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国国内革命战争


请输入要查询的词条内容:

俄国国内革命战争


俄国国内革命战争是指1917年11月到1922年,刚刚诞生的社会主义苏俄为抵抗外国武装干涉和消灭国内反动军队进行的战争。苏联红军在布尔什维克的领导下,依靠群众的支持,克服了重重困难,虽历经挫折,但终于粉碎了敌人一次又一次的进攻,胜利的保卫了新生的苏维埃政权。



企图扼杀苏维埃政权


十月革命后,各帝国主义国家企图将新生的苏维埃政权扼杀在摇篮之中,而全力支持俄国国内的复辟活动并实施武装干涉。1918年初,日本和英国的军舰就开进了海参崴港,3月,英法美三国军队占领摩尔曼斯克,后又占领了阿尔汉格尔斯克,成立了白卫军的“俄国北方政府”,英军还从伊朗侵入士尔克斯坦和外高加索。5月,捷克斯洛伐克军团发动叛乱,由于大批白卫军的加入,叛军增至6万名装备精良的士兵和军官,他们占领了西伯利亚广大地区及伏尔加河流域和乌拉尔山脉的西部地区,成立了反革命政权。在北高加索和科尔尼洛夫,邓尼金和阿列克谢也夫等沙皇军官组成了“志愿军”,宣布讨伐苏维埃政权。德国也违背《布列斯特和约》,进兵乌克兰,哥萨克军首领克拉斯诺夫在德国支持下,纠集大量兵力进攻察里津和沃罗涅什。国内外的敌人占领了苏维埃国家3/4的土地,包围了它的中心地带。

苏俄红军阻挡敌人进攻


但危急的形势并没有吓倒苏俄人民,红军自1918年初建立起,迅速扩大,到当年10月已经发展到80万人,在东、南、北各条战线的宽阔正面顽强阻挡着敌人的进攻。

1918年夏,捷克军团和萨马拉政府的军队占领了辛比尔斯克和喀山以后,继续向莫斯科推进。布尔什维克党中央分析这一形势后,确认东方战线是具有决定意义的战线,并动员五分之一的党员奔赴前线。在短短的两个月里,东线成立了五个军。10月初,东线司令加米涅夫率领红军解放了喀山和萨马拉,把敌人赶到乌拉尔地区。乌法的五人执政内阁见形势不妙,逃往西伯利亚。

在南方,斯大林领导红军于8月和10月两次打退克拉斯诺夫对察里津(1925年改名为斯大林格勒,1961年后称伏尔加格勒)的进攻。

应对敌人的颠覆破坏事件


苏联人民还要应对暗藏的敌人不断制造的颠覆破坏事件。1918年7月6日,左派社会革命党人布柳姆金进入德国驻俄使馆,刺死德国大使米尔巴赫。当天,左派社会革命党在莫斯科发动叛乱,组织1800名武装分子攻占中央电报局,并宣称恢复对德作战。苏维埃政府迅速平息了这场叛乱。接着又粉碎了雅罗斯拉夫等地方的暴乱。1918年8月30日,列宁到莫斯科米歇尔逊工厂讲演。当他准备离开工厂的时候,遭到社会革命党人开枪行刺,身中两颗子弹,伤势十分严重。面对国内外反动势力的猖獗,苏维埃政府宣布实行“红色恐怖”,无情镇压一切反叛活动。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1918年9月2日,全俄苏维埃中央执行委员会宣布苏维埃共和国为统一的军营,在“一切为了前线,一切为了战胜敌人”的口号下,要求把各项工作都转入战时轨道。全体公民,不分职业和年龄,都必须无条件履行苏维埃政府所赋予的保卫祖国的任务。为了把所有的人力物力都集中起来用于战争,苏维埃政权陆续采取了一系列非常措施。政府颁布了余粮收集制法令,要求农民按国家规定的数量交售粮食和其他农产品。政府组织工人征粮队下乡,以确保征粮任务的完成。在城市,除大工业外,中等工业也收归国有,对小工业则实行监督。国家通过最高国民经济委员会及其下属的各总管理局对工业的管理、产品的生产和分配实行严格的集中领导。排斥自由贸易,实行粮食和日用工业品的配给制。对全国成年人实行劳动义务制。所有这些应急措施,后来统称为“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


1918年11月,德国战败,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苏俄政府于11月11日宣布废除布列斯特和约,命令红军收复德军占领的土地。苏维埃力量不断增大。

德国投降后,协约国利用世界大战结束之机向苏俄增派了大量干涉军,很快就在俄国南部集结了13万军队,并同俄国的白卫军一起向北推进。但是,干涉军在布尔什维克的宣传影响下发生分化,很多士兵拒绝作战。1919年4月,停泊在塞瓦斯托波尔的法国舰队水兵举行起义,反对武装干涉苏俄。协约国看到自己军队内部不稳,被迫撤走大部分干涉军。

高尔察克军事政变


1918年11月,前沙皇海军上将高尔察克在鄂木斯克发动军事政变,解散执政内阁,逮捕社会革命党领导人阿夫克森齐也夫。此后,广大农民日益离开社会革命党,转而在苏维埃领导下,同地主阶级、资产阶级复辟势力展开生死搏斗。

高尔察克自称是“俄国的最高执政者”。他得到协约国的大力支持,用外国枪炮装备了自己的25万军队。1919年3月4日,他指挥白卫军从乌拉尔山一带向西进攻。红军在敌人优势兵力压迫下,被迫后撤一百多公里,退到伏尔加河流域。这时,高加索的邓尼金和波罗的海沿岸的尤登尼奇也发起进攻。在这紧急时刻,列宁和布尔什维克党发出“一切为了东线!”的号召。大批党团员和工人加入红军,后方工人决心以加倍的劳动支援前线。1919年4月12日星期六下班后,莫斯科—喀山铁路机车编组站车库的党支部发起组织星期六义务劳动。大家放弃休息,不要报酬,自觉为支援前线而忘我劳动。列宁高度评价这一运动,称它为“伟大的创举”。

伏龙芝指挥反攻


1919年春,红军兵力增加到150万。4日,东线南路军在伏龙芝指挥下发起反攻,解放了乌法。7月,加米涅夫改任红军总司令后,伏龙芝负责指挥东线。红军乘胜追击,越过乌拉尔山区,解放了西伯利亚大部地区。1919年底,高尔察克全军溃败。高尔察克被活捉,1920年2月7日在伊尔库茨克被枪毙。协约国和白卫军的第一次大规模进攻被粉碎了。

高尔察克溃败后,英国陆军大臣丘吉尔在1919年8月夸口说,要组织14国进攻苏俄。但是,这一计划未能实现。协约国仍把颠覆苏维埃的希望寄托在白卫军上。英国、美国、法国给邓尼金运去几百门大炮和几十万支步枪,派去几百名军事顾问。1919年夏,邓尼金的15万军队发起总进攻。他依仗优良的武器和剽悍的骑兵占领了乌克兰的大部分地区。10月13日,又攻占了奥廖尔,逼近图拉,直接威胁莫斯科的安全。俄国资本家宣布,将给第一个冲进莫斯科的团队以百万卢布巨奖。苏维埃政权处境万分危急。列宁发出“大家去同邓尼金作斗争!”的号召。几万名党团员奔赴前线。南方战线司令员叶戈罗夫和军事委员斯大林指挥红军于10月中旬转入反攻,解放了奥廖尔、哈尔科夫、基辅。1920年初,进而攻占察里津、罗斯托夫。邓尼金主力被击溃。邓尼金逃亡国外,其残部由弗兰格尔率领逃到克里米牙半岛。

当高尔察克和邓尼金发动进攻的时候,盘踞在波罗的海沿岸的尤登尼奇于1919年5月发动进攻,占领杨堡,威胁到彼得格勒的安全。党中央从其他战线调来军队,加强防务。8月底,把尤登尼奇赶到爱沙尼亚边境。但是,当邓尼金进攻莫斯科时,尤登尼奇重新发起进攻,在英国坦克的掩护下,10月中旬攻抵彼得格勒城下。10月21日,红军开始反攻。11月,被击溃的尤登尼奇部队退到爱沙尼亚境内,当即被爱沙尼亚当局解除了武装。1920年2~3月间,红军解放了北方重镇阿尔汉格尔斯克和摩尔曼斯克。协约国和白卫军的第二次大规模进攻又宣告失败。

协约国第三次进攻


1920年春,协约国又组织了第三次进攻,其主力为波兰军队及邓尼金残部弗兰格尔。4月25日,波兰军队侵入乌克兰,5月6日,攻陷基辅。以图哈切夫斯基为司令的红军西方方面军牵制了大量波军,布琼尼和伏罗希洛夫指挥的骑兵第一集团军突破波军防线。6月2日,即收复基辅;7月,收复明斯克、维尔纽斯,随即进入波兰。8月,红军进逼华沙。在协约国的大力支持下,波军展开反攻,红军受挫,被迫后撤。10月,苏波签定停战协定。

1920年6月,弗兰格尔也集结15万军队发动了攻势,由克里木向北进攻,至7月占领了乌克兰南部,迫近顿巴斯。8月,红军强渡到第聂伯河左岸,占领了卡霍夫卡。从8月到10月,弗兰格尔投入精锐部队,配有坦克和大炮掩护,多次猛攻卡霍夫卡,均未奏效,红军再次建立了由伏龙芝领导的南方战线。至10月底,对波战争结束,红军得以全力对付弗兰格尔。弗兰格尔退守克里木。经过艰苦的战斗,终于在11月解放了克里木半岛,歼灭了弗兰格尔的军队。

战争结束


到1920年底,外国武装干涉和国内战争基本上结束了,只有远东地区仍被日本干涉军和白卫军占领。苏俄为了避免同日本发生直接武装冲突,决定在贝加尔湖以东地区建一缓冲国家。1920年4月,远东共和国正式宣告成立。它不是工农苏维埃国家,而是劳动人民的民主共和国。它接受俄共(布)中央远东局的领导。远东共和国成立后,把红军和游击队改组为人民革命军。1922年2月,布留赫尔率军攻克伯力,肃清滨海省的白军。10月25日,人民革命军开进海参崴,把最后一支外国干涉军赶出国境。1922年11月,远东共和国并入俄罗斯联邦共和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