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大书院-古文观止


请输入要查询的词条内容:

国学大书院-古文观止


《古文观止》是清代以来最为流行的古代散文选本之一。由清代吴楚材、吴调侯于康熙三十三年编选,有近八百首古文。所选文章语言凝练、短小精悍、乃千古传诵之作,从中不难看出编者细致和周到的眼光。书名为“观止”,于古文选编,其意可知,该书的编选意图就在于尽善尽美,一览此书,即可“观止”古文矣。本书亦有入选不当者,因为选编主要是着眼于考科举时做策论,但作为一种古代散文的入门书,仍有其存在价值。



内容提要


《古文观止》为清代吴楚材、吴调侯二人所选编,最初刊行于康熙三十四年(公元1695年),是一部优秀的古文读物。自刊行之初,就倍受欢迎。其流传之广、影响之大,令人惊叹。《古文观止》的选文,上起周代下迄明末,共222篇,分为12卷。所选文章注重题材和文体风格的多样性,不仅有史传、论说文,还有见闻札记、山水游记、杂文小品和其他应用文,大体上反映出我国古代文章绚丽多姿的面貌。除此之外,还编选了少量历代传诵的著名骈文和韵文。文章在编排上,以时代为序,眉目清楚,文章篇幅短小精悍,脍炙人口,易于记诵,至今仍为人们学习文言文的首选读物。

作者简介


《古文观止》的编选者吴楚材(名乘权)、吴调侯(名大职)为叔侄二人,生于浙江山阴(今绍兴市)。清吴兴祚在《古文观止序》中说:“会稽章子、习子,以古文课余子于三山之凌云处;维时从子楚材实左右之。楚材天性孝友,潜心力学,工举业,尤好读经史,于寻常讲贯之外,别有会心。与从孙调侯,日以古学相砥砺。调侯奇伟倜傥,敦尚气谊。本其家学,每思继序前人而光大之。二子才器过人,下笔洒洒数千言无懈漫,盖其得力于古者深矣。”二人的情况现在只能于此序中窥见一斑。“观止”二字,出自《左传襄公十九年》:吴季札在鲁国赏周乐,至《韶》舞,赞叹:“德至矣哉!大矣”,认为无美不具,于是说:“观止矣。”书名为观止,意在力图选编达到尽善尽美,无以超越。

目录


卷一 周文        

卷二 周文        

卷叁 周文

卷四 秦文        

卷五 管晏列传        

卷六 汉文

卷七 六朝唐文        

卷八 唐文        

卷九 唐宋文

卷十 宋文        

卷十一 宋文        

附录一 元文

卷十二 明文        

附录二 清文

书摘


散文是我国古代的主要文体之一。散文的发展大体上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一是先秦时期。《尚书》是第一部散文集。春秋战国时代,百家争鸣,产生了诸子散文。《左传》与《战国策》是先秦历史散文的代表。“至战国而后世之文体备”。(章学诚《文史通义》)二是两汉时代,此时散文得到了进一步地发展,《史记》乃“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代表了两汉散文的最高成就。三是魏晋南北朝时期,这一时期的文章多讲求声律,形成骈俪文体,《水经注》、《洛阳伽蓝记》不同凡响。四是唐宋时期。中唐韩愈、柳宗元领导了古文运动,“文起八代之衰”。北宋时,欧阳修力倡古文,苏氏父子等人互相应和,古文日渐占领文坛。五是元明清时期。这一时期的散文基本上继承发展了唐宋古文运动的精神。明代出现了前后七子的复古派,反对复古的唐宋派,主张性灵的公安派……,出现了归有光等散文大家,清代影响最大的是桐城派。

《古文观止》的编选者吴楚材(名乘权)、吴调侯(名大职)为叔侄二人,生于浙江山阴(今绍兴市)。清吴兴祚在《古文观止序》中说:“会稽章子、习子,以古文课余子于三山之凌云处;维时从子楚材实左右之。楚材天性孝友,潜心力学,工举业,尤好读经史,于寻常讲贯之外,别有会心。与从孙调侯,日以古学相砥砺。调侯奇伟倜傥,敦尚气谊。本其家学,每思继序前人而光大之。二子才器过人,下笔洒洒数千言无懈漫,盖其得力于古者深矣。”二人的情况现在只能于此序中窥见一斑。“观止”二字,出自《左传襄公十九年》:吴季札在鲁国赏周乐,至《韶》舞,赞叹:“德至矣哉!大矣”,认为无美不具,于是说:“观止矣。”书名为观止,意在力图选编达到尽善尽美,无以超越。《古文观止》全书共12卷,收入上起周代下讫明末的历代文章222篇,论说抒情,写景状物,众体兼备,大体反映了先秦至明末散文发展的大致轮廓和主要面貌。其中包括《左传》34篇、《国语》11篇,《公羊传》3篇、《谷梁传》2篇、《礼记》6篇,《战国策》14篇。编者有意强化对汉代以前文章的份量,是为了使读者更清晰、更全面、更深入地了解中国古代散文的源本。对两汉的文章,编者比较重视司马迁的《史记》,汉文31篇,《史记》有14篇。唐代文章以“唐宋八大家”中的韩愈、柳宗元为主,分别选

……

作品特点


《古文观止》所选之文上起先秦,下至明末,大体反映了先秦至明末散文发展的大致轮廓和主要面貌。其中包括《左传》34篇、《国语》11篇,《公羊传》3篇、《礼记》6篇,《战国策》14篇,韩愈文17篇;柳宗元文8篇,欧阳修11篇,苏轼文11篇,苏辙文3篇,王安石3篇……共222篇。本书入选之文皆为语言精炼、短小精悍、便于传诵的佳作。衡文标准基本上兼顾到思想性与艺术性当然所谓思想性是以不违背封建正统观念为基准的。选者以古文为正宗,也不排斥骈文收入4篇,在当时是难能可贵的;在文章中间或末尾,选者有一些夹批或尾批,对初学者理解文章有一定帮助;体例方面一改前人按文体分类的习惯,而是以时代为经,以作家为纬,值得肯定。

《古文观止》所选以散文为主,间有骈文辞赋,基本上均为历代传诵名篇,具有“永恒的艺术魅力”。编者以“观止”来冠名,恐怕确有当初吴公子季札观赏舞乐时那种由衷赞叹溢于言表的心境。从这点来看,《古文观止》是一部形象的中国历代散文大观,也是一部活生生的散文发展历程。

另一方面,《古文观止》虽为当时的蒙童和普通古文爱好者所选编,但一点也没有媚俗的气息,这些不朽的经典中,蕴含着丰富的历史知识、成熟的人生经验、艰深的文章美学,乃至博远的宇宙哲理。在中国浩森的散文之海里,优秀之作实在太多了,而《古文观止》所选作品真是做到了蒙童读来不高,学人读来不低,很像家喻户晓的《唐诗三百首》一样,这两部选集堪称中国传统文学通俗读物的双璧。

《古文观止》所收以散文为主,兼取骈文。与《文选》以来的古文选本相比,它包括的时代既长,卷帙又不甚多,而且文章的体裁多样,较少派别的偏见,可谓广收博采,而又繁简适中。在编排上,全书按时代先后分为7个时期,每个时期都有重点作家和作品。由此可以纵观古文发展的源流,也可以分析各个作家的不同风格。每篇文章又都有简要的评注,辅助读者理解文义,掌握行文的章法。加以入选的文章多属久经传诵的佳作,所以此书广为流行至今。

收录特点


优点

吴氏《古文观止》之所以一出,便屏退了《昭明文选》、《古文辞类纂》、《古文关键》、《古文范》等书于深丛博奥的学者钻研的冷藏库中,就在于它的规模不大不小,正是适中,正适合于一般人的案头常置、袋中常携、枕边常放的分量。过长,则卷帙浩繁,翻找不便;过简,则只见鳞爪,而不见全豹。在数学上,有一个“黄金分割法”上的最佳选择点,量吴氏叔侄未必熟谙数学,精于计算,但他们设馆一生,授徒众多,深知一般初始入径的学子们的习惯癖好,此书原本就是为着生徒们求学古文而准备的教辅材料,因之他们日积月累,长期探寻,终于暗中摸索到,或者说有意无意地契合到,这个黄金分割点的最佳数值——二百二十二篇。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话;那么,时间,也是检验一本书存在价值的标准。三百多年的悠悠岁月,充分地检验了,也充分地证明了这本书的真实价值(包括它的学术价值和使用价值)。其流传之广,影响之大,远远超过了那些名流大家、官修国定的编选。此书一传就是三百余年,经久不衰,其声誉远播于海内外,其运用普及于士农工商,凡会读书的人几乎是家家案头必备,各修学的学子们更是须臾不离,人手一卷。在这三百余年间,不论是解放前还是解放后,不断有各种版本的《古文渊鉴》、《古文辞类纂》、《才子古文》、《历代文选》、《古文选读》、《古文新编》之类的书出现,但流传都没有吴氏选本那么面广,寿命更没有吴氏之书那么长,没经几度风雨,便都在书海之中自行淹没了。

局限

其书还缺少清朝一代二百六十余年的古文作品。当然,这不能苛求此书的两位编者,因为他们生活在清初,没法逆睹以后几百年面世的佳作,同时也为清初文字狱的森严,无法将明末清初许多充满抗清扶明气节的文章收罗进去,只能决然地截断于崇祯的天崩地裂之前。过去人们常说此书截至于明末,其实并不准确,许多名篇未能选入,这不能不说是此书的重大遗憾。因为这二百多年、严格地说已经是将近三百年的历史阶段里,正是古文创作有着长足发展、优秀名篇大呈繁荣之际,许多文章大家纷纷涌现,许多传世名篇接连推出,繁花似锦,群星灿烂,像明末清初的黄宗羲、王船山、顾炎武、侯方城、吴伟业,清中叶的沈德潜、戴名世、袁枚、纪晓岚,清末的龚自珍、魏源等等,个个都是卓有分量的文坛巨匠,特别是标志着古文创作进入一个崭新阶段的桐城派,其代表人物如方苞、姚鼎等,那更是绝对不可忽视的一支有生力量。而清末民初的梁启超、章太炎等人,则是终结古文创作的文学巨擘。恩格斯曾将费尔巴赫视作为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对于梁启超,我们也可以说是中国古文创作的终结,他的《少年中国说》,当是古体文章的“压轴好戏”,缺了这些古文大家的文章,古文焉得称之为观止?

相关分词: 国学 书院 古文 观止