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正式学生群体


请输入要查询的词条内容:

非正式学生群体




概念


即学校没有正式规定建立,也无需任何人批准同意,由有关学生自愿组合而成的学生群体。

非正式学生群体形成的主要原因


以下因素可能单独或联合成为非正式学生群体形成的理由。

空间因素:包括住家的邻近,课堂上座位的位置等,都有可能使有关的学生较易形成非正式群体。 类似因素:年龄、性别,特别是个性一致的学生更可能结合在一起。

需要互补性:学生双方的需要及对方的期望构成互补关系时,较易组织在一起。如一个好强争胜的学生和另一个个性软弱、“让得人”的学生在一起很可能感到更自在。

仪表:穿着、风度等因素影响学生之间的互相吸引,尤其是最初的相互吸引。

非正式学生群体的类型


根据非正式学生群体的性质,可分为以下几种:

正面型非正式群体:与正式学生群体的目标一致,如外人不知道的学习兴趣小组、自学小组等。

消极型非正式群体:其活动往往影响学与教活动的正常开展,但并为超出法律允许的范围。

中间型非正式群体:介于上述两种类型之间,没有明显的积极和消极作用。例如:经常一起游玩、娱乐的学生小团伙等。

破坏型非正式群体:也叫“团伙”,往往有严重的违反学校纪律甚至违法犯罪行为。

非正式学生群体的特点


群体内的一致性

非正式学群体对其成员往往形成一种有形无形的压力。这种压力促使其成员行动一致,并促使其成员遵守本群体的成文或不成文的惯例和常规(如一致不和某同学往来等),其效果往往超过正式学生群体。

情感依赖性

非正式学生群体对其成员长给于批评和鼓励,成员之间感情约束较紧,怕被“孤立”。这种情感上互相提供支持所产生的凝聚力和其他效果也可能超过正式学生群体。

有突出的领袖人物

这个头目常把自己的信念或看法直接或间接地灌输给成员,其效果可能超过正式学生群体的领导人物。

在中小学,非正式学生群体的规模一般是男生教女生大,而且男女混合的群体较少见。男生群体的规模 以5~7人为常见;女生群体的规模在3人以内,且以2人组合较为多见。

对于消极和破坏型非正式学生群体而言,如果群体规模不超出本班级,其消极或破坏作用较小;如果超出本班级,但仍在本学校之内,其破坏力一般尚不巨大;然而,如果群体规模和联系超出学校,发生了校际甚至学校与周围社区之间的联系,其影响的性质往往是恶性的,一旦这种群体成为跨地区的组织,多半会演变成青少年犯罪团伙,其后果相当严重。

根据非正式学生群体的以上特点,学校教育工作者和家长应采取措施,正确认识和处置不同性质的非正式学生群体。

怎样了解非正式学生群体


了解学生非正式群体在班级和学校存在额状况,是搞好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一个重要条件。教师当然对此有自己的经验和方法。教师可以用一般的观察、谈话的方法,也可用自然实验法去了解。但是,这些方法要么结果不够准确,要么难度较大。作为一种简便易行的专门方法,社会测量法更为准确和便于操作。

社会测量法于20世纪50年代由美国心理学家莫雷若(Moreno,J.L.)提出,后经许多人改进,其步骤如下。

首先,填写调查表(问卷)。在调查表中,测试者列出要调查的问题,让被测者填写、回答。问题形式多种多样,例如:

你愿意和谁坐一张课桌?

你愿意和谁在一个小组?

你愿意和谁一起当值日生?

..........

最好不用“不愿意和谁” 这样否定的方式提问,因为这样的问题在学生群体内可能引起成员之间的矛盾。学生填写答案时,要求提名不要太多,一般控制在3~5人以内。因为如果提到的名字太多,不但整理结果工作量较大,而且难以准确地发现学生小群体。

然后,根据上述调查结果,制作矩阵表。测试者统计处理问卷的结果后,制成如下矩阵表:

测试者\\被测者 1 2 3 4 5 6 ..... 50 总计

1      +  + 2

2 +  + +    + 4

3 +   +  +   3

4   +   +  + 3

5 +   +     4

6    +  +  + 3

......         

50   + +  +   5

总计 5 0 3 5 0 6  4  表的左侧,为全班每一个填表学生的代号,上端为全班每一个学生的代号,在“愿意和谁在一起”的学生代号下面划一个“+”,最后数字加起来大的学生,就是班上影响较大的学生,如果这个学生不是班干部的话,他就可能是这个班中非正式群体的领头人物。同时,根据表中罗列的学生之间互相选择的情况,可能发现教师以前不了解的学生之间非正式交往关系的状况。

最后,根据矩阵表,绘制网络图。这是便于学生之间非正式关系更加直观展现的一种有效方法。

正确看待和处理非正式学生群体


学生中出现非正式学生群体是正常的,无须大惊小怪,但也不要掉以轻心。对于这些小群体,我们以往的认识有片面性,处理方式显得简单和偏激。实践证明,对于学生小群体“拆”往往拆不开,偏激的做法常常适得其反。正确的态度应该是:承认它、了解它、研究它、因势利导、正确处理,引导发挥其积极作用,限制和消除其消极作用,避免出现破坏性的不良后果。

相关分词: 非正式 非正 正式 学生 群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