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河哈尼族乡


请输入要查询的词条内容:

发展河哈尼族乡


发展河哈尼族乡位于云南省普洱市澜沧县县境东南部,地处东经10005′42″~10023′02″,北纬2214′55″~2229′50″,东和南面与西双版纳州勐海县毗连,西靠惠民乡和酒井乡,北接谦迈乡,东北与雅口乡相依。东西最大横距31公里,南北最大纵距28公里,辖区面积468平方公里。乡人民政府驻发展河,距县城57公里。全乡划为4个村民委员会,53个自然村,居住着哈尼、拉祜、汉、彝等9个民族。



历史沿革


发展河乡原称营盘区。清代,营盘区先封大雅口土都司统治,后土都司分封其第三子为营盘土司进管辖。

民国时期先后属第三区、新雅乡。

1949年解放后划归宁江县,属第三区,1953年宁江县撤销,改称营盘区,重归县管辖,1969年改称公社,并冠以立新公社名称,1971年称营盘公社,1984年恢复为区,1988年撤区建乡时因其驻地在发展河村、哈尼族人口较多而改建为发展河哈尼族乡。

建乡前,原营盘区辖管盘、谦迈、发展河、勐乃和黑山4个行政村,2000年村级体制改革时改村公所为村民委员会。

地理环境


地形地貌

乡境内地势北部高,南部低。山脉以荒坝后山(孔明山支系帕令山脉)为主轴,形成南北起向,主峰有蚌塘后山、酒房后山、装前山等,最高海拔2430米,最低海拔1050米。

主要河流

有发展河、勐宋河、芒红河、南抗河和勐乃河,集水面积共307平方公里。其中发展河位于乡西部,原称南掌河,1950年改为发展河,发源于酒房后山北面,由西北向东南流经发展河坝子,长31公里,集水面积110平方公里,在吉座寨子下面与勐宋河汇合后称南朗河,从那谷寨子下面流入勐海县境。勐宋河位于乡南面,因流经勐宋村而得名,发源于林排坡山以北,由北向南于吉座寨子下面汇入发展河,长20公里,集水面积60平方公里。勐乃河位于乡中部,因流经勐乃村而得名,发源于荒坝后山西面,由北向东与南抗河汇合流入勐海县,长28公里,集水面积75平方公里。在些高山河谷中,镶嵌着发展河、营盘、勐乃和黑山4个小坝子。

气候特点

该乡气候温和,年平均气温17.6℃,雨量充沛,土地肥沃,植被良好,资源丰富,给农民生产带来了优越的条件,被人们誉为“山清水秀,鱼米之乡”。

自然资源

境内森林资源较丰富,有原始森林,其中南部黑山林场是县内思茅松生产基地之一。在深山密林间栖息着野牛、狗熊、豹子、麂子、野猪、马鹿、白鹇、孔雀等珍贵的野生动物。

经济发展


农业

发展河乡位于澜沧县城东南部,距县城57公里,东面和南面与西双版纳州勐海县毗邻,西与惠民乡和酒井乡交界,北与糯扎渡镇接壤。2005年末,全乡共有3647户15229人,全乡粮食总产量为735万公斤,农民人均有粮363公斤,全乡农村经济总收入1964万元,人均纯收入821元。2006年,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农业的基础地位得到加强、经济结构调整取得新成效。茶叶、甘蔗、水果、茨竹等经济作物面积继续扩大,优质农产品生产有所发展。畜牧生产稳步发展。上半年我乡完成夏粮种植面积3840亩,产量619.85吨。完成秋收粮食作物播种面积27145亩,上半年完成杂交玉米推广3200亩,完成任务数6000亩的53.30%,实现旱育稀植7500亩,完成计划的115.3 %,其中:实现杂交水稻种植7315亩,完成计划7000亩的104.5%,冷凉品种2470亩,完成计划4000亩的61.8 %,推广以“502”、“201”为主体的优质稻2000亩,完成计划2500亩的80 %。新植甘蔗面积2560亩,完成计划2500亩的102.4 %。新植茶叶2500亩,其中有无性良种30亩、费香茶60亩,逐步向优质茶发展。茨竹人工栽培800亩,推广麻竹67亩。其次,引进红豆杉60亩。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完成大小沟渠修复130多条,长52000米,新建取水坝3 座,增加农田浇灌面积200余亩。水能建设工程得到加强,上勐宋水电站及南坎河水电站正在建设过程中。

林业

森林资源丰富,森林覆盖率为72.84%,森林面积32822.4公顷,其中:国有林面积9045.5公顷,集体林面积25347.9公顷,全乡活立木畜积量2929430立方米,其中松木570490立方米。通过2004年野生古茶资源调查,目前查明我乡有近3万亩的野生古茶资源。今年年初,乡林业站认真组织核发了2005年度退耕还林粮食直补助资金390000元,全乡117户退耕地还农户全部验收合格,并核发了林权证书,目前全乡退耕还林共完成1500亩。严格执行森林限额采伐,实行专人办理林木采伐许可证。加大依法治林力度,查处林业行政案件18起,结案率100 %,其中乱砍滥伐11起,无证运输1起,没收木材65立方米,处罚21人。通过加大打击力度,乱砍滥伐和盗伐林木情况有明显好转,取得了明显的社会效益。

发展状况


创建“平安发展河”乡

该乡乡于2006年7月开始“创安”工作,并成立以乡党委书记周振学为组长的领导小组,在创建初期,组织“创安”领导小组相关人员到东回乡学习,根据东回乡“创安”的经验,结合我乡实际制订了详细的实施方案,按要求立即组建由乡领导班子成员挂帅的4个工作组分别到4个村委会、68个村民小组开展宣传动员工作,召开会议50次,参加群众一万余人,使广大人民群众知道“创安”工作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具体措施之一。乡“创安”办制定了村、组“创安”实施方案,明确了工作目标和工作措施,制定各组织工作职责,并把实施方案、工作职责、评比表上墙,完善了联动联防2图18簿台帐。共投入工作经费16300元(其中县财政8000元、乡财政8300元)。我乡创建“平安乡”以来,全乡治安形势明显好转,主要表现在:一是呈现了“一保三下降”。即保社会稳定,刑事案件、治安案件、民间纠纷明显下降;二是做到了“四个有效防止”即有效防止了安全生产重大事故发生、有效防止了重大治安灾害事故的发生、有效防止了重大火灾事故的发生、有效防止了在敏感时期、重大节日中重大事故的发生;三是实现了“两个满意”。即全体干部职工和人民群众均对全乡社会治安表示满意。四是确保了“一个有效促进”。即有效促进了全乡经济社会快速健康发展。目前我乡“创安”工作已基本结束。

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建设

根据澜发改字[2006]151、152号文件要求,我乡从9月18日开始进行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建设的准备工作,结合我乡实际,于9月20日成立了乡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建设领导小组,并制定出具体实施方案。确定工程建设地点为发展河村委会内;面积为82.17平方米的砖木结构。总投资为54232.2元,其中国家、省和市级补助5.4万元。其余不足部分由县乡级财政协调配套,结合我乡实际确定活动室建设图纸为哈尼族房饰;乡党委为工程业主,采取邀请谈判方式确定了施工队伍,结合实际以合理的建设单价于10月16日与澜沧兴达建筑公司达成施工协议,并与施工者王忠海签订了“发展河村组织活动施工合同”。根据施工合同,定于10月20日正式启动实施,力争12月15日前完成,目前已清理结束三通一平,正在实施地基基础工程。

2007年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收缴

为认真贯彻落实县上关于全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会议精神,更好的完成2007年的收缴“新农合”任务,我乡于今年10月份抽调20人到各村开展此项工作。按照方案要求应参加11540人,参合率应达75%,而实际完成10240人, 2942户,102400元。参合率达69.34%,比去年63.8%提高了5.37个百分点。2006年1月1日开始实行持证看病,通过组织开展巡回医疗到10月31日止,共报出补助金额40290.63元,其中村级报账31715.02元,乡级报账8575.61元。

种桑养蚕

今年我乡种桑养蚕任务数500亩,目前已落实地块正在犁田208亩,已开控30亩。

2006年度扶贫工作开展

1、茅草房改造:2006年度茅草房改造数为517户,上半年安排145户,已建盖完成,下半年安排372户,正在建设中。

2、重点扶持村:发展河村吉坐组被列为2006年度重点扶持村,项目计划总投资28.82万元,其中:中央补助15万元,群众自筹8.82万元,计划建设8个内容,工程于2006年4月启动,到目前实施情况:(1)人畜饮水大部份工程已完成;(2)已种植优质茶24亩;(3)已种植花椒10亩;(4)已建节能灶32口;(5)完成种养业科技培训3期126人次,其他项目计划2007年4月前完成。

发展潜力


(一)乡域经济缺乏特色。

(二)乡村两级财政紧张,农业基础设施投入较少。

(三)指导农民增收的办法不多,措施不力。

(四)乡机关干部职工的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

(五)领导各职能部门服务当地方法有待进一步改进。

工作计划


进一步加强农业结构调整,促进农民增加收入

结合本乡实施,依托资源,发展好支柱产业,培植新的经济增长点。

1、茶叶:引导并加快茶园改造,向无性系优良品种改良,加强管理,提高单产和质量,积极引进“佛香茶”系列,发展普洱茶。加大资金引进力度,整合制茶加工业,状大集体经济,在农民致富的同时培育新的财政增长点。

2、甘蔗:稳定面积调整早、中、晚熟品种,鼓励农户甘蔗下田,依靠科技,提高单产。

3、林业:按照“管好公益林,搞活商品林,放开人工林”的要求,进一步创新林业经营管理体制,加大宣传,推进林权制度改革,同时加大林业资源开发力度,积极发展竹产业,鼓励农民进行茨竹、麻竹人工栽培,以拓宽产业发展渠道,有效增加农民收入和财政收入。

4、加大对蚕桑产业的开发力度,通过搞好试点、示范榜样来带动农民群众种植,以作为农民增加的新兴产业。

5、认真抓好冬季农业开发的各项指标任务,采取积极稳妥的办法,争取和扩大订单农业。2006年我乡小春及冬农开发计划10500亩:小麦1000亩、冬玉米200亩、蚕豆400亩、碗豆300亩、冬黄豆500亩、冬荞500亩、薯类800亩、冬早蔬菜2700亩、秋冬植甘蔗1000亩、冬青饲料3100亩。

6、畜牧业:进一步抓好全乡牛冻精、猪人工授精的推广力度,同时加强动物秋防工作。

相关分词: 发展 哈尼族 哈尼 尼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