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横三纵城市群格局


请输入要查询的词条内容:

二横三纵城市群格局




背景


国家正在构建“二横三纵”城市群规划,意图通过这些城市群加快农民城镇化的步伐。

据一位接近国家发改委的一位专家透露,“十二五”期间,国家主打“二横三纵”城市群,这些城市群大则容纳5000万到1亿人口,少则容纳1000万-2500万人口,将成为吸纳农民工进城,转为城市人口的主要载体,并使得城市化人口比例快速提升。

国家发改委即将公布的国家主体功能区规划(2011-2020),已经将北起鄂尔多斯(19.24,0.00,0.00%)南至贵州云南的西部城市群纳入到城市群规划。

这一线北起呼包鄂(呼和浩特,包头,鄂尔多斯)城市群,沿铁路和高速公里向南串起西安为中心的关中城市群、重庆和成都城市群(成渝经济区),再到昆明和贵州的城市群。

“过去只有两纵两横的‘井’字形城市群规划,这一条从呼包鄂往南的城市群规划,是新的。”上述专家说。

“二横三纵”格局


目前针对城市化以及城市人口的主要有3大规划,分别是国家发改委的主体功能区规划,住建部的城乡区域规划以及国土部的国土规划。此外,人口计生委也有一个人口功能区的规划。

国家“十一五”规划就提出了主体功能区的构想。时过4年,在今年6月12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了《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提出根据不同区域的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现有开发强度和发展潜力,统筹谋划未来人口分布、经济布局、国土利用和城镇化格局,确定不同区域主体功能。

一位参与编制讨论上述规划的专家指出,原先的规划主要是“二横二纵”的“井”字形城市群格局——“二横”为沿着陇海线的徐州城市群、中原城市群、关中城市群、兰州城市群、泛乌鲁木齐城市群;沿长江流域的长三角城市群,皖江城市群,长江中游地区(包括湖南的长株潭、湖北的武汉城市圈、江西的昌九地区),宜荆荆城市群(宜昌、荆州、荆门),成渝经济圈;“二纵”是从大连沿着东部沿海一带直到湛江;从哈尔滨、沈阳、北京,再沿京广线到广州、香港。

而呼包鄂城市群到关中城市群,再到成渝经济区城市群是新增加的一纵。

目前,“二纵二横”城市群已成连片之势。而新增的西部纵线各个城市群尚待跻身国家战略。这包括内蒙古的呼包鄂城市群、贵州的黔中城市群(以贵阳为中心,涵盖遵义、凯里、安顺等)、云南的滇中城市群(以昆明为中心)和滇南城市群(个旧、开远、文山)等。

目前,上述“二横三纵”沿线都在建设高速铁路,其中京广线预计明年全部通车。郑西线(郑州到西安)已经在去年通车。重庆到昆明、重庆到贵阳之间也在建设高铁。高铁路网的建成将实现城市群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有效连接。

城市群将加快农民城镇化


此前,在9月下旬的《中国发展报告2010》发布会上,国家发改委秘书长杨伟民指出,今后在城市化空间布局上可以按特大城市群、大城市群、其他城市化地区(大都市区、城市圈、城市带)、边境口岸城市、点状分布的中小城市和小城镇五类考虑,实行有区别的城市化方针。

这五类城市空间未来可以集中10亿左右的城市人口,基本可以满足2030年中国人口达到14.6亿的高峰值、城市化达到65%时对城市空间的需要。

上述报告指出,今后20年,为达到从“半城市化”向“全城市化”的转变,使中国城市化率在2030年达到65%。

中国人民大学区域经济研究所所长孙久文测算发现,城市化率每上升1个百分点,可以增加1200万城市就业人口。按上述报告计算,预计“十二五”期间每年的城市化率要提高2个百分点。这比“十一五”规划的5年提高4个百分点要求要高。“十一五”期间每年城市化率才实际增加1.2个百分点左右。

数据显示,截至2009年中国城市化率为46.6%。目前城镇人口增至6.07亿人。但这个数字也包括了1.45亿左右在城市生活6个月以上,但没有享受到和城市居民等同的公共福利和政治权利待遇的农民工。

而要让这些人真正融入城市,实现买房或者提供租房居住,需要国家大量的投资。

北京大学区域专家杨开忠认为,加快城市群建设,不等于要农民都进入特大城市,因为在国家加快对中小城市的投资,实现公共服务均等化后,城镇化可以在城市群的小城市实现。像北京等人口、交通和环境承载力已达到极限的特大城市还应该进一步疏散人口。

中国城市群规划建议及附图


中国城市群规划建议及附图(三纵二横47城市圈):

三纵

1、东部及沿海城市带。 2、津港城市带。 3、京珠城市带。

二横

1、长江城市带。 2、陇海城市带。

城市带(群)布局原则: 1、沿线有较密集的人口。 2、沿线能承载众多集聚上千万以上人口城市圈的资源条件,尤其是水资源和平地资源(包括平原、台地和缓丘)。

城市圈布局条件: 1、中心城市有200公里以上的成片的平地资源(包括平原、台地和缓丘,下同)。 2、中心城市的经济距离(小于100公里)范围内已经集聚了上千万以上的人口。

3、中心城市100公里范围内有集聚上千万以上人口所需的水资源和平地资源(不少于2000平方公里)。

《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

要把城市群作为推进城镇化的主体形态,逐步形成以沿海及京广京哈线为纵轴,长江及陇海线为横轴,若干城市群为主体,其他城市和小城镇点状分布,永久耕地和生态功能区相间隔,高效协调可持续的城镇化空间格局。 已形成城市群发展格局的京津冀、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等区域,要继续发挥带动和辐射作用,加强城市群内各城市的分工协作和优势互补,增强城市群的整体竞争力。具备城市群发展条件的区域,要加强统筹规划,以特大城市和大城市为龙头,发挥中心城市作用,形成若干用地少、就业多、要素集聚能力强、人口分布合理的新城市群。人口分散、资源条件较差、不具备城市群发展条件的区域,要重点发展现有城市、县城及有条件的建制镇,成为本地区集聚经济、人口和提供公共服务的中心。1、世界城市群大多都是长轴呈带状拓展,也有呈其他结构拓展的。如美国大西洋沿岸、太平洋沿岸两个城市群、日本东海道太平洋沿岸城市群等均沿海岸延伸,呈现出带状的空间结构特点,而欧洲西北部城市群略呈环状拓展。

2、波士顿-华盛顿城市群分布于美国东北部大西洋沿岸平原,北起波士顿,南至华盛顿,以波士顿、纽约、费城、巴尔的摩、华盛顿等一系列大城市为中心地带,其间分布的萨默尔维尔、伍斯特、普罗维登斯、新贝德福德、哈特福特、纽黑文、帕特森、特伦顿、威明尔顿等城市将上述特大中心城市连成一体,在沿海岸600多公里长、100多公里宽的地带上形成一个由5个大都市和40多个中小城市组成的超大型城市群,面积约13.8万平方公里,人口约4500万人,城市化水平达90%。虽然面积占国土面积的比重不到1.5%,但却集中了美国人口的20%左右,它是美国经济核心地带,制造业产值占全国的30%。各个城市都有自己的特殊功能,都有占优势的产业部门,城市之间形成紧密的分工协作关系。

3、日本城市群又称为“东海道太平洋沿岸城市群”,由东京、名古屋、大阪三大都市圈组成,大、中、小城市总数达310个,包括东京、横滨、川崎、名古屋、大阪、神户、京都等大城市,全日本11座人口在100万以上的大城市中有10座分布在该城市群区域内。

4、根据中国社会科学院日本研究所的资料,日本的三大都市圈的平原面积分别为:东京圈的平原面积为10000平方公里(关东平原),大阪圈的平原面积为1600平方公里(大阪平原),名古屋圈的平原面积为1800平方公里(浓尾平原)。根据日本政府1985年进行的国情调查,在全国1.21亿人口当中,东京及其周边县即所谓“东京圈”的人口为3027 万,占总人口的25%; 大阪圈为1653万,占全国的13.7%;名古屋圈为1381万,占11.4%,三者相加,已经超过了总人口的半数。

5、东京圈位于关东平原的南部,面临东京湾。区域定义是以东京都厅为原点,半径65km左右;含横滨、川崎等150多个市镇,总面积约12000km2,居住人口为3200万人。大阪圈位于大阪平原,包括京都盆地。以大阪市为中心,半径50km的区域。含京都、神户等100多个市镇,总面积约7800km2。居住人口1800万人。名古屋圈位于日本中部的浓尾平原。以名古屋市为中心,半径50km的范围。含丰田、濑户、冈崎等近100个市镇,总面积为7800km2,居住人口1100万人。

6、1985年,日本有四分之一以上的城市人口是居住在100万以上人口的大城市,美国则只有八分之一。而日本有近40%的城市人口是居住在人口40万以上的城市,美国却只有23%。

7、根据中国社会科学院日本研究所的资料,日本最大的平原是关东平原,面积为10000平方公里,然后依次是石狩平原(4000平方公里)、新潟平原(2070平方公里)、浓尾平原(1800平方公里 )、大阪平原(1600平方公里)。由此可知,日本的三大都市圈并不是建在三个最大的平原上,比大阪平原和浓尾平原大的多的石狩平原和新潟平原并没有形成都市圈。

8、大平原未必都能形成大都市圈,要形成大都市圈除需要能平整的土地外,还需要有较好的水资源、光热资源、地质资源等自然资源;同时还需要一定的人文和社会条件。

9、随着平整土地技术、交通技术和城市规划的进步,人们不但可以利用平原来建设城市,还可以利用台地和缓丘来建设城市。特别是随着我国消费能力的提高和房地产的市场化,平整土地的成本占总房价的比重越来越低,甚至于不少地方已经能够填海造地,更不用说利用台地和缓丘来建设了。利用台地和缓丘来建设城市,不但有利于山区人口就近城市化,节省人们的进城成本,加速山区人口城市化的步伐,从而有利于减少山区的水土流失和保护山区的生态环境;同时还能少占用平原,可以节省大量耕地。

10、都市圈范围内并不需要全是平地(包括平原、台地和缓丘,下同),按人均城市和道路占地为160平方米计算的话,1000万人口的都市圈只需要在都市圈范围内有1600平方公里的平地面积即可。

11、中国的人均平原面积虽略高于日本,但是由于农业不能依靠国外,因此工业化和城市化对土地的使用必须比日本更集约。90年代初期,日本的人均城市和道路占地约为160平方米,中国到2030年人均只有125平方米,所以中国更必须充分利用台地和缓丘来建设城市,走平原资源节约型的都市圈道路。

12、建都市圈不应一个模式、一样大小(小都市圈上千万人口即可、大都市圈可容纳四五千万人口甚至更多。),各地应根据当地实际情况而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