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义创造力纵横谈


请输入要查询的词条内容:

广义创造力纵横谈




图书信息


书 名: 广义创造力纵横谈

作 者:丁大中

出版社: 九州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0年9月1日

ISBN: 9787510806209

开本: 16开

定价: 42.00元

内容简介


《广义创造力纵横谈》是一部关于广义创造力的科普读物,在广泛汲取系统科学、创造科学和进化论有关信息的基础上,结合现实生活汇集而成,富有新意。内容包涵广义创造力的特征、动力、运作方向选择、基本模式、创新过程和方法论体系等。它提供给对创新思维有兴趣的读者参考。书中对创造力的演化和思维创造力如何朝统一创造力的方向发展提出了独到见解。

作者简介


丁大中,高级农艺师。1929年出生于上海。1952年毕业于上海华东师范大学生物系。曾长期从事教育、农业科研和科研组织管理工作。1994年从沈阳市农业科学院退休。

图书目录


第一篇 广义创造力的概念及创造力的演化

第一章 创造力是怎样产生的

1.1 广义创造力观念

1.2 创造作用是怎样产生的

第二章 创造力的演化(上)

2.1 系统科学中的创造力演化观念

2.2 物质创造力及其层次演化

2.3 物质创造力向生命创造力的过渡

2.4 生命创造力

2.5 思维创造力

第三章 创造力的演化(下)——思维创造力向统一创造力的过渡

3.1 一切创造力都具有内在的统一基础

3.2 高层次创造力对低层次创造力的包容和共存

3.3 统一创造力是人类社会发展新阶段的客观要求

3.4 知识海洋中存在重大沟壑和谜团要求创造新的科学理论解释和填补

3.5 思维创造力向物质创造力的回归——思维创造力迈向统一创造力的突破

第二篇 创造力的基本特性

第四章 创造力的普遍性与特殊性

4.1 我们的大千世界

4.2 广阔时空中的思维创造力

4.3 日常生活中的时间创造力

4.4 处处是创造之地——思维创造力在空间中的普遍性与特殊性

4.5 人人是创造之人——从创造力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统一观来看个人与群体的创造力

第五章 创造力的继承性与创新性

5.1 各种创造力系统从继承到创新的一般模式

5.2 遗传与变异——生命创造力的继承性与创造性的机制

5.3 生物个体发育过程中的继承和创新

5.4 人类知识的层次结构模型及其继承性与创新关系

5.5 信息论中的确定性与新颖性互补

5.6 矛盾论中的继承与创新性的斗争——创造论中的突破(继承)保守性的革命

5.7 温故知新——在继承中创新

5.8 各有千秋——在创新中继承

5.9 孑遗生物与传统的继承与创新

第六章 创造力的相似性与差异性

6.1 系统科学与相似性

6.2 差异性使自组织系统发生涨落作用

6.3 相似性与思维

6.4 创造力的相似性与差异性原理在创造学中的应用

6.5 混沌学与创造力的相似性

6.6 “自相似性”的模型

第七章 创造力的确定性与不确定性

7.1 三种创造力思维方法

7.2 自组织的确定性和非确定性

7.3 机遇在思维创造力中的意义

7.4 确定性与机遇的统

第八章 创造力的互联性

8.1 互联性的进化

8.2 一块生日蛋糕中的玄机

8.3 互联性中隐藏着创造力演化程序的秘密

8.4 互联性在创新中的某些表现形式

8.5 应用互联性时易犯的逻辑错误

第九章 创造性的两面多级性(上)

9.1 从两面神思维到两面三(多)极思维

9.2 两极性作用下的物质创造力的变化和发展

9.3 三生万物——数学反映的两面多级性

9.4 金三极思维方法与创造力的两面多级性

第十章 创造力的两面多极性(下)

10.1 两面与三(多)极的内在关系

10.2 极间的连续性和相对独立性

10.3 三(多)极性与统筹折中

10.4 附录——形形色色的两面三(多)极现象

第十一章 阈,临界现象与创造力

11.1 极,临界现象与自组织理论

11.2 物理学的相变及临界点

11.3 阈与创造力

11.4 自组织临界性假说

11.5 临界现象与交叉科学

11.6 超技术与极限技术

11.7 极限技术与理论的突破

第三篇 创造力的进化动力和方向选择

第十二章 微观粒子多样性发展和需要、互作、选择三部曲

第十三章 物质创造力的进化动力和方向选择

13.1 原始互作的对流模型

13.2 无机世界的自然选择

第十四章 生命创造力的动力和方向选择

14.1 生存的需要

14.2 相互关联和场

14.3 斗争与共存的互作和自然选择

14.4 协同进化论——斗争与共存的统

14.5 高层结构选择与艾根的超循环论

14.6 优势动力学选择与自相似原理

14.7 和谐性的自然选择——黄金分割规律

第十五章 思维创造力的动力和方向选择——需要、互作、选择三部曲

15.1 需要是思维创造力的动力之源

15.2 思维创造力的客观需要与三种选择

15.3 竞争互助与社会选择

15.4 社会选择的条件与原则

15.5 不同社会制度间的竞争与选择

15.6 市场竞争和公共选择论

15.7 选择的两面三(多)极性

第四篇 创造力的运动方式、形式和方法

第十六章 创造力的基本运动方式(上)——渐变与突变

16.1 托姆的突变论

16.2 物质创造力的渐变与突变

16.3 生命进化的渐变与突变之争

16.4 从突变开始的思维创造力——感知和灵感的突变

第十七章 创造力的基本运动方式(下)

17.1 创造力运动的周期性

17.2 “生命周期”中的渐变与突变

17.3 不同的生命周期

17.4 商品的生命周期

17.5 事物整体演化中的渐变与突变

第十八章 创造力的创造过程和基本思维形式

18.1 创造力的一般创造过程

18.2 思维创造力的创造过程特点

18.3 思维创造过程的三个基本步骤

18.4 基本思维形式

第十九章 思维创造力的创造方法(上)——突破临界点

19.1 生活中的临界点

19.2 根据客观事物的特点寻找临界点

第二十章 思维创造力的创造方法(中)

20.1 逻辑的思维路线

20.2 反逻辑的思维路线

20.3 非逻辑思维路线

第二十一章 思维创造力方法(下)——创造方法的主客观基础及创造方法论体系

21.1 创造方法的主客观基础

21.2 以基本元素分合变化为基础的创造方法论体系

21.3 创造方法的临界性条件

……

第五篇 个体与群体,生与死,效法自然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