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应急志愿服务体系的模式选择与机制建设研究


请输入要查询的词条内容:

国家应急志愿服务体系的模式选择与机制建设研究




基本信息


书名:国家应急志愿服务体系的模式选择与机制建设研究

作者:张网成

出版社:知识产权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1-09

ISBN:978-7-5130-0584-5/D (3471)

包装:平装

开本:16开

图书分类:社科| 社科

价:42元

内容简介


本书通过分析和借鉴国内外的相关实践,总结其经验教训,探索建立政府、机构、志愿服务组织合作共建应急志愿服务机制的有效途径与方式,分析开展预防灾害、减灾、救灾、重建志愿服务的有效途径与方法,最终为加快建立集防灾、救灾、减灾、重建功能于一体的应急救援服务体系、充分发挥志愿者及其组织在国家应急救助中的优势、进一步规范应急志愿者及其组织的各项活动提出政策建议。

作者简介


张网成,男,1966年7月出生于江苏靖江,1988年毕业于南开大学社会学系,获法学学士学位,1991毕业于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社会学系,获法学硕士学位,1994-2003年就读于德国明斯特大学哲学系,主修社会学,副修经济政策,获明斯特大学哲学博士学位。2003年7月起,先后受聘于中国科学院中国现代化研究中心、科技部中国科技促进发展研究中心、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劳工问题研究中心,现为北京师范大学哲学与社会学学院副教授,任北京师范大学社会工作与志愿服务研究中心主任、兼任中国青年政治学院中国社会工作研究中心副主任、中国社会工作协会志愿者工作委员会研究中心副主任。

目录


第一章序言 4

一、研究背景 4

二、研究目标 4

三、研究思路 5

四、研究内容 5

五、研究方法 6

六、章节安排 7

七、概念与名词解释 7

第二章国外及港台地区的应急志愿服务 9

第一节德国的国家应急体系与应急志愿服务 9

一、德国应急体系的特点 9

二、应急志愿服务的特点 13

第二节美国的国家应急体系与应急志愿服务 15

一、国家应急管理机构 15

二、专业救援队伍 16

三、应急志愿服务 17

第三节墨西哥的国家应急体系与应急志愿服务 20

一、灾害应急救援体系 20

二、志愿者在应急救援中的作用 22

第四节土耳其的国家应急体系与应急志愿服务 24

一、国家灾害应急体系 24

二、国家应急体系中存在的问题 26

三、应急志愿服务 27

第五节香港应急志愿服务模式及其保障体系 29

一、香港灾害应急体系 29

(一)应急决策机构 29

(二)应急响应机制 29

(三)应急处置机构 30

(四)基层应急培训与教育 30

二、香港应急志愿服务的现状 31

三、香港应急志愿服务的模式特点 33

四、香港应急志愿服务的支持体系 36

五、香港应急志愿服务体系建设与运作所面临的挑战 37

第六节台湾灾害应急志愿服务及其支持体系 38

一、台湾灾害防救体系 38

二、民防与志愿服务机制 39

三、民间组织参与及志愿服务支持体系 40

第七节小结 43

一、 志愿者参与应急管理的优势 43

二、国家应急体系的模式转型对应急志愿者的需求 43

三、现代国家应急体系中的应急志愿服务 44

第三章 垂直应急机构应急志愿队伍建设状况调研 46

第一节我国国家应急预案体系中的志愿者 46

一、国家应急预案体系 46

二、国家应急预案体系的志愿者角色 52

第二节垂直机构建设应急志愿者队伍的案例研究 54

一、中国消防志愿者队伍建设 54

二、地震部门的应急志愿者队伍建设 57

三、中国红十字会的应急志愿者队伍建设 61

四、民防部门的应急志愿者队伍建设 66

五、志愿者管理机构的应急志愿者队伍建设 71

第三节 垂直机构应急志愿服务建设规划整合发展的可行性 77

第四节 小结 79

第四章地方应急志愿服务体系建设的案例分析 81

第一节 锡山区应急救助体系与应急志愿服务状况研究 81

第二节 中山市应急减灾志愿服务体系建设研究 94

第三节 小结 98

第五章民间公益组织与应急志愿服务 99

第一节民间组织的基本状况 99

第二节民间组织开展应急志愿服务的状况 101

第三节民间组织对国家灾害应急体系的评价及建议 105

第四节“5.12”抗震救灾中社会组织与政府部门之间合作研究 109

第五节“友成模式”:一个民间组织的尝试 113

第六节小结 118

第六章 我国应急志愿服务体系的供求分析 119

第一节我国突发公共事件的发生情况 119

第二节国家应急体系的运行状态 123

第三节“5.12”汶川地震救灾中的应急志愿服务供求分析 127

第四节应急志愿服务在国家应急体系中的功能定位 132

第七章结论与建议 135

一、发现事实 135

二、研究结论 136

二、政策建议 137

参考资料 141

后记 1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