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你一个公司看你怎么管


请输入要查询的词条内容:

给你一个公司看你怎么管




作者简介


南勇,1998年至2006年在日本留学。并分别于2004年3月毕业于日本群马县高崎经济大学经济系经济学科,取得经济学本科学位;于2006年3月毕业于日本东京早稻田大学大学院商学研究科取得商学硕士学位。2006年4月回国后,先在润滑油行业,食品行业工作过一段时间,后于2007年初进入汽车销售行业。现任唐山市广汽丰田经销店的行政总监一职。

图书信息


作者:南勇

出版社: 湖南文艺出版社; 第1版 (2011年1月1日)平装: 280页

正文语种: 汉语

开本: 16

ISBN: 9787540447410, 7540447419

条形码: 9787540447410

产品尺寸及重量: 24.6 x 16.8 x 2.2 cm ; 440 g

品牌: 北京博集天卷

目录


前言 于“至拙”处见“至巧”

第一篇 “闲人”与“忙人”

第二篇 “专才”与“全才”

第三篇 “管理型人才”与“业务型人才”

第四篇 伪“人才重视论”

第五篇 别拿自个当“省委书记”

第六篇 “这事儿我已经交代了”

第七篇 世上没有“长了腿”的政策

第八篇 “句号”式管理与“逗号“式管理

第九篇 “老东西”与“好东西”

第十篇 是“一起教育”还是“个别开药方”?

第十一篇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

第十二篇 “抓细节”与“找茬儿”

第十三篇 “钓鱼”与“捞鱼”

第十四篇 管理也有“速度”吗?

第十五篇 “平平淡淡才是真”吗?

第十六篇 你要折腾!

第十七篇 “厕所干净”=多卖车?

第十八篇 “卫生”是“打扫”出来的吗?

第十九篇“懂权谋”、“用权谋”与“弄权谋”

第二十篇 “生存”与“做事”

第二十一篇 “妥协”与“坚持”——“原则性”与“灵活性”的关系

第二十二篇 如何让“尽可能多”的人成功

第二十三篇 人的“做事动机”到底是什么?

第二十四篇 如何做到“强迫坚持”?

第二十五篇 如何防止“一抓就死,一放就乱”的现象?

第二十六篇 “七十分”主义

第二十七篇 “下意识”中丢掉的分要在“下意识”中挣回来

第二十八篇 “廉洁”不是做给别人看的

第二十九篇 “年轻人的血性”

第三十篇 “理想”是可以让人充满激情的

第三十一篇 天底下最大的“骗子”——年龄

第三十二篇 可以“得意”,但不要“忘形”

第三十三篇 “公交”与“私交”

第三十四篇 说“坏话”与听“坏话”

第三十五篇 鬼才信什么“对事不对人”

第三十六篇 “打死也不说”

第三十七篇 “吃亏”是福

第三十八篇 只有“吃吃喝喝”才能搞好“群众关系”吗?

第三十九篇 潜心经营好“与你身边七个人的关系”

第四十篇 “办法”多还是“困难”多?

第四十一篇 如何对付公司内部的“山头主义”——求人不如求自己

第四十二篇 “兵”不善战乃为“官”者之过

第四十三篇 逼员工“自己想办法”

第四十四篇 时间,是可以“浪费”的

第四十五篇 “全员老板主义”

第四十六篇 如何在“现有”条件中有所作为?

第四十七篇 也谈“无为而治”——“抓权”与“放权”

第四十八篇 尊重并坚持“层级管理”

第四十九篇 “一切用数字说话”与“只问结果,不问过程”

第五十篇 “杀民济官”与“杀官济民”

第五十一篇 “距离”与“美”

第五十二篇 “抓细节”不应只停留在口头上

第五十三篇 小错误大处理,大错误小处理

第五十四篇 成功“诸要素”的“可控性”

第五十五篇“中日”之别

第五十六篇 学点“宏观经济学”

第五十七篇 民营企业中的 “加班”、“效率”与“资源浪费”

第五十八篇 “存在就是合理”… 吗?

第五十九篇 “民营企业中的主人翁意识”

第六十篇 “团队精神”是可以嗅出来的

第六十一篇 允许员工“三进三出”的企业才是好企业

第六十二篇“顾客满意度”与“员工满意度”哪个更重要?

第六十三篇 “员工满意度”越高越好吗?

第六十四篇 “金钱激励”的“陷阱”

第六十五篇 “疑人不用”与“用人不疑”

第六十六篇 珍惜下属的每个“主意”与“点子”

第六十七篇 “感恩之心”应是相互的

第六十八篇 “别把家里的事带到单位来”吗?

第六十九篇 “夸奖”的神奇功效

第七十篇 其实员工“猛如虎”

第七十一篇 不要轻易“否定”员工

第七十二篇 把“功劳”让给下属

第七十三篇 逗你玩儿!

第七十四篇 算你狠!

第七十五篇 “增值”的人生

第七十六篇 为“功利主义”平反

第七十七篇 “面子”与“里子”

第七十八篇 “做事”与“得罪人”

第七十九篇 不信邪!

第八十篇 “红灯行、绿灯停”与“顺毛驴”文化

第八十一篇 “没理走遍天下,有理寸步难行”

第八十二篇 学做“群众领袖”、“草莽英雄”

第八十三篇 “全息式”管理法

第八十四篇 “积累”与“鸡肋”

第八十五篇 学会“欣赏别人”

第八十六篇 不合逻辑的“逻辑”——别瞎琢磨人!

第八十七篇 快乐的“压力”

第八十八篇 靠自己!

后记 “不怕贼偷,就怕贼惦记着”

序言


于“至拙”处见“至巧”

“管理”到底是什么?是一种技巧,还是一种能力?抑或干脆称它为一门科学?

关于这个困扰着众多管理者多年的命题,可谓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每个人心中各有自己的答案。

我也不例外。只不过也许略有不同的一点在于,对于“管理”,我更多地把它视为一个“哲学”命题,甚至于是一个“心理学”命题。即,管理学的真谛其实并不在于“怎样做”(操作技巧或技能),而在于“怎样想”(如何认知)。这就像一个“脑筋急转弯”的游戏,当我们将所有注意力都本能地集中于某个看似明显的事物(我们之所以会这样做,往往是出于一种“传统认知”的影响,而且这种“传统认知”的影响力往往极为强大,强大到几乎成为我们的“认知本能”,以致到了几乎不可能被“质疑”的程度),常常“上下求索而不得其解”,直弄得自己脑门冒汗、身心俱疲的时候,才往往会突发灵感,猛然意识到原来那个看似明显的事物旁边的原本“毫不起眼的事物”,才是你要寻找的“真命天子”。管理也一样。在这个领域里存在着太多“不可侵犯”的“常识”。明明照着这些“常识”做总是让人碰得头破血流,那些“常识”却依然“不可侵犯”,只能令人埋怨责任全在自己—不是自己缺乏“慧根”,根本不可造就;就是自己“时运不济”,老天不长眼。总之,都怪自己“废物”。真正敢于站出来对“常识”发出质疑之声的人,实在是凤毛麟角。

那么,在这些“常识”(应该称其为“伪常识”才对)中,到底是哪些东西总是在阻碍人们成功的脚步呢?

答案其实很简单。就是这些“常识”总是过于强调“取巧”——有一种神奇的管理方法,可以让你的公司和员工的效率提升300%;你也可以成为比尔.盖茨;你的智商和爱因斯坦其实没有区别;我的成功可以复制;你的公司也可以成为世界500强……

你也许对这些煽情的语言并不陌生,因为它们已经作为一种“常识”充斥了我们这个世界。你也许曾经参加过一些令你热泪横流、血脉喷张的“励志培训”;也许曾看过不止一本令你觉得你真的与比尔.盖茨其实只有“一步之遥”的“励志书籍”,但是,你肯定会有过不止一次这样的体验——这种“热血沸腾”的感觉撑死只能持续一个星期(这还算长的),那之后你会发现自己又回到了一个自己习惯并熟悉了的世界,看到了那个一如既往的,茫然若失,找不到方向的自己……

久而久之,“励志”本身就成为了一个行业——能让你“激动”一下,身上打个激灵就行,至于是否能把你真的带上“成功之路”,则不是我要关心的事情。但有一样,“激动”这玩意儿有时候会“上瘾”的,我的下一次培训你肯定还得参加,我的下一本书你一样照买不误。“赚钱”这事儿我可不能耽误了。这就好像是一种“成功学兴奋剂”,明知没用,却又欲罢不能。

平心而论,这些“常识”本身并没有什么过错。甚至可以说它们中的许多确实代表了一种真理。只是这些“常识”与“真理”其实离我们绝大多数“普通人”很遥远,远不是在我们“触手可及”的范围之内。但是这些“常识”的制造与鼓吹者们的高明之处在于,他们善于把本来“遥不可及”的东西“拉近了”给你看,成功地让你产生“离我很近”的“错觉”,这一点上。

我们这个世界现在充满了浮躁。每一个人都在渴望“速成”或“速效”。管理的世界也是一样。每一个管理者都在渴求出现一种“神奇管理药方”,或者是类似于“一阳指”之类的“点穴神功”——只要“此招一出”,必定“药到病除”。反之,只要“招数不灵”,没有“立即见效”,则肯定是一个“损招”,必须立刻淘汰,再去寻找新的“一招灵”妙药……如此“周而复始”,在“狗熊掰棒子”的“幼儿游戏”中虚度光阴,眼巴巴地看着自己的企业一天不如一天,逐渐病入膏肓……。

只要我们这个社会一天不将“取巧”二字除去,我敢保证“‘量产’成功人士”这一“励志学”的终极目标将永远只会是一个遥不可及的梦想。同样的道理,如果我们的管理者不将“浮躁”二字去掉,他们的企业也永远不会踏上“可持续发展”的坦途。

与“取巧者”相比,真正的“成功者”没有一个不是“大拙”之人。他们成功的秘诀恰恰在于一点——将“取巧者”不屑一顾,扔掉的东西一个个地捡了起来。仅此而已。而做到这一点,是绝对需要一股“拙”劲儿的。这种“拙劲儿”,追求的不是想入非非,而是“务实”与“脚踏实地”的精神;不是“一鸣惊人”,而是“十年磨一剑”的韧劲;不是“一步登天”,而是“日积月累”、“积小胜为大胜”的执着;不是一块“巨石”,而是对一粒一粒“沙子”的珍惜……,归根结底,“成功”的最根本秘诀在于两个字:坚持。任何一种“坚持”都会带来不同程度的成功。而真正能够做到“坚持”二字的,无不是“大拙”之人。这些人也许会博览群书,但是我敢保证他们不会真正把什么“励志”书籍当回事,因为书中说的,都是他们曾经并正在做的事。

我作为一个汽车经销4S店的管理者,也曾不止一次地听过“高水平”的培训课。但现在就算绞尽脑汁,也很难回忆起这些课程的些许片段了。唯有一个短短的视频培训资料,令我至今记忆犹新。那是日本一家叫做“南国丰田”的汽车经销商(这家经销商的传奇事迹我会在本书中向读者详细介绍)老板的一席话“我实际上没有什么秘诀,我所做的其实只有一件事:要求我的员工每天都比平常水平好一点点,这样一直坚持下去,10年就会是一个翻天覆地的大变化。20年来,我就是一直这样做下来的。”如此“拙人拙语”,却足以振聋发聩。

所以,如果你问我管理有什么“神奇妙招”,我还是要这样回答你:眼睛不要看得太远,就看着你眼前的事物就行。把那些平素被你忽略掉的事物一个个地捡起来,并持之以恒地坚持下去,假以时日,必定大有收获。但同时我要提醒你:这件事其实一点都不简单,绝大多数人都做不到,你可要做好必要的心理准备。

从今天开始,你要努力把浮在半空中的脚强行拖回到地面上,尝试着做一个“至拙”之人。

而本书,也是为这种“至拙”之人而写。她不幻想能够为期待成功之人提供一块“巨石”,只希望能够洒下一粒一粒沙子,并能够为有心人细心地捡起和收集。

相关分词: 给你 一个 公司 看你 怎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