔的命题(陈启伟)“小产权”与“农民工”(冯世则)

假如没有“文学史

把文学还给文学史

选择什么文学即选择什么前途

勒克莱齐奥的世界视野

在兼容中锐化差异

搜读人间未见书(上)日出而作

一个人和三个时代

杨刚之死

邻家秋深

斯人已逝,遂成绝响

“手绘的图纸”与许诺的“黄金世界

读书平台

让考古报告走出象牙塔(梁太鹤)我曾经历的“诗意”(吴静男)

漫画

画说

下册:

认识五四、认同五四——迟到的纪念

社会转型与现代性问题座谈纪要

听狗叫而知所有权

十八世纪及其遗产

司法能够在多大程度上过问政治?

“法学家精神”与“贵族民主制”

“史华慈问题”——中国思想史上的那块天花板

一缕儒学

短长书

“于路日撰”的《牡丹亭》(陈益)燃油税、塑料袋与网议嚣嚣(田松)说“为政以德”(喻中)作为现代大学精神尺度的“哲学之士”(叶隽)

留德贵过留名,立言胜于立功

小丁剪影

撞开大时代大门的人

咖啡的香味(上)

“民主摇篮:非免费公共图书馆莫属”

百年功罪谁论说

再造通天塔

生命化:屯堡人和写屯堡的人

罗天大醮与水}辞英雄排座次

全球化时代的“山寨现象”

漫画

画说

……

6 新世界出版社出版图书


^图书信息


书 名: 读书:29位文化名家的书心文事

作 者:河北卫视《读书》栏目

出版社: 新世界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0年7月1日

ISBN: 9787510410321

开本: 16开

定价: 32.80元

^内容简介


《读书:29位文化名家的书心文事》是一本充满书香与温暖的书。二十九位当代名家,以丰富的阅历、深远的眼光与宽广的胸怀,以及他们对生命的真诚与乐观的生活态度,讲述了生活历炼中最感动、最难忘、最温馨、最愿意与别人分享的经历。这是他们的故事,也是我们的故事。所以,当你翻开这本书时,一定会有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

在这本书中,河北卫视《读书》栏目主持人王宁,用高超的访谈技巧,为我们记下了毕淑敏的“体验就是最好的文字”,莫言的“我们的村庄不说话却深刻”;记下了曹文轩贴在床头用来书写灵感的硬纸板,毕飞宇写完《玉米》 之后像和爱人离别一样的泪流;记下了张洁始终如一的自己煎牛排享受生活,张抗抗皱纹旁边随风飞扬的黄色丝巾;记下了铁凝一丝不苟的守时,梁晓声一心一意的念旧……

通过阅读这些文字,我们可以和这些才智之士同处一堂,既让我们亲聆所言,又让我们如亲见所行。正是这些言行,使我们由浮躁变得宁静、由昏聩变得清醒、由肤浅变得深刻,同时让我们的人格得到提升、生命得到重塑。

谨以此书献给热爱生命的朋友!

^图书目录


于丹:采集圣贤光芒,照进温情世界// 1

钱理群:用思想的温度,照亮青年的路// 12

王蒙:七十三年成数卷,凭君解释凭君听// 22

刘震云:寻找《一句顶一万句》的知心话// 32

周国平:善良 丰富 高贵// 42

余秋雨:《借我一生去找寻》// 56

吴淡如:时间 管理 幸福// 74

席慕蓉:原乡 梦土 草原路// 84

莫 言:穿越《生死疲劳》,觉悟身心自在// 94

毕飞宇:《推拿》人生的残缺与整全// 104

毕淑敏:走近平凡《女工》,拷问苦难与尊严// 113

林清玄:人间有味是清欢// 122

刘 墉:破解“新新人类”的教育秘笈// 132

关仁山:对接《白纸门》内外和谐守望的魂// 141

梁晓声:青春无悔 笔“热”心“香”// 152

马未都:收藏,是一种人生态度// 162

王海鸰:“中国婚姻第一写手”的《新结婚时代》// 173

严歌苓:歌唱中国农村女性的命运史诗// 183

贾平凹:悲凉慢板听《秦腔》// 193

蒋子龙:文学的慧眼,现实的责任// 202

徐贵祥:《历史的天空》且美且真诚// 213

铁 凝:《笨花》飘过,良善永恒// 221

陈忠实:寻找属于自己的句子// 231

张承志:文学在路上,今生很幸福// 240

赵 赵:动什么,别动感情!// 250

曹文轩:《天瓢》化雨,唯美永恒// 259

王立群:纵贯古今道,重读秦始皇// 268

刘心武:四棵“创作树”,盛开应时花// 278

陆天明:“反腐作家”很光荣// 289

7 cctv 10节目

cctv10节目

首播时间: 每周一至周五 13:25

重播时间: 次日 00:25

 

独播频道: CCTV-10 子午书简栏 目将于6月13日全新改版。新栏目名为《读书》,周一至周五播出,每天时长30分钟。每期节目针对一本书,邀请2位嘉宾,展开多人谈话沙龙,进行深度阅读,为观众推荐好书,一同分享读书的快乐。了

占用了希望英语的播出时间

相关分词: 读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