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关系生态论


请输入要查询的词条内容:

公共关系生态论




图书信息


作 者: 陈先红 著

丛 书 名:喻园新闻传播论丛 出 版 社: 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ISBN:9787560937397 出版时间:2006-12-01版 次:1 页 数:430 装 帧:平装 开 本: 所属分类:图书 > 教材教辅 > 研究生

图书 > 管理 > 市场营销

内容简介


本书是具有理论创新性的公共关系专著。作者以关系为逻辑起点,以和谐理发为基本假设,以组织-公众-环境关系环境为基本概念,以系统论的道德取向为研究方法,以生态学为元理论基础,以多学科的关系理论为理论依据,以社会文化条纹的组织扮演社会好公民为主体定位,以调查研究和对话为传播方式,以实现组织利益和公共利益的和谐为最终目标,以关系资源网、关系传播流和关系生态位为三大范畴,建构了一个宏观层面的公共关系理论体系。

本书将关系概念从中国传统“私人的”、“血缘的”、“家庭伦理的”狭隘状态下解放出来,赋予它“公共领域性”、“全球社区性”、“社会资本性”等现代公共关系内涵,因此本书适合政治传播、公共管理、市场营销和跨文化研究专业和研究方向的高校师生和学者阅读参考。

本书尤其适合作为公共关系、广告、品牌传播、市场营销、公共管理专业的研究生教材和教师用书。

作者简介


陈先红,女,1967年生,湖北黄陂人,先后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档案系、华中理工大学新闻与信息传播学院和管理学院,现为华中科技大学新闻与信息传播学院副教授、广告系主任、品牌传播研究所副所长,金马传播研究院执行院长,中国国际公共关系协会学术工作委员会学术委员,中国策划学院研究员,中国香港中文大学、香港城市大学,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访问学者。研究方向:公共关系、广告与品牌传播。著有《公共关系生态论》、《IT广告的奥秘》、编著有国家“十一五”规划教材《广告策划创意学》(第三版国家级优秀教材)、《广告学》(第三版全国通用教材)、《CIS教程》、《广告学导论》、参编《公共关系学》(国家教育部颁教材)、《公共关系案例》(全国通用教材)等,主要学术论文有《中国大陆近十年公共关系研究实证报告》、《关系生态说的提出与公共关系理论的创新》、《论广告信息的不对称性》、《论新媒介即关系》、《论品牌传播的消费者导向原则》等,人大复印报刊资料全文转载多篇。并主持或参与中石化长燃、香港金马家居、上海耐尔袜业、杭州倍丝特服饰、安徽斯坦迪学院、厦华电子、中国雅戈尔、四川沱牌、中国海澜、深圳好日子香烟等100多家企业的品牌咨询和公关广告策划,曾为凯旋先驱国际公共关系公司的湖北代理,湖北卫视“创意无限”栏目点评专家。

目录


第一部分 基础篇

第一章 中外公共关系研究述评

第一节 公共关系理论流派

一、管理学派

二、语艺修辞学派

三、整合营销传播学派

四、关系管理学派

第二节 公共关系的主要理论

一、公共关系理论的调整一适应模型

二、公共关系实践模型

三、公共关系人员角色理论

四、公众理论

五、公共关系过程理论

第三节 国际公共关系理论研究述评

一、国际公共关系研究水平的代表

二、国际公共关系研究反思调查

三、国际公共关系理论研究批判

第四节 国内公共关系研究现状述评

一、中国公共关系实践史

二、中国公共关系理论研究现状

三、中国公共关系理论研究批判

本章小结

第二章 公共关系的管理学观点

第一节 公共关系在经济学和管理学中的起源

一、微观经济学与公共关系

二、决策理论与公共关系

三、博弈论与公共关系

第二节 管理哲学与公共关系

一、管理哲学的演变

二、社会责任导向的产生

三、社会责任与现代公共关系的同步发展

四、公共关系中的社会责任思想

第三节 战略管理与公共关系

一、战略观点及其模型

二、竞争优势战略与公共关系

三、公共关系的战略角色

四、公共关系战略管理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公共关系的关系学观点

第一节 关系管理观点的缘起

一、关系管理观点的提出

二、关系管理观点的发展

三、关系概念的缺位

第二节 人际传播理论模型

一、关系的基本属性

二、人际传播理论模型的演化

三、人际传播理论模型

四、人际传播理论模型的启示

第三节 关系管理的主要观点

一、组织—公众关系的发展模型

二、组织—公众关系的维度

三、组织—公众关系的类型

四、组织—公众关系质量的测量

五、关系管理的价值

六、时间对组织一公众关系的影响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公共关系的生态学观点

第一节 生态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一、生态学的基本概念

二、生态学世界观

三、生态学方法论

第二节 传统公共关系的生态模型

一、调整一适应模型

二、双向对称模型

第三节 组织生态适应观假设

第四节 组织生态选择观的挑战

一、对生态模型假设一的挑战

二、对生态模型假设二的挑战

三、对生态模型假设三的挑战

第五节 公共关系理论建构模型

本章小结

第二部分 建构篇

第五章 公共关系生态论的提出

第一节 公共关系生态论的社会背景

一、网络技术的发展

二、公众意识的抬头

三、对社会信任问题的关注

第二节 公共关系生态论的理论基础

一、人际需求理论

二、关系哲学理论

三、社会交换理论

四、交易成本理论

五、关系合同理论

六、社会资本理论

第三节 公共关系生态论的主要观点

一、国内公共关系定义现状

二、公共关系生态论的提出

三、公共关系生态论解析

第四节 公共关系生态论的研究对象

一、公共关系学研究对象的误区

二、公共关系生态论的研究对象

第五节 公共关系生态论模型

一、基本思路

二、结构设计

本章小结

第六章 公共关系生态论基本假设

第一节 大众传播范式的基本假设:工具理性

一、工具理性

二、大众传播范式世界观

三、哈贝马斯对大众传播范式的批判

第二节 西方关系范式的基本假设:沟通理性

一、大众传播范式向西方关系范式的转移

二、西方关系范式的基本假设

三、哈贝马斯的交往理性

第三节 文化生态范式的基本假设:和谐理性

一、和谐理性的中国文化传统

二、和谐理性的现代管理学思想

三、公共关系生态论的基本假设:和谐理性

本章小结

第七章 公共关系生态论概念体系

第一节 公共关系生态论概念体系的建构

一、公共关系生态论外延概念体系

二、公共关系生态论的基本概念特征

第二节 关系概念体系

一、关系动机概念

二、关系力概念

三、关系资本概念

第三节 组织一公众一环境关系概念体系

一、类型概念

二、层次概念

三、维度及维度要素概念

第四节 组织一公众关系概念体系

一、组织一公众关系的定义

二、组织一公众关系的概念体系

本章小结

第八章 公共关系生态论主体定位

第一节 层次定位:作为生态层次的组织

一、组织研究的三个层次

二、生态组织的关系模型

第二节 功能定位:作为社会文化系统的组织

一、组织与文化的关系

二、公共关系与文化的关系

三、作为社会文化系统的组织

第三节 角色定位:作为社会好公民的组织

一、角色定位描述

二、社会好公民的角色内涵

本章小结

第三部分 范畴篇

第九章 关系资源网

第一节 关系资源网的概念推演

一、关系网络的三种理论模型

二、关系资源网的基本内涵

第二节 关系资源网的学理基础

一、格兰诺维特的弱关系理论

二、林南的社会资源理论

三、边燕杰的强关系假设

四、博特的结构洞理论

第三节 关系资源网的构成要素

第四节 关系资源网的类型.

一、以关系的内容作为分类标准

二、以关系的亲密程度作为分类标准

三、以关系的范围作为分类标准

四、以关系的方向作为分类标准

五、以关系的性质形态作为分类标准

六、以关系的生态链作为分类标准

第五节 关系资源网的建构步骤

一、关系扫描

二、关系联盟

三、关系档案

本章小结

第十章 关系传播流

第一节 关系传播的基本观点

一、关系维持的传播定位

二、关系维持的传播功能

第二节 关系传播流的三个维度

一、关系传播的性质维度

二、关系传播的目的维度

三、关系传播的内容维度

第三节 关系传播流的三维分析框架

一、关系传播流的四象限分析

二、关系传播流的三层面分析

第四节 关系传播的对话方法

一、对话的起源与本质

二、对话传播的基本原则

三、对话传播的主要路径

四、对话传播的程序

第五节 关系传播策略

一、情感关系维持策略

二、冲突解决策略

三、混合动机传播策略

本章小结

第十一章 关系生态位

第一节 关系生态位的内涵及价值

一、关系生态位的内涵

二、关系生态位的价值体现:社会资本

第二节 时间生态位:危机管理

一、危机管理的关系观点

二、危机管理的归因方法

三、危机反应战略

四、危机传播控制策略

第三节 空间生态位:议题管理

一、议题管理的空间特征

二、议题管理的概念和内容

三、议题管理的方法

四、议题管理的步骤

五、议题管理的关系分析

第四节 社会生态位:声誉管理

一、声誉管理的兴起

二、声誉管理的基本内涵

三、声誉管理的构成要素

四、声誉管理的主要内容

五、声誉管理的关系观点

第五节 市场生态位:品牌管理

一、品牌的关系观点

二、品牌资产构成

三、品牌生态位管理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