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民政府军需校


请输入要查询的词条内容:

国民政府军需校


军需校前身是北洋陆军军需学校,孙中山为实现「军需独立」的理想,以当时民用物资与军需补给,咸由总统府统一调度,深感人才稀少,制度缺乏,乃手令参谋总长黄克强成立军需学校。是当时中华民国创建的第一所军事学府。

于1912年3月24日,在南京招收学生班第一期学员183名,举行开学典礼,是为校庆日之始。后迁北京改名“北洋陆军军需学校”,1928北伐胜利后,由国民政府接管,迁回南京。 1937年抗战军兴,学校迁至江西吉安,1938年2月,迁至江北县县立中学旧址;因日机轰炸,1938年7月迁往重庆北碚蔡家场。抗战结束后,于1946年还迁南京,1949年底由福建漳州迁台湾。

1940年国民党创建军需独立制度,大力创导统一军需教育,裁撤各战区临时军需训练机构,另在西安、桂林设立第一、二分校,除从全国高等院校统一招生考试录取外,还责成各地保送现职军需人员进校培训,以应急用。该校在重庆期间得到迅速发展,8年间总计培养上千热血青年,特别是第13、14、15、16期学员共有558人,达到鼎盛,期间一直由蒋介石兼任校长。学员从重庆毕业后,奔赴抗日前线,为民族救亡图存作出了应有贡献。

1954年5月学校在台湾地区改建为财务经理学校,相继与海军工程学院及联勤测量学校合校,迁入桃园大溪镇员树林现址,校区辽阔(约六十四余公顷),并增加学系,设立研究所,开办专科部,延揽师资,充实设备,蔚成台湾地区军队唯一之理工学府。

1980年11月改制升格为“国防财务经理学院”,1982年12月改名为“国防管理学院”。2000年台湾当局整合三军大学、国防医学院、国防管理学院及中正理工学院合并,成为国防大学,以期继续为台湾地区培养优秀之人才。

军需校教务:学生课业很重,考试极为严格。教官都是专家学者,大多有留学经历,训诲严谨。

军需校学员情况:军需校在重庆办学期间,共培养了十期学员,其中第10期于1939年2月毕业,66人;第11期1939年10月毕业,67人;第12期1939年12月毕业,68人;第13期1940年6月毕业,121人。随着战事紧急,第14、15、16期毕业达到437人,直到1946年第20期后,军需校才结束在渝办学,仅留少尉军官呙兰青守校舍。据国民党军需学校广州联谊小组1995年统计,该校全球抗战校友健在者共511人,其中中国大陆189人,中国台湾267人,中国香港8人,另外在美国40人、加拿大5人、澳大利亚1人、日本1人。

著名校友:著名金融家、社会活动家唐功楷,该校13期学员,曾任美国国会顾问委员会高级顾问,1991年获美国总统老布什颁赠的荣誉奖状。

校歌:整军经武七德是从,戢兵禁暴,保大定功,安民和众,益以财丰……

校庆日:3月24日

校训:一家一业,一心一德

军需校时期主要校长:张叙忠(1927-1935任),湖北新阳人,曾任陆军少将,军需总监;蒋中正(1935-1949兼),时任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委员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