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行的荷兰人


请输入要查询的词条内容:

飞行的荷兰人


瓦格纳的一部悲伤爱情歌剧。剧中的“飞行的荷兰人”,因为悲伤的爱情使他放弃生命,将心锁在亡灵的宝箱中。由此而变得不死。.日复一日的在海上掠夺,屠杀船队。



基本信息


“飞行的荷兰人”(漂泊的霍兰),出自瓦格纳的一部悲伤爱情歌剧。被诅咒的船在海上无止境的漂流,永远无法上到希望的岸上..

剧中的“飞行的荷兰人”,因为悲伤的爱情使他放弃生命,将心锁在亡灵的宝箱中.由此而变得不死..日复一日的在海上掠夺,屠杀船队。他手下的怪物“挪威海怪”,出自758年(大概)卑尔根主教撰写的『挪威博物学』,但科学者认为是无稽之谈..不过大王乌贼有可能有这种能力,体长22~51米,重达14吨,极有可能把那时代的船拉下海..1896年,在北欧某港发现的巨型章鱼,体长7米,宽7米,重9吨.估计也是这类重型炸弹的一种.

飞行的荷兰人的船非常巨大,珍珠号和它比简直差一截..就像大航海时代时期的巨型排浆帆船,巨大的船帆,野兽的撞角,三发的船头炮,堪称那个时期的极品船只。

创作背景


三幕歌剧《漂泊的荷兰人》,又名《傍徨的荷兰人》,这出歌剧是根据北欧所流传的鬼船故事而写成。诗人海涅把这一传奇故事写成小说《施纳贝尔沃普斯的回忆录》,瓦格纳从这本小说得到灵感,于1842年,参照迪奇所写的《鬼船》写成剧本并谱曲。德语的“fliegen”是飞翔、飞行之意,而指的是传说中的“鬼船”。由于荷兰人不可能会飞,如果译成“飞行的荷兰人”似乎不妥,于是根据剧情意译为《漂泊的荷兰人》或《彷徨的荷兰人》。《漂泊的荷兰人》一完成,瓦格纳便希望能尽快在德国的歌剧院上演,但莱比锡方面表示剧情太阴森而拒绝了他,慕尼黑则认为此剧无法投合听众的兴趣,还是退回总谱。他在柏林停留时,由梅耶贝尔的协助,好不容易获得柏林剧院的首肯,但实际演出的可能性还是很渺茫。后来看到《黎恩齐》演出成功的德累斯顿,终于在 1843年1月2日首演这部《漂泊的荷兰人》。1865年在德累斯顿剧院再度上演以后,才肯定了其价值与成功。

这部三幕八场的歌剧在结构上依然采用编号样式,而且编号与场数相互一致,共有八号,但每一号可能包含数曲。由于瓦格纳不同意这种传统的细分法,不久后便抛弃编号样式,而采取强调戏剧性的作风。

此剧可以说是以 《仙妲的叙事曲》作中心,分别向前和往后发展而成,并以表示亲切爱情的“救济动机”和气氛阴森的“荷兰人动机”的对立作为音乐的根基。不论在《叙事曲》、序曲,或是终幕中,这两个动机都以极具效果的方式反复出现。和前作《黎恩齐》相比,可以看出“主导动机”的手法在此有了更明确的意识。

除了上述的两个主导动机外,剧中出现较频繁的动机,还有“海上漂泊的动机”和半音阶的“暴风雨与波涛的动机”,这两个刻画心理的动机,连同前述的两个主要动机,使此剧的音乐具备交响曲般的性格。

剧中较重要且有名的乐曲,除了《叙事曲》外,还有第二幕具有民谣风的《纺纱合唱》和第三幕的《水手合唱》。独唱曲部分则有第二幕中年轻猎人的咏叹调、第一幕荷兰人登陆后唱出的咏叹调等。

整体看来,瓦格纳在此剧中多少受到前辈、特别是韦伯的影响,但已经脱离前作《黎恩齐》中的法、意倾向与外表的虚饰,音乐开始有了内在性格,色彩上变为德国式的,作曲家的个性也更加突出。再加上主导动机的手法与戏剧性格的强烈意识后,可以明显看出瓦格纳已经向乐剧迈进。

剧情简介


据说,从前有一个荷兰的航行者,冒着险恶的风浪要想绕过好望角,并发誓说必须完成其壮举,虽作一世的航行亦所不惧。魔鬼听了他的誓言,就判了他的罪,罚他终身在海上漂流,直至世界的末日;他将永远不得解脱,除非他能找到一个女子忠心爱他。每七年允许他登陆一次,让他去寻觅那愿以忠贞的爱为他赎身的女子。

又满了一个七年的时期,那荷兰人的船停泊在挪威海岸的一个港湾里。在那里原有一只船在躲避风浪,船主是一个名叫达兰德的挪威人。达兰德的家在离那儿不远的地方。荷兰人在谈话中得知达兰德有一个女儿还不曾出嫁,他就要求达兰德允许他向她求婚,并说愿以全部的财物作为报偿。达兰德同意了。原来他的女儿名叫森塔,是个多情的女孩子,飞翔的荷兰人的故事很早就在她的心上印下了很深的印象。当达兰德把那荷兰人带到家里来的时候,森塔正迷惘地注视着一张传说的故事中的不幸的主人公的画像。等她看到那位客人的相貌,与画中人惊人地相像,她就立刻被他迷住了,她的忠贞的爱无形中已贯注在这位客人的身上,她自觉有赎救他的使命。

后来,一个名叫埃里克的青年(他原来是钟情森塔的)对森塔倾诉自己的爱意时,被那荷兰人听见了,荷兰人想到自己这次必又将遭人抛弃,遂毅然而去,返回到自己的船上。那时森塔急忙追喊,说她是忠心爱他的,但被埃里克、达兰德和众好友拉住。那荷兰人也是真心爱森塔的,他不愿连累她,就向她说明自己的身世,想使森塔恐惧,然后立刻开了船。但森塔毫不为他的话所动,誓要忠贞爱他至死为止,终于从众人的阻挡中抢了出来,跑到了一个悬崖的边缘,两臂向着那荷兰人张开,纵身跳入海中。这时幽幻的船影沉下去了,海水涌起了高浪,旋又落下,激成了急流的漩涡。在落日的光辉中,森塔与那荷兰人的影子互相拥抱着,在海上浮现了出来。

相关文学艺术作品


由飞翔的荷兰人的故事写成的情节剧有爱德华菲茨堡(Edward Fitzball)1826年的《飞翔的荷兰人》和1839年弗里德里克马里亚特(Frederick Marryat)的《幽灵船》,该剧接下来被荷兰教士A.H.C. Röme改编为《飞翔的船》(英文:The Flying Ship,荷兰文:Het Vliegend Schip)。

华格纳的歌剧

理查德瓦格纳1843年的著名歌剧漂泊的荷兰人(又译飞翔的荷兰人)的起源相对错综复杂一些。它看来是由海涅1833年的讽刺小说《史纳贝勒渥普斯基先生传》(英语:The Memoirs of Mister von Schnabelewopski,德语:Aus den Memoiren des Herrn von Schnabelewopski)改编而成。小说中一个角色参加剧场“飞翔的荷兰人”的演出。这出虚构的演出似乎由菲茨堡的剧本改变而来,海涅有可能是在伦敦时观看了菲兹堡一剧的演出。然而,海涅小说中的虚构演出把飞翔的荷兰人的出现地点安排在了北海苏格兰外海面,而不是菲兹堡剧中的好望角。瓦格纳的歌剧也选取了北海为地点,只是具体位置是挪岸。

另一部作品是1855年华盛顿欧文的《塔潘海上飞翔的荷兰人》。

“荷兰人”的船长

船长在马里亚特剧中名为“范德戴肯”(荷兰语:Van der Decken,意为“甲板的”),在欧文剧中则名为“Ramhout van Dam”。

多数版本中,船长拒绝在暴风中退却,坚持即便到审判日也要绕过好望角。其他的版本中,船上发生了严重的鼠疫并因此被拒绝在任何港口停泊,致使该船和船员注定要永远航行,无法靠港。

在马里亚特的版本中,船长范德戴肯的故乡是荷兰的特尔纽森(Terneuzen)。

在菲茨堡剧中,船长每一百年能够上岸一次,寻找一个女人来分享他的命运。在瓦格纳的歌剧中,间隔则是每7年一次。

现代文化中的使用

飞翔的荷兰人是宾西法尼亚州安维尔(Annville)黎巴嫩谷学院(Lebanon Valley College)的吉祥物。 1951年米高梅出品了电影《潘多拉和飞翔的荷兰人》。 1959年的电视诗歌《边缘地带》中的几集由飞翔的荷兰人的故事改编而成,尤其是“死亡之船”,“到达”和“审判之夜”等几集。 连续剧“失落之地”(Land of the Lost)1976年中的一集名叫“飞翔的荷兰人”,以该船和其船长为主题。 1991年汤姆霍尔特的书《飞翔的荷兰人》是该故事的喜剧-幻想版本。 另一本书是2001年布赖恩雅克的儿童幻想小说《飞翔的荷兰人的漂流者》,以及两部续集《天使的命令》和《奴隶的航行》。 2004年开始连载的日本漫画《SOUL EATER噬魂者》中的第十三话《黑龙》,以幽灵船及船上的"徘徊的荷兰人"为主角的敌人,是为收集善良灵魂的恶灵。 2006年,飞翔的荷兰人的故事被用于加勒比海盗系列电影中,船员受诅咒渐渐变化成海洋生物,船长戴维琼斯(Davy Jones)是影片中的主要反派之一,因与海洋女神卡吕普索之间的感情纠葛与背叛而招致诅咒。

艺术与音乐

阿尔伯特赖德尔绘制的“飞翔的荷兰人”在美国华盛顿史密森尼博物馆(Smithsonian American Art Museum)展出。另一幅作品是由以绘制海盗见长的霍华德派尔(Howard Pyle)绘制。 日本彩虹乐团的歌手HYDE录制了一首以飞翔的荷兰人的故事为题的歌,名叫《THE CAPE OF STORMS》,后来成为电影《下弦之月》的主题曲。 英国乐队杰叟罗图(Jethro Tull)1979年发行的专辑《风暴警告》(Stormwatch)中有一首歌名叫飞翔的荷兰人。 飞翔的荷兰人经常在动画片海绵宝宝中作为幽灵出现。

尤里斯伊文思


荷兰电影导演。1898年11月18日生于奈梅亨 ,1989年6月28日卒于巴黎。由于他在世界各地拍片,故有“飞行的荷兰人”之称。为公认的世界最有影响的四位纪录片大师之一,曾在中国拍摄多部电影。

相关分词: 飞行 荷兰人 荷兰 兰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