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社会主义学院


请输入要查询的词条内容:

广州社会主义学院


广州社会主义学院(简称广东社院)前身是广州市政治学校,创建于1960年,第一任校长是由当时广东省委副书记、市委第一书记王德同志兼任,“文革”期间停办。1986年复办,改名为广州市社会主义学院。现任党组书记是广州市委常委、市委统战部部长孔少琼同志。广州市社会主义学院是列入参照公务员管理范围的正局级事业单位。人员编制42名,现有人员38人。在中共广州市委、市政府的亲切关怀和领导下,在中共广州市委统战部的指导下,广州社会主义学院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围绕统一战线三支队伍的培训任务,以教学为中心,以科研为基础,以基建后勤为保障,以队伍建设为关键,以改革为动力,坚持走“高层次、有特色、规范化”的办学道路。努力把学院建设成为富有自己特色的名副其实的广州市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的联合党校,党的统一战线干部的学习培训基地,更好地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服务,为巩固和发展爱国统一战线服务,为振兴中华、统一祖国服务。

培训高素质党外干部情况

培训工作不断跃上新台阶复办至今,学院在统一战线两支干部队伍的培训工作中取得较好成绩。共举办各种类型的班148期,培训人员7180人次,(1986—2008年7月底)。主要班次有:各区、县级市、直属单位党委分管统战工作副书记和统战部长读书班,市民主党派、工商联、侨联、台联领导干部读书班,市党外局处级干部进修班(二个月),市党外高级知识分子读书班,市民主党派市委新委员学习班,市民主党派机关干部培训班,市宗教界代表人士学习班,市党外政协委员培训班,市非公经济代表人士学习班,市台胞中青年学习班,市街镇分管统战工作副书记、党委委员学习班,市统战干部培训班等班次。广州市党外代表人士中的市人大副主任、副市长、市政协副主席、各民主党派的主委、副主委、正副秘书长、市工商联、市台联会的正、副会长、各宗教团体的正副会长和广州地区一些知名的专家、学者;党的统一战线干部中区、县级市、总公司、直属单位分管统战工作的党委副书记以及区、县级市、直属单位的统战部长等都到过学院学习,不少领导是多次来学院学习。还配合中共中央统战部多次成功举办全国民主党派领导干部赴港培训班、全国社院教师赴港培训班等高层次班次。中央统战部2001年8月底在学院举办的全国党外知名人士赴港班(该班学员都是全国政协委员,有的还是全国政协常委、两院院士),层次很高,要求高,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委员(时任中央统战部常务副部长、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党组书记)刘延东专程来广州出席开学典礼并作重要讲话,并对学院协助办好这个班给予很高的评价。此外,还与各省、市委统战部、兄弟省市社会主义学院、市各民主党派、广州大学、广州医学院、各区、县级市委统战部联合办班。

孔少琼同志担任党组书记以来,进一步加大了对培训工作的力度,培训工作不断跃上新台阶,培训人数逐年增加。2005年培训人数597人,2006年培训人数917人,2007年培训人数982人。

科研工作水平

学院在全国、省、市级刊物公开发表论文500多篇,出版专著、合著20多部,统战类有:《统一战线的理论实践》、《中国民主党派通论》、《广州私营经济发展新探》、《统一战线理论与实践若干问题的思考》、《澳门回归与穗港合作前景》、《新时期统一战线工作丛书》(一套十本中的五本)、《党外知识分子工作概述》、《中国民主党派历史地位的演变》;哲学政治经济类:《管理哲学概述》、《怎样看待生产力的标准与实践》、《市场经济的哲学研究》、《共产党宣言研究》、《世界政治经济与国际关系》、《可持续发展与广州环境保护研究》、《人才大视角》、《中国经济近代化的发展轨迹》等;历史文化类:《中华文化概述》、《岭南文化论》、《岭南物质文明史》、《中国区域文化史》、《广州百年历程》、《中国现代思想文化的发展轨迹》、《中国近代化简史》、《孙中山小传》、《20世纪中国史》、《合唱与指挥》等。一大批课题、论文获得部、省、市有关奖励。近年来,课题研究工作取得新突破,一是广州市委书记招标课题:《动态环境下的广州治安防范与控制对策研究》,获得好评;二是《民主党派组织上的变化对我国政党制度的影响》,获全国社会主义学院系统优秀课题;三是有关人员参加了由市委常委、市委统战部部长孔少琼同志牵头“充分发挥统一战线在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的作用”专项调研活动,现已进入调研成果转化阶段。四是学院教师参加并执笔的市工商联课题《民营经济代表人士的社会特征与成长规律》获全国统战系统一等奖。2003年,创办《广州社会主义学院学报》,是全国副省级城市社院首家创办的学报。学报工作得到了中央、国家有关部门领导的关心和支持,全国人大副委员长、民革中央主席、中央社院院长何鲁丽,原中央统战部部长刘延东为学报题词,对我院科研以及各项工作都是极大的推动,也使我们深受鼓舞。至今,学报已出版了22期,各方面反映良好。同时,我院的领导、教员还担任了广州中华民族凝聚力研究会、广东高校统战理论研究会、广州市社会科学规划评审领导小组、广州市邓小平理论研究会、广州市统战理论研究会等多个学术团体的领导、(常务)理事等职务,做了大量日常事务性工作。

广州中华文化学院建设建设

海外统战工作有了新平台1997年5月学院加挂“广州中华文化学院”牌子后,进一步拓宽了海外统战工作的新领域。通过举办香港粤剧爱好者培训班,初步探索了面向海外办学的途径。学院还组建“广州中华文化合唱团”,以文化交流为媒介,以弘扬中华文化为宗旨,以演唱民歌为主,先后获广东省“百歌颂中华”合唱大赛二等奖、“中山火炬杯”2000年中国合唱艺术节大赛银奖和创作奖等。特别是应邀赴香港、澳门参加大型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歌曲演唱会取得圆满成功,引起了良好的社会反响。还应邀赴新加坡参加世界华人合唱节,第一次参加世界性的华人文化交流活动。

2007年恰逢广州中华文化学院暨广州中华文化合唱团成立十周年,学院于12月29日晚,在星海音乐厅举办了一场和谐之声——穗港澳合唱联谊音乐会。本场音乐会由中共广州市委统战部、广州市海外联谊会、广州市社会主义学院、广州中华文化学院主办,学院承办。广州中华文化合唱团、香港明仪合唱团、澳门公务员合唱团共140人参加了演出,三个合唱团联袂演唱了《中国红——献给十七大》、《怒吼吧,黄河》、《彩云追月——盼归》、《雪球花》、《恋曲1999——献给澳门回归》、《春节序曲》、《ALLI ASK O F YOU》等经典名曲。《广州日报》、《南方都市报》、《广州工商》、广东电视台、广州电视台均对本场音乐会进行了宣传报道。

校园建设

新校区建设取得新进展学院于1986年复办,现海联路校区于1992年建成投入使用。教学区占地约2333平方米,建筑面积4700多平方米。随着形势的发展,统一战线“三支队伍”的培训任务越来越重,规模小与任务重的矛盾日益突出。1995年,学院向市政府提出征用学院西侧7?7亩地以扩大教学用地面积请示,并获市政府的批准。但由于地价太高,多年来虽经几任市委、市政府领导及有关部门做了大量的协调工作和几任院领导的不懈努力,但都没有取得实质性进展。2002年底市委常委、市委统战部部长孔少琼同志兼任学院党组书记,经过充分调研,及时调整思路,提出利用广州大学整体搬迁大学城的机会,争取划拨一个合适校区的构想,并以市委统战部名义向市政府报告提出要求。接着,孔少琼同志与市委、市政府领导以及市府有关部门做了大量的沟通协调工作,争取方方面面的重视与支持。2005年初,孔少琼同志在向市委主要领导汇报贯彻落实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建设的意见》时提出:“建议市委将广州大学起义路校区划拨给社会主义学院,作为广州市委落实,向广州市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代表人士献上一份厚礼。”广州市委在落实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建设的意见》中明确指出:“办好市社会主义学院。社会主义学院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统一战线性质的政治学院,是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的联合党校。各级党组织对所在单位的民主党派成员、无党派人士参加市社会主义学院学习要在时间上、经费上给予大力支持;市政府及有关职能部门要大力支持市社会主义学院建设,协助解决教学用地、经费等问题。”2005年10月由张广宁市长签发的《广州市高等教育设施资源整合实施方案的请示》获市委批准,12月31日由李卓彬副市长主持的协商会,宣布了市委、市政府的决定:将广州大学起义路占地面积9066平方米和22671平方米建筑面积的校区划拨给市社会主义学院,2006年3月举行了交接仪式。至此,争取10年之久的扩大教学用地工作取得了实质性的进展,取得了圆满的结果。这是广州市委、市政府贯彻落实中发《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建设的意见》精神的重大举措,是广州市统一战线工作一件大喜事,是广州市社会主义学院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大事件。目前,新校区装修改造工作正在抓紧进行中。

行政、后勤保障服务工作到位。充分调动干部职工的积极性,行政管理工作迈上新台阶。人事、文秘、档案、保密、接待、安全保卫、车辆、老干部、设备维护、卫生、财务、饭堂、学员宿舍楼管理等日常行政管理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学员对在学院吃、住感到非常满意。中央统战部副部长黄跃金曾到我院视察,充分肯定我院的行政后勤管理工作,他说,广州市社会主义学院校园虽小,但比较精巧,管理得好!这是对我们工作极大的鼓舞和鞭策。

干部队伍建设

现已初步建立一支具有较高素质的师资干部队伍我们始终把师资队伍建设放在突出位置。通过引进与培养相结合的方式,初步建立了一支以专职教师为主,专兼职教师相结合的师资队伍。近年来,特别加大了对中青年教师的培养,给他们设台阶,通过压担子、选送外出培训等方式促使他们尽快成长。目前,有正高职称教师2名,副高职称教师7名,中级职称教师5名,教学质量不断提高,受到学员的好评。

党外干部实职安排和民主党派组织工作在学院也得到很好的体现,现有一名党外副院长,民革成员3名,民盟成员2名。市政协常委1名,市政协委员4名,他们积极参政议政,发挥了政协委员应有的作用,党内外合作共事愉快、和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