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式主体


请输入要查询的词条内容:

范式主体


范式主体也称做“科学共同体”,是库恩首次提出并系统阐述的一个概念。它是指探索目标大体相同的某一研究领域的科学工作者,由于充分交流、讨论,他们在专业方面的看法比较容易趋于一致。它可以是一个有形、无形的学派。科学家共同体是在不同范式的基础上形成的,在常规科学阶段,科学家共同体在同一个范式的指导下,进行学术交流,探索共同的目标。

在1969年的美国的厄巴那科学哲学谈论会上宣读的论文“再论范式”里详尽地论述了科学共同体的内涵和功能。他认为,“范式”一词无论实际上还是逻辑上都很接近于‘科学家共同体’这个词。一种范式是也仅仅是一个科学家共同体所共有的东西。所以库恩说,科学尽管都是由个人进行的,但科学知识本质上是集团的产物。

为了消除人们对范式含义的误解,库恩在《再论范式》一文中试用了“专业母体”概念,力图通过使范式和科学家共同体协调一致的分析,在科学共同体如何从事学习、研究的活动中展现范式的有机的内涵。他实际上是用专业母体所包括的符号概括、模型、范例来深化范式的含意的。

从专业母体进一步展开,库恩进而探讨科学共同体在研究、学习中的感知过程。他不同意笛卡尔关于外界刺激同人的感应之间的一一对应的说法,认为从人们接受一个刺激到成为人们的感觉材料的感官反应,这之间要经过大连的神经加工,容易刺激可以引起不同的感觉。如,人面像图形,或鸭兔图。因此,材料尽管是个人经验最基本的要素,但只有在大体属于同一类共同体——教育、科学或语言的共同体——成员中,材料才一定是对某种刺激的共同反应。这样,库恩就提出了一个新颖的观点,科学家的认识过程不仅是复杂的神经加工过程,而且是他所在的科学共同体的社会的认识过程。

对库恩来说,科学共同体根据什么标准对科学理论进行选择是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可以说自《科学革命的结构》问世至今的二十余年时间里,这个问题成了他继续探索的主要课题,也是最为复杂、最难解决的问题之一。在“客观性、价值判定和理论选择”一文里,库恩认为要开列一张理论选择的清单并不困难,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对那些标准的把握确异常困难。原因在于,每个人在决定理论取舍时总是取决于客观因素和主观因素的混合,这就给选择带来了更多的不确定性。如何解决客观与主观、真理与价值的关系是选择的关键。例如爱因斯坦对量子理论的态度、对统一场论的追求,其功过成败都反映了选择的复杂性。

更为重要的是,科学革命的发生最终依赖于科学家共同体的作用,而不仅仅是个人的取舍。

相关分词: 范式 主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