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民政府考试院旧址


请输入要查询的词条内容:

国民政府考试院旧址




概述


原国民政府考试院旧址位于南京市北京东路41―43号,地处鸡鸣寺东侧,玄武湖南岸。这里四季鸟语花香,环境十分优美,整个建筑群规划整齐,建筑也分外考究,雕粱画栋,飞檐翘角,错落有致,颇具民族风格。该处原为武庙,始建于1394年(明洪武二十七年),太平天国时遭战火焚毁部分。1930年成立国民政府考试院,次年在废址上陆续建立了明志楼、衡鉴楼、公明堂、宁远楼、待贤馆、华林馆等建筑。该建筑群有东、西两条中轴线,占地面积8277平方米。

布局


整座考试院为园林式建筑群,按东西两条平行的轴线排列。西部依次为西大门、孔子问礼图碑亭 、明志楼、公明堂等。

西大门为三开间的中国传统牌坊式建筑,由钢筋混凝土建造而成,柱头表面饰有中国传统的云纹图案。整个牌坊造型庄重大方,牌坊中额上有戴季陶书写的”为国求贤”四个大字。门前左右置有两尊汉白玉狮

子,底座为须弥座式,也是用汉白玉制作,雕刻有精细的花纹。汪伪时期,中门门楣上改成了”国民政府”四个字。解放后为南京市人民政府大门.1998年对西大门进行了改造,在原有三开间牌坊式大门的两侧又

增建了两个出入口,从而形成了现在的五开间格局。

大门后面是一座大花园,正对大门中央有一座翘角飞檐的六角古亭,即“问礼亭”。亭子中央竖有孔子问礼图碑,是戴季陶效法孔子问礼之意而建造的。遗憾的是,如今亭已无存,碑刻也于1 988年被迁移至夫子庙大成门内保存了。

问礼亭后是一片植有梅花、樱花的花坛。花坛四周是大片的草坪,试场大楼“明志楼”就坐落于绿树丛中。它是一座仿明清宫殿式建筑,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建造而成。房顶呈单檐歇山顶结构,屋面覆盖着绿色的琉璃瓦。所有的斗拱.檐椽,粱枋处都施以彩绘。整个明志楼中部有两层在地面上,另一层在地下。大楼前面是一座宽大的水泥平台,平台被砌有雕花水泥假石栏杆围住。檐下悬挂着竖书的“明志楼”匾额,入口处门廊上悬挂着“忠孝仁爱信义和平”横额。20世纪90年代经过改建.整座大楼中部现为南京市人民政府大礼堂,西部为会议室,东部是外宾接待室。整座大楼于1 999年3月进行过维修。

明志楼后面另有一座三层建筑,也就是考选委员会办公室――衡鉴楼,和明志楼连为一体。衡鉴楼是一幢西式建筑,砖混结构,中部三层,两边两层.平屋顶,入口处建有柱廊式雨篷,显得整个建筑物造型简洁。1997年被拆除,并在原址上建立了南京市人民政府办公大楼。衡鉴楼的后面还有一幢办公楼,被称为公明堂,为典试委员会评阅试卷的地方,同衡鉴楼一样,也于1998年被拆除并在原地建起了南京市人大办公楼。

整个国民政府考试院的东部由泮池、东大门、武庙大殿、字远楼、华林馆、图书馆书库、宝章阁等组成。

泮池在东大门正前方,呈半月形,所以又被称为月牙池。东大门就处于泮池的正北面,有三个门洞,呈拱券形。同明志楼不同,东大门是典型的重檐歇山顶结构,上覆绿色琉璃瓦,钢筋混凝土结构。大门下部仿须弥座,上部粱枋、斗拱、檐椽等均施以彩绘。国民政府时期,中门之上两重檐之间挂有戴季陶书写的“考试院”金字匾额。值得一提的是,当时门口站岗的卫士与众不同:均穿黑色制服,手里没枪,腰间亦无武装

带,但却挂着一柄宝剑,显得文质彬彬。汪伪时期中门之上篆书着“和平建国”横额,两重檐之间挂有竖写的“外交部”牌子。如今这里已变成了南京市政协的大门了。

武庙大殿又名武德楼,由于祀奉关羽而得名,始建于明洪武年间(1368―1 398),后来因为战火而遭毁,所以现在我们看见的武庙大殿建立于高大的青石台基之上。从结构上来看,它也是重檐歇山顶式结构,全部为砖木构成,红门红柱红窗,屋顶亦覆盖着绿色的琉璃瓦。民国时期,内部被改建成二层,楼下是考试院大礼堂,楼上则是铨叙部办公室。

宁远楼是考试院办公大楼以及戴季陶办公室“诗贤馆”所在处。后来也曾作为汪伪时期汪精卫的办公楼。1996年拆除并建立了一幢二层仿古建筑,作为南京市委办公楼。

华林馆为当年考试院院长戴季陶休息的地方,其中坐东朝西的三层楼为考试院图书馆书库,采用砖木结构,重檐庑殿顶。现在,这里是南京市市级行政机关行政要务管理局办公楼。

宝章阁建于1 934年,是考试院档案库。其最大的特点就是平屋顶,而且屋顶正中还建有塔楼,立面造型简洁,具有西方现代派建筑风格,但在布局和细部处理上又体现了中国传统的建筑特征,是中国古典建筑风格中的典型。

现状


该建筑群规划整齐,建筑特色独具,颇为考究,新老建筑相互交融,建筑与庭园绿化相映成趣。现在是中共南京市委、南京市人民政府、南京市政协、南京市人大所在地。1991年被国家建设部、国家文物局评为近代优秀建筑之一,1992年被列为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2001年又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