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乐镇恩乐村


请输入要查询的词条内容:

恩乐镇恩乐村




村情概况


该行政村隶属镇沅彝族哈尼族拉祜族自治县恩乐镇,地处镇南边,距镇政府所在地1.00公里,到镇道路为 水泥路,交通方便,距县0.2公里。东邻民江村 ,南邻团结村,西邻文旧村 ,北邻复兴村 。辖良子、丙中、等11个村民小组。至08年底有农户627户,有乡村人口2619 人,其中农业人口1651人,劳动力1243人,其中从事第一产业人数1100人。

全村国土面积18.76 平方公里,海拔1,036.00米,年平均气温26.50 ℃,适合种植蚕桑.茶叶 等农作物。全村耕地面积1685亩,人均耕地1.02亩,林地23,551.00亩。2008年全村经济总收入932.5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333.00元。农民收入主要以种、养殖业为主。

自然资源


全村有耕地总面积1685亩(其中:田767.00亩,地 918 亩),人均耕地1.02亩,主要种植 水稻.玉米等作物;拥有林地 23,551.00亩,其中经济林果405.00亩,人均经济林果地0.25亩,主要种植 桔子.茶叶 等经济林果;水面面积500.00亩,其中养殖面107.00亩;荒山荒地 349.00亩,其他面积 2048.00亩。

基础设施


截止2008年底,该村已实现通水、通电 、通路、通电视、通电视。全村有 627户通自来水,有0户饮用井水,有203户还存在饮水困难或水质未达标(占农户总数的33 %)。有623户通电,有610户通有线电视,拥有电视机农户 610户(分别占农户总数的 100%、98 %和98 %);安装固定电话或拥有移动电话的农户数527户,其中拥有移动电话农户数464户(分别占总数的84%和74%)。

该村到镇道路为水泥路;进村道路为柏油、水泥 路面;村内主干道均为硬化的路面 ;距离最近的车站0.80公里,距离集贸市场1.00公里。全村共拥有汽车31辆,拖拉机53辆,摩托车264辆。全村耕地有效灌溉面积为767.00亩,有效灌溉率为39.29%。

到2008年底,全村建有沼气池农户545户;装有太阳能农户287户;已完成“一池三改”(改厨、改厕、改厩)的农户47户。全村有6个自然村已通自来水;有7个自然村已通电;有7个自然村已通路;有7个自然村已通电视;有7个自然村已通电话;有1个自然村已通路灯。有6个自然村还存在饮水困难或水质未达标。该村农户住房以土木 结构住房为主,其中有39户居住砖混结构住房;有 218户居住砖木结构住房;有353户居住于土木结构住房,还有 17户居住于其他结构的住房。

农村经济


该村2008年农村经济总收入932.50万元,其中:种植业收入134.00万元,占总收入的15 %;畜牧业收入186.40万元,占总收入的 20 %(其中,年内出栏肉猪 2170头,肉牛0头,肉羊 0头);渔业收入10.50万元,占总收入的2%;林业收入22.60万元,占总收入的 3 %;第二、三产业收入 551.00 万元,占总收入的 59 %;工资性收入28.00万元,占总收入的 3 %。农民人均纯收入 2333.00元,农民收入以养、种殖等为主。全村外出务工收入17.70万元,其中,常年外出务工人数36人(占劳动力的3%),在省内务工19人,到省外务工17人。

人口卫生


该村至08年底有农户627户,共乡村人口2619人,其中男性1267人,女性1352人。其中农业人口1651人,劳动力1243人。该村以哈尼族、彝族为主(是哈尼族、彝族族混居地),其中哈尼族560人,彝族698人,其他民族 1361人。到2008年底,全村参加农村合作医疗2228人(人员名单附后),参合率85%;享受低保447人(人员名单附后)。村民的医疗主要依靠村卫生所和镇卫生院,卫生所面积为40平方米,有乡村医生2人,该村距离镇卫生院0.4 公里。该村建有公厕2个,建有垃圾集中堆放场地3个,建有村内生活排水沟渠设施 1 个。

村务公开


该村到2008年底,该村已签定农业承包合同620份,农村土地承包面积1588.00亩,其中土地流转面积 0.00亩。已建立了农村公益事业建设“一事一议”制度。一事一议筹劳0元(劳均0元)。农村财务管理实行自行管理,定期开展村务公开 ,并成立了民主理财小组是 ,主要以会议方式公开,公开项目有账目 。

人文地理


丙庙基督教会

民国22年(1933年),德国牧师罗必许带着翻译龙希安(玉溪人)从新平区到恩乐丙庙传教。一开始在野外一棵红毛树下集中传教讲经(现职业高级中学)。当时传教以行医为突破口,牧师一边行医,一边传教,叫人们信奉上帝,信奉耶稣,加入基督教。当时有三十多个农民参加了基督教会活动,后来盖了一间草房作教堂。三年后,罗必许的妻子也来到了丙庙,她平时教徒唱圣经。每逢做礼拜,传导员传圣经牧师用风琴伴奏。教会在丙中林德文家买了一栋楼房拆到丙庙社建盖,通过装修作为教堂。

经几年传教,信徒越来越多,有恩乐、民江、复兴几个村的村民。当时丙庙的甲长彭五也参加了基督教,彭五的哥哥彭有才被按立为长老,教徒女多男少人数达到近百人。活动兴盛,每逢" 礼拜”和“圣诞节”,都要集中祷告,每月吃一次圣餐。罗必许还在教堂设了奉献箱,凡愿为教会捐资的随时可投钱进去。有的教徒为表示对耶稣的忠诚,死后能升天,就集资,献工献料建盖或修理教堂。过了五年,翻译龙希安回去了,议来了一个新平漠沙的李先生翻译,一卜二年后,罗必许带着妻子和翻译离开丙庙后,又来了一个任牧师(德国人),同时来的有翻译杨必得(贵州人)。任牧师传教到民国三十六年(1947年)后回国,教会由杨必得负责到解放。

2001年1月到7月,在恩乐镇政府,县委统战部、财政局、民宗局、恩乐村委会的帮助和教会的努力下投资近万元,拆除教会另一幢土木结构瓦房,建盖了一幢砖木结构瓦屋面平房,供教徒礼拜时作厨房和远处教徒来过礼拜时住宿。目前教徒有150多人,慕友50多人。教徒分布在恩乐、民江、复兴、勤劳、团结、玻烈6个村16个组。

丙庙基督教的长老、传导员和执事严格按照《国务院关于宗教活动场所管理办法》和《云南省宗教事务管理规定》进行管理和活动。

恩乐大寺庙遗址

大寺庙遗址在恩乐镇西面的大寺管二寺篙之间的山腰上。大寺庙遗址地形比较平缓,约有十来亩面积,在二寺坡最平缓的半山腰。寺庙遗址旁有一条从古至今还有人行走的小路,县城离大寺庙约二百米左右的丫口小路两边有一对一米多高,底座直径近两米的一对“仙女乳土”。传说是古代恩乐刀大力气挑烧坛罐泥土刚到小丫口,扁担断了,泥土就倒在了路两边,后来,泥土就变成了“仙女乳土”。

大寺庙就建在山清水秀的山腰上,可见先辈们的胆略和智慧。从现存的遗址看,大寺庙坐西朝东,是一座相连有序梯次台阶式的建筑群,整个建筑分为四台,每台都是用加工精细的大石条、(块)支砌挡墙和墙脚,有的墙壁已坍倒,瓦砾随处可见,整个建筑群属土木结构的瓦房。建筑基地每台长约22米,第一台至第四台宽约12米、11米、16米和9米。一台比一台高1米左右,二至三台石阶,房屋建筑大至6幢以上。从遗址上看,有正房、厢房、大门。据介绍,1972年至1974年恩乐中心学校建盖教学楼时,曾组织工程队到大寺庙遗址搬运墙脚石,柱脚石。现在遗址中还有一些直径30厘米左右的柱脚石,还有一只比较完整的麒麟、石桌石板、石鼓等。第四台还存留着比较完整的雕有各种动物花草的石遗址,从各种遗址残留物上看,这就是大寺庙的主庙房。然而,大寺庙年久日暮,历史上的大寺庙房屋群体究竟建成什么样,从实地遗址是很一难看清楚了。

相关分词: 乐镇恩 乐镇 镇恩 乐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