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同犯罪与身份关系研究


请输入要查询的词条内容:

共同犯罪与身份关系研究




图书信息


作 者:李成 著出 版 社:公安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7-4-1

版 次:1

页 数:244

字 数:219000

印刷时间:2007-4-1

开 本:大32开

纸 张:胶版纸

印 次:1

I S B N:9787811096965

包 装:平装

内容简介


共同罪与身份的关系,是共同犯罪理论中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身份不同,其对共同犯罪的性质以及共同犯罪人的刑事责任的影响也相异。因此,研究共同犯罪与身份的关系,对于共同犯罪的定性与量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书首先介绍了各国关于共同犯罪与身份的矣系的立法概况,其次界定了身份与身份犯的性质。然后着重论选了共同犯罪与纯正身份、不纯正身份以及消极身份的关系,最后就共同犯罪与亲属这种特殊双重身份的关系问题进行了探讨。全文除引言外,共分六章。

作者简介


李成,湖北荆门人。2000年毕业于中南财经政法大学,获法学硕士学位,2006年毕业于武汉大学,获法学博士学位。观供职于江苏省无锡市人民检察院。主要研究领域为刑法学及犯罪学。曾在《人民检察》、《犯罪研究》、《刑事司法指南》、《厦门大学法律评论》、《华东政法学院学报》等刊物上发表论文二十余篇;参与撰写《金融诈骗犯罪理论与侦查实务研究》一书;合作翻译《美国刑事诉讼——法律和实践》一书。

目录


引言

第一章 共同犯罪与身份关系立法概况

第一节 大陆法系共同犯罪与身份关系立法概况

一、违法身份与责任身份相结合模式

二、构成身份与加减身份相结合模式

第二节 我国共同犯罪与身份关系立法概况

一、我国古代与近代的法律规定

二、我国现代的法律规定

第二章 身份与身份犯的界定

第一节 身份的界定

一、身份的概念

二、身份的分类

第二节 身份犯的界定

一、身份犯的概念

二、身份犯的分类

三、身份犯的本质

第三章 共同犯罪与纯正身份

第一节 纯正身份犯共同犯罪的认定

一、无身份者与有身份者共同犯罪的认定

二、不同身份者共同犯罪的认定

第二节 单位与自然人共同犯罪的认定

一、单位与自然人共同犯罪的分类

二、单位与自然人共同犯罪的形态

三、单位与自然人共同犯罪相关问题的定性

第四章 共同犯罪与不纯正身份

第一节 共同犯罪与影响刑罚的身份

一、无身份者与有身份者共同犯罪的定性

二、无身份者与有身份者共同犯罪的量刑

第二节 共同犯罪与影响罪名和刑罚的身份

一、无身份者教唆、帮助有身份者实施或与之共同实施犯罪

二、有身份者教唆、帮助无身份者实施犯罪

第五章 共同犯罪与消极身份

第一节 共同犯罪与合法身份

一、无身份者教唆、帮助有身份者实施合法行为

二、有身份者教唆、帮助无身份者实施或与之共同实施犯罪

第二节 共同犯罪与无刑事责任能力身份

一、无身份者教唆、帮助有身份者实施犯罪

二、有身份者教唆、帮助无身份者实施或与之共同实施犯罪

第三节 共同犯罪与事后不可罚身份

一、无身份者教唆、帮助有身份者实施事后不可罚行为

二、有身份者教唆、帮助无身份者实施或与之共同实施犯罪

第六章 共同犯罪与双重身份——亲属

第一节 亲属不同身份的认定

一、亲属相盗问题的处理原则

二、亲属不同身份缘由的法理阐释

参考文献

后记

在线试读部分章节


第一章 共同犯罪与身份关系立法概况

第一节 大陆法系共同犯罪与身份关系立法概况

大陆法系许多国家的刑法都对共同犯罪与身份的关系,亦即身份犯共犯的定罪量刑原则作了明确规定。以身份的分类为标准,其立法大致可分为以下两种模式。

一、违法身份与责任身份相结合模式

奥地利刑法典第14条第1款规定:“法规规定可罚性、不可罚性或者刑罚的量依存于与行为的不法相关的行为者的特别个人资格或关系时,即使只有参与者中的一个人具有该资格或者具备该种关系,并且为法定的犯罪时,该法规对所有的参与者仍全部适用。”第2款规定:“与此相反,特别的个人资格和关系仅仅是专门与责任相关的情况下,该法律仅得适用于具有该种资格和关系的参与者。”这一规定表明,对于共同犯罪与身份的问题,奥地利刑法的处理方法是将身份区分为违法身份与责任身份。就违法身份而言,无身份者参与有身份者的正犯行为之中,应当认为两者成立共同犯罪,即身份具有连带作用;就责任身份而言,共同犯罪人各自具有的责任身份只对其本身发生作用,即身份具有个别作用。

二、构成身份与加减身份相结合模式

1851年德国普鲁士刑法典对于共同犯罪与身份的关系问题,并没有作一般性的规定,而仅于第35条仿效1810年法国刑法典第59条规定为“重罪或轻罪的可罚未遂的共犯,依该重罪或轻罪的正犯相同之刑处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