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农业大学农学院


请输入要查询的词条内容:

甘肃农业大学农学院


甘肃农业大学农学院创建于1958年12月,创立初期叫农学系,开设有农学、植保、土化、园艺四个专业。 1971 - 1980 年园艺、植保、土化三个专业先后从农学系分出,独立成系。 2001年农学系在原有的基础上 成立农学院, 2004 年1 月与园艺系整合建立了新的农学院。 学院设有作物生产、作物遗传育种、果树科学、蔬菜科学、农村区域发展、中草药和观赏园艺 7 个系。 拥有 作物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1个,园艺学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1个,有作物学、园艺学二个省级重 点学科



师资队伍


全院现有教职工84人,专任教师62人,其中教授(研究员)21人,副教授(副研究员)18人。博士研究生导师26人(含校外8人),硕士研究生导师81人(含校外36人)。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一、二层人才1人,甘肃省“领军人才”第一层次6人、第二层次2人,甘肃省“333人才工程计划”5人,甘肃省“555创新人才工程”6人,省级优秀专家2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6人,“全国模范教师”1人,农业部“全国农业科技标兵”1人,甘肃省高等学校青年教师成才奖获得者6人。在校全日制学生1893人,其中博士生48人,硕士生154人,本科生1691人。

学院成绩


“十一五”以来,共承担各类科研项目179项,其中973、863、科技支撑计划、自然科学基金、公益性行业计划等国家级项目26项,合同经费11498.56万元,到位经费3171.91万元。研究成果获省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二等奖6项、三等奖7项;申报国家发明专利9项,制定地方技术标准6项;出版专著和教材22部,在国际、国内重要学术刊物发表论文200余篇。教学方面,共计申报各类教研课题39项,获省级教学成果二等奖2项、厅级奖4项,获省级精品课程3项、校级精品课程4项。

建院五十年来,共培养12720余名各类人才,包括博士生90人,硕士生412人,专业学位研究生70人,本科生5363人,成人教育本专科生6300余人。为甘肃省乃至全国的农业发展和农业科技人才的培养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多年来,农学院坚持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相结合,强化实践教学,使学生通过参加生产实践和科研活动来提高自己的综合能力。现设有1个重点学科实验室,9个学科实验室,3个通用实验室,7个专业研究所,4个校内教学实验站和12个校外教学实践基地,具有开展教学实验、生产实习和科学研究的良好条件。

目前,学院办学规模不断扩大,办学格局日趋完善,教学质量稳步提高,学术水平不断上升。以实现我省农业现代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为总目标,积极与地方政府、企业联合研究解决“三农”问题和新农村建设问题。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教育部新一轮“教育振兴行动计划”,坚持“巩固、深化、提高、发展”的方针,本着“重点突破,整体提升;创新机制,特色发展;加速建设,增强实力”的工作原则,突出地域经济特色和办学特色,促进学院各项工作协调、持续、健康发展。立足甘肃,面向全国,力争把甘肃农业大学农学院建设成以农为优势,特色鲜明的,多学科综合协调发展的, 具有鲜明办学特色的研究型学院。

历史沿革


历任院领导

(1958年12月至2003年)

原农学院/系 (1958年12月至2003年12月)

院 长(系主任):

高炳生 陈士宾 王 蒂 李 唯

副院长(副系主任):

雒鸣峻 牛联星 于庭瑞 刘长富 许宗杰 郭德全 胡恒觉 潘存生 陈士宾 严庆涛 朱文祥 王 蒂 李 唯 蔺海明 黄高宝 王汉宁 张金文

书 记: 曹伟魁 李 坤 李长贤 于廷瑞 赵宗尧 蔺海明

副书记:

焦印朗 胡代泽 马长和 侯作先 潘存生 朱文祥 赵宗尧 李 唯 文晓洪

原园艺系 (1979年至2003年12月)

系主任:

雒鸣骏 齐与枢 马克奇 张福泉 郁继华

副系主任:

齐与枢 马克奇 张福泉 张世珍 郁继华 陈年来 么世红 陈佰鸿

书记:

郭望春 裴荣贵 张世珍 陈年来

副书记:

裴荣贵 张世珍

机构设置


系简介

作物生产系 ◇作物育种系 ◇农村区域发展系 ◇果树科学系 ◇种子工程科学系 ◇中草药系

蔬菜科系 ◇观赏园艺系

办公室

院办公室 □总支办公室

实验室

作物栽培学与耕作学重点学科实验室 □ 作物遗传育种重点实验实验室 □ 园艺通用实验室

农学本科通用实验室 □园艺专业通用1实验室 □园艺专业通用2实验室

试验站

定西“三结合”实验基地

中心研究所

农业生态工程研究所 □农业生物工程研究所 □农业高新技术研究所 □作物育种研究所

学科建设


园艺学科

园艺学于 1993 年取得果树学硕士学位授予权, 1995年开始培养硕士研究生; 2000 年取得了蔬菜学硕士学位授予权; 2004 年取得了设施作物博士点, 2005年取得了园艺学一级学科硕士授予权。 1999~2001年被评为省级重点扶持学科,2002~2005年被评为省级重点学科。结合甘肃园艺产业发展的要求,本着既突出地域特色,又注重学科深度发展的原则,园艺学科目前设有设施栽培、瓜类育种、园艺植物生物技术 3 个稳定的研究方向。

学科点硬件建设投入360多万元,添置万元以上仪器设备84台件。建立了5个专业实验室、1个精密仪器室,更新与改造了1个研究所和 1 个研究室。以园艺植物生物技术和园艺植物设施栽培生理两个研究方向为重点建设方向,补充了基因测序仪、紫外分光光度计、 PCR 仪、冷冻离心机、光合测定仪、人工智能气候箱等一批仪器设备,具备开展园艺植物栽培生理、生物技术等方面研究的良好条件。实验室基本实现了开放式管理的模式和运行机制。

申报和开展科研项目17项,项目总经费为455万元,年人均科研经费达 4.55万元。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项,中澳合作项目 1 项,国家重大项目 5 项,省级重大项目6项。科研获奖9项,其中省级二等奖 2 项,省级三等奖5项。

设施栽培: 结合甘肃省的生态条件,本学科深入开展新型高效节能日光温室的研究与设计工作,设计的 GN- II 型系列日光温室,采光保温性能好、操作空间大、适宜于果树、瓜类等多种园艺作物的生产,已成为我省第二代日光温室的标志在生产中得到了大规模应用。

瓜类育种 : 在 “黄河蜜”1 号、2 号、3 号的基础上, 育成了甜瓜新品种“黄河蜜 6 号”、白兰蜜,籽瓜风味西瓜新品种“甜籽一号”等优良品种,由于新品种在抗病性、果实品质等方面有较大幅度的提高,已逐渐成为生产中新一轮的主栽品种。

园艺植物生物技术 :近年来,着力开展园艺植物基因工程的研究,将基因工程的研究深入而具体的用于改良园艺植物性状及种质资源的保存和鉴定方面, 以 DNA 分子标记技术为基础,采用“加长随机引物对”设计新思路,建立瓜类杂种纯度室内快速鉴定技术体系, 利用反义 RNA 技术将 ACC 氧化酶反义基因转入甘肃甜瓜主栽品种 GT-1 改良其耐藏性的研究,获得了转基因植株。

教材与专著: 副主编《植物组织培养》、参编《细胞工程学》、《草坪学》等

全国统编教材 3 部,副主编 《现代植物组织培养技术》、《甜瓜优质栽培理论与实践》专著2部。

研究论文: 为积极鼓励教师广泛开展科学研究,积极进行学术交流,系内利用创收经费,制定了发表论文的奖励和激励机制,极大的调动了教师发表论文的积极性。 2002 ~ 2005 年园艺学科共发表论文 186 篇,其中国际 3300 种杂志3篇,国家级刊物 76 篇,国际会议 2 篇。

作物学科

“作物学”国家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于2001年3月由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正式批准建立,同年,甘肃省教育厅批准“作物学” 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为甘肃省重点学科,包括作物栽培学与耕作学、作物遗传育种学、药用植物资源与利用、设施作物学 4 个博士硕士学位授权点,主要的研究方向有:旱地与绿洲农作制、作物栽培与生态生理、生态农业理论与实践、 遗传工程在作物育种中的应用、作物主要性状的遗传育种、作物组织培养与种质改良 等。主持的科研项目有83项,其中国际合作项目2项、国家自然基金3项、教育部项目6项、科技部项目4项、农业部项目3项。其中经费在10万元以上的科研项目有24项。

“作物栽培学与耕作学”博士学位授权点主要以旱农生态系统及综合增产技术、一熟地区多熟种植、河西绿洲农业综合开发途径、“吨粮田”“双千田”工程等领域的研究为重点,研究建立了水肥互馈、旱农系统四元协同控制、集雨节灌、地膜覆盖、节水农业等旱作农业理论与技术体系;开创了“吨粮田”“双千田”模式化栽培技术;提出了三年三区轮作制、间套作光能利用与营养竞争互补理论,在本学科基本理论的发展方面实现了突破性进展;在以间套复种和抗旱节水为特点的集约化耕作与栽培、旱农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的调控、模式化栽培、抗旱与抗盐的生态生理等研究方面居国内先进或领先水平。本学科点已在优势研究领域出版专著和教材17部,在 Crop Science 、作物学报、植物生理学报、生态学报、应用生态学报、农业工程学报、草业学报等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200余篇,获省部级科技进步奖11项。在国内外享有较高的学术地位。

“作物遗传育种” 博士学位授权点 针对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和内陆灌区自然条件和农业生产条件,综合运用生物技术与常规技术,选育优质、丰产、抗土壤和大气干旱、抗病虫的作物种质材料和新品种。 研究主要作物的生态适应性、生长发育规律和遗传规律,突出品种的优质、高产、抗旱、抗病等重要农艺性状的组装配套。 具有“遗传工程在作物育种中的应用”、“作物主要性状的遗传育种”和“作物组织培养与种质改良”三个稳定的研究方向,在科技部、甘肃省科技厅、甘肃省教育厅和甘肃省农牧厅的大力支持下,以重点学科为基础,于2003年顺利申报成功甘肃省级重点实验室——“作物遗传改良与种质创新重点实验室”;重点学科以马铃薯、小麦、玉米、油菜和大麦种质改良为目标,在西部春小麦优质高产多抗专用新品种选育、扩繁,专用玉米新品种选育,加工型马铃薯新品种选育等方面已取得了较大进展。在国内外学术刊物共发表有关研究论文100余篇,教材与专著7部,获得 省部级科研成果6项。

本学科新增教学科研实验室面积600多平米,利用国际贷款430多万元,学校扶持资金50多万元,农学院自筹经费72万元,增置“自动 DNA 萃取仪”、“基因分析仪”、“ PCR 热循环仪”、“凝胶成像系统”、“超低温冰箱”、“低温离心机”、“人工气候箱”、“傅立叶近红外仪”、“水分中子仪”、“植物冠层分析仪”和“光合分析仪”等实验设备62台件,为学科的发展和研究水平提升创造了良好的技术平台。

专业培养


农学专业

业务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具备作物生产、作物遗传育种以及种子生产与经营管理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能在农业及其它相关的部门或单位从事与农学有关的技术与设计、推广与开发、经营与管理、教学与科研等工作的高级科学技术人才。

业务培养要求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农业科学知识、农业生态科学、作物生长发育、遗传规律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受到作物生产和作物新品种选育等方面的基本训练,具有作物育种、作物栽培与耕作、种子生产与检验等方面的基本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具备扎实的数学、化学等基本理论知识;掌握生物学科和农学学科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具备农业生产,特别是作物生产的技能和方法;具备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意识和基本知识,了解农业生产和科学技术的科学前沿和发展趋势;熟悉农业生产、农村工作的有关方针、政策和法规;掌握科技文献检索、资料查寻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有较强的调查研究与决策、组织与管理、口头与文字表达能力,具有独立获取知识、信息处理和创新的基本能力。

主要课程

植物生理与生物化学、应用概率统计、遗传学、田间实验统计、农业生态学、作物栽培与耕作学、育种学、种子学、农业经济管理、农业推广学

主干学科 作物学

修业年限 四年

授予学位 农学学士

相近专业 园艺、植物保护

园艺专业

业务培养目标

面向 21世纪素质教育和农业持续发展的要求,培养具备扎实的数学、化学基础,熟练掌握一门外语,掌握生物科学的基本理论和园艺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受到园艺作物栽培养护、良种繁育、病虫防治、采后储运和经营管理方面的基本训练,掌握从事园艺作物科学实验、技术开发和经营管理方面的基本能力的高级科学技术人才

业务培养要求

主要学习生物学和园艺学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受到园艺植物科研、生产、管理方面的基本训练,具有从事园艺植物科学研究、技术开发、生产管理和园艺企业经营管理的基本能力。同时具备广泛的人文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基本理论知识,具有从事相邻专业业务工作的基本素质

毕业生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掌握一门外国语,达到大学外语教学要求水平;具有扎实的数学、化学知识和植物学、生理学、生物化学等方面的基本理论;掌握计算机基础知识,能熟练进行微机操作;掌握园艺作物栽培学、保护学、育种学和贮运学等方面的基本知识;掌握土壤理化性质分析、作物生理生化指标测定和植物组织培养技术,掌握开展科学试验研究的基本方法,具备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了解国内外生物学科的理论前沿、生物技术应用前景、农业科技发展趋势以及农业生产发展动态;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和数据统计分析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从事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有较强的调查研究与决策、组织与管理、口头与文字表达能力

主要课程

植物学、植物生理学、有机化学、基础生物化学、遗传学、田间试验与统计分析、土壤肥料学、果树栽培学、蔬菜栽培学、园艺植物保护学、园艺作物育种学、观赏园艺

主干学科 园艺学

修业年限 四年

授予学位 农学学士

相近专业 农学、林学

科研项目


序号  课题名称  任务来源  主持人  起止年限

1 河西走廊冬小麦保护性耕作抗风蚀节水机理研究  教育部博点基金  黄高宝  2005-2007

2 应用基因工程技术提高马铃薯抗逆性的研究  教育部博点基金  王 蒂  2005-2007

3 黄土高原半干旱地区水肥高效利用加工型马铃薯品种选育子课题  王蒂省科技攻关项目《黄土高原半干旱地区水肥高效利用加工型马铃薯品种选育》  张 峰  2005-2008

4 苦参质量标准和规范化栽培(GAP)研究  省科技厅  陈 垣  2006-2008

5 盐碱地甘草、黄芪、党参GAP栽培及推广  省科技厅  郭晔红  2006-2008

6 无公害蔬菜基地环境治理  兰州市农牧局  晋小军  2006-2008

7 高效用水春小麦新品种的选育  省农牧厅农业科技专项  柴守玺  2006-2009

8 高效用水春小麦新品种的选育  省农牧厅农业科技专项  柴守玺  2006-2009

9 甘肃农业大学校内动物养殖实习试验基地建设  省农牧厅农业科技专项  黄高宝  2006-2009

10 油菜新型雄性不育胞质的创建及三系杂交种选育研究  省科技厅  孙万仓  2006-2009

11 利用转基因技术改良马铃薯加工品质  省农牧厅农业科技专项  王 蒂  2006-2009

12 转基因抗旱耐盐及抗病马铃薯新品系培育研究  省农牧厅生物技术专项  王 蒂  2006-2009

13 河西走廊冬小麦品种筛选及新品系选育  省科技厅  王化俊  2006-2009

14 啤酒大麦近等基因系构建和外源有利基因分子标记  省农牧厅生物技术专项  王化俊  2006-2009

15 《转基因抗旱耐盐及抗病马铃薯新品系培育研究》子课题4 农牧厅王蒂《转基因抗旱耐盐及抗病马铃薯新品系培育研究》项目  王 清  2006-2009

16 甜瓜抗病基因的分子标记辅助选育及品种改良研究  省农牧厅生物技术专项  张建农  2006-2009

17 转基因抗旱耐盐及抗病马铃薯新品系培育研究子课题2 省农牧厅农业科技专项王校项目子课题  张俊莲  2006-2009

18 科技部王蒂《马铃薯优质高效配套生产技术研究与示范》项目子课题  科技部支撑计划  方子森  2006-2010

19 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保护性耕作技术集成研究与示范  科技部支撑计划  黄高宝  2006-2010

20 西北地区奶牛饲料高效利用技术研究  科技部支撑计划(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生)  李发弟  2006-2010

21 基因工程培育淀粉加工专用型马铃薯新品系(种)  科技部863(华中农业大学)  王 蒂  2006-2010

22 马铃薯优质高效配套生产技术研究与示范  科技部支撑计划  王 蒂  2006-2010

23 高产优质抗病玉米新品种培育  省科技厅  王汉宁  2006-2010

24 葡萄设施栽培  天祝县林业局  常永义  2007-2009

25 利用生物技术措施克服当归早期抽薹研究  省农牧厅生物技术专项  方子森  2007-2009

26 沙旱生寄生药用植物组织培养及人工栽培技术研究  省农牧厅生物技术专项  郭晔红  2007-2009

27 白刺种质资源保护与组织快繁技术研究  省教育厅  郭晔红  2007-2009

28 兰州市无公害蔬菜基地蔬菜废弃物综合治理技术研究-2 市科技局  晋小军  2007-2009

29 高产优质粮饲兼用玉米新品种富农1号示范种植  省科技厅农业科技成果转化  王汉宁  2007-2009

30 小麦不同条锈病生理小种特异性标记设计  省农牧厅生物技术专项  王化俊  2007-2009

31 构建兰州市农产品安全保障体系的思路与对策研究  市科技局  杨江山  2007-2009

32 兰州市发展现代农业的突破点与对策研究  市科技局  张恩和  2007-2009

33 设施园艺无公害生产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  省科技厅重大转项  郁继华  2007-2010

34 间套作物水分竞争与互补的根间作用机理  国家自然基金委  柴 强  2008-2010

35 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保护性耕作对水土流失的影响及其机制研究  国家自然基金委  黄高宝  2008-2010

36 大麦外源基因渗入系构建及野生大麦有利基因功能鉴定  国家自然基金委  王化俊  2008-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