断裂融合学说


请输入要查询的词条内容:

断裂融合学说


遗传学


分子遗传学

断裂融合学说,在1937年由英国细胞学家C. Darlington提出的。他观察到,在第一次减数分裂前期,同源染色体相互吸引,进行联会,而当每一染色体分成两个单体时,两对染色单体又互相排斥。

Darlington根据这些现象,提出了断裂融合学说。他认为,在联会时两同源染色体互相缠绕,形成相关螺旋,这时染色体内的扭力和染色体间的扭力保持平衡;但当染色体分成染色单体时,同源染色体的引力被斥力代替,这时平衡被破坏,只有当两个非姊妹染色单体在同一点上同时断裂时,平衡才得以恢复。染色单体断裂后,断裂端环绕未断裂的单体缠绕,螺旋部分松开。在此过程中,一个单体的断裂端与另一非姊妹单体的相应断裂端接触,互相融合,形成重组(或交换)的染色单体。

根据这个学说,交换始终是相互的,而且发生一次断裂融合后,在所形成的4个染色单体中,两个是亲型的,两个重组型。该学说能解释多种生物交换现象,但有少数例外。

相关分词: 断裂 融合 学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