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少往事烟雨中


请输入要查询的词条内容:

多少往事烟雨中




基本信息


出版社: 人民文学出版社; 第1版 (2010年1月1日)

平装: 248页

正文语种: 汉语

开本: 16

ISBN: 9787020077083

条形码: 9787020077083

产品尺寸及重量: 23.8 x 15.8 x 1.8 cm ; 381 g

ASIN: B00361G4P0

内容简介


《多少往事烟雨中》内容简介:当年,“梁陈方案”就新中国北京城建规划率性直言,导致陈占祥先生的政治生命与古都同葬于废墟;梁思成先生虽幸免于难,亦“遍体鳞伤”,自身难保。作者身为陈先生爱女,回首往事,如云如烟……

《多少往事烟雨中》:命运,在一夜之间转折

走入父母婚姻的英国女人

梁思成先生家的下午茶

跟着梁思成先生逛大栅栏

“梁陈方案”的诞生

“梁陈方案”的夭折

花开花落四合院

人民英雄纪念碑背后

林徽因生命中的最后岁月

有家难归的大哥

中国海员、梅纽因和父亲

媒体推荐


《多少往事烟雨中》通过一位女作家细腻、动人的描述,记录了建国初期轰动全国建筑界,有关古都北京保护实施“梁陈方案”规划的过程。

作为一个建筑师,我始终是“梁陈方案”的赞成者。它的意义不仅仅是从专业本身来考虑,而是作为一个中国人,应该如何把中华文明和文化精髓传承下去的问题,以及作为中国的建筑师,我们应向世界展现一个什么样的中国的问题。

如果当初“梁陈方案”得以实现,北京——将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文化奇迹。

——(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教授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设计者之一)

因制定“梁陈方案”而获罪的陈占祥先生,美国建筑师心目中的中国英雄,其坎坷的一生,由他的女儿陈愉庆写出,热烈处,如火如荼,凄恻处,可歌可泣!

——屠岸 (诗人翻译家)

这些平实、优雅又隽永的文字,娓娓叙说的不仅仅是一部关于父亲的传记,还是上世纪我们民族的一部家族史,更是一部中国一代知识精英的《苦难的历程》。

当我们为往事扼腕叹息的同时,又为它展现的良知与人格的光辉潸然泪下。

毫无疑问,这是作者成名三十年来最重要的作品,也将为华文文学宝库留下重要的一章。

——(诗人作家)

作者简介


陈愉庆,生于上海,祖籍浙江奉化。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中国作协会员。上世纪八十年代,陈愉庆、马大京夫妇共用“达理”笔名著有小说、剧本多种,屡获全国各种文学奖项。后旅居美国,现重拾笔墨,已有描绘旧金山硅谷华人生活系列作品问世。如长篇小说《飞舞芳邻》、《如若不曾相识》、《不再承诺》,中短篇小说《带我回家》、《伴你同行》、《空巢》等。

目录


前言

1 命运,在一夜之间转折

2 两位导师的厚望

3 绝望的三年

4 北上前夕

5 走入父母婚姻的英国女人

6 “沐恩堂”的同窗叶剑秋

7 一言定乾坤的外公

8 告别柔丝黛

9 梁思成先生家的下午茶

10 逃离北京小学

11 触摸北京灵魂

12 跟着梁先生逛大栅栏

13 一起做梦的日子

14 “梁陈方案”的诞生

15 “梁陈方案”之纲要

16 “梁陈方案”的夭折

17 女儿的质疑

18 劳特杰克南的启示

19 鱼与熊掌不可兼得——汽车与胡同

20 花开花落四合院

21 人民英雄纪念碑背后

22 离开“都委会”的日子

23 万古人间四月天——林徽因生命中的最后岁月

24 风雨如磐一九五七

25 母亲肩起的家

26 有家难归的大哥

27 陈友芬阿姨的“扬州狮子头”

28 风雪故人情——记贺其治、朱若华夫妇

29 红星照耀下的演讲

30 利物浦码头的琴声——中国海员、梅纽因和父亲

31 风云变幻的世界青年民主同盟大会

32 乘鹤远去程应铨

33 右派父亲的党内诤友李正冠

34 相聚东光路

35 离散西直门

36 与梁思成先生的永别

37 重启规划

38 又逢知音任震英

39 重返国际建筑舞台

40 环保前沿的中国生土建筑

41 中国独特的城市化道路

42 荣获国际阿伯科隆贝大奖的深圳规划

43 尾声

序言


去国多年,我与北京飞速发展的年代擦肩而过。我仿佛成了故乡的异乡人,一切恍若隔世。北京再不是我记忆中的古都,更不是规划师父亲无数次向我描述过的梦中之城。

记得好像是美国前总统卡特说过,我们有能力建无数座曼哈顿、纽约,但我们永远没有能力建第二个北京。一位看过北京旧城改造后的德国历史学家说了一句话:“我们现在有的,你们将来都会有;而你们曾经有的,我们永远不会有,你们也不会再有了。”清华大学一位教授的话更令人刻骨铭心:北京没有毁于战争,没有毁于革命,而是毁于建设。

十七至十八世纪,北京曾是世界上规模最大、布局最完整、规划最科学、建筑成就最高的封建帝国首都。至今西方大学建筑系的教科书中,北京古城规划仍是浓墨重彩的一笔。中国虽百年积弱,千年古都屡遭兵燹,遍体鳞伤,但承载丰富历史文化信息的城市肌体尚存。新中国的襁褓时代,激情满怀的梁思成先生和我的父亲陈占祥,曾坚信他们有能力让这窿中国人引为自豪的古都重展芳华,成为世界上独一无二的伟大都市。建国初期,担任北京市都市计划委员会副主任的梁思成和任职北京建设局企划处处长的陈占祥正值盛年。1950年梁思成先生四十九岁,父亲三十四岁。同在欧美留学的背景,专业上的志同道合,使父亲与年长他十多岁的梁思成夫妇结成忘年之交,共同肩起了制定新北京规划的重任。

文摘


城市规划是一座城市以及周边地区建设发展的综合性计划。其中包括,确立城市发展性质、规模和用地范围;制定产业、居住、道路交通、共用设施、文化教育、环境卫生和商业服务业的建设标准与布局,以利城市沿着有利生产、方便生活、环境卫生的方向持续发展。

1946年,正在伦敦攻读博士学位的父亲忽然接到北平市国民政府建设局局长谭炳训的聘书,请他回国编制北平都市计划。

“我当时不敢立即把这个消息告诉阿伯科隆贝,因为不敢相信这样的好运气会落到自己头上。”多年后,父亲曾对我这样说。

他的导师阿伯科隆贝爵士是享誉世界的“大伦敦规划”(Greater London Plan)主持人。二战后的欧洲,百废待兴,英国也不例外。第一次世界大战后,西方大城市已经显现出工业革命前期城市发展中许多走投无路的困境,二战的破坏更加重了危机。雄心万丈的阿伯科隆贝渴望在战后废墟上建起一座新城,让新的规划摈除老伦敦人口膨胀、交通拥堵、贫民窟蜂起、失业率犯罪率居高不下等等弊端。在“大伦敦规划”中,他实践了在世界规划界酝酿已久的城市功能“有机疏散论”,即把超负荷的城市功能疏散释放到大都市周边的小城镇及区域。此前,大都市周边的小城镇仅供居住,称为“花园城市”(Garden city)或“卧城”(Dormitory Town)。

相关分词: 多少 往事 烟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